【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
2022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尿毒症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观察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并发症情况,并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干预后实验组检测值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生存质量更高(P<0.05);实验组中出现并发症的2例,占比4.76%,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的9例,占比21.43%,前者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开展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0.48%,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73.81%,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尿毒症;血液透析;护理质量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1-0084-03"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尿毒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期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尿毒症的常见方式,它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是将患者的血液经血管通路引入透析机,利用半透膜原理把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以达到清除患者体内多余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以及维持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等目的。大多数患者如果长期坚持合理的透析,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1]。但是因为血液透析治疗周期长且患者此阶段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疾病控制结果,还可能伴随并发症,所以需要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2-3]。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84例尿毒症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尿毒症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7.13±9.52)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4±1.52)年。实验组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7.58±9.7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84±1.26)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血液透析指征标准。
排除标准:存在视听障碍和认知障碍;有精神病史;哺乳期、妊娠期;合并其他器官严重衰竭;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血液透析治疗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血液流量为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 h。
对照组采用营养支持、饮食方案、用药指导、日常生活、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常规护理,日常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立刻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认知干预。入院后全面了解患者以往病史,根据患者病情诊断结果展开健康教育,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健康手册,手册中包含尿毒症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治疗方式、护理措施和用药指导等内容,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健康知识,让他们加强对尿毒症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的认知,并且告知血液透析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2)环境护理。病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病房内动作要轻柔,说话声音尽量小,避免噪声,让患者感到轻松愉悦的氛围,以便稳定患者的情绪,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休养环境,帮助身体更快恢复健康。(3)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全面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疏导并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叮嘱他们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最大程度保护患者隐私,在与患者交流时耐心且亲切,及时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向患者多讲述治疗成功案例,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保持积极治疗的心态[4-5]。(4)透析护理。护理人员做好准备与检查工作,在患者透析前查看包装是否破裂、透析器有无破损等。如果使用新型号透析器,要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消毒方法、膜材料、预充血量、超滤率、最大耐受压力、小分子和中分子物质清除率、残余血量和重复使用性能等,以确保透析器能够使用。在患者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每隔1 h记录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危重患者则每隔30 min记录1次,按照记录结果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并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血、心悸、心力衰竭、呼吸骤停、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工作;透析完成后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与回血操作,帮助减轻身体的不适感,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和透析效果,根据结果实施个体化护理,并制定患者下一次透析方案[6-7]。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并发症情况,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和护理满意度。(1)采用SF-36量表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观察情绪角色、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活力、身体健康、身体疼痛、心理健康、躯体角色8个指标,分值由低至高代表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低至高。(2)观察2组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乏力、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3)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定,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差。(4)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定,总分100分,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3个类别,分值分别对应60分以下、60~80分、80分以上。患者均参加问卷填写,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存质量情况对比
护理前,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F-36量表评定,发现实验组护理后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对比
实验组中出现并发症的2例,占比4.76%,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的9例,占比21.4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前,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有所降低,且实验组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3。
2.4 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对护理工作满意数总计38例,满意率为90.48%,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数总计31例,满意率为73.81%,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尿毒症是各种晚期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即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处于这一阶段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肾脏已无法正常代谢,临床上通常会采用血液透析方式治疗,治疗效果佳[8-9],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病死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血液透析需要定期去医院治疗,周期长且治疗费用较高,会极大地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且容易增加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10-11]。
随着临床护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运而生,它是指在现代化护理知识的指导下,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制定个体化、细致化、全面性的干预措施。综合护理模式主张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12-13],规避了以往临床上常规护理模式只注重改善患者生理状态而忽视患者心理、舒适度、个体差异性等方面的缺点[14],目前多个临床研究也证实了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本研究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8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经SF-36量表评定,发现护理后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生存质量更高(P<0.05);实验组中出现并发症的2例,占比4.76%,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的9例,占比21.43%,实验组并发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心里状态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实验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的患者38例,满意率为90.48%,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的患者31例,满意率为73.81%,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与李文华[15]研究阐述的结论大致相似,说明了综合护理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效果优异,从而证明了此次研究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尿毒症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海龙,王俊.黄芪注射液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肾功能和血清微RNA-155、白细胞介素-17、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3,40(1):73-78.
[2] 熊艳红,温伟琴,张勤勤,等.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3):389-391.
[3] 曲矿云,杨雅丽,秦洋,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4):2558-2561.
[4] 劳仙颖,黄进娣,韦连梅.基于控制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在新发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23,44(1):261-264.
[5] 陈丽平.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疗装备,2023,36(3):125-127.
[6] 沈志伟,金秀名,陈军童.罗沙司他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2):262-264.
[7] 董彦荣.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伴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23,31(1):93-96.
[8] 王业国.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大医生,2023,8(3):39-42.
[9] 王婧.益肾排毒汤辅助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2):90-93.
[10] 赵晓兰,金晓英,崔秀珍.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滤过联合治疗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4):178-182.
[11] 赵晓兰.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应用于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价值[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165-168.
[12] 宛家奎,水润芝,李金玉,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和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比较[J].医学综述,2022,28(5):1036-1040.
[13] 王洁莲,易晔,熊世红,等.PCT、CRP、SAA、HMGB1对尿毒症并发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43(11):1300-1303+1309.
[14] 王婷婷,陈翔鸠,梁燕娟.低强度有氧康复运动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2,43(2):565-566.
[15] 李文华.综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评价[J].婚育与健康,2023,29(7):163-165.
(编辑:张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