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该功能锻炼模式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湖口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研究组实施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
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第2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6天、术后第8天,研究组功能锻炼依从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早期量化功能锻炼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并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关键词】 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股骨颈骨折;深静脉血栓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1-0066-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6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股骨颈骨折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创伤性大,需长期卧床,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液缓慢而凝结,引发深静脉血栓,不利于术后早期康复[1]。加强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早期护理十分必要。目前,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主要有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等基础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血栓发生,但缺乏持续评估和指导。常规功能锻炼的强度、幅度等要求具有局限性,容易让患者感到疲惫和乏味,导致依从性逐渐降低,护理干预达不到预期效果[2-3]。早期量化功能锻炼主要基于功能锻炼量化表,为患者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指导,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可保证其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早期量化功能锻炼针对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耐力改变锻炼的频率、强度,使功能锻炼更灵活、弹性,满足个人需求,有利于提高锻炼效果。有研究[4]将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应用于骨科围术期护理中,显著提升护理干预效果。鉴于此,本研究选取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分析,将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应用于其护理中,分析该干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湖口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4~69岁,平均(48.62±8.68)岁;Garden分型,Ⅰ型12例,Ⅱ型20例,Ⅲ型13例,Ⅳ型5例。研究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6~71岁,平均(48.85±8.71)岁;Garden分型,Ⅰ型12例,Ⅱ型18例,Ⅲ型15例,Ⅳ型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5]中有关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因外力作用引起股骨颈骨折;术前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正常;自愿选择手术治疗;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研究协议。
排除标准:伴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正常交流;合并恶性肿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骨质疏松或病理性股骨颈损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护士主动介绍住院环境、治疗团队、术前准备,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指导健康饮食,食用易消化食物。
1.2.1 参照组护理方法
参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常规功能锻炼。待患者病情稳定、疼痛减轻后,护士向患者解释功能锻炼的目的和作用,协助进行床上被动锻炼、主动锻炼。在医生指导下,协助患者扶拐下地行走,各项功能锻炼起始时间为20~30 min/次,3次/d,干预1个月。
1.2.2 研究组护理方法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干预1个月。
护士采用PPT形式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方法,以身示范教导患者股四头肌舒缩、踝泵锻炼、伸膝锻炼等。(1)床边体位转移。健侧移至床边,抬高健肢,再抬高患肢,15~20 min/次,3次/d。(2)床边屈膝锻炼。坐床边,双下肢下垂,健侧足跟压患侧踝部,患肢屈曲90 °,10次/组,3组/d。(3)膝关节压床锻炼。仰卧位,患肢中立位抬高30°,大腿前侧肌肉紧绷,膝关节伸直压床,持续8s左右,放松,10次/组,
3组/d。(4)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足尖向上,双下肢伸直,紧绷腿部肌肉,缓慢提高下肢,直至最高位,保持10 s,5次/组,4组/d。(5)坐位伸膝锻炼。坐于椅子上,后靠椅背,患肢抬腿,膝关节前伸,与地面平行,缓慢归位,10次/组,4组/d。(6)踝泵锻炼。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为支点,背屈、跖屈,保持10 s,放松5 s,每组15次,3组/d。(7)股四头肌舒缩锻炼。紧绷大腿肌肉,膝关节伸直5 s,放松5 s,每组20次,3组/d。(8)上肢扩胸锻炼。双手交叉,与肩膀平行,右手抓左臂,左手抓右臂,吐气,双手用力向前扩展,保持4 s后,放松,重复10次/组,5组/d。(9)抬臀运动。仰卧位,健肢屈曲,借助健肢力量抬臀,维持5 s,放松,重复10次/组,5组/d。
护士评估患者对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若尚未完全掌握功能锻炼方法,给予一对一宣教和指导。确保患者完全掌握功能锻炼方法后,根据患者活动耐力、身体素质与工作劳动性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预设功能锻炼目标、锻炼频率、锻炼强度。将患者每日功能锻炼方案量化,制作成表格,规划术后每日训练项目,指导患者遵照表格安排完成功能锻炼。表格横向栏目包括时间、项目、完成情况、动作标准情况。针对平素工作劳动度大、身体素质良好、活动耐力强的患者,采取高频率、高强度的功能锻炼方案,抬臀距床面>2 cm,锻炼时间10 min以上。针对平素工作劳动度小、身体素质差、活动耐力低的患者,则采用低频率、低强度的功能锻炼方案,动作幅度减小,锻炼时间控制10 min以内,以患者耐受为准。在每天功能锻炼时,由护士观察和评估患者锻炼情况,记录完成情况。若动作标准,在表中的标准栏上打“√”。对未完成、动作不标准者,提供一对一指导和干预。
1.3 观察指标
(1)血液流变学指标。采集2组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2 cm,离心时间8 min,取血浆置于-70 ℃冰箱内待测,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6型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水平。(2)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2组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包括关节活动度、功能、疼痛等维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显著[6]。(3)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无需医护人员或家属督促,自觉完成功能锻炼,并掌握动作要领和锻炼方法,完成量>75%,评为完全依从;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监督下,完成功能锻炼,需医护人员指导,正确、规范完成动作,完成量为25%~75%,评为部分依从;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督促下,功能锻炼积极性差,锻炼动作不规范、不完整,完成量<25%。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4)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荷兰飞利浦IE33型超声仪对2组进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血管管腔存在不均匀或低回声影,即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护理前,2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水平低于护理前,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功能锻炼依从率比较
术前第1天,2组功能锻炼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6天、术后第8天,研究组功能锻炼依从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护理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窦晨浩等[7]研究报道,1 004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中,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4%,表明骨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深静脉血栓会引起血液回流障碍、腿部肿胀,甚至引发肺动脉栓塞,需及时处理。若治疗不及时,不仅增加患者额外住院费用,还中断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不利于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防控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效果,但患者依从性较差,导致干预效果欠佳。
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可以弥补常规功能锻炼的不足,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提升其配合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功能锻炼方案,将方案量化,使患者按照量表完成每日锻炼,进而促进下肢血液流通,对预防血栓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将早期量化功能锻炼用于股骨颈骨折护理中,并与常规功能锻炼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刘顺贵等[8]指出,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水平的升高,会导致血流缓慢或血液停滞,进而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深静脉血栓发生密切相关。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差,未能按时、按量完成功能锻炼,影响锻炼效果,导致双下肢血液流动循环缓慢,进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若想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就要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率,按时完成锻炼,促进肢体循环,改善血液高黏状态。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高于参照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水平低于参照组,与孙焱[9]报道具有一致性。分析原因,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可以针对个人耐力、身体素质和锻炼效果进行针对性、个体性调整,使功能锻炼更灵活,增加功能锻炼的趣味性,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长期规律、系统的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可改善机体血液循环,维持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加快伤肢血液流动,减轻血液黏度。通过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为持续开展功能锻炼奠定良好基础,使患者具备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良好条件[10]。本研究结果证实,护理后研究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这是因为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干预按患者康复进程,明确锻炼的方法、频率、强度,可以提高患者的锻炼效果和效率,有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在系统的功能锻炼督促下,提升其锻炼依从性,按时完成锻炼任务,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黏度,避免血栓形成,进而加快肌肉新陈代谢,增强其髋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可显著提高其锻炼依从性,改善血液流变学,进而减少深静脉血栓,有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刘大伟,朱燕宾,王宇钏,等.老年股骨颈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1,27(2):228-232.
[2] 何泉源,段智霞,马民,等.CPM锻炼仪联合早期量化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22,49(7):66-69.
[3] 阳仁花,曾丽芬,白小娜,等.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应用于股骨干骨折护理中对患者深静脉血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9):56-57.
[4] 徐珍瑾,蔡迎佳,唐宏伟.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延伸护理对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33-35.
[5]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11):921-928.
[6] 许立杰.家庭式平衡锻炼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平衡能力及依从性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3):6323-6324.
[7] 窦晨浩,鹿青,杨淑红,等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流行病学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21,43(9):1413-1416.
[8] 刘顺贵,陈子秋,刘义,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7):879-883.
[9] 孙焱.股骨干骨折患者应用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6):52-53.
[10] 陈彦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2):58-61.
(编辑:张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