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措施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2024-12-31 00:00:00李志霞刘君倪慧香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1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股骨粗隆间骨折凝血功能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措施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8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措施。对比2组围术期体温、凝血功能、术后恢复及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30 min、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措施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维持术中体温恒定,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降低DVT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主动体温保护;凝血功能;深静脉血栓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1-0053-03"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6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发生于股骨颈基底至股骨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老年群体骨量流失,骨骼强度降低,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发群体[1]。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后会造成疼痛、活动障碍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活动。手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能够促进患者相关功能恢复。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差,手术期间机体功能下降,体温调节功能随之降低,易出现产热功能障碍,加之术中麻醉药物、皮肤消毒及手术切口长期暴露等多种因素影响,可以导致低体温的发生。低体温是围术期常见表现,会对机体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增加术后血栓形成风险,不利于术后恢复[2-3]。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是在常规保温措施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以提升体温保护效果,减少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8月收治的

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手术室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措施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8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8.36±2.97)岁;体质量指数18.53~28.9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9±2.02)kg/m2;骨折类型,股骨近端骨折14例,股骨干骨折11例,股骨远端骨折10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55±2.82)岁;体质量指数18.31~29.13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6±2.18)kg/m2;骨折类型,股骨近端骨折13例,股骨干骨折11例,股骨远端骨折1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均>60岁。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类型骨折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措施,术前设置手术室室温为21~23 ℃、湿度为45%~60%,于手术床上铺1层棉质床单,术中采用被褥覆盖患者非术区肢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措施,采用充气式加温毯(天津海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SHWT-A)对患者肢体进行包裹,确保其紧贴患者身体,使患者睡卧其中,用胶带固定,控制加温毯温度为36.5~37.5 ℃;采用加温仪(北京福意电器有限公司FYL-22-477)对术中输注液与冲洗液进行加温处理,维持温度在37 ℃左右,在患者双下肢绑血液循环泵加压带与套脚套,促进静脉血流;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活动下肢,5次/d,每2 h翻身1次。

1.4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主要观察指标如下。(1)围术期体温。对比2组术前15 min、术中30 min及手术结束时体温情况。(2)凝血功能。术前、术后分别测定患者TT、FIB、APTT及PT水平。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按照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取上层清液,采用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测定。(3)术后恢复。对比2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4)DVT发生情况。对比2组术后DVT发生情况。若患者下肢疼痛、肿胀,深静脉走向有压痛,存在下肢皮肤、色泽等变化,立即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体温

术前15 min,2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 min、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凝血功能

术前,2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TT、APTT、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恢复

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DVT发生情况

对照组出现3例DVT,DVT的发生率为8.57%(3/35);观察组未出现DVT。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3,P=0.238)。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骨科疾病,多由击打、坠落等暴力作用所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上升[5]。当前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恢复关节解剖结构,为关节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手术耐受性降低,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低体温是围术期常见表现,与手术麻醉、术中输液温度较低等相关。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为保证手术进行,临床多采取全身麻醉。围术期麻醉药物使用量较大,会阻滞神经传导功能,对机体体温调节造成影响,致使热量从机体核心至外周再分布。术中输液或使用冲洗液时,液体的冷稀释作用会引起核心温度丧失,进一步增加低体温发生风险。术中长时间的肢体暴露等也可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围术期体温降低不仅会导致周围血管收缩,致使静脉淤滞和组织氧供减少,还会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增加术后DVT的发生风险[6-7]。

常规保温措施属于被动保温,以调节手术室温度及被褥覆盖等措施为主,难以维持患者的核心温度稳定,保温效果欠佳[8-9]。手术室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措施强调加强手术室内的体温保护,利用医用加温毯、加温仪等进行加温处理,通过主动实施各项体温保护措施,维持患者核心体温。充气加温毯为持续性保持温度的暖疗系统,主要利用反向传导原理进行热传递,维持人体处于温暖状态。加温毯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加热对流空气,隔绝手术环境的冷空气,于患者皮肤间形成暖流层,减少体温丧失,维持患者体温稳定。使用加温仪主要是对液体进行加温与恒温储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瓶装、袋装液体加温的烦琐过程,通过对温度的智能控制,使液体达到所需温度。使用加温仪对术中输注液、冲洗液进行加温处理,可避免低温液体的冷稀释作用引起的体温流失。本研究结果显示,术中30 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说明手术室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措施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恒定。分析原因,使用加温毯可促使热量向皮肤辐射,经血液循环将温度运至全身,维持核心温度稳定;配合加温仪,能够预防术中体温流失,从而有效减少低体温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TT、APTT、PT水平均较高,观察组术后FIB水平较低,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较短,观察组术后未发生DVT,说明手术室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措施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避免体温丧失对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降低DVT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血液循环的流通状态与纤容、凝血功能平衡相关,而血管内皮细胞、血液流变学均会对这一平衡造成影响,致使出血或血栓形成。低温刺激会促使血液中的FIB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体温降低会造成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致使免疫粘附因子表达增长,造成皮下血管持续收缩,致使血流减慢、血液淤滞,易形成血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属于有创治疗,骨折及手术均会对局部组织造成损伤,激活凝血系统,致使血液流速减慢。若术中体温丧失,会进一步影响凝血功能,促使血流淤滞,增加DVT发生风险。充气加温毯与加温仪的应用,可通过皮肤将热量向机体传导,由血液循环系统将热量向机体核心扩散,使机体吸收热量超出散失热量,保持体温稳定,避免低体温对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于患者双下肢绑血液循环泵加压带与套脚套,可维持下肢体温稳定,利于促进术后静脉血液回流,减少静脉血液淤积,进一步降低DVT发生风险,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查丽等[10]研究表明,主动体温保护应用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能够有效维持体温稳定,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中样本纳入总量较少有关。后续研究应增加纳入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更深入地分析手术室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措施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为客观、可靠的指导。

综上所述,手术室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措施能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体温丧失,减少对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降低DVT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SONG J D,ZHANG G S,LIANG J L,et al.Effects of delayed hip replacement on postoperative hip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20,21(1):487.

[2] BUREY L,LUI B,WHITE R S,et al.Cor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 under spinal anesthesia:a quality improvement descriptive study[J].J Comp Eff Res,2021,10(1):13-15.

[3] 马吉宁,梁宵,王志萍,等.不同保温措施对全麻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低体温的治疗效果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20,40(4):281-286.

[4] 崔颖,李国宏,杨霞,等.手术室亚专科体温保护标准化管理方案在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6):13-16.

[5] CHANG S M,HOU Z Y,HU S J,et al.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treatment in Asia:what we know and what the world can learn[J].Orthop Clin North Am,2020,51(2):189-205.

[6] 周毅峰,杨继平,胡进晖,等.胃肠外科手术中综合体温保护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4):817-819.

[7] 刘宇权,肖卓辉,陈燕中,等.体温保护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乳酸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9):2116-2120.

[8] 赵玉芳,陈建丽,陈春燕.术中体温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术后低温预防效果的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2):339-342.

[9] 刘金涛,周振锋,王文元,等.充气温毯用于腰椎手术前透视定位对体温保护及苏醒时间的影响[J].浙江医学,2020,42(18):1997-1998.

[10] 查丽,胡希希.下肢骨折患者术中使用主动体温保护对凝血功能及出血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6):1430-1436.

(编辑:郭晓添)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股骨粗隆间骨折凝血功能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上海医药(2016年23期)2016-12-22 12:44:17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8:25:22
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38:30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