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访谈节目的创新路径探析

2024-12-31 00:00:00邓亭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20期
关键词:融媒体

【摘要】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访谈节目作为信息传递和观点交流的重要渠道,面临着如何适应媒介初步融合,进行多元传播的挑战。本文从融媒体访谈节目的产制方式、内容设计、传播形态和受众互动的个性化呈现入手。通过内容分析法,从访谈节目定位,嘉宾辨识度和主持人风格三个维度剖析了纪实财经类节目《遇见大咖》的成功创新之道。进而针对访谈节目如何实现创新化表达的问题,提出了三条路径:话语视角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节目角色定位,多元平台和传播矩阵搭建的媒介升级方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驱动。并探讨了访谈节目保持专业深度的同时在融媒体浪潮中激流勇进的可能性。

【关键词】融媒体;访谈节目;创新叙事;个性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G241"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20.033

“融合所指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点”,它“改变了技术、产业、市场、内容风格以及受众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媒体业运营以及媒体消费者对待新闻和娱乐的逻辑”[1]。基于亨利·詹金斯这一观点,本文着眼于对融媒体访谈节目的劣势分析,梳理了访谈节目的大致发展现状,从而探讨了其未来发展可供参考的部分创新路径。

1. 访谈节目发展的现实困境

1.1 “脸谱化”的节目定位和形式

访谈节目实际有多种分类标准。从内容方面分为新闻事件类、社会教育类和文化娱乐类;按形式分为主客问答式、自由聊天式和论辩式;按人物分为新闻事件人物、社会名人、普通人、弱势或另类群体等访谈类型。基于此,若访谈节目做不到准确清晰的节目定位和与时俱进的风格形式,就容易陷入到内容逐渐同质化,风格趋于僵化,节目“脸谱化”,最终受众流失的桎梏当中。

“脸谱化”的传播具体表现为一些传统的访谈节目通常在固定的场景如演播室拍摄,以主持人提问、嘉宾回答的对话形式为主。录制现场严肃和正式氛围往往不是最理想的谈话情境,可能影响嘉宾的思维和语言闪光点出现。节目内容往往围绕既定话题展开,缺乏对时效性的注重,内容呈现较为“程式化”。最终,拍摄场景和视听语言的单一重复使得访谈节目后期风格大都趋于同质化,导致观众逐渐审美疲劳。访谈形式缺乏多变和灵活,叙事层次较为单薄。

1.2 “低整合”的内容传播渠道

目前传播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移动设备成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

但访谈节目的内容更新场域依旧以电视为主流,在跨平台的传播上存在时效的滞后性。传播渠道较窄,传播场域不全面,传播内容和手段结合不紧密等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不注重“移动优先”的传播理念。

微观来看,虽然部分访谈节目如《对话》《面对面》《焦点访谈》等支持在网络平台如央视网、央视频等的点播服务,具有时间灵活,可重复观看和互动性较强的优点。但宏观来说,仅仅依靠一到两个平台进行播出还是会降低和削弱节目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因此,节目内容如何与更新渠道高效整合,扩大传播场域,值得继续深思。

1.3 “少互动”的生产者地位缺失

喻国明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自上而下的信息分发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人为核心的节点式传播,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话语权被重新激活,个体从被动的受众成为主动的内容生产者、把关者与消费者[2]。

目前大部分访谈节目的受众参与互动的方式依旧较为传统,例如电话连线或社交媒体的留言等。但也有少数栏目将与观众互动这一点做得比较成功,如江西卫视心理访谈节目《幸福21问》的小屏互动,以短视频的形式,放大融媒体传播的能量。据江西省广播电视局透露第2期节目播出之前在抖音发布的一条关于“伊能静谈拥有高情商婆婆的幸福”短视频上线一天播放高达620万,获赞15.4万。这无疑为即将播出的第2期节目作了非常好的预热。可见如今大众不再被动全盘地接受访谈节目文本制造者的预设,而是可以依据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喜好同文本制造者进行“互动”。

正如约翰·费斯克在他的著作《理解大众文化》中提出,受众在文化经济中通过日常文化实践参与到意义的生产和流通中,他们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这一观点也佐证了在融媒体时代,受众参与到文本生产和节目制作中成为节目内容的“生产者”之一是顺势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访谈节目也应该与日俱新,思考如何构建好观众的有机互动反馈机制。

2." 《遇见大咖》的创新性维度

2.1 节目产制:纪实拍摄和多线叙事的创新

作为一档以纪实手法为节目呈现形式的财经人物纪录片,《遇见大咖》的定位很清晰。通过贴身拍摄嘉宾工作和生活日常,同时穿插访谈环节,整体采用多线叙事手法捕捉企业家在不同场合下的自然状态,挖掘并展现嘉宾的多面性。例如在第二季第二集中长达9个月的跟拍,真实记录了百度掌舵人李彦宏鲜为人知的工作生活:在早晨7点抵达一般10点才开始上班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每天在公司食堂吃油条馄饨,体现他将个人生活与工作的有机结合;作为一个信仰技术可以改变世界的理工男,平时低调沉静的工作状态与在百度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中对注资糯米200亿元的果断与魄力进行鲜明对比;日常个人娱乐活动,感情生活,甚至被老师赶回家的儿时趣事都在访谈中有所涉及。

通过这些叙事线,一个鲜活的李彦宏形象被勾勒出来。与他个人心理状态一同表露的还有作为企业家的公共形象。通过这种立体多维的方式来叙事,《遇见大咖》让观众相对全面深刻地了解了互联网行业领军人物的多面性,塑造了真实自然,接地气的节目形象。

2.2 嘉宾特质:企业家精神和人生哲学的融汇

《遇见大咖》关注对嘉宾精神财富的深度挖掘。在第二季第一期节目中对王石挑战不可能冒险精神的描摹,不只体现在他热爱极限运动,更展露在对企业前途的探索上。通过主持人与王石有来有往的交流,玩赛艇、登珠峰、在哈佛游学等企业家“不务正业”的嘉宾特质都传达了一种勇于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追求卓越的节目内容核心。

镜头前大量的嘉宾自述披露了其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王石分享对企业运营的深刻洞察:“万科的发展,离不开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和对风险的严格控制。”反映了他作为企业家对行业趋势深度的揣摩和理解,而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普通个体,他有着谦逊之心:“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中。”

节目通过访谈切片化的展示,引导观众对如何平衡事业目标及个人价值追求产生充满启迪的思考,饱含了作为谈话类节目的哲学思想内涵和精神营养输出的良苦用心。

2.3 主持人风格:提问技巧与人格魅力的联结

财经人物访谈领域中,主持人史小诺的风格独树一帜。其亲和力、专业度和深度挖掘的能力,为节目增添了不少亮点。

史小诺的人格魅力与节目风格紧密相连。她在访谈中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适时的幽默感,使她能在轻松氛围中提出尖锐的问题——在与董明珠对话时,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董明珠的管理风格和对格力的深厚情感,使访谈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史小诺还擅长运用故事化的访谈手法,通过讲述嘉宾个人故事,让观众产生共鸣,在第二季第五集曹德旺的访谈中,她通过讲述曹德旺的慈善行为和对制造业的贡献,体现了这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史小诺以其独特的访谈方式成功地与节目创新维度相融会,塑造了一个个接地气的企业家形象。《遇见大咖》也受其出色主持的影响成为一档信息丰富、观点鲜明的访谈节目,更因其独特的节目风格及专业度赢得了受众的喜爱和认可。

3. 融媒体访谈节目的创新路径

3.1 角色转变:话语视角和市场需求相适应

美国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提到受众的收视动机有:“获取所希望的信息;迎合已养成的接触媒体的习惯;为休息或寻求刺激;逃避烦闷;陪伴以避免寂寞”[5]。如今,“Z时代”逐渐成为媒体消费的主力军,从接受习惯而言,数字媒体的内容生产和分发需要充分考虑到Z时代的“新闻时刻”对多元内容需求的影响,从而进行更为精准的推送和定制[3]。

访谈节目应该聚焦科技趋势、环保政策、教育和性别平等、社会正义等其感兴趣的话题。善用具有“网感”的语言,更高效高质,生动具象地传播节目理念。视听层面的可看性也能成为吸引年轻群体的重要加分项。例如,由Vlinkage 数据检测公司统计的《十三邀7》受众20岁-29岁观众的占比高达32%可以看出,其影视化的镜头表达和戏剧性的冲突能够在年轻受众群体中产生足够强的影响力。

访谈节目在关注受众需求的同时还应寻求恰切的话语视角。从节目事件入手,在访谈话题的选择上要注意时事热点的抓取。为什么《十三邀7》口碑依旧不俗,就是因为话语视角的选择多元又贴合热点。节目邀请因《封神》而重回大众视野的演员费翔,在对话中展现其更丰富的性格侧面,满足大众对这位昔日偶像的好奇;鲜少接受采访的韩红,在节目中坦率剖析自己的公益初心,正面回应昔日争议同样引发全网关切。从节目人物着眼,在前期嘉宾选择时应关注这些问题:其一,嘉宾在访谈领域的“专业性”是否毋庸置疑包括背景的可考可查,对于访谈节目来说是节目权威性和可靠度的体现;其二,嘉宾的社会影响力是否能为节目带来正面影响,通常知名人士的参与会带来额外的宣传效果;其三,嘉宾能否清晰表达。若能把复杂抽象的概念说得通俗易懂,让观众听懂并产生思考,其个人魅力也能为节目增色不少;其四,是否有个人辨识度,“敢说会说”才能回应现代社会对多元声音需求的迫切。

3.2 媒介升级:多元平台和传播矩阵的搭建

“平台”作为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发挥着传播的枢纽作用。它以数据为支撑,以个人、组织与公共机构为参与主体,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场域。而亨利·詹金斯所谈到的“融合”概念,就包括横跨多种媒体平台的内容流动、多种媒体产业之间的合作等[1]。

近年来,我国的传播平台形式不断丰富,访谈节目媒介也应该做到因时而变。以组织为主体的创新来看,我国主流媒体入驻bilibili、微博、抖音等社媒平台等给访谈节目以启示——充分利用社媒“短、频、快”的传播特点,同步进行“大、小屏”的内容输出与传播,作为打造强有力的旗舰栏目的策略。以个人作为主体的创新体现在短视频平台以个体账号呈现访谈内容的形式受到欢迎。如b站账号“全嘻嘻”开设“人生学校”“工作之苦”“婚姻太难”等具有普适性和高关注度的话题,将每期视频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内,因善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访谈,目前也收获了近115万粉丝。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实时弹幕功能,调整未来节目方向,做出符合融媒体传播特点的内容。这为访谈节目创新提供了新样态的借鉴。

访谈节目可以打造多屏环境,帮助观众实现在不同平台间与节目的无缝互动体验。在“媒介融合”的视野中,各种媒介排列在同等的层面,好比原来的报纸、广播、电视的家族中,进入了一个新成员——互联网或者移动媒体。“融合”,就是这些平等的媒体如何更好地相处,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这既包括社会效益也包括经济效益[4]。例如提前或同步制作符合融媒体平台传播特征的节目“小型”切片,不仅时间和人力成本相较传统访谈节目更低,还能提升节目知名度。访谈节目创制和宣发环节相辅相成,能在加强与观众互动联动性的同时提高多平台传播矩阵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3 技术驱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集成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集成为访谈节目的产制宣发,个性化推荐和互动性增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从节目制作方面来看,AI技术在内容创作上的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可以分析节目社媒互动场域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热点话题和观众兴趣点,为选题提供数据支持;AI辅助的语音识别和实时字幕生成技术,能提高节目制作的效率,还能跨越语言障碍,触及更广泛的受众。

从节目分发方面来看,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各地受众的特征、爱好、信息需求等进行分析,将精准信息向不同受众进行差异化、分众化、个性化推荐。此外,大数据还能帮助节目团队评估市场趋势,优化节目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观众需求,在传播时做到“量体裁衣”。

从节目互动性来看,通过虚拟数字媒体人这项,观众可以与节目有更多互动。如在视频《瓷器——何以称为China》中,虚拟数字人元曦带领观众鉴赏中国瓷器的精美,而很多观众在大年初三询问其“为什么还上班”,侧面体现了数字人的受众接受度较高。若数字人和节目合作,将为节目带来一批流量。

这些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不仅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也为节目内容的生成、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更丰富的维度,是融媒体时代节目创新的重要方向。

4. 结束语

融媒时代访谈节目的发展之路,可以从节目定位、传播形态和生产主体等维度来拓宽,还可以立足在话语视角转变、平台矩阵迭代和智能技术参与等方面来夯实基础,从而为节目适应融媒体传播环境增添羽翼。而在借鉴成功革新方式的同时,访谈节目应该考虑作为公共讨论平台的教育影响。不仅要起到从多元视角促进对话,关注民生的传播作用,还更应注重文化推广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功能。当前,访谈节目的传播边界在不断界定和拓展,面对有着多样市场需求的融媒时代,如何打出符合时代传播路径的访谈节目最强音,还需要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7,30.

[2]喻国明.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兼论\"平台型媒体\"是未来媒介发展的主流模式[J].新闻与写作,2015(2):41-44.

[3]史安斌,王沛楠.2020全球新闻传播新趋势——基于五大热点话题的访谈[J].新闻记者,2020(03):24-32.

[4]黄旦,李暄.从业态转向社会形态:媒介融合再理解[J].现代传播,2016(01):13-20.

[5]梅尔文·德弗勒.大众传播学绪论[M].杜力平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声屏世界(2016年11期)2017-01-10 15:38:17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新闻前哨(2016年12期)2017-01-03 23:18:19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中国广播(2016年11期)2016-12-26 10:04:17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今传媒(2016年11期)2016-12-19 12:17:02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18:44:33
融媒体如何促进纸媒破局
商(2016年31期)2016-11-22 21:36:35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1:21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新闻爱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