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就业、社会资本对农户农机租赁与雇工支出的影响研究

2024-12-31 00:00:00许芳张一鸣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

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优质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业劳动力稀缺和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租赁农机和农业雇工成为克服农户家庭劳动力约束的有效途径。同时,中国乡土社会普遍存在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社会资本也可能影响农户的农机租赁和雇工支出。该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研究非农就业、社会资本对农户农机租赁和雇工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非农就业能够促进农户农机租赁行为,但会减少其雇工支出,而社会资本则会同时提高农户农机租赁与雇工支出。因此,应努力提高农机服务效率,设立农业雇工平台,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农机服务体系,缓解非农就业引致的农地弃耕撂荒问题,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农机租赁;雇工支出;非农就业;社会资本;普通农户

中图分类号:F323.6"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3-0112-05

Abstract: With the outflow of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rural labor force in China,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labor scarcity and aging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Leas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icultural employees have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overcome the labor constraints of peasant household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on social capital linked by consanguinity and geography in Chinese local society may also affect farmer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leasing and employment expenses.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ese household tracking survey in 2018,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mpact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social capital on farmer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rental and employment expenditur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can promote farmer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leasing behavior but reduce their employment expenditure, while social capital will increase farmer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leasing and employment expendi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servic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t up an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platform, build a multi-level and diversifi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system,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abandoned farmland caused by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realize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farmer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Key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leasing; employee expenditur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social capital; ordinary peasant households

在工业化、城镇化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农民就业非农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持续下降。从2005年至2019年,我国农业就业人数减少5 800万人,农业劳动力减少11%,同时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转变,农村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女性化趋势,这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当农户家庭劳动力难以满足其农业生产需求时,租赁农机和农业雇工可能成为替代农业劳动力的最优选择。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各类农机服务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农机服务与农业雇工的有效供给以弥补家庭劳动力不足,关乎整个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和现代化水平。因此,实证探讨非农就业、社会资本与农户农机租赁和雇工支出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农户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劳动力市场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研究对非农就业能否促进农户农机租赁和雇工支出存在分歧。在非农就业对农机租赁的影响上,一种观点认同非农就业的推动作用。非农就业机会增多、预期非农报酬提高及务农对健康造成的损失会增加农户务农机会成本,促进农户租赁农机[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非农就业会抑制农户租赁农机。与务农相比,务工的边际收益更高,农户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会优先将资金投入到非农就业中,而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会明显减少[2],加剧了农业生产资金约束,抑制了农户租赁农机。在非农就业对雇工支出的影响上,大多学者认为非农就业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增加了农业投资,促进了农户农业雇工行为[3]。但也有学者提出相反观点,认为非农就业增加了劳动力价格,增强了农业机械的劳动力替代效应,促使农户更愿意通过租赁农机填补缺失劳动力,甚至替代原有雇佣劳动力,从而抑制农户雇工行为[4]。

中国乡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对农户生产经营决策有着重要影响。社会资本给予的较低融资壁垒为农户投资农机创造了有利条件,强社会关系的频繁互动也为农户带来了更多外部信息,从而降低了农户信息搜集成本,促进了农户机械使用。同时,雇主积累的社会资本越多,雇工因为获得预期收益的确定性增加而越愿意努力工作,生产效率也会越高,进而提升了农户雇工意愿[5]。但也有学者认为,社会资本较强的农户虽然能通过非雇佣关系的帮工换工和邻里互助来完成农业生产,但是对传统农业雇工不太认可,更愿意采纳投资效率更高的生产方式[6],如使用农机等新技术。可见,现有研究不仅对非农就业在农机租赁和雇工支出的影响上有分歧,而且并未明确社会资本究竟是促进了农户自购农机还是租赁农机。因此,本文基于CFPS2018调查数据,实证探讨非农就业、社会资本对农户农机租赁和农业雇工的影响,以期为破解农户农业生产困局、衔接农户与现代农业提供经验借鉴。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非农就业与农机租赁

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认为农业劳动力的流出增强了农业劳动力的相对稀缺性,提高了农业劳动力价格和务农机会成本,从而增加了农机租赁需求。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增加、与专业农机服务的生产率差距扩大都会增加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概率[1]。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为了维持农业生产往往采用机械弥补劳动力短缺。但我国农户农业经营规模有限且农村剩余劳动力质量较差,很难自购农机进行农业生产。此外,许多农户因较强的资金约束而无力购买大型农机,转而租赁农机以完成生产。受土壤和气候条件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较大的生产风险,同时农业生产分工环节众多、农产品交易频率高也给农户带来了经营风险,因此农户更愿意租赁农机来规避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非农就业会促进农户农机租赁。

1.2" 非农就业与雇工支出

关于非农就业对农户雇工支出的影响,学术界提出了2种观点。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农户会将资源优先投入到具有比较优势的经营活动中,通过选择交易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降低了农业劳动力供给总量,加剧了农业雇工市场竞争,提高了农业雇工价格,增强了农业机械的劳动力替代效应,促使农户更愿意通过租赁农机填补缺失劳动力,甚至替代原有的雇佣劳动力,从而抑制了农户雇工行为[4]。但也有学者提出相反观点,认为非农就业提高了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增加了农业生产性投资,促进了农户农业雇工行为[3]。此外,农机使用与雇工之间存在不完全替代关系,对于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农户仍需要借助人工劳作来完成。基于上述2种竞争性观点,提出如下2种竞争性假设。

假设2a:非农就业会增加农户雇工支出。

假设2b:非农就业会减少农户雇工支出。

1.3" 社会资本与农机租赁

社会资本对农户农机租赁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从信任角度来看,社会资本可以增加农户交易频率,从而提升农户农机租赁投入。农户主要通过市场交易,或与村内其他农户、组织进行物质交换以获取农业生产资料。社会资本能增加交易主体间的信任程度,降低农户获取生产要素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加交易频率[7]。从农机使用意愿角度来看,社会资本加深了农户市场参与度,在与市场接触时培养了农户较强的市场意识,激发了农户农机租赁意愿;同时,市场交易的获利增加了农户生产投资意愿,提高了农户租赁农机的客观需求[8]。在农村乡土社会,村干部或乡贤精英拥有较强的社会资本,在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机农技采用示范方面发挥着领导和示范作用,耳濡目染下农户会更愿意租赁农机。从信息获取角度来看,社会资本能提高农户信息获取便利度,有利于农机租赁交易的达成。拥有丰富社会资本的农户能够通过与外部的频繁互动获取大量生产经营信息,进而促进农户农机租赁。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社会资本会促进农户农机租赁。

1.4" 社会资本与雇工支出

社会资本主要通过提高雇主与工人间的供需匹配效率和建立雇佣双方信任机制影响农户雇工支出。一方面,社会资本会提高信息传递和扩散速度。传统的雇工市场由于搜寻成本高,需求方和供给方常常无法有效匹配。我国农户主要通过亲戚朋友、村庄能人等传统的人际网络渠道获取雇工信息。较强的社会资本能够缓解和补充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有助于生产要素的进一步合理配置[7],进而促进农户选择农业雇工。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可以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效缓解道德风险问题,从而达到提升供需双方互信水平,使得农户和雇工都可以从良好的社会关系中受益。社会资本的积累能够增加雇主和雇工的互惠动机,会减少雇工退工、怠工等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稳定的雇佣关系,雇主也可以从中收获更高的生产效率[5]。此外,农户丰富的社会资本还会增加雇佣双方的合作意愿,促使雇佣关系有效达成。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社会资本会增加农户雇工支出。

2" 研究设计与变量选取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源自北京大学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现已改为“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该调查在全国 25个省(市、区)展开。主体问卷由个体问卷、家庭问卷、社区问卷构成。本文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①筛选农民样本,筛选变量urban18为城乡二分变量,取值1代表城镇,取值0代表农村,选取urban18=0的农户样本;②合并处理个体数据、家庭数据、村庄层面数据;③剔除农机租赁、非农就业等关键变量的缺失值、遗漏值、无效值。最终得到涵盖628个行政村的5 080个农村住户样本。

2.2" 模型构建

由于因变量农机租赁和雇工支出均为连续型整数变量,为检验非农就业、社会资本对农机租赁和雇工支出的影响,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模型形式如下

Machlea=α0+α1Nonagri+α2SC+∑α3Controli+ε ,(1)

Empc=β0+β1Nonagri+β2SC+∑β3Controli+μ ," " (2)

式中:Machlea为农机租赁;Empc为雇工支出;Nonagri为非农就业;SC为社会资本;Control为控制变量;α1、α2、α3、β1、β1、β3为模型中相应的估计系数;ε、μ为随机扰动项。

2.3" 变量选取

因变量:农机租赁、雇工支出。将CFPS2018问卷中的“机械租赁费用为多少元”取对数表示农机租赁变量,该题项是指租借用于农业生产的机器所支付的租借费,比如跨区收割作业费。将CFPS2018问卷中的“过去12个月,雇工费,或雇牲口(役畜)费”取对数表示雇工支出变量。

核心自变量:非农就业、社会资本。在CFPS2018数据中,非农就业可以用问卷中 “做农活或外出务工人数”取对数来表示,社会资本则是由人情礼支出取对数来表示,因为人情支出包括婚丧嫁娶、拜年、祝寿和升学等的礼品及礼金支出,是农村熟人社会正常运行的纽带及熟人关系得以延续的现实表现形式。

控制变量:借鉴张景娜和张雪凯[9]的研究,本文选取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土地特征、政策环境及生产性资本等5类15个控制变量。具体来说,本文选取户主的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健康状况和受教育年限来刻画户主个体特征;选取家庭人口数、家庭收入、住房面积来反映农户家庭特征;选取土地流转、土地征用、土地资产等表征农户土地特征;选取政府补助、社会捐助来表现当地政策环境;选取农用机械总值、农业生产流动投资来体现农户的生产性投资资本。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准回归分析

本文分别检验了非农就业、社会资本对农户农机租赁和雇工支出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见表2。首先,模型1的回归结果显示,非农就业、社会资本对农户农机租赁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09、0.079,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农户的非农就业和社会资本会促进农户农机租赁行为,假设1和假设3得到验证。其次,模型2的回归结果显示,非农就业、社会资本对农户雇工支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35、0.017,且分别在1%、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非农就业会减少农户雇工支出,而社会资本则会增加农户雇工支出,假设2b和假设4也得到了验证。最后,从控制变量来看,农户的农机租赁和雇工支出还会受到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土地特征、政策环境及生产性投资资本等因素的影响。在户主与家庭层面,模型1显示,户主年龄越大、户主越不健康及户主离婚或丧偶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纳农机租赁服务;模型2显示,女性户主、户主离婚或丧偶、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人数越少及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愿意租赁农机。在土地特征层面,模型1显示,参与土地征用、土地资产越多的农户越愿意租赁农机;模型2显示,参与土地流转和土地征用的农户更倾向于购买农机租赁服务。在政策环境和生产性投资资本层面,模型1显示,享受政府补助越多、社会捐助越少、农用机械总值越小及农业生产流动投资越多的农户越愿意租赁农机;模型2显示,农用机械总值越多、农业生产流动投资越多的农户越愿意租赁农机。

3.2" 稳健性检验

本文进行如下稳健性检验:一是缩减样本量,即利用Stata软件随机抽取75%左右的样本数据,再次进行基准回归。二是变更自变量,即将非农就业与社会资本的替代变量纳入回归。使用“非农就业人数占家庭总人口数的比例”来表示非农就业,使用“交通通信支出”取对数表示社会资本。由于农机租赁与雇工支出有0值数据,存在受限断尾情况,使用因变量受限模型较为合适,因此本文运用Tobit模型进行变更自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三是替换回归模型,即将因变量非农就业和社会资本按各自均值进行划分,大于均值的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以此生成二分类因变量,并将其纳入二元Logit模型。结果见表3,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研究结论稳健性良好。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CFPS2018年数据,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社会资本对农户农机租赁和雇工支出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非农就业能够促进农户家庭的农机租赁行为但会减少雇工支出,而社会资本则会同时提高农户家庭的农机租赁费用与雇工支出。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得出以下政策启示:第一,提高农机租赁服务的专业性与生产效率。由于在农村劳动力市场缺失的约束下,非农就业的农户偏向于购买农机租赁服务、减少雇工支出,所以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农机化发展重点应落脚于提高农机租赁服务的专业性,进一步促进农机化发展。第二,设立农业雇工中介组织或平台。由于缺少专门中介组织,大多数农业雇工寻工渠道有限,主要依靠亲属关系或多年积攒的人脉获取雇佣信息,获取的信息具有不可靠性,增加了寻工交易成本和风险。因此,建立农业雇工信息平台,进行有劳动力需求的农户与雇工之间的供需匹配,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利用效率,为雇工提供保障并降低雇工交易风险。第三,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农机服务供给体系。土地和农机持有量不同的农户对于农机租赁和雇工的需求也不同,要鼓励市场化服务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托管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提高市场化农机服务的可得性和服务效率,促进农户市场化农业服务采纳。

参考文献:

[1] 刘家成,钟甫宁,徐志刚,等.劳动分工视角下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异质性与成因[J].农业技术经济,2019(7):4-14.

[2] 方师乐,卫龙宝,伍骏骞.非农就业视角下城镇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11):81-93.

[3] 钟甫宁,陆五一,徐志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粮食生产吗?——对农户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约束条件的解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6(7):36-47.

[4] 刘超,朱满德,陈其兰.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外溢效应[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4):591-600.

[5] 张士云,李博伟.种粮大户社会资本、雇佣劳动与生产效率关系研究——基于道德风险的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20(4):66-78.

[6] 钟文晶,廖挺.社会网络、分工网络与农户行为——以河南麦农新种子采纳时间为例[J].南方经济,2020(9):13-25.

[7] 杨芳,张应良,刘魏.社会网络、土地规模与农户生产性投资[J].改革,2019(1):97-108.

[8] 朱桂丽,洪名勇.市场参与、非农就业与农户农业机械采用行为——基于西藏532户青稞种植户的调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3):517-525.

[9] 张景娜,张雪凯.互联网使用对农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来自CFPS的微观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20(3):57-7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GL166)

第一作者简介:许芳(1977-),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
基建领域加速推进PPP模式的策略探析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江淮论坛(2016年6期)2016-12-15 13:45:07
影响医学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因素探析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PPP项目的财务分析(一)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22:25:37
社会资本参与公益事业的地方政府信用研究
区级政府推进PPP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注册会计师社会资本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44:06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