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思路和政策支持,形成突出特色优势、集聚集约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增效增收共赢的农业发展模式和以“五+”为核心的农业产业体系。但同时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也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业生产条件不够优越、农业发展理念滞后、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认知度不高和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实现山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多项措施协同发力才能完成发展的重任。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山地特色农业;农业发展;四新一高;农业产业
中图分类号:F303.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3-0074-04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local resources, through innovative ideas and policy support, Xishui mountain agriculture has formed a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with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s, concentrated and intensive development, green ecological cycle, efficiency and income increase and win-wi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 with \"Five Plus\" as the core.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mountai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Xishui County is also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ot optimize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are not superior,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not high, the market awareness is not high, the brain drain is serious and so 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we need to take a number of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important task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griculture with mountain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our New and One High; agricultural industry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山地特色农业作为贵州极具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山地区域的比较优势,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绿色健康的农产品的需求,而且能够促进山区农民就业创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同时也能够保护山区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因此,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是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习水县是遵义市下辖县,地处川黔渝结合部的枢纽地带,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优良。习水县依托山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如山地特色农业生态园、山地特色水果、山地特色畜牧业等,形成了以习酒、辣椒、高粱和油菜等为代表的山地特色农业品牌,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1" 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习水县山地农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守牢粮食安全生产为目标,突出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推动以黔北麻羊为主导产业、以有机高粱为基础产业的全产业链建设。以强链补链为重点,以种养加销为抓手,强化示范引领,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1.1" 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黔北麻羊是习水县农业主导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黔北麻羊是贵州喀斯特地区独有的优良山羊品种。它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强大的适应性、良好的合群性、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顺、高繁殖率和大体型。黔北麻羊的肉质香嫩,无膻味,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一品种早在1986年就被列入《贵州省畜禽品种志》和《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被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17年获得国家市监总局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习水县的黔北麻羊存栏量达到34万只,出栏量为26万只,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山羊产业中名列前茅。
2021年习水有黔北麻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322个、家庭农场489个,养殖户1.3万户。已建成省级黔北麻羊生态养殖示范园区1个,黔北麻羊原种场、种羊扩繁场各1家;龙头企业有习水县富兴牧业有限公司、习水县嘉荣牧业有限公司等,种羊繁育标准栏舍32 500多m2;建成黔北麻羊专用屠宰场1家;规模加工企业有习水县黔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智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君安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全县餐饮店及加工作坊384家,肉羊年加工能力达30万只。建成加工企业19家,已开发“习羊鲜”“习滋味”“黔滋味”等羊肉系列产品,其中黔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已投资7 000万元建成集德国莫迪维克设备、日本三蒲及包利思特设备、翔鹰成套设备系列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高的“中央厨房”,引进了台湾的加工工艺技术,可生产“鳛滋味”系列产品50多个,成为了贵州省肉羊加工标准化、技术流程化、生产自动化的高水平代表。已打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直营和冷链配送店600余家,已初步形成“养殖基地+中央厨房+线上线下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1.2" 辅导产业发展情况
习水县的辅导产业主要以生猪生产和肉牛生产为主。在生猪产业发展上,2022年存栏64.1万头,能繁母猪6.48万头,出栏78.968万头。以习水德康农牧有限公司为龙头,持续推进“公司+家庭农场+农户”养殖模式,现已建成5 000头种猪场1个、年出栏5万头生猪的选育场1个、20万吨饲料厂1个、生猪家庭农场176户382组;习水德康农牧有限公司第二期7 500头种猪核心场已建成投产。
在肉牛产业发展上,牛存栏18.7万头,出栏5.8万头。10头以上的养殖户900多户。以贵州万牛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习水县特有的白酒企业的酒糟、曲药草等优势,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以订单模式收购牧草,发展草畜配套的养殖模式。优质小黄牛,已经进入盒马鲜生连锁超市。
1.3" 其他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习水县还发展出一些特色的产业,比如有机高粱产业、蔬菜辣椒产业、食用菌产业、古树茶产业、中药材产业和花椒等。其中有机高粱产业依托茅台集团,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建设高标准有机高粱基地,已成为习水县一大支柱产业。“十三五”期末,全县种植面积26.1万亩(1亩约等于667 m2) ,产量5.7 t,培育有机地块40万亩。在商品蔬菜发展上采取“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实行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种植蔬菜43.2万亩,其中订单蔬菜12万亩,食用菌种植1 000万棒,获得“贵州省十大蔬菜基地”称号。还大力发展古树茶、中药材和花椒产业。其中在全县种植了约50万株大树茶,并有10余家茶叶企业。这些企业推出了多个品牌,其中包括“金枞丝野生红茶”“鳛叶古树红茶”和“鳛国故里古树红茶”等。这些茶叶品牌都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历史文化底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中药材全县以油厚朴、杜仲、黄柏、金银花、桔梗和铁皮石斛为主的中药材35.5万亩。种植花椒20万亩,林下经济配套发展。
2" 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习水县在探索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以白酒产业为龙头,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习水县是中国白酒之乡,拥有习酒、安酒等知名品牌,白酒产业是习水县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习水县围绕白酒产业链,大力发展粮食、高粱、油菜等主要原料作物,以及包装印刷、煤电建材等配套产业,形成了以白酒为核心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
以生态畜牧业为重点,打造山地特色优势产业。习水县位于川黔渝结合部的枢纽地带,地理特点是中山峡谷地貌,地势东高西低。在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习水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持续推进以“生态畜牧+”为主的首位产业,大力实施生态养殖业扩群提升行动,重点发展黔北麻羊、黄牛、生猪等特色畜牧产品,打造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畜牧标准化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
以旅游农业为突破口,打造山地特色旅居产业。习水县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习水县紧紧围绕“酒旅并举·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旅游农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赤水河风光带、红军长征文化带、民族风情带等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景点,培育一批旅游农庄、民宿、采摘园等旅游农业项目,构建宜养旅游体系。
3" 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习水县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将农业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构建了以“五+”为核心的农业产业体系。具体来说,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构建“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通过建设现代农特产品加工园区,实施“5210工程”,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养殖户”的模式,促进了山地生态畜牧业的集聚发展。同时还注重科技创新,全面提升麻羊产业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产业链的良种化、科技化和标准化。
构建“有机高粱+”产业体系。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县内实现了有机高粱的订单种植和保护价收购,确保了产销一体化。同时,县内加速有机认证进程,强化了有机地块的管理。此外,还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如蓄水池和灌溉系统,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全面提升了有机高粱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构建“林果+”产业体系。县内推行“5211工程”,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果品的深加工,并延长了产业链。同时还发展了林下经济,如养鸡、养蜂和食用菌种植,以及中药材的套种,有效提升了林业的经济价值。依托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建立了多功能的森林康养基地,推进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
构建“旅游+”产业体系。通过独特的“一圈·三核三轴·十景十镇·多星全域”规划,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和消费过程,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融合和共享。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点,利用其生态和地理优势,推动农业与旅游的一体化发展。
构建“劳动力+”产业体系。整合了多个部门的资源,加强了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创业支持,特别是针对农民在种植、养殖、加工等领域的专业培训。建立了一个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实时的工作机会,并通过政策支持和创业培训,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以增加收入。
4" 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的问题和挑战
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业增效空间有待拓展。习水县虽然形成了以白酒产业、畜牧产业、粮油产业、林果产业和花椒产业为主的“五+”产业体系,但是各个产业之间的协调性、互补性和竞争力还不够强,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还不够深入,农业综合效益还不够高。
农业生产条件不够优越,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习水县虽然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耕地质量低下、灌溉设施不完善和气候变化影响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风险增大、收益降低。
农业发展理念不够先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习水县虽然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是在农业发展理念方面,仍然存在着以数量为导向、以规模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没有充分体现以质量为核心、以绿色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的现代思维。
农业产品品质不高,市场认知度不强。习水县虽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优势,但是在农业产品品质方面,仍然存在着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导致农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消费者对农业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不高。
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储备有待提升。习水县中高等院校较少,本地仅有一所习水县中等职业学校,技术、管理、营销等领域的人才输送难以全面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农特产品加工业以小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同时,留守农民年龄大、体力弱,对现代科技和营销方式的理解不足,限制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缺乏人才支持,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从根本上说,这些问题和挑战反映了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在理念、模式、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的不完善和不创新。要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就需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农村基层治理为保障。
5" 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策略
要坚持以“四新”为引领,主攻“四化”。即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动能和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现代化、城镇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协同发力。
第一,聚焦特色重点产业发展。致力于农业现代化,重点发展黔北麻羊、肉牛和生猪产业。针对黔北麻羊,要创新黔北麻羊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黔北麻羊生产向高产、高效、优质和持续性的全产业链发展;要推广新型养殖方式,充分利用酒糟、曲草加工饲料,发展黔北麻羊产业,实现工业和养殖业的循环发展;要逐步推进二、三产业融合,逐步提升生鲜羊肉市场份额,以肉制品加工为主力,以副产物利用为拓展,以产业融合为重点,强力抓好科技支撑。对于肉牛产业,提升源头肉质管理与技术水平,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发展,采取统一种畜供给、统一订单养殖、统一加工销售、统一冷链物流和推出高端化出路的措施。推行“分户饲养,集中育肥”养殖模式。在生猪产业方面,稳定养殖规模,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升屠宰加工水平,促进产业与金融工具融合。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特点和优势,实现山地农业的现代化。
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山地农业现代化。一是引入先进科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和育种技术,培育适应山地环境的高产、优质、抗病和抗逆的作物品种。引入智能化农业装备,如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土壤和环境监测设备等,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山地农业的精准管理和决策支持,包括精准施肥、精准用药等。二是推动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探索实施“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订单农业和定制化服务,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山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持续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山地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四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山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合作,开发具有山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提升山地农业的综合效益。五是加快构建适应山地农业特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市场化的服务组织,支援集体经济组织,并促进专业服务公司发展,以创新服务模式和高效的水平提供支持。重点推进包括土地流转、种植指导、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及品牌推广在内的山地特色农业生产性服务,并鼓励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涉及农资供应、农机使用、初加工、冷藏物流和营销等全环节。
第三,突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要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环境优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种植、养殖、加工技术,严格执行农业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绿色食品产业,打造一批有机高粱、黔北麻羊、习水花椒等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要积极探索山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充分挖掘乡村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景点和产品,促进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第四,突出产业集聚和规模效益。要充分利用山地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突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要加快推进“五+”产业体系建设,以生态畜牧业、有机高粱、林果、旅游和劳动力为主导产业,以茶叶、花椒、柚子和竹子等为特色优势产业,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和品牌。要加快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
第五,突出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习水县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制定和落实,完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优化农业资金使用效率,扩大农业投资渠道,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农业融资成本,解决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要加强土地、水利、科技和人才等要素的配置和保障,推进农业要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激发农业要素的活力和效益。要完善农业补贴、保险、扶持等政策,激励农民增加生产投入,提高生产收益,增强发展信心。
第六,加强山地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加强山地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增强农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山地特色农业具有独特的地理标志、生态环境、品质特征等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打造具有山地特色的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消费者信任度。同时,应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利用电商平台、展会交流、跨境合作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提高抗市场波动的能力。
6" 结束语
山地特色农业是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资源。本文以习水县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为例,分析了其现状、问题和策略,旨在为山地农业的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本文认为,要推进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突出特色优势,打造山地特色农业品牌;二是突出生态优先,发展绿色生态循环;三是突出科技创新,提升山地特色农业水平;四是突出组织协作,形成山地特色农业集群;五是突出政策支持,完善山地特色农业服务体系等。希望本文能够为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共习水县委习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R].
[2] 习水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五大工程”加快山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习农领办〔2021〕65号[R].2021.
[3] 习水县人民政府.奋力推动2023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2023-01-29.
[4] 中共贵州省委新闻发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建设“四区一高地”[N].多彩贵州网,2022-04-28.
作者简介:张传朋(1986-),男,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三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