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改革为例,系统总结基于行业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和内容。通过深入了解产业需求、广泛开展调研、重构课程体系、设计实践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及构建教学团队等环节,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产业需求;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8-0127-04
Abstract: Taking the practical reform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in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conomy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basis and content of the revision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 the demand of industry. Through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industrial demand, extensive research, re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practice system,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has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 It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and reform of related professionals.
Keywords: industrial dem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指出,未来10年,农业转型升级将明显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逐步形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产业农村产业融合化、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与服务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云物大智等现代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经营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改造,将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全面升级,行业产业对于适应新环境下的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显著。人才一直被视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农业领域,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更关系到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在现代农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对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力,而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很难完全满足这一要求。制定并实施一套贴近产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水平,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1.1 "分析产业需求,明确修订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教学目的与任务,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的指导性方案[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旨在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确保培养出具备竞争力、适应性强的专业人才。通过与农业企业、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等用人单位紧密合作,深入了解其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明确修订方向和内容,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农民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偏低,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行业对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沟通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领导力、数字化能力、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2]。这些需求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数字化转型以及提升职业素养等途径得以满足。
1.2 "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
成立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顾问等成员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调研组[3]。采用实地调研、视频电话访谈、问卷调研和资料调研等形式,对当地农业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农业经济组织、农业企业进行走访,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毕业生和顶岗实习学生深入座谈;对行业从业人员、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人员、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网络查阅文献资料,获取国内外农业农村发展动态。总计回收有效问卷367份,其中农业经管部门22份、企业62份、涉农中高职院校18份、毕业生265份;访谈记录31份,其中职教专家5份、行企专家26份。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农业产业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明确了农业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涉农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岗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完善专业办学模式和体系提供指导。
1.3 "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3.1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等组成。根据农业产业与农村经营管理模式与技术发展趋势,密切对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及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经过反复研讨,明确定义了本专业的主要职业面向和岗位(群)。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深度分析基础上,制定了岗位(群)职业知识、能力及素养分析报告,详细阐述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后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具体见表1。
1.3.2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对接农业经理人、合作经济专业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和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兴职业要求,将农业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数字营销等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与要求进行分解和重构[4]。根据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与管理、农业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农产品及农资营销策划和农产品网店(实体店)运营五大核心岗位,构建并完善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将素质教育项目、日常行为管理项目、劳动项目和社团创新活动等课程化,设立职业素养模块,涵盖“5育”子模块;岗位基础模块包括经济分析与农商认知2个子模块;岗位核心模块包括农业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产品供应链运营、财务运营和农村经济管理5个岗位方向子模块;岗位拓展模块包括农业新业态运营、农产品全媒体运营、智慧乡村治理3个方向子模块。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满足其个性化成长需求。通过有序紧密对接产业链、职业链、1+X证书链与课程链,提升专业人才对行业企业需求的适配度,如图1所示。
1.3.3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对接行业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及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标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构建由项目化教学、课程实训、跟岗实践、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组成的“五位一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紧密贴合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设计企业数智化运营、数字化营销、数智化财务管理和智慧供应链管理等实践项目,环环相扣、逐级递进。学生通过参与实训项目,模拟真实工作任务,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与企业人员互动学习,将理论知识熟练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并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5]。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合作,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校内外实训基地,涵盖农业经济数智化运营实训中心、数字营销实训中心、智能云财务实训中心、区块链赋能中心、智慧物流运营实训中心、新三农服务中心及1+X培训中心,打造了覆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核心运营业务场景与实训项目体系,实现“产教学训研服创一体”。
1.3.4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运营业务项目与VBSE虚拟商业运营、商战沙盘、ERP、VBSE虚拟财务运营、VBSE云营销、财务共享服务和区块链运营等虚拟仿真软件平台中源自企业的真实运营业务项目,虚实结合、以虚助实,构建教学与实训项目体系[6]。通过“云雨慕微蓝”等线上课堂和“教室、基地、企业”等线下课堂开展农业经济组织运营数据分析、战略规划、经营决策和农产品数字营销等项目化、任务式、情景式教学与实训,实现教学相长,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练就岗位核心能力,铸就职业精神。
1.3.5 "组建模块化教学团队
搭建以骨干教师、企业专家和农村经济管理专家为核心的专兼结合模块化专业教学团队。根据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设立团队运营领导小组、农业经济组织数智化运营模块小组、农产品数智化运营模块小组、农业智慧供应链模块小组、财务数智化运营模块小组和乡村治理模块小组6个建设组。负责人整体统筹、指导和监督,小组共同开展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大赛指导、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社会服务。专职教师致力于提升学生通识教育和基础专业技能,产业导师专注于提升岗位核心技术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
2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成效
基于前述研究,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制定并全面实施了《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专业先后获批了国示范、国骨干专业、中特高A档专业群、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教学成果等18个国家级、23个省级建设项目;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2020—2023年1+X获证率100%、平均就业率98.8%、留省率82.1%,获“互联网+”等大赛奖项合计30项,培养了乡村实用落地人才2 993人,助力黑龙江省甘南等五县获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一定程度验证了该培养方案的有效性。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时,需要及时关注技术和产业的变化,及时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和体系。下一步可更深入地探讨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戴园园.双创背景下涉农高职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J].农业工程与装备,2021,48(4):51-54.
[2] 韩锡斌,杨成明,周潜.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11):3-11.
[3] 梁小利,刘萍,邓青川,等.“职教20条”背景下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2(31):24-26.
[4] 彭茜薇,廖罗尔.“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2(5):37-39.
[5] 王开淮.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数字化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J].食品与发酵科技,2022,58(1):154-157.
[6] 杨璠.数智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变革与转型研究[J].商业会计,2022(5):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