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历史性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仅揭示了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要义,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是培养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战场,必须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努力推进适应“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和谐共生,培养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新质生产力包括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新质劳动工具和创新技术的有机融合。新质生产力是在数字化、智能化与技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呈现的生产力发展新形式、新质态。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质量和高能效为主要特征,强调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以实现从技术到经济的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元素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化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智能制造和数据要素等,这些元素通过促进科技创新、组织管理优化、制度改革等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实践路径。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是新质劳动者的培养。职业教育肩负着为新质生产力培养劳动者的重任,要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必须依靠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支持。第一,根据新质生产力发展革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新质生产力对人力资源的禀赋、劳动力结构和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其强调人才的主导作用和技术的赋能效应,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卓越的技术能力以及优异的创新能力。他们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而且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持续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这类人才,需要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形影相随。第二,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根本路径。为此,要有计划、分批次打造区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设计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区域产教联合体运行机制,解决多元主体协同、资源要素集聚等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行方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第三,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塑职业教育生态。新质生产力本质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为支撑的,具有融合性和效能性的数字生产力。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抓住数字化转型契机,在教育教学、师生服务、科研管理、学校治理等方面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通过产教融合,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未来数智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按照未来工作流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适合数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质劳动者,为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和保障。
(作者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