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现状研究

2024-12-31 00:00:00齐兴敏薛明樊锐段晨闫毅王辉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5期
关键词:现状研究优化建议不足

摘" 要:该文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调查研究襄阳市三县三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归纳整理出各县市区的经验做法,探讨县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为全国其他县域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域;农业全产业链;现状研究;不足;优化建议

中国分类号:F302.4"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5-0067-04

Abstract: Taking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whole industry chain in three counties and three cities in Xiangyang City, sums up the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of each count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agricultural whole industry chai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whole industry chain in other counties of the country.

Keywords: county; agricultural whole industry chain;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deficiency; optimization suggestion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首要任务就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和服务等环节与主体紧密关联,形成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优势,竭力将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快速发展,但短板和薄弱环节仍然较多。只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才能找准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产业链整合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

1" 襄阳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现状

襄阳是省级副中心城市、农业大市,致力于优质稻米、生猪、淡水产品、蔬菜、禽蛋产品、茶叶、现代种业、菜籽油、林果和道地药材十大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 2022 年达到 1 150.9 亿元,2023 年 1—11 月,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 921.2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19%。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419 家,其中国家级 7 家、省级 144 家,数量居全省市州前列。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2 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 3 个,园区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比重达 85%以上,呈现集聚、集群、集约之势。

1.1" 枣阳市

枣阳市主要发展优质粮油、畜禽、果茶、蔬菜、淡水产品和中药材六大农业产业链。针对农业产业链中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缺失的现状,引进遇吉特色风味休闲食品、兴达食品水果罐头、倪氏玫瑰饮料、湖北二阳食品和华百氏饮品等农业深加工项目,与粮油、果茶、蔬菜企业形成了稳定的供应链,推进产业互补和融合发展;培育出三杰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香芝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贝迪鸽业有限公司、倪氏国际玫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枣阳市兴达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平林雷山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和枣阳市中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了“平林镇大米”“三杰面粉”“枣阳皇桃”“刘升小花生”“梁集萝卜”“枣阳玫瑰”“鹿头黄酒”“梁集莲藕”“枣阳油茶”“琚湾大头菜”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

1.2" 宜城市

宜城市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小龙虾、瓜果蔬菜等十大产业链,并建有现代农业示范区3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三品一标”认证14个,其中绿色产品8个,无公害产品2个,地理标志产品4个。小龙虾产业链已形成选育、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农文融合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该产业链上游正往科研示范延伸,下游正往研学旅行、品牌合作拓展。瓜果蔬菜全产业链已稳定形成。此外宜城市特色农产品产业链蓬勃发展:油菜全产业链已涵盖种植、生产、加工、旅游、贸易等环节;菜籽油产业链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红薯产业链已经建立了育苗、种植、销售链条。此外,依托西瓜的带动效应,蓝莓、圣女果、血桃等瓜果产业链逐渐建立。培育了宜城市襄大农牧有限公司、湖北长领粮油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佳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宜城楚大鸭业有限公司等省市级龙头企业。

1.3" 老河口市

老河口市已建成生猪、牛羊、林果和特色淡水产品四大产业链。生猪产业以老河口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屠宰、分割、冷却、冷冻、储存和加工为一体的链条。牛羊产业以湖北鑫慧牛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向高产、优质、高效和安全方向快速发展。特色淡水产品产业以老河口市亨美达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苏亚水产有限公司、老河口市水云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老河口市渔家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形成稻虾共生、水产养殖、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水果产业链以汉粮楚果食品配料深加工项目为主体,引入产业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妈喜味业、椰丰食品、锦田食品等8家企业。老河口市建成了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水产、畜牧、水果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截至2024年1月共培育1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7家襄阳市级龙头企业。全市“二品一标”认证证书29个,其中绿色认证2个、有机认证23个、地理标志认证4个。

1.4" 保康县

保康县以茶叶、烟叶、核桃、蔬菜和道地中药材等五大特色产业为抓手发展农业。茶叶产业形成以保茶集团为龙头,38家茶企参与的“联盟协作、品牌共用、渠道分销、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培育了“保康毛尖”“保康炒青”和“保康红”等区域公用品牌。烟叶产业正向绿色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建有歇马、马良2个原材料基地,烤房遍布歇马、马良、两峪等8个种烟乡镇。保康是全国核桃产业核心产区,核桃成片建园,现有核桃基地面积35万亩(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标准化基地15万亩,年产核桃1 800万斤,培育了保康慈文核桃科技有限公司、襄阳金康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圭萃园农林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保康水果核桃”及“保康核桃”品牌,核桃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此外辣椒、西红柿、茄子、四季豆等高山精细蔬菜大力发展,在蔬菜育苗、种植、精深加工、蔬菜生产包装、农用地膜回收和尾菜处理等全产业链条强力发展,培育了襄阳市荆山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聚龙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以苍术为主导品种的道地中药材种苗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申报了“保康苍术”地理标志商标,培育了湖北乡投(保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襄阳欣禾丰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1.5" 南漳县

南漳县重点发展水稻、小麦、茶叶、香菇、山茶油、中药材、高山菜(高山蔬菜和山野菜)、桑蚕、土鸡(土鸡蛋)和土蜂蜜十大重点产业。鼓励南漳县华茂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南漳县苍耳坪官米专业合作社、东巩寨子米合作社、南漳县葫芦潭贡米有限公司和湖北省国营清河农场佳仑粮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河佳伦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种植有机水稻,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以清河佳伦公司为龙头,联合贵州习水县鑫航粮油购销公司,建设茅台“双认证”原料直供基地。茶业产业以湖北水镜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以羊角山为代表的高端有机茶,以水镜茶叶为代表的茶叶加工品和以天池山为代表的茶旅融合。香菇产业以南漳县裕农菌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形成统一菌种、统一制棒、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山茶油产业以湖北荆楚源油脂有限公司为龙头,开展有机油茶种植,研发油茶新品种,开展油茶精深加工。中药材产业以湖北思安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山茱萸为重点,带动天麻、葛根、杜仲等其他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高山蔬菜产业以湖北上膳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有机设施蔬菜,以秦坪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般若寺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企业为龙头发展露地蔬菜;以水镜山野菜公司、韩国泡菜产业园、隆贡瑞昊种植专业合作社、南漳阳氏手工魔芋加工厂、真襄来食材坊、双坪龚府土特产等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发展山野菜生产加工。桑蚕产业以东漳丝绸公司为龙头,联合全县桑蚕养殖合作社,实行桑园建设、小蚕共育、桑蚕养殖、鲜茧收购和缫丝纺织一体化抱团发展。土鸡(土鸡蛋)养殖产业复制五官山模式,稳步扩大有机土鸡养殖规模。土蜂蜜产业成立了南漳县蜂业协会,报团发展,并申报了“南漳蜂蜜”公共品牌。

1.6" 谷城县

谷城县农业产业已经进入科研、生产、加工、贸易和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拓展的快车道,围绕茶叶、食用菌、油茶、优质粮、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六大产业链发展。依托五山、紫金茶业主产区及湖北汉家刘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湖北裕满春茶业有限公司、湖北蓝溪茶业有限公司4家龙头茶企,谷城茶叶产业链正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重点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以金盆岭菌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菌菇产业已形成菌棒生产、种植基地、技术服务、烘干保鲜、加工包装和冷链配送等产业链条。以茨河镇、盛康镇、石花镇、五山镇、紫金镇和冷集镇等乡镇为重点区域发展油茶产业,以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湖北美宁原野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油茶加工企业为龙头,形成了油茶基地建设、种苗培育、收储生产和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以谷城华茂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谷城泰丰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湖北谷大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优质粮产业,培育了谷军香、稻丹谷、忆米坊、红心柳4个商标20多款产品;以生猪、蛋鸡、鲟鱼为主要畜牧水产养殖产业,呈现出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加工、市场化营销、科技化支撑的发展态势;种植天麻、黄精、野菊花、石菖蒲、艾叶、红栀子和七叶一枝花等30多种中药材,培育了湖北省绿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谷城县金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谷城县戈广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谷城县襄天垭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企业。

2" 襄阳市农业全产业链存在的不足

在政策利好和消费拉动下,襄阳市农业全产业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全产业链延链、增链、补链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方面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间。现结合实际,分析存在的不足。

2.1"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渗透,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字乡村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备条件。但农村的网络覆盖和互联网接入速度相对较慢,很多地方甚至存在网络信号覆盖不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

2.2" 农业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存在的不足

2.2.1" 上游环节

产业链上游环节以研发及原料供应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产业链上游经营主体多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受土地承包经营权分散、建设用地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基地建设、产业集聚等产业链建设项目开展进度慢,效益低。二是产业链上游育种、种植资金投入大,收效慢,融资慢和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三是育种温室,产地仓等基础设施缺乏。四是农业务工人员老龄化、受教育程度偏低,农业智慧化种植、智能监管等技术使用率低,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五是农业育种科技研发力低。六是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土壤恢复时间长。

2.2.2" 中游环节

中游环节为农产品加工、制造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多数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工艺水平较落后,加工的农产品同质化居多,小众类、精准化、中高端产品缺乏。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三是农产品在储藏和运输环节的浪费情况较严重。

2.2.3" 下游环节

下游环节主要是销售和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大部分农村经营主体没有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观念意识。二是农产品销售渠道较窄。三是服务业和农业的融合度偏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对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3" 各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各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较单一。农户和企业、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联结主要以订单销售、土地租赁服务为主,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较为紧密的联结机制较少,加之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经常会出现不履约行为,导致农民获取的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得不到保障,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2.4" 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襄阳市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农业龙头企业开始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农业生产,但由于缺乏具有技术创新能力或者仅仅熟悉并会使用智慧农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智慧农业并未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润增长点,导致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不够。

3" 襄阳市农业全产业链优化建议

3.1" 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贯测落实《襄阳市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加大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加大力度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开展乡村地区4G基站补盲建设,逐步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向有条件、有需求的乡村延伸。

3.2" 积极探索促进产业发展的利益连接机制

探索股份合作、带动就业等利益联结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主体密切合作,让农民尽可能多地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受益的三赢模式。如探索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农户房屋入股分红、集体土地入股分红和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等产权要素入股分红模式;继续培育带动农民就业、让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发展和利益分享的联结模式等。

3.3" 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一是继续加大现有县级农业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队伍积极参与农业企业创新。二是加强企业与省内农业高校合作,招考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定向生,稳定人才输送渠道。三是鼓励重点龙头企业与襄阳技师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4" 拓展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一是加大链头投入。育苗选苗是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加大育苗基地建设,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扶持集约化育苗产业,确保农业优质种苗供应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强链中精深加工、储运等环节,树立全链条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拓展链尾,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文旅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的综合效益。

4" 结束语

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襄阳市农业全产业链进行研究,重点理清襄阳市每一个县市的农业重点产业及特色产业布局,摸清每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龙头企业、核心产品的培育等现况,浅略地分析襄阳市农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4个方向的优化建议,为下一步深入研究襄阳市农业数字转型发展路径奠定了基础,也为即将开展的农产品供应链诊断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此外,研究还发现,襄阳市农业产业链呈现出产业融合发展、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在产业融合方面,襄阳市农业与食品加工业、纺织品加工业、文旅康养产业等融合发展,开发出很多有影响力、有品牌的农产品,促进了产业链生产、流通和消费端融通,拓宽了农民收益渠道,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农业产能。在规模化经营方面,面对农村不断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带来的“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现实问题,襄阳市大力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革工作,顺势而为地开展土地连片集约化耕种,以适度规模化经营推进襄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襄阳市粮食生产全国标兵县(区)——襄州区规模化种植达到96.8%。襄阳市正在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示范区内积极开展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创新应用,以科技为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无人智慧农场不断发力,同时低碳、无污染等绿色循环发展理念逐步渗透在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推动襄阳市农业高效、可持续化发展,农业效能逐步提升,有力地推动了襄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对襄阳市农业全产业链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全国其他县域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原,赵婧宏.数字化背景下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现代农机,2023(5):3-5.

[2] 胡云,郑杰.农业全产业链链条发展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2(19):103-105.

[3] 杜永红.基于中国国情的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3,37(12):36-48.

[4] 贾荣.乡村振兴视角下县域农业全产业链优化探索——以涟水芦笋产业为例[J].山西农经,2023(6):92-94.

[5] 高慧东.襄阳高香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3.

[6] 赵雅心,李立.襄阳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1):86-88.

[7] 郑康,郑月波.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困境及路径探析[J].山西农经,2023(18):145-147.

[8] 董瑞志,张贤,张超,等.县域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1):9-13.

[9] 韦晓霞.数字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J].商业观察,2023,9(30):46-49,61.

[10] 李亚莉,鲁敏.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唐山市为例[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11):29-31.

基金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EHA063);襄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023ABA007368);襄阳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23ABA007276)

第一作者简介:齐兴敏(1981-),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物流技术。

猜你喜欢
现状研究优化建议不足
关于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建议
我国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意义
浅谈金华EMS网运能力优化建议
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3:45:28
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07:57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①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33:13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43:54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