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途径探索

2024-12-31 00:00:00李琪李慧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5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教书育人乡村旅游

摘" 要:重视对“三农”问题的考察和解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显著特征。目前,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已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其难度、广度、深度不亚于脱贫攻坚。广西作为革命老区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肩负着如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任务。在此背景下,探索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现实途径,这对于贯彻党中央的文件精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紧抓教书育人中心工作,为广西乡村基础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参与基层治理,为广西乡村组织振兴添砖加瓦;三是连接社会各界公益资源,开展广西乡村助学助农活动,发挥团队专业优势,助推广西乡村旅游业新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支教团;广西乡村振兴;教书育人;基层治理;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5-0185-04

Abstract: Focus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olution of the questions concern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CPC's governance. At present, the focus of our country's work on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has shifted from \"poverty alleviation\" to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rural areas in an all-round way\", but its difficulty, breadth and depth are no less than those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s a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Guangxi, like other regions of the country, shoulders the important task of how to carry out the all-round revival of the rural areas with the strength of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whole society. In this context, we explore the practical ways of the post-graduate teaching group to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Guangxi,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spirit of the document, including. Firstly, we focus on the work of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centre to inject fresh blood into the basic education of Guangxi; secondly, we participate in grassroots governance to contribute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Guangxi's rural organizations; thirdly, we connect the public welfare resources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carry out the activities of rural student-aid to agriculture in Guangxi; lastly, we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of the team, and to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Guangxi.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 support group; Guangxi rural revitalization;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grass-roots governance; rural tourism

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部署。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而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因此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如何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于处在追赶型发展阶段的广西而言,更加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研究生支教团正是应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极度贫乏而生的志愿服务力量,其是由政府主导、高校主建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据广西团区委2022年统计,“2003年至今已累计有8 000余名志愿者选择扎根广西、服务基层”[2]。这无疑为广西的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鲜力量。在此背景下,探索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现实途径,这对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在广西考察时提出的“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3]讲话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紧抓教书育人中心工作,为广西乡村基础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步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等举措。于基础教育而言,广西一部分乡镇存在英语、美音体等学科专职教师紧缺等问题。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之一,笔者曾在广西某镇中心学校支教,该校除语、数老师外,仅配有一名专职英语老师、一名音乐老师和一名美术老师,而镇级以下的小学则基本没有配备,相应课程由语数老师兼任。因此研究生支教团应到广西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最紧缺的学校去,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1.1" 围绕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更新教学方法和理念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教师的天职,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直接关乎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进步。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闯劲和干劲,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和思维模式。其加入既能解决广西乡村专职教师紧缺问题,又能为学生带来新知识、新技能、新视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制作形式精美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高的多媒体课件,将角色扮演、情境创设和合作型、任务型教学方法和手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兼任班主任时思想理念前卫,课程班级管理中“小妙招”深受学生喜爱。以上活动的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而成为乡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鲜血液”。

1.2" 紧跟素质教育价值取向,丰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从教育理念上正本清源,谈及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4]。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有着不同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这为乡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开设第二课堂提供了重要的师资力量。

研究生支教团在校内可举办音乐、剪纸、舞蹈创意手工等培训班,还可举办校园广播员、主持人队、篮球队和航模队等特长生培训班。同时还可定期为学校策划和举办不同主题和类型的“第二课堂”文体活动,如朗诵比赛、校运动会、“一站到底”知识竞赛等。这一方面能开阔孩子们的眼界,避免因认识不到教育的长远价值而丧失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搭建起孩子们课外学习生活的平台,以弥补课堂教学以外的不足。

研究生支教团还可走出校园,以学校附近异地搬迁安置点、“广西青空间”为主阵地进行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七彩假期”“六点半课堂”“希望阅读”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形成书香社会。开展以“强国有我,‘核’你一起”为主题的科普活动,介绍我国核工业发展史,为更多青少年埋下科学的种子。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带动更多志愿者开展扶贫济困、支教助学、生态环境保护、文明交通劝导、禁毒法治宣传、防溺水宣传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推进区域教育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

2" 参与基层治理,为广西乡村组织振兴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5]。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广西研究生支教团的服务单位大都设在民族地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乡村的基层治理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部分基层工作人员还不太适应乡村治理的新要求,如运用数字技术能力不足、传统基层治理思维方式固化等,这仅靠短期内培训还不够。另一方面,乡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缺少真正发挥作用的乡村社会组织。研究生支教团主动参与乡村组织建设,在协助驻村书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宣讲普及惠农政策,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等方面发力,为基层组织振兴添砖加瓦。

2.1" 协助驻村书记入户走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研究生支教团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时同样应密切联系群众,与驻村第一书记同吃同住同工作,深入广西乡村振兴一线走访脱贫户和监测户,帮助脱贫户完善“一册一卡一人”帮扶手册;协助基层组织培育“政策明白人”“法律明白人”等乡村建设工作;深入当地防返贫“三类户”等家庭,摸清学生学业需求、大中专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需求、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情况等;逐户排查危房和群众住房安全,调研村集体产业发展情况等工作。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通过为其排忧解难,密切了干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2.2" 宣讲党的惠农政策,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7]”。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研究生支教团要带头积极学习中央文件精神,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对“三农”工作的总部署。协助基层党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以集中宣讲、走访村民、为村民发放政策明白纸、编辑微信推文等方式,让党的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打通党的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把党中央对乡亲们的关爱传递到位,把密切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落到实处。

3" 连接社会各界公益资源,开展广西乡村助学、助农活动

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助力,东西部协作中的社会力量参与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就提及要强化此类帮扶,需“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凝聚全社会力量,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8]。而目前东西部协作的主体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据笔者了解,目前广西没有大型长期性的公益项目,社会公益力量对乡村振兴参与度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宣传发动不够、平台搭建不足、公众参与乡村振兴渠道不畅通等。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到“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9]。因此,研究生支教团须在政府和社会力量之间搭建沟通、桥梁、连接包括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和爱心人士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公益资源,开展助学助农活动。

3.1" 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乡村关注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10]。研究生支教团应响应号召,借助团队和组织优势,开拓网络宣传渠道,吸引各方关注,扩大支教地方的影响力。笔者所在的团队就有专门负责新媒体宣传板块的成员,在支教过程中依托支教学校公众号、大学团委公众号稳定输出工作动态,另外,拍摄支教地方老师的工作日常、记录学生学习活动、分享支教地风土人情视频等多项内容,向抖音、哔哩哔哩、西瓜视频和学习强国等各类新媒体平台投稿,提高社会各界对此地的关注度。在此基础上,如果当地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或者当地优势农产品展销活动等,研究生支教团可以此为契机搭建公益平台,宣传活动内容和介绍农产品,开展“助农助学”线上直播义卖等一系列公益性活动,推进当地“农业+”文化、旅游、教育等融合发展。在帮助农民销售产品,协助农民增收的同时,可将部分销售额作为善款捐赠给有需要的其他学校,实现产业振兴、教育振兴双赢目的。

3.2" 多渠道争取帮扶力量,建立全方位助学、助农机制

高校是研究生支教团的坚强后盾,涉农企业和爱心组织是研究生支教团动员连接社会资源的主渠道。研究生支教团在此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引入帮扶力量,以“助农助学”为中心,在政府和社会力量间架起桥梁,引导和连接社会力量发挥资源集聚、专业性强、灵活机动等优势参与到乡村产业振兴中。形成高校、涉农企业、爱心组织和支教点全方位帮扶机制,合力助学助农。

一是要争取各帮扶力量为支教点贫困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图书等物质支持,还有体育场、音乐教室等学校基础设施捐建帮扶。虽然研究生支教团帮扶的中小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学费并不高昂。但农村学生家庭情况复杂,单亲、孤儿、父母失去劳动能力等情况屡见不鲜,从长远来看,长期稳定的结对帮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这些孩子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充分挖掘帮扶力量各自优势。首先,在精神层面高校可以建立长期公益项目,每年接收一批农村学生来到大学参观、游学,让支教点学生与在校大学生建立书信联系,互相交流鼓励等方式,为乡村学生点燃梦想。其次,有涉农专业的高校应建立科研、社会实践项目,或请校内专家下乡定点指导,为支教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人才支持,助力帮扶地农业发展。最后,利用涉农企业和爱心组织的行业优势,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指导、项目帮扶和就业岗位等,帮助农户接触行业前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总之要汇聚多方力量,健全助农助学机制,实现“助农助学”双线并行,构建出一条乡村振兴和未来社区建设联动的助农渠道。

4" 发挥团队专业优势,助推广西乡村旅游业新发展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1]。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又一途径,这对提高村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倡导文明乡风及促进乡村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并且,这正契合了党中央提出的乡村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广西境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宝贵的旅游资源,素以山清、水秀、石美和洞奇蜚声中外,目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仍然巨大。但乡村旅游业在开发方面还存在着专业人才缺乏、资源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诸多问题,比如乡村民宿业,大部分是家庭作业,主人常身兼数职,但由于没受过专业培训,有的甚至连一张发票都不会开具。研究生支教团应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4.1" 为乡村发展综合旅游区献计献言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有着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节日文化等。这是广西乡村打造文化品牌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推动文化和产业振兴融合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更是增强村民归属感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比如钟山县,其地处珠江三角洲与广西大桂林旅游经济区之间,广州—桂林陆路黄金旅游线中间路段,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旅游经济组合优势。县域内的水墨田园景区喀斯特峰林地貌景观瑰丽奇特,公婆山奇石巧夺天工,荷塘村落民居和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桂东民俗乡土文化特色鲜明,爱情文化内涵丰富,融“山、水、奇石、田园、村落”于一体,具有“秀、奇、险、神”等特征,是以游览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探秘和民俗体验为主要功能的生态休闲旅游区。但部分景区旅游专业人才较少,景区管理较为松散,且景区目前仍以游览观光为主,游览方式为步行或乘坐观光车,游客互动项目少、参与感低。另外,景区对植被、水域等自然景观的维护并不精细,游览路线上有大片杂草荒地及未充分利用的空地,游客难以获得视觉上的满足感和沉浸式的体验。通过实地调研,笔者认为水墨田园景区首先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其次,对景区游览线路进行科学规划,根据景区特点对景观进行独特设计,聘请园林团队对景观进行维护,在游玩方式上继续开发如游船、采摘体验基地等让游客有一定参与感的项目,从而感受到乡村旅游在自然山水间的休闲愉悦。

4.2" 为乡村特色民宿业构建出谋划策

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部门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乡村旅游这一新业态下,乡村民宿契合人们感受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乡村旅游住宿业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指出“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11]。乡村民宿本身对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传承乡土文化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多种因素良性互动,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在建设乡村旅游业时首先要遵循以地域特色为导向,具体分析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前文以钟山县为例已提到有多个旅游景区,笔者考察发现,在水墨田园景区附近有一片古村落集群,建筑保修完整,还有宗祠、戏台等颇具特色的古建筑,其并没有得到规模性的开发。笔者认为依托目前已有的旅游资源,在此片区发展民宿业,挖掘古村落的内在乡土文化,在民宿设计方面注意保留古建筑特色,同时注意与周边自然风景的联系,可以形成“民宿+民风民俗+自然生态”的集群效应。对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让游客沉浸在古老的乡土文化氛围中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

5" 结束语

广西作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对广西发展意义重大。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在广西实施多年来,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在参与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他们用创新模式助力教育发展,用专业特长解决乡村实际问题,同时不断连接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向服务地汇集。多举措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现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队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3-02-14(001).

[2] 广西日报.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奔赴乡村一线贡献力量.[EB/OL].(2022-8-2)[2023-4-8].http://www.gxzf.gov.cn/zzqzyxx/t12884619.shtml.

[3] 本刊评论员.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J].农村工作通讯,2021(10):1.

[4] 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50.

[5] 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善治新格局[EB/OL].(2020-1-21)[2024-7-5].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121/c40531-31557822.html

[6] 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04

[7] 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N].求是,2022,4(1):7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9] 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N].人民日报,2019-01-19(01).

[10] 习近平论新闻舆论工作[EB/OL].(2018-8-22)[2024-7-5].http://media.people.com.cn/GB/n1/2018/0822/c40606-30242773.html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2-23(001).

[1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JGY2022156)

第一作者简介:李琪(200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通信作者:李慧(1971-),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教书育人乡村旅游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08
篆刻
对联(2018年9期)2018-10-15 07:35:02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6:50:38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4:52:45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人民论坛(2016年24期)2016-12-13 10:33:56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人民论坛(2016年30期)2016-12-05 14:50:11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8:10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