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曲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价值初探

2024-12-31 00:00:00曹利
大观 2024年7期
关键词:课程价值古曲

摘 要:高校音乐教学法是一门基于理论、实践先行的课程,旨在培养职前音乐教师,让大学生在校期间了解教学法层面的学校音乐课程设计与实施,为日后教育实习、应聘及进入职场做好准备。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教育使命下,古曲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尤为重要。针对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古曲融入不足的现象,基于教学实践过程引发的思考,分析古曲进课堂的育人价值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古曲;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价值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准音乐教师,通过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展未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实践能力,以使未来教师具备胜任教师职责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技能养成和职业认同。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是帮助未来教师了解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将来在一线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组织和传递知识、培养学生音乐能力提供基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达到既定的音乐学习成果。同时,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一门鼓励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程,帮助准教师建立自信心、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鼓励准教师在教学实践之后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思考与践行

(一)思考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准教师,是让大学生把掌握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理论课知识,在教育类课程的理论框架下,用有效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和实施教学。但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和音乐理论课大多是西方中心理论体系下的知识储备,导致很多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只会固定调、弹钢琴,听不得京剧,更别提秦腔中的欢音、苦音了。

面对新时代多元文化并存和文化自信的教育使命,需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保持中西、古今有合理的比例。只有深刻认识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培养对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才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价外来文化。《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为了让大学生意识到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属性,本文聚焦古曲进行研究,其源自古代、历史悠久,具有独特音乐风格、艺术和人文价值。

(二)践行

中国十大古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中国音乐的重要遗产。古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发展、音色、韵律等美的形式,展现了自然和人们内心情感相融合的美学追求,它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音乐形式,但很多学生却表示听不懂、很陌生。笔者在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中设置了一个大单元,尝试将古曲融入音乐教学法课程,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索,导向创造和认知,以下试举两例。

例一: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众多变体中,《八板》及其变体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变奏体。古曲《阳春白雪》为由《八板》不同变体组成的十一段变体式联曲体。在音乐教学法课堂中,首先,教师哼唱《八板》母体,学生通过拍手感受到一共是68拍,再通过动作参与分清有八句,分析乐句长度和每句调式。然后学生根据哼唱画出旋律线,找到八句中的重复和变化重复的部分。将学生分为八组,每组认领一句在音条琴上依次演奏《八板》母体。之后讲述《八板》及其变体的多种形式,聆听《阳春古曲》找出每段均为第3句起的《八板》变体。最后,学生依据自己组确认的八句演奏顺序,创作一首《八板》变体,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例二:《夕阳箫鼓》这部作品的主题旋律各乐句之间首尾同音相连,民间称之为连环扣。首先,让学生玩点数多米诺骨牌、身体动作等接龙游戏。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理解中国古诗词中也有类似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舞动彩带分清乐句。再次,学生聆听赏析《夕阳箫鼓》这首古曲,便可发现它是以变奏为主,插入对比、合尾。学生分组创编连环扣特点的五声调式旋律,并整合成一首以变奏为主的作品。最后,在中国古建筑中去寻找环环相扣的榫卯结构及其特点。这节古曲课程设计思路贯穿音乐、文学和建筑的内在联系,构成了跨学科活动的内容要点和育人依据,旨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用木块搭建榫卯结构来帮助学习与创新。跨学科综合艺术实践主题课程从古曲融入音乐教学法课程出发,以育人为本,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古曲大单元教学后,学生反馈对从《八板》进入讲古曲《阳春白雪》的课例印象深刻,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学生很快记住了《八板》的旋律。然后听一些器乐曲能迅速捕捉到其中的《八板》和《八板》变体。有的学生说能听出戏曲的门道儿了,居然说出了昆曲《老六板》的句序,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兴趣,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

二、古曲融入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价值与建议

(一)价值

1.增强文化认同感

古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也是前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古曲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古曲及其文化属性,感受古代音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建立文化认同。古曲能够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通过欣赏古曲,学生可以体验到其中的情感,与曲调中所表达的历史、生活产生共鸣,进而加深对文化的情感认同。通过学习古曲,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他们能够感受到古曲所表达的和谐、韵律、节奏等美感特征,唤醒自我意识,进而提升对古曲的审美认同。古曲《夕阳箫鼓》融入跨学科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多个领域深入了解和体验古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文化自觉意识

高校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历史使命。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古曲的教学实践在这一使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曲的教学过程中,它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主动参与。通过学习古曲,一方面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其中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进而形成对传统的认同和情感投入;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传统音乐的魅力,还能够与当下不同国家、地区音乐进行对比,培养对不同文化的辨识和鉴赏能力。这种自主性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文化选择,积极参与和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3.增强文化自信心

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通过学习古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古曲的学习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这种跨文化的经历将使学生更加开放、包容,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文化,并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通过古曲的教学实践,学生在校期间便能够形成对本土文化的理解,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进而形成热爱传统文化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4.提高创意实践能力

学生依据古曲的片段进行音乐、舞蹈创作,这样的创新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传承古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和思维方式。学生还可以将古曲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音乐风格的新颖的乐曲。这种创新不仅能够激起年轻一代对古曲的兴趣,还为古曲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还可以根据古曲的节奏、情感和意境进行舞蹈创作,他们通过自由舞动、创意舞蹈等形式,将古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出来。在舞动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演绎出对古曲的理解和感受,使传统音乐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创新的方式不仅让古曲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提高了创意实践能力,还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了继承和传播。

(二)建议

1.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古曲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价值,让人们意识到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程板块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因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所以需要重视中国音乐文化传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及时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随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当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进行重新规划,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跨学科能力。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更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2.培养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

培养教师核心素养是适应教育国际竞争的时代需求,也是培育学生能力的价值导向,更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音乐教师仅具备相关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拓宽学术视野、丰富文化底蕴、培养教育情怀和反思能力。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仅在职前,还要具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为了实现培养和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目标,培养路径需要在多个层面上进行优化。

在宏观层面上,顶层设计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和教育部门应根据国家政策、新课标来完善音乐专业教师培养政策和规划,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中层层面上,文化引领、教学技能发挥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和高校应提供有利于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文化环境,组织丰富多样的专业教学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在微观层面上,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不断进行反思和学习,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与研究项目等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

3.激发与调动学生内驱力

内驱力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个体内部产生的动力,推动个体主动参与学习和成长。内驱力的激发和调动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内驱力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和愿景,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并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兴趣作为一种内驱力的表现,能够激发个体的专注和思考,促进个体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主性,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古曲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中,尽力营造充满乐趣和鼓励的学习环境,通过道具、互动游戏、动作参与等方式促使学生对古曲产生兴趣,再通过作品中特有的中国音乐文化知识、内涵,鼓励学生去创作、去改编。激发和调动学生内驱力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学生分组设计古曲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的权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学习有一定的掌控权,帮助学生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促使他们更主动、持续地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古曲融入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不仅展现了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次文化的探索与传承。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和深入研究个案,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能够迸发出来。古曲融入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文化根源的认同,还引发了教师对教育的深思,深刻意识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创新之间的交融。这种交融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涵,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思维方式。希望有更多的音乐教学法教师能够认识到古曲的教育价值,并积极将其纳入教学实践,这样的努力将对准教师的文化积淀、专业素养和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西安,赵冬梅.中国传统曲式学[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20.

[3]李西安,赵冬梅.《八板》及其变体研究谱例集[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21.

[4]郑莉.普通学校音乐课教学过程刍议:关注过程,也就是关注音乐[J].中国音乐学,2003(4):130-134.

[5]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6]芭芭拉·哈泽尔巴赫.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刘沛,译.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14.

[7]郑莉.21世纪音乐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J].人民音乐,2008(7):56-58.

[8]梁宝华.音乐创作教学:理念、原则与策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曹利,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价值古曲
弦索古曲《松青夜游》对话南音古谱《八面金钱经》——以三弦为切入点
中国音乐学(2021年4期)2022-01-12 06:25:06
宫商角徵羽,古曲动心魄
旗袍女子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浅谈古曲的演唱风格
丝路艺术(2018年12期)2018-04-01 13:36:20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古曲与古诗词的关系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古曲《枫桥夜泊》为例
大众文艺(2016年18期)2016-07-13 08:55:37
论传统思政理论课程价值的“遮蔽”与网络课程价值的“彰显”
提高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能力研究
基于高中教学谈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