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蒙太奇(Montage)最开始是建筑学术的一种用语,意为“装配”和“构成”。目前蒙太奇一般指电影中镜头之间互相组接的艺术技巧,其表现手法主要体现为按照创作者的构思进行人为审美的组合。基于数字绘画的基本思路流程,结合相关蒙太奇表现案例,对蒙太奇思维在数字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应用方向等进行分析,探索蒙太奇思维在数字绘画中的一系列应用可能。蒙太奇思维注重元素当中隐性关联所产生的良好组成效果,对其合理应用既有利于提高数字绘画设计与创作过程中的效率,又能给数字绘画领域带来独特的思考角度与全新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蒙太奇;数字绘画;结构方式;艺术形式
一、蒙太奇思维与数字绘画的相关概念界定
“蒙太奇”一词最初为建筑学术语,源于法国,意为构成、装配。后来俄罗斯著名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爱森斯坦把其引入电影创作和戏曲,而后,蒙太奇一般指代电影镜头组接中按照创作者构思使用艺术技巧所进行的人为审美组合,同时,蒙太奇也被运用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这种普适性是以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规律为基础的。思维是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意思是在其他事物媒介所产生的作用下对客观的内容的认识,或是在已有的认知、经验下对未知的内容进行的感知。思维具有概括性,具体表现为其能摒弃事物属性中非本质的属性从而反映出事物中存在的共同本质特征。
将以上两个概念进行组合,即“蒙太奇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世界和生活进行感知、观察、分析、概括,而后进行装配、构成等一种异于常规的思维活动,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如运用蒙太奇思维中拼贴、重构、组合图像等手法实现创作者主观审美的表达,构建具有隐喻意味的情境。蒙太奇思维就是人脑跨越时间、空间,甚至拆解物质属性,将不同事物进行联系装配,是一种具有离散性和跳跃性的思维方式。
数字绘画是指使用电子设备和数字工具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形式。与传统的纸笔绘画相比,数字绘画不需要传统绘画材料,而是利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绘画板等数码设备以及专业的绘图软件进行绘画。
二、蒙太奇表现形式在数字绘画中的应用
(一)平行蒙太奇与数字绘画
平行蒙太奇思维主要是交代内容情况与节奏以呈现事件为宗旨,经常把发生在不同时间或空间的事件放在一起呈现,再通过叙述指引受众对内容进行理解。这是一种将平行式的蒙太奇结构作为表现形式的叙事性结构方法思维。
尽管目前所流传的数字绘画没有被相关资料记载运用关于蒙太奇的内容,对蒙太奇思维在数字绘画作品中呈现出的效果进行定义的资料相对缺乏,但在以宣传为目的的数字绘画中,其呈现方式大多为横卷,而横卷是一种以总体结构进行表现的形式。画家们按照一定的想法思路,将要表现或需要记述的相关事件分为多个“局域”般的“段落”景别,再把各个局域段落按照想法思路进行连贯,从而聚合为一个完整表达。例如《苏州风物志》国潮苏州城市插画长卷,作品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在画面中将不同的场景按照一定的思路顺序进行并列,并且主观地选择具体过程进行删减处理,最后将所有场景平行式地连贯组合呈现在一个完整的横卷画面中,令苏州城市中著名的景点及经典场景具有概括性及节奏感,从而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这正是蒙太奇思维下的创作方法,通过不同场景的衔接给受众带来多个视点,是平行式蒙太奇结构的典型样式。
由此可见,通过平行蒙太奇的结构思维方式,在绘画创作时对需表现的内容进行叙事性呈现,并在画面内容中挑选并划分出多个“段落”部分,随后通过衔接的方式把这些“段落”部分再次进行组合,进而把整体拼接成一个具有多个视点且又完整的画面。这种思维结构方式对于数字绘画来说,能够简单地达到叙事的目的,并且能使表现的内容清晰连贯,很适用于叙事性数字绘画创作。
(二)复现蒙太奇与数字绘画
复现蒙太奇也被称为反复蒙太奇或重复蒙太奇,将其运用在数字绘画中,就是把个别造型元素或物象等反复地呈现在画面上。其中反复出现的方式多样,有的是通过表现元素进行完全复刻机械的重复,有的是通过表现元素进行不完全一样复刻的重复,有的是将需要进行表现的元素以机械但又不完全复制的重复形式反复呈现,有的是通过保留表现元素之间相似性或特征的重复。例如去屑品牌康王联合公益组织捡拾中国共同发起的公益捡跑活动“‘告白’地球,为地球去‘屑’”的系列海报,其中就运用了复现蒙太奇非常典型的结构方式。在该作品中,作者把反复出现、重复呈现、连环再现的画面创作方式与商业文化中的符号进行结合。该系列作品一共包含了三幅风格与大小相同的绘画作品,每幅画上都印有常见的白色污染物品,画面所呈现出来的白色污染图案反复且简单明了,使这个物件元素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意义产生了变化,从而在整体作品上起到突出显示的作用。同时,通过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紧密的整体,整体画面既呈现出统一性又让受众留意到关注的部分所存在的微妙差别。“‘告白’地球,为地球去‘屑’”的系列海报作品中呈现了复现蒙太奇那种连续紧凑、反复出现的结构方式。此外,在作品的表现中也可以通过只对画面中的局部内容、个别元素运用复现蒙太奇的结构方式,从而起到强调的作用,令物象或作品的意义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复现蒙太奇中所使用的结构方式是通过在画面上利用元素的反复再现实现强调、突出的艺术表现效果。如“‘告白’地球,为地球去‘屑’”的系列海报作品中机械化地复制同一画面里的元素,并让它们之间形成关联,从而构成整体关系引发受众思考新的寓意,这是复现蒙太奇的表现结构思维方式在绘画创作时最直接简单的呈现。此外,还可以抓住物象的局部特征或特点,在整体画面中把握相似形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同构,给受众带来不一样的联想效果。
(三)对比蒙太奇与数字绘画
对比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的手法之一。其主要通过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强烈对比,给受众带来思维观念上的反差感,从而对创作者的创作内容、思想、情感、寓意等表达起到对比、强调、冲突的渲染作用,进行进一步强化。例如第17届CACC金龙奖获奖作品《梦邀西湖》系列中的《断桥残雪》,就是通过对比的表现方式给观众营造了作品画面中所表现的杭州西湖名景。首先,从色彩冷暖的形式表现上,作品《断桥残雪》中的桥面及湖面是以冷色调进行表现,平静的蓝色湖面上立着一座布满白雪的桥,给人带来寂静感,而天空却以暖色调的红色为主,从感官上给观者营造了一种温暖的感觉,通过画面天空与桥面及湖面在色彩表现形式上所形成的色彩碰撞及对比,勾勒出西湖的光色之美。其次,创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构图,通过作品中前景树干与湖边树丛的大小、形状的明显对比,相互形成反差,以此营造出画面古韵浓厚的整体氛围。这些内容的反差与对比的结构安排都有着较明显的对比蒙太奇的视觉表现特征。
由此可见,对比蒙太奇中的结构方式是在元素共存下实现的对立和冲突。将对比蒙太奇的结构思维方式运用于数字绘画创作,就是在画面内容中形成对比,用呈现反差或冲突的方式让观者注意到创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从而引导观者思考或感受作品中的隐藏内涵。
(四)杂耍蒙太奇与数字绘画
杂耍蒙太奇是在表现过程中选择具有较强感染力的元素并适当地把它们组合起来,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在2014年福布斯“30 under 30”艺术榜榜单上最年轻的得主之一画家倪传婧的作品中,大都具有杂耍蒙太奇结构方式的特征,她的作品形式上大多是把多个没有直接叙事性联系的时空场景叠加组合拼接,给观者更多的联想空间和理解的余地。
以其数字绘画作品《万象天地》为例,该作品中的建筑群是将万象天地实际的建筑群作为基本蓝图,再加入多个空间场景和繁杂的人物等奇幻元素,而这些元素都是她在画面表现中所运用杂耍蒙太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作品中主视觉的万象给其左边女孩献花,所献花朵的内部绘制有宇宙元素,这些宇宙元素与大象身上的宇宙图案纹样形成了呼应,花朵外部的条纹则与女孩的裙子、大象的身上、天空的云朵、建筑群等的条纹元素相对应,使观者能从中感受到花是万象的一部分,而万象与天地万物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从而传达出万象给女孩献的花代指的是大千世界,令画家倪传婧所要表达的故事性得到了强化。
由此可见,杂耍蒙太奇的结构方式是把一些看似不存在关联的人物景象、镜头场景进行组合,让观者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理解,从而产生新的联想和理解。
(五)隐喻蒙太奇与数字绘画
隐喻蒙太奇也是表现蒙太奇的一种结构方法,其往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呈现方法大多把概括力与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通过并列两个事物存在的某种相似性,从中含蓄而形象地体现出作者的某种寓意或表现作者的某种心理情绪或思想。英国插画师John Holcroft的数字绘画作品大都具有隐喻蒙太奇结构方式的特征,如通过在人物身上绘制树根以表现长时间的久坐、通过绑带暗示人物的不自由等。他的作品主要用隐喻的表现方式来反应当下的社会问题,以引起人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入反思。
隐喻蒙太奇的结构思维方式是给予作品所创造的形象一定的寄托、隐含之意,通过人的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方式,使观者在主观意识中生成对物象的理解。在绘画中的呈现方式,是在蒙太奇思维引导下对画面元素的隐喻定义进行情感的含蓄宣泄,同时激起观者了解更多作品的兴趣。
使用复现蒙太奇、对比蒙太奇以及杂耍蒙太奇的思维结构方式的最终目的不是阐述内容情节,而是把创作者的情感、观念进行呈现与表达,这和隐喻蒙太奇的直接目的相一致。由此可知,不同蒙太奇思维的结构方式在绘画中的运用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隐喻真正表达的内容是呈现在实体画面以外的,在作品画面里所出现的各个元素(如人物、景象等)之间存在的相关联系虽然不确定,但是通过隐喻蒙太奇的方式把各元素组合呈现在同一个画面中,能够引发观者产生联想或思考,这既是隐喻蒙太奇的特点又是其独具魅力的地方。
三、结语
随着学术界对蒙太奇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和范围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跨界应用蒙太奇相关理论,绘画艺术也逐渐成为蒙太奇跨界研究的一大方向。绘画作为二维平面的视觉艺术形式,在表现三维乃至多维空间上有着先天的劣势。长久以来,自然主义传统绘画的叙事逻辑桎梏着艺术家的手脚,但蒙太奇“构成”“装配”的概念为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直至今日,蒙太奇思维仍在影响着当代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如前文提到,在“蒙太奇”概念被引入艺术创作之前,中外古人的绘画作品中就显现了艺术家的蒙太奇思维特质。而数字绘画作为科技发展和数字媒体崛起下的一种静止的二维艺术,应用蒙太奇思维中“装配”和“构成”的概念,能为数字绘画艺术注入生机。如创造者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把原本一望而知的画面情节和表现主题隐藏或隐喻在画面中,等待观众自行感受解读。再如,当艺术家面对创作画幅限制问题时,也可以巧妙地使用蒙太奇手法把大千世界在有限的画幅中展现。如果在同一个作品中综合运用两种或以上的蒙太奇结构思维方式,作品的画面呈现会更为多样,所能呈现的内容含义也会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爱森斯坦.蒙太奇论[M].富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2]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
[3]袁文文.“蒙太奇”手法对我的油画创作的启示[D].济南:齐鲁工业大学,2019.
[4]谌贤.浅谈蒙太奇手法在绘画中的运用:以尼奥·劳赫的绘画作品为例[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8.
[5]徐耘春.绘画艺术中的“蒙太奇”思维:关于绘画中场景衔接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孙芳.浅析蒙太奇手法在当代具象绘画中的呈现[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9.
作者单位:
叶慧芳,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袁伟豪,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