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耐盐碱冬小麦品种(系)筛选研究

2024-12-31 00:00:00刘昌张胜全雷均杰台外库力·吾斯曼聂石辉曲曼姑丽·库尔班热依汉古丽·托合提夏朱明慧张永强龚举武
中国种业 2024年9期
关键词:品种筛选喀什地区冬小麦

摘要:为筛选适宜喀什乃至南疆种植的耐盐碱小麦新品种,2022-2023年度自新疆内外引进耐盐碱品种(系)75个,以新冬20为对照,通过变异系数、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系)在新疆喀什地区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穗粒数、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生育期和灌浆时间的差异较小;相关性分析指出,小麦产量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灌浆速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时间与灌浆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2.02%,其中灌浆速度、灌浆时间和产量为主要指标;聚类分析将75个小麦品种(系)分为3大类群,其中亚群II1为超高产型品种(系),有中麦29、华麦9518、鑫麦807、百农1811、济农17、洛旱22、石麦0358、航麦2317、洛麦37和新冬60,平均产量为655.14kg/667m2,较新冬20平均增产10.85%,这些品种(系)产量较高、灌浆时间较长、灌浆速度较快、有效穗数较多,可作为今后重点研究及审定推广的品种(系)。

关键词:喀什地区;耐盐碱;冬小麦;品种筛选

Screening of Salt-Tolerant Winter Wheat Varieties in Kashgar Region

LIU Changwen1,ZHANG Shengquan2,LEI Junjie3,Tawakkul OSMAN1,

NIE Shihui3,Qimanguli KUERBAN1,Rayhangul TOHTAX1,

ZHU Minghui1,ZHANG Yongqiang3,GONG Juwu1,4

(1Kashga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Kashgar 844000,Xinjiang;2Institute of Hybrid Wheat,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Beijing 100097;3Institute of Food Crops,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Urumqi 830000;4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otton Bio-Breeding and Integrated Utilization,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Anyang 455000,Henan)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02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调研盐碱地农业生产,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研究人员由此开展了一系列耐盐碱品种的筛选。张风廷等[2]创制了耐盐碱杂交小麦新品种京麦189,于2022年5月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59。张幸福[3]开展了甘肃白银盐碱地区小麦品种的耐盐性研究,发现耐盐3号、8号小麦在土壤全盐含量为0.299%~0.786%的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性强,比对照小麦增产明显。张婷婷等[4]开展了松嫩平原春小麦耐盐碱性鉴定及品种(系)筛选试验,筛选出2个高度耐盐碱的品种(系)龙麦36和09-9933。孙现军等[5]开展了小麦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试验,筛选出13份杂交小麦品种。乔志新等[6]研究了生产上应用广泛的128个小麦品种的干旱萌发特性,通过聚类分析将128个小麦品种的干旱萌发特性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差5类。杨丹丹等[7]以76份冬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运用聚类分析对所有材料进行分类,将76份小麦材料分为8类,类群IV胚芽鞘长度最长,可作为抗旱性小麦品种(系)。李媛媛等[8]对283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获得4个主成分,盐、碱胁迫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6.20%和83.59%;聚类分析将盐、碱胁迫下283份小麦材料划分为3类,筛选出10份耐盐碱型材料,分别为白芒麦、f106、和尚头、四方麦、轴包、中梁22、f78、蚰子麦、和尚麦、矮立多。

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是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9]。作为受盐碱危害严重的喀什地区,目前尚缺少对耐盐碱小麦的品种筛选,因此自2019年起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共同开展喀什地区耐盐碱冬小麦品种筛选工作。本文对75个小麦品种(系)在喀什地区盐碱地种植的农艺性状表现及产量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品种(系)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喀什地区筛选出更多优异耐盐碱小麦品种(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来自新疆内外耐盐碱品种(系)75个,其中河北8个,山东17个,河南25个,北京7个,陕西1个,新疆本地17个(表1),对照品种为新冬20。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安排在新疆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7村,该村位于新疆西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叶尔羌河和提孜那甫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1205m,土质为沙土,土壤总含盐(碱)量为0.36%,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10~230d,年平均日照时数2965h,年平均降水量40mm,年平均蒸发量2226mm,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1.3 气候数据 自2022年10月14日小麦播种后喀什地区气温持续偏高,11月27日最高,可达20℃,非常适合小麦生长;11月28日后呈现断崖式降温,最高温度自20℃下降至6℃,11月29日降至-2℃,夜间温度低至-9℃,与近3年的平缓下降形成鲜明对比,导致部分不抗冻材料大量死亡。2023年3月大部分时间日最高温度和夜间最低温度较近3年高,温度回升快有利于小麦幼穗分化成大穗;4月1日至6月8日日最高温度较近3年平均低2.4℃,相对偏低的温度可延长穗分化及灌浆期,促进小麦穗大、粒多、籽饱满,进而有利于产量提高,但4月4-6日温度骤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耐低温品种(系);6月9日开始持续高温,尤其是6月11-12日均温度达36℃,有利于早熟品种(系)加速小麦完熟,但对晚熟品种(系)来说则存在高温逼熟,不利于产量提高,这也是本年度早熟品种(系)产量普遍偏高,但晚熟高产品种(系)产量反而不理想的原因。

1.4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7.0m,宽2.8m,小区面积19.6m2,行距20cm,种植14行。所有小麦品种(系)统一于2022年10月14日人工播种,2023年6月24日收获。

1.5 测定指标 生育期内记载各品种(系)的播种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成熟期,并计算灌浆时间及全生育期。每小区随机选取60株小麦,测量叶长、叶宽、茎高、穗长、株高;挑选长势均匀的4行小麦测定有效穗数,并计算每667m2有效穗数;随机选取60个穗测定穗粒数,称量千粒重;对灌浆速度按照公式进行计算(灌浆速度=千粒重/灌浆时间);小麦成熟后全田收获,测定产量并计算折合每667m2产量。

1.6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 20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Origin 2023进行绘图,R语言“Performance Analytics”数据分析包计算相关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分析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系)的茎高为47.13~85.27cm,垦冬1530最高,冷育麦18最低,茎高较高(70.40~85.27cm)的品种(系)有新粮807、良星99、石优31、石麦31、石麦0358、石麦01163、西农20、垦冬1510、泊麦4、捷麦19和垦冬1530,茎高较低(47.13~51.78cm)的品种(系)有冷育麦18、豫麦186、百农889、周麦32和石优17,其余品种(系)适中;穗长为5.00~9.16cm,石麦01163最长,垦冬1512最短,穗长较长(8.63~9.16cm)的品种(系)有鲁原128、石麦0358、西农20、漯麦163和石麦01163,穗长较短(5.00~5.96cm)的品种(系)有垦冬1512、山农20、周麦33、2012AR10、济麦22、航麦3108、济麦0435和冷育麦27,其余品种(系)适中;株高为54.15~92.80cm,垦冬1530最高,冷育麦18最低,株高较高(85.64~92.80cm)的品种(系)有石麦01163、西农20、垦冬1510、泊麦4、捷麦19和垦冬1530,株高较低(54.15~59.43cm)的品种(系)有冷育麦18、百农889、豫麦186、周麦32、周麦33、新粮802和石优17,其余品种(系)适中。

参试品种(系)的叶长为12.02~20.62cm,石麦01163最长,华麦9518最短,叶长较长(19.2~20.62cm)的品种(系)有新冬46、垦冬1510、中育1702和石麦01136,叶长较短(12.02~12.70cm)的品种(系)有华麦9518、济麦22、金鑫128、济1806和山农20,其余品种(系)适中;叶宽为1.06~1.83cm,中育1686和百农207最宽,航麦3108最窄,叶宽较宽(1.72~1.83cm)的品种(系)有石麦01163、鲁原128、垦冬1510、百农207和中育1686,叶宽较窄(1.06~1.19cm)的品种(系)有航麦3108、HM3108、JM0435和ZM32,其余品种(系)适中。

参试品种(系)的灌浆时间为34~44d,航麦2317最长,洛旱22、济1806、济麦44和石麦01163最短,灌浆时间较长(42~44d)的品种(系)有中麦29、新麦60、新冬60、石麦31、新冬40、西农20、郑麦369和航麦2317,灌浆时间较短(34~35d)的品种(系)有洛旱22、济1806、济麦44、石麦01163、百农889、济麦0435、捷麦19和鲁原128,其余品种(系)适中;灌浆速度为1.08~1.82g/d,中麦29最快,新麦28最慢,灌浆速度较快(1.08~1.18g/d)的品种(系)有中麦29、新麦60、华麦9518、石优17、航麦3108、西农20、2012AR220、新麦45和新冬60,灌浆速度较慢(1.62~1.82g/d)的品种(系)有济麦23、洛旱22和新麦28,其余品种(系)适中;生育期为271~280d,新冬48最长,新粮807、新麦28和新冬20最短,生育期较长(278~280d)的品种(系)有垦冬1512、济农17、垦冬1530、石麦0351、中育1686、石麦0358、石麦31和新冬48,生育期较短(271~273d)的品种(系)有新粮807、新麦28、新冬20、丰5、华麦007、济麦44、中麦578和新粮802,其余品种(系)适中。

茎高、穗长、株高、叶长、叶宽的变异系数在10.00%以上,相对较高;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小,为0.62%,其次是灌浆时间,为5.84%,说明不同品种生育期、灌浆时间差异不大,在品种选择时没有较大影响。

2.2 不同小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系)的有效穗数为31.07万~72.14万穗/667m2,中麦29最高,鲁原502最低,有效穗数较高(60.27万~72.14万穗/667m2)的品种(系)有冷育麦27、郑麦618、新冬57、2012AR220、华麦9518、SY58、新冬46、鑫麦807和中麦29,有效穗数较低(31.07万~39.67万穗/667m2)的品种(系)有鲁原502、冷麦8号、洛麦37、垦冬1530、垦冬1510和新麦60,其余品种(系)适中;穗粒数为19.00~64.15粒,石麦0358最多,洛麦27最少,穗粒数较多(51.48~64.15粒)的品种(系)有石麦01163和石麦0358,穗粒数较少(19.00~20.95粒)的品种(系)有洛麦27、航麦3108和济1806,其余品种(系)适中;千粒重为42.35~66.36g,新麦28最高,华麦9518最低,千粒重较高(59.58~66.36g)的品种(系)有洛旱22、丰5、济麦23和新麦28,千粒重较低(42.35~44.99g)的品种(系)有华麦9518、石优17、新麦45和泊麦7,其余品种(系)适中;产量为326.62~692.98kg/667m2,中麦29最高,冷麦8号最低,产量较高(663.60~692.98kg/667m2)的品种(系)有济农17、百农1811、鑫麦807、华麦9518和中麦29,产量较低(326.62~452.77kg/667m2)的品种(系)有冷麦8号、垦冬1512、济麦22、良星99和中育1686,其余品种(系)适中。

变异系数较高的性状有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在15.00%以上,说明75个小麦品种(系)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差异较大,可作为品种改良的首选性状;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偏度为正值,产量的偏度为负值,说明大部分品种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在平均值以上,但产量在平均值以下。

2.3 不同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千粒重与灌浆速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全生育期与茎高、穗长、株高、叶长、叶宽呈显著正相关,灌浆时间与灌浆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图1)。由此可知,各性状间存在较复杂的相关性,小麦产量提高关键在于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增加。

2.4 不同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对75个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4、表5所示。当特征值gt;1.00时,对12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提取,共提取到5个主成分(PC1~PC5)。第1主成分贡献率27.82%,特征向量中载荷较大的因子为株高、茎高和穗长;第2主成分贡献率16.85%,特征向量中载荷较大的因子为灌浆速度、千粒重和灌浆时间;第3主成分贡献率9.77%,特征向量中载荷较大的因子为叶宽、茎高、株高、穗粒数;第4主成分贡献率9.18%,特征向量中载荷较大的因子为产量、灌浆时间、叶长、千粒重;第5主成分贡献率8.40%,特征向量中载荷较大的因子为灌浆时间、产量、有效穗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2.02%,表明这5个主成分可代表12个性状绝大部分的信息。以上结果中,灌浆速度载荷最大,是喀什地区耐盐碱冬小麦评价的主要因子,其次为灌浆时间和产量。因此,可以考虑将灌浆速度、灌浆时间和产量作为喀什地区耐盐碱冬小麦品种(系)的主要筛选指标。

2.5 不同小麦品种(系)聚类分析 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对供试材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75个品种(系)在喀什地区种植的12个性状的隶属函数值平均值为聚类依据,结果如图2所示。欧氏平方距离为80时,75个小麦品种(系)被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I为低产群,只有冷麦8号1个品种,具有产量低、叶长及叶宽的特性;类群II可分2个亚群,亚群II1包括10个品种(系),为高产亚群,具有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多的特性,每667m2平均产量在655.14kg,较新冬20平均增产10.85%,其中突出的品种(系)有中麦29、华麦9518、鑫麦807、百农1811、济农17;亚群II2包括新冬46、新冬48等25个品种(系),产量变幅在551.27~616.71kg之间,平均产量为583.35kg。类群III可分为2个亚群,亚群III1包括百农207、中育1702等27个品种(系),具有产量较低、千粒重较大和叶片较短、叶宽较窄、全生育期较短的特性;亚群III2包括垦冬1510、西农20等12个品种(系),具有产量低、茎高和株高较高、穗长较长、灌浆速度较快和全生育期较长的特性。

3 讨论与结论

盐碱地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严重限制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升,喀什地区盐碱化土壤有65.59万hm2,盐渍化面积33.4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8.7%,其中轻盐渍化耕地面积26.37万hm2,中盐渍化耕地面积5.06万hm2,重盐渍化耕地面积1.99万hm2[10]。因此,提高喀什地区冬小麦耐盐碱性、筛选小麦耐盐碱品种(系),对于提高该地区小麦产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曹平平等[11]基于TOPSIS法对沧麦6005的73个诱变家系进行小麦萌发期耐盐性评价,发现发芽率、芽长、根长、芽鲜质量和根鲜质量均极显著降低;王宏凯等[12]以国内外引进的40份小麦品种(系)和新疆2个主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对小麦芽期农艺表现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耐盐小麦品种。本研究对引自新疆内外的75个耐盐碱品种(系)通过变异系数、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系)在新疆喀什地区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筛选出了超高产型品种(系),分别是中麦29、华麦9518、鑫麦807、百农1811和济农17,平均产量为675.70kg/667m2,较新冬20平均增产14.33%,这些品种(系)产量较高、灌浆时间较长、灌浆速度较快且有效穗数较多,其中华麦9518产量性状、适应性、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今后重点研究及推广应用的品种(系)。另外,自河南引进的抗旱材料洛旱22在从旱地转为水地后表现很好,每667m2产量可达641.14kg,且未出现旱改水后的倒伏现象,说明该品种具有高产和抗倒伏潜力;引进自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的品种(系)普遍存在较高的增产潜力,产量排名靠前的品种(系)大部分来自这3个省份,因此在喀什地区盐碱地可加大引种力度。本研究可以直接有效地为喀什地区耐盐碱冬小麦品种(系)筛选及资源配制提供科学依据,下一步将结合田间表现对这些品种(系)进行深入鉴定和基因发掘,为缩短育种进程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求是,2023(23):4-8

[2]张风廷,赵昌平,秦志列,张胜全,叶志杰,刘昌文,逄子剑,冯赞成,古力娜尔·艾麦提江.耐盐碱杂交小麦新品种——京麦189.麦类作物学报,2023,43(8):1080

[3]张幸福.甘肃白银盐碱地区小麦品种的耐盐性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4):103-107

[4]张婷婷,于崧,于立河,李琳,金珊珊,郭建华,张静.松嫩平原春小麦耐盐碱性鉴定及品种(系)筛选.麦类作物学报,2016,36(8):1008-1019

[5]孙现军,姜奇彦,胡正,李宏博,庞斌双,张风廷,张胜全,张辉.小麦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作物学报,2023,49(4):1132-1139

[6]乔志新,张杰道,王雨,郭启芳,刘燕静,陈蕊,胡文浩,孙爱清.干旱胁迫下冬小麦不同品种萌发特性差异的研究.作物学报,2024,50(6):1568-1583

[7]杨丹丹,韩雪,孔欣欣,赵鹏飞,金建猛,赵国轩,苏亚中,赵国建.76份冬小麦品种(系)苗期耐旱性鉴定筛选研究.中国种业,2024(2):77-81

[8]李媛媛,陈博,姚立蓉,翟雪婷,司二静,汪军成,马小乐,孟亚雄,王化俊,李葆春,杨亮.283份小麦品种(系)萌发期耐盐碱性评价及种质筛选.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3):25-33

[9]吴盼盼,李剑峰,朱增银,王楠.滨州市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国种业,2024(1):48-51

[10]阿力木江·赛丁,帕尔哈提·吾甫尔,孜热皮古丽·赛都拉.喀什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现状评价与变化趋势分析.农业科技通讯,2015(10):111-116

[11]曹平平,黄素芳,王志,张宸,王奉芝,王伟.基于TOPSIS法的小麦萌发期耐盐性评价.作物研究,2023,37(6):556-561

[12]王宏凯,赵靖怡,郭宏娜,李先发,徐泰山,翟云龙,王瑞清,胡银岗,文卿琳.小麦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麦类作物学报,2024,44(2):253-260

(收稿日期:2024-06-09)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计划(2022SNGGGCE0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02002-1);喀什地区2022年新时代人才发展项目(KSRC2022059)

通信作者:龚举武

猜你喜欢
品种筛选喀什地区冬小麦
基于RS与GIS结合的喀什地区遗址预测模型构建
甘肃冬小麦田
植物保护(2017年1期)2017-02-13 06:44:34
烤烟品种贵烟1号贵烟2号在贵州省天柱县的推广应用示范
冬小麦和春小麦
中学生(2015年4期)2015-08-31 02:53:50
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江淮地区适宜机插杂交中籼稻品种及其产量特性研究
农民理性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以喀什地区英吉沙县S村为例
喀什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冬小麦——新冬18号
冬小麦—新冬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