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甘肃省农林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24-12-31 00:00:00宋祚荣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1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缺口很大,因此,培养符合要求的会计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究,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涉农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涉农会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15.06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15-0212-04

0" " "引 言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课程需全面推进,加强农林高校网络培训教育资源共享,打造实用精品培训课程体系,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发挥职业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主战场的功能,让培养出来的学生主动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中,这也是本文论述的核心所在。

1" nbsp;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雷同缺乏特色

甘肃省目前共有49所高校,农林类高校4所,分别为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畜牧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查阅这4所农林类高校官网,查看其是否开设会计专业、如果开设培养目标是什么、开设哪些专业基础课程及核心课程。查阅后发现4所农林类高校中,甘肃农业大学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其余3所高职学校全部开设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对这4所农林类高校财务管理及大数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查阅,通过整理归类对比分析,发现农林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综合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人才培养模式规行矩步,农林类高校优势与特色没有凸显出来。农林类高校肩负着强农兴农、培养农林人才的重任。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问题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等建设都需要相应的人才来服务。因此,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将专业分为不同的方向,应该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来培养能够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助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1]。

1.2" "农林类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偏传统,涉农特色不明显

通过对甘肃省4所农林类高校官网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各高校开设的会计专业课程基本涵盖了财务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等会计领域的主要分支,主干会计课程开设率达到100%,作为老牌专业,其主干课程建设日趋完善,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专业建设卓有成效。但从资料对比来看,课程设置偏传统,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及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体现较少,课程设置上农林类高校会计专业与综合类高校会计专业基本一致,即使某些课程名称换了,但核心内容没有改变或变化较少,导致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形,没有体现出行业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区分度不高,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就业时没有形成差异化竞争,使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1.3" "专业师资队伍涉农知识欠缺

农林类高校会计专业建设对师资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要有会计专业背景,能够懂业务、会财务,做到业财融合,还需要懂一些农学知识,熟悉乡村振兴战略法规、文件,能够对类似美丽乡村农家乐中民宿、餐饮、农产品企业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及管理。但目前农林类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是会计及与会计相关专业出身,对于涉农知识、涉农会计方面的课程接触较少,也没有到农村去实践、调研[2]。开设与农业相关的农学知识,农业会计、乡村旅游会计、乡村餐饮会计等课程对于科班出身但是没有涉农业务的会计专业教师来说难度较大,在进行涉农知识、涉农会计方面的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都有所欠缺。

1.4" "校企合作衔接疏离

在校企合作机制中,大多数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学校派送相关人员到企业参观考察、学习交流,送部分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解决就业问题以及企业委派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或者举办一场讲座。其合作状态处于浅层次的合作关系,对于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合作较少。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学校在培养会计人才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在技能方面能力欠缺,实战本领不强,以至于学生很难迅速适应企业会计实务环境,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到企业必须要上岗培训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学生去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实习,由于其业务不熟不但不能给企业增效,反而还因为业务不熟给其工作的部门增加工作量。另外,由于财务资料会涉及一家企业的核心机密,企业不愿让学生知悉其商业秘密,在岗位实习中企业不愿让学生接触真实账务,学生很难接触到会计岗位的核心工作。再加上一个会计岗位只允许一个人进行操作处理,一个企业可以容纳学生实习的岗位极少,使学生很难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过程进行全面了解,不能有效做到零距离上岗。

2"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策略

2.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地方经济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为了确定培养人才规格所做的理性定位与周密设计,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具备大部分工商企业、事业单位、代理记账公司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这些技能、素养要求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支撑其从事会计这个行业。但由于培养模式严重趋同,没有体现行业特色及行业优势,培养出的学生就业时难度加大。在不发达地区,为了好就业,所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去了经济发达地区,因此没有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因此,针对各院校会计专业同质化培养严重,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及服务地方经济等问题,通过对各类乡村企业、村镇银行、农家乐等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与农学专家、乡村企业管理层、村镇领导进行交流,从而获取目前涉农企事业单位在发展中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所需人才应具备哪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乡村振兴中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从而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扎实的数据来源,使其确立定位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凸显农林特色,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2.2" "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新型涉农会计人才

随着大数据、财务共享服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基层会计核算人员需求量日益减少,数据分析型、经营管理型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高职院校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零距离上岗,应该因材施教,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将专业分为不同的方向,针对不同的方向开设不同的涉农课程[3]。在课程实施中,根据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及兴趣不同分层次培养。比如入学后第一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让愿意毕业后去农村工作的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选修农产品营销、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乡村旅游会计、乡村餐饮会计、乡村酒店财务、乡村财务管理等课程。将农业概论、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学、农业会计等涉农课程纳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拓展课程中,每两周进行一次涉农会计专题讲座(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专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专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专题、涉农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农业投资项目评估等)。通过涉农课程、相关专题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相关农学知识、乡村振兴战略及相关政策及相关涉农企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收、投资项目评估等专业知识,从而更好服务乡村经济发展。

2.3" "专任教师驻村实践,提升涉农业务技能

农林类高校想要达到适应乡村振兴,培养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涉农会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首先要培养一批懂财务、会业务,业财融合能力强、涉农会计知识及技能强、能够运用新型技术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专业教师团队。这就使得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三农”相关知识及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法规。其次,学校对教师下到乡村的驻村实践应鼓励或奖励,调动其积极性。在暑假进行“三下乡”活动,带部分学生去农村观摩实践,实地调研,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启发学生探究,提出解决方案,为村民或乡镇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在寒暑假去农村支农支教。比如现阶段国家有很多惠民政策及税费减免政策,教师可以在支农支教中将这些政策讲授给涉农企业及农民,参与实际涉农会计工作,用专业知识解决涉农企业及农民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涉农会计人才。教师通过下乡,了解目前“三农”实际发展现状,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2.4" "校企联动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技能

为了增强学生的业务技能,使其能够在未来零距离上岗,在校内实践中,笔者所在学校分别与厦门科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合作,提升学生实战技能。

在与厦门科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期间,其每年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会计师入校进行线下代理记账实训指导。在实训中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来工作,针对真实会计业务,企业带教师傅、学校跟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实操技能培养为目标,共同传授新知识及新技能给学生。以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来设计教学情景,激发他们学习会计技能的兴趣,提高学生会计账务处理技能,提升学生会计实战本领。

与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采用学徒制的合作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在实际业务中的操作技能。由企业共享中心委派实务经验丰富的会计担任带教师傅,指导学生完成共享中心基本工作、拓展与任务岗位相关的财务工作技能点、岗位工作指导及职场经验分享,解决学生任务完成中存在的财税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工作经验和技巧。学生通过参与学习中小微企业业务操作、数据分析,体验真实企业财税业务处理,大幅提升学生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业务处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综合工作能力。

在校外实践中,寒暑假带领学生去农村到涉农企事业单位、农业农村合作社等地参观学习、实习实践,了解涉农会计涉及的业务流程及核算内容,将调研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另外,应与乡村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联动共同培养学生,为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2.5" "立德树人,融入思政元素

在农林类高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会计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应秉承服务于“三农”领域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相关思政元素,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社会担当、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热爱农村、法治意识、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公平公正、创新精神及社会实践等职业素养[4],使课程思政与知识点、行业热点及职业特点相融合。比如引导学生思考“企业应怎样提高收入”“如何用会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等话题。让学生走入田间地头,进入村办企业、涉农企业、新型农业合作社等场所参观学习、实践实习。了解相关农业知识、涉农会计岗位运作、涉农会计、农业会计等业务岗位流程。通过现场观摩学习,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目前我国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及其光明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认识到投身农村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树立“知农爱农”思想,以便有更多的农林类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主动去农村,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全心全意服务于“三农”,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粟龄慧.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粮食,2021(9):85-86.

[2]张娆,颜进,张润轩,等.新农科、新文科交叉背景下农林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大学教育,2022(10):225-227.

[3]佟玲,田华.乡村振兴战略下财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22(6):116-117.

[4]雷秀明.乡村振兴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1,32(4):74-76.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