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现实困境

2024-12-31 00:00:00董艳彪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15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困境

[摘 要]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产物,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提速换挡、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要求。这不仅是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实践自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要实现“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还有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关键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困境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15.032

[中图分类号]F4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15-0102-04

0" " "引 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数字经济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举措。这一战略部署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后,党中央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想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是必然选择。

数字经济具有网络效应、规模效应、范围效应和竞争效应等特点,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另外,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促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等。因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统一、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等[1]。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2]。随着数据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可以从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两个层面展开分析。在产业层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信息传输、存储、计算、处理和应用等方式,促进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在企业层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数据资源的采集和处理,实现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1" " "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现如今我国的生产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动力支持都在发生变革性的转变,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可以有效促进供需两侧的融合,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质量;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促进消费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经济还可以有效推动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资本成本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和引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3]。在此过程中数字技术既可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提升效率和质量的目标,也可以通过需求侧改革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它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动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激发创新活力和创新模式、推动包容性增长和公平机会,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推动力。具体而言,数字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可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及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数字经济降低了创新门槛,加速了知识流通和技术迭代,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平台。此外,它通过提供更广泛的教育资源、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有助于提高社会的经济参与度和机会公平,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在全球化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发展还能提升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数字经济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2" "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完全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存在不足,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系统性[4]。首先,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缺乏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和互操作能力不足。其次,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较低。当前我国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还比较低,智能传感、智能控制、智能决策等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化的精准感知、规划和控制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另外传统基础设施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不足,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资源爆发式增长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但由于我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缺乏系统布局和战略部署,目前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相比,我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明显存在短板。

2.2" "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淡薄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观望状态,普遍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上几个系统、开几个会议、看几篇报道就可以实现,缺乏对其长远发展的规划。另外,还存在“数字鸿沟”问题,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距较大,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领域,还表现在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方面[5]。例如,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互联网企业发展较好,但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用户来说,互联网的普及率还比较低。数字鸿沟的存在不仅会导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还会导致不同企业之间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不一致。

2.3" "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不足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对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不足、数据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6]。从数据安全方面来看,当前我国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数据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在数据跨境流动、个人信息保护、平台责任划分等方面存在法律空白。从数据安全保护能力来看,我国在基础技术、产品应用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首先核心技术研发不足,当前我国在大数据处理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其次产业基础薄弱,我国在芯片、操作系统、基础软件等方面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相关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最后数据安全保护机制有待完善,部分数据收集和处理环节存在安全漏洞,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

2.4" "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不健全

当前,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资产体系尚未构建,数据要素市场的治理体系也不健全[7]。第一,数据确权的法律制度仍需完善,当前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数据确权和交易法律法规,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会导致数据产权界定不清晰,难以保障数据资产权益;第二,数据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数字交易市场体系,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产权保护和信用评价机制,阻碍了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三,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有待明确,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统一开放、多元共享、安全有序的数字市场交易规则体系,且缺乏清晰的法律法规制度约束,数据流通和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违约风险、侵权风险等问题,严重制约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第四,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尚不完善,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高度集中、快速扩张的特点,而与之相伴的是大数据带来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加,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行业自律组织缺失、社会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8]。

3" "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它不仅重新定义了产业界的竞争规则,也为传统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国家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做好政策制定和战略规划,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和配套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2" "加快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加快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数据立法和监管。二是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应用,推动制定重要领域的数据资源标准及规范,健全数字技术标准体系。三是通过建立健全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加强对平台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防止垄断行为、不公平竞争行为的发生。

3.3" "创新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因此要以创新为抓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加快培育数字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其次,强化数字经济企业创新能力,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最后,建立数字经济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充分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加大数字经济领域科研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企业。推动大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难题。

3.4" "绿色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循环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和碳排放等手段,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首先,在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工业生产等重点领域,加强数字化转型技术研发,推进数字化转型,特别是要加快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的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其次,要加强数据要素资源开发利用,通过研究和制定关于数据资源市场的发展策略,利用市场的作用,积极尝试数据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最后,发挥政府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数据要素资源开发利用规则和标准体系,探索开展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改革试点,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除此之外,还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强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推动企业绿色化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强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技术应用,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等行业绿色化改造。

4" " "结束语

数字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的科学谋划。在“十四五”时期,我国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相协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何爱平,李清华.数字经济、全劳动生产率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J].经济问题,2022(9):9-17.

[2]赵静,栾甫贵.数字经济、研发要素流动与企业创新边界[J].统计与决策,2024,40(2):183-188.

[3]何寿奎,简东涵.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空间影响效应及耦合协调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22,41(10):42-50.

[4]纪玉山,代栓平,杨秉瑜,等.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24,43(2):3-28.

[5]陈梦根,周元任.数字不平等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22(4):123-139.

[6]李晓楠.数字经济背景下公共数据开放安全治理[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4(2):75-85.

[7]陆威文,苟廷佳.数据要素资产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基于对数据资产内涵与价值规律的认识[J].企业经济,2023,42(4):28-39.

[8]徐长安.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新思路[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8(1):54-57.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困境
困境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08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人民论坛(2018年5期)2018-03-12 00:16:18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祖国(2018年1期)2018-02-02 18:01:45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2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 03: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