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苏东坡》

2024-12-31 00:00:00罗祯祯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4年40期
关键词:乌台诗苏辙新法

传记简介

该纪录片以苏轼在黄州四年的生活及心路历程为重点内容,观照苏轼在黄州前和黄州后的人生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进行全面剖析,解读了苏东坡的生命体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同时,辅以当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一个血肉丰满、最贴合历史原貌、最富本真性情的苏东坡形象。

经典回眸

该纪录片以苏轼的人生轨迹为纵轴,以其谪居黄州的这一特殊阶段为横断面展开拍摄。年轻的苏轼才华外露,仕途上春风得意,一路青云直上,直至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法变革派上台掌权,极力排除异己。政治上,王安石独断,新法在急躁冒进中推进,令百姓苦不堪言。苏轼通过写诗委婉进谏,陈述弊端,却被一众新法党群起而攻之,于是,他被贬到偏远闭塞的萧索之地——黄州。在四年的贬谪生活中,苏轼在安国寺静坐参禅,参悟生命;在东坡开垦,自食其力;在赤壁泛舟,体悟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在沙湖道悠然面对急剧变化的阴晴天气,超脱物外。这一切,使苏轼经历了一次彻底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得到了一次蒸馏和升华。

一、经典台词

世事的风雨沧桑,草木的万千变化,都被收纳进苏东坡的生命里。假若他不曾遭遇“乌台诗案”,假若他不曾躬耕东坡,心境必然大不同。不经历那些痛苦与折磨,他不会知道“也无风雨也无晴”,竟是如此让人喜悦。

二、经典镜头

1.“大江东去”。苏东坡与好友泛舟游赤壁,当年的战阵森严,马嘶弓鸣,都化为一片虚无。好友喟叹人生之有限而万物之无穷,都因不能永久拥有而黯然神伤时,苏东坡给予了他们慰藉:“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不能占有。我们只要现在尽情地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只要享受够了也就永远占有了,又何必羡慕长江之无穷呢?”正是这份对生命的旷达,才使苏词不为时空所阻,在千万人心头回旋。

2.“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在狱中给弟弟苏辙所写的诀别诗。兄弟二人自幼同食同寝,长大后为同榜进士,一同入朝为官。苏轼为人耿直,免不了得罪旁人,每每此时,定少不了弟弟的全力相救。当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时,认为自己难逃一死,便写下了这感人至深的千古名句。而苏辙为了救出哥哥,甚至请书皇帝罢免自己的官职,以减轻哥哥的刑罚。苏东坡一生多次浮沉,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是他最大的慰藉。

文题导入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路上,我们会有春风得意之时,喜如“一日看尽长安花”;也会有深陷困顿之际,愁如“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实,得意失意都是人生常态。得意之时,有人自视不凡,沉浸于成功的海市蜃楼中,一旦跌入,便一蹶不振;失意之际,有人却吸收环境的黑暗,敢于面对惨淡的现实,最后得以翻身。

当你处于低谷时,你将如何面对?请结合观影感受,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4)不少于5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猜你喜欢
乌台诗苏辙新法
因不宽容而给自己砌了一堵墙
苏轼与“乌台诗案”
公民与法治(2023年2期)2023-03-31 03:19:06
孟子何以行此:苏辙之问与宋代治道之争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6:20
“乌台诗案”的文书运行过程及相关文本属性考辨
《乌台诗案》版本流变再考*
主持人的话
浅谈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
山西青年(2017年22期)2017-01-29 22:56:22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4:10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2-21 16:50:22
Performance of Ni/Nano-ZrO2Catalysts for CO Preferential Metha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