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24-12-31 00:00:00中共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党组
前线 2024年12期

[摘要] 天安门地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天安门地区是中央政务、国际交往、国事活动的核心承载地,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功能定位,牢记为党中央“站岗放哨”职责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政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高地建设、为民服务工作品质提升等重点任务,铸牢安全根基,强化服务理念,守正创新、实干担当,推动天安门地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中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 “四个服务”; 首都功能核心区; 天安门地区;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 F299.24; D2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12-0069-04

天安门地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特殊位置,是北京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窗口前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各方面工作的代表性、指向性更加鲜明。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牵引,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聚焦“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引领现代化建设”,以首善标准做好地区各项工作,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标准建设首都政务服务保障示范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首要之义在于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天安门地区管委会时刻牢记为党中央“站岗放哨”的职责使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聚焦“政治中心服务保障”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政治安全”两个重点,把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摆在全委和地区工作首要位置。

聚焦政治中心服务保障。政治中心功能建设是提升首都功能的重中之重、关键所在,坚持高标准、高站位,打造高水平的中央政务服务保障能力是北京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任务。天安门地区管委会牢固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治自觉和价值理念,强化高位统筹、增强工作合力,全力以赴做好党和国家重大庆典、纪念活动及各类重要国事外事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发挥地区中央单位联系工作机制作用,完成全国两会、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国庆音乐会、国庆招待会等重要会议和国事活动,圆满完成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重要活动相关服务保障任务。成立地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市庆祝活动各工作组对接沟通,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统筹推进重大仪式保障、景观布设、安全保卫、宣传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国庆节当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12.3万名观礼群众和8000名集体观礼人员的现场组织及国庆节日期间地区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健全完善外事服务工作规范,顺利完成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主场外交服务保障工作。

聚焦首都功能核心区政治安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首都的安全稳定事关国家大局。天安门地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是中央政务、国际交往、国事活动的核心承载地,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天安门地区管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和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全方位落实维护地区政治安全各项举措。发挥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功能作用,统筹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及执法、安保等部门,构建地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地区国家安全领导小组、地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等多个议事协调机制,推动驻区各单位在抓政治安全上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劲”。积极构建地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体系,加强地区安全信息互通共享,动态优化政治安全风险会商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围绕地区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开展联合检查督导,切实拧紧维护政治安全的责任链条。在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国庆等重要节日时期,制定专项安全和服务保障方案,细化完善升降国旗仪式现场管理、客流疏导、环境治理等方面工作措施。

营造平安祥和优良政务环境。“天安门地区无小事,事事连政治”是地区工作的鲜明特点。作为贯穿历史与现实、政治与文化、闻名于中外的首都城市地标,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世界各国人民眼中就是中国的象征与北京的代表。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因与天安门相关联而变得引人关注和具有特殊意义,也是“天安门地区无小事,事事连政治”的内在逻辑。近年来,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大力推动地区公共空间精细化提升改造、天安门广场及周边环境秩序治理提升等工作,努力营造更加平安祥和、整洁优美的优良政务环境。协同推进市政设施更新,维修改造天安门院内电气系统,统筹完成广场景观照明提升和绿化设施更新,夜景照明设施亮灯率保持在100%。强化城市运行安全意识,优化固化市政设施巡查报告机制,加强城市运行设施巡检维保,持续提升地区安全运行水平。制定并推进地区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牢牢守住地区“零冒烟、零起火、零事故”防控成效。

建设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交融的文化高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天安门地区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涅槃重生和巍然崛起,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汇聚交融的中心区域,在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职责使命。

巩固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天安门在政治文化、社会心理层面的价值引领和情感凝聚功能,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努力把天安门地区建设成全国各族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正能量汇聚中心。发挥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独特珍贵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讲好新时代的天安门红色故事。充分利用地区红色文化、革命文物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优化天安门城楼大殿展陈布置,建强讲解员队伍、丰富讲解内容,开展常态化面向参观群众的公益讲解。强化和践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是重要的国家典礼”的意识,每月1日组织开展集体观礼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组织首都少先队员、优秀党员、高校师生、港澳青年、少数民族群众等现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感受伟大祖国荣光。向国家海关总署、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海军南昌舰等百余家单位赠送在天安门广场升挂过的国旗,弘扬爱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稳步推进天安门广场文化精华区建设。积极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重点任务落实,改造和修缮天安门城楼外金水桥文物本体管线设施;牵头协调腾退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内的非文物建筑,恢复文物风貌;常态化开展重点文物专业巡检和监测维保,认真做好天安门广场地区遗产保护管理,高标准协助完成北京中轴线申遗任务。不断扩大地区红色文化传播力,用好“天安门红色文旅”微信公众号,讲好天安门故事;开设北京天安门邮局,发行《天安门》个性化专用邮票,与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主题邮票相呼应;深入挖掘“来自天安门的礼物”特色文创产品,中秋礼盒、花灯礼盒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星火燎原”系列兵偶、天安门国潮手包、红飘带围巾广受游客喜爱,让红色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努力讲好新时代的天安门故事。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天安门地区形成生动实践,坚持讲故事、讲经验、讲道理相统一,积极宣传天安门地区建设成就和发展变化。组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及观礼单位开展采访报道,让更多群众感受感知天安门国旗的红色力量。正确引导地区网络直播活动,组织召开地区网络直播工作研讨会议,推动网络平台企业增强地区网络直播活动安全意识,为党和国家在地区举行的重要国事外事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要节日期间全委干部职工坚持在岗,持续改进提升服务品质,努力让各地游客和市民有更好游览体验。

建设新时代首都为民服务的首要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1天安门地区管委会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坚定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践行“来地区的群众都是‘座上宾’”的理念,努力探索发掘服务群众目标要求与地区工作内在规律的契合点,不断提高服务精细度,持续增强参观群众的获得感。

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改进服务工作。实施天安门广场预约参观动态调控,协调文旅部门多渠道发布地区参观提示信息,每逢春节、元旦、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协调主流媒体发布地区出行信息,协调驻区对外开放单位增加预约量,努力满足群众参观需求。组织开展“红墙下 蓝衫行”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提供参观咨询、秩序引导、文化讲解等服务。该活动在2023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评优秀案例。提升商业服务质量水平,打造与天安门地区功能定位相符合、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商业服务模式,带动地区19个商业网点优化服务。将群众电话咨询、网络留言纳入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以党建引领持续优化为民服务品质。以构建区域“党建同心圆”为纽带,推动跨层级跨部门的党组织工作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为民服务最大工作合力。坚持定期召开不同层面的议事会,建立机关党员干部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在重要节日期间下沉一线,化身志愿者,当好服务员。在全市率先设立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天安门地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暖心便民服务窗口,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群众提供免费存包、参观咨询、扶老助残、留言建议、打卡留念等服务。该中心自2024年7月1日启用以来,累计服务群众游客67.2万人。城管天安门地区分局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着力打造“零距离”、面对面服务群众新模式,为广大游客提供路线指引、咨询答疑、失物招领、应急救助等贴心服务,让参观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以精细化工作举措提升群众参观体验。统筹推进天安门地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深化“城管+联合执法”模式,突出结合部环境秩序治理,巩固无照游商等违法现象“动态清零”成果。完善红旗插挂、夜景照明开启等日常巡查检查机制,确保地区景观环境布置的稳定运行。积极推进地区中英双语标识环境建设,动态调整标识牌设置,加强巡查维护,确保双语标识准确规范。努力提升游客文明素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紧紧抓住垃圾分类等“关键小事”,实施“广场垃圾不落地”行动,推行环卫作业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环卫作业工作模式,持续巩固工作成效。

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新征程上,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将始终牢记嘱托、履行使命,紧紧把握安全与服务这条地区工作主线,认真总结成熟经验和有益做法,同时在优化地区统筹协调、探索工作科技赋能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天安门地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中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

[3]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4]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 储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