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的10年,是中国网络文学坚持守正创新走向主流化、精品化发展的10年。当前,作为互联网时代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新型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源头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近日,围绕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创新与发展这个主题,本刊记者对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进行了专访。
网络文学步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记者:20多年前,中国文学与互联网结缘,网络文学应运而生。10年来,伴着新时代的春风,中国网络文学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轨道,请问这其中有哪些标志性的节点?
何弘: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网络文学发展和网络文学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方法和路径。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起点。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联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对网络文学作出许多重要论述、指示、批示。正是有了这些重要论述,才有了“两新”这个概念,网络文学发展、网络文学工作开展才有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引导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了多项措施,将网络文学纳入国家文化和产业发展规划,给予政策扶持,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总之,1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能够繁荣发展,根本原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措施得力,扩大工作覆盖、延伸联系手臂、加强团结引导,确保网络文学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
记者:1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从井喷式增长到精品化建设,从“圈地自萌”亚文化向主流化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和显著特征?
何弘:目前,我国网络文学已经从野蛮生长状态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轨道。10年来,网络文学改变了以幻想类创作为主、远离现实的状况,“三俗”、作品价值观存在偏差等问题得到扭转,网络作家开始把目光投向社会现实,自觉融入新时代文学格局,积极创作反映新时代的作品。网络文学创作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现实题材创作快速增长。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存量作品超过160万部,并以大约20%的速度持续增长。二是科幻创作形成热潮。网络文学科幻题材的存量作品约200万部,年复合增速近25%。三是幻想、历史、言情及悬疑推理作品的读者群依然庞大。四是二次元及小众文化作品受到年轻读者追捧,“玩梗”取代故事情节成为作品的重要卖点。五是新的文学生态正在形成。网络文学由于其即时性、超时空性、互动性等特征,作品实质上已成为动态的文本网络、交互性文学场域。
记者:对于北京来说,网络文学是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生力量。北京有先行先导的责任推动网络文学繁荣发展。近年来,在推动新时代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方面,北京实施了哪些创新举措?
何弘: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汇集了全国大半重要网络文学平台,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版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对网络文学行业的思想引领日常化、创作引导主题化、责任编辑制度化、阅评工作常态化、产业发展融合化,不断激发网络文学创新创造活力。
近几年,北京连续举办“京津冀网络文学青年作家骨干培训班”等,加强对网络作家、编辑等从业人员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加大创作扶持引导力度,组织以大运河文化、中轴线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以及“向读者推荐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活动,将网络文学纳入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的扶持范围,列入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评奖范围,从创作端、出版端、传播端推动全流程孵化引导;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设立“总编辑”,严格规范登载发布行为,定期开展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加强中后期把关,开展网络文学阅评工作和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加强网文版权保护,为首都网络文学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同时,北京依托“中国网络文学+”平台,搭建起优秀作品转化传播平台,尤其是提高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精品转化率、传播度,放大网络文学内容源头的有益作用。北京还积极引导网络文学“走出去”,以“出版业国际传播能力奖励扶持项目”为抓手,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输出主题鲜明、文化内涵深厚的优秀作品。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北京网络文学的高质量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多措并举激发网络文学创新创造活力
记者:当前,中国网络文学强势崛起,其影响力已溢出文学领域,成为影视、游戏、动漫的重要内容源头。尤其在产业融合过程中,网络文学发挥着先锋、向导、活水、源泉作用。请您谈谈,在共建网络文学IP生态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
何弘:10年来,网络文学因强故事性、高想象力等特征,为影视、游戏、动漫等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文学蓝本。网络文学IP改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内容支撑。其连载互动机制形成的读者反馈,又为IP开发提供了前期市场预判和试错机制,使网文IP开发可以少走弯路,获得较好的市场表现。网络文学积极应用AIGC技术,拓展融合“文旅+”,创新产业路径,赋能微短剧等新业态迅猛发展,成为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下游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学的积极推动,文学影响力的扩大也离不开下游文化产品的转化传播。文学与下游产业实现相互赋能,重点是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推进内容资源、人才资源、传播资源的深度整合,形成合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共建一个和谐、开放、共荣的网络文学IP生态,需要我们进一步畅通从文学创作到下游文化产品的生产链条,实现文学与下游产业的双向奔赴、相互赋能、高质量发展。
记者:推动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进程,离不开网络文学的持续深耕与评论的有效互动。如何看待评论在网络文学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何弘:当前,网络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海量存在、不断刷新、种类繁多。理论评论和表彰推介,在其中发挥着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等重要作用。网络文学评论研究的不断加强,对行业发展起着引导推动作用。新时代以来,从事网络文学理论评论的人数不断增加,建立适应网络文学特点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受到广泛重视,多个团队立项并开展研究。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学现象,预示着文学进入了另一个时代,文学史进入了网络新媒体语境。中国作家协会每年都实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支持计划,发布《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扶持出版《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年选》等,加强网络文学评论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加入网络文学研究队伍,努力构建适应网络文学创作、传播、阅读特点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我们还组织高校青年教师实施“中国网络文学阅评计划”,每月平均举办两场作品研讨会,不断增强网络文学研究的在场性、动态性、即时性。各单位也采取措施规范评奖表彰,加大优秀作品推介力度,如浙江的网络文学双年奖、上海的“天马奖”、江苏的“金键盘奖”等,助力优秀网络文学创作。
记者:发展文化事业,人才队伍是关键,网络文学也不例外。请问,在培养网络文学人才队伍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何弘:10年来,网络作家队伍迅速壮大,逐渐成为我国文艺大军中的一支劲旅。据统计,现存注册作者超2500万,签约作者超180万,新增作者多半为“Z世代”,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文学新力量。年轻化、高学历的作家队伍有效促进了文学类型创新、融合发展。中国作协不断探索新的机制和办法,着力构建“全国网络文学一盘棋”工作格局,推动成立了21家省级网络作家协会,市、县级网络作协建设也实现有序推进,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网络作家队伍组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网络作家传播正能量的自觉性、积极性不断增强,现实题材创作量质齐升,出海规模、效能持续提升。
新时代做好网络文学工作的使命与方向
记者:网络文学是文学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网络文学这一新的文学形态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价值和作用?
何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基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明确了改革路径,并提出具体举措,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网络文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国网络文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新时代,承担新的文化使命,网络文学需要实现从大众化、类型化到主流化、精品化的转变。完成这个转变,网络文学只有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才能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要我们站在中华文脉赓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高度看待网络文学,如此才能准确把握其地位、价值和作用,才能不再简单地把网络文学看作一时的消遣娱乐品,而是文学、文化、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形式,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做好网络文学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守正创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在传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使网络文学真正成为网络时代的新文化样式。
记者: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名片”。您如何看待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意义和价值?
何弘:网络文学具有共享、即时、互动的特征,是最适合国际传播的文化形式之一。1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规模不断扩大,年营收额从10年前不足亿元增长到现在的超40亿元,海外活跃用户近2亿人,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传播方式从爱好者自发翻译、实体书出版、线上传播、IP传播,发展到本土化传播,机制更加成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日益受到西方主流文化重视,带动了中华文化的海外流行,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不仅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也将新的文学模式、文学生态带向世界,为世界文学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记者: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力量。面向未来,网络文学如何更好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何弘: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文化使命。网络文学创作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为生命线,加快主流化、精品化进程。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仅有创作、传播、阅读方式的创新远远不够,还应该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上有创新性贡献。网络文学的主流化,不仅是指拥有广大的读者、受众,还要表达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学的精品化,要求其不能仅仅停留在通俗层面,更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学的表现特点,创造新时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开辟文学新境界。提高现实题材创作质量,是网络文学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要不断提高网络作家表现社会现实的能力。
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网络文学是重要一极。未来,我们要不断探索网络文学工作的新机制、新办法、新路径,努力以网络文学的创新发展推动新的文学范式、新的文化业态的形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