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慧教学;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技术;实践教学平台
0 引言
随着虚拟现实、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科技对教育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须深刻领悟并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内涵与要求。
本研究团队所在的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构建了基于“互联网+教育+虚拟仿真”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管理平台,积极响应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并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1]。本研究依托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构建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平台,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对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其他院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 一体化教学实践平台的构建
1.1 平台构建思路
本研究团队在构建一体化教学实践平台时,秉持创新理念,主要围绕资源云化、技术赋能和数据联动三大核心策略展开[2]。团队特别结合了学校的化工特色,确保平台构建与学校实际情况紧密融合,以期达到最优的教育成效
1.2 技术架构与功能设计
1.2.1 资源云化
云技术实现了全校实训资源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在建设“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及资源共享管理平台”时,学校引入集约化理念,依托“互联网+教育+虚拟仿真”技术,统筹管理全校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于云端。平台提供了统一接口管理(如图1所示),简化了资源集成流程,减轻了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工作负担。资源上传云端后,经分类、开发和共享,全校师生可灵活高效地调用,不受时空限制。
如图2虚仿平台架构所示,平台支持课程自由组合,教师可建设、发布、管理和调用实训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群体,通过模块化组合课程,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例如,针对行政班学生进行生产链岗位技能培训,为短期培训学生自由搭配学习模块形成特定技能图谱,为社会访客提供开放共享资源,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关认证。多模式并行运行,提升了学习效率,促进了教学模式的革新。
1.2.2 技术赋能,建设智慧教育生态[3]
数字技术被用于营造智慧化教学环境,推动教学理念、模式和内容的改革。平台上的实训资源以“项目”形式呈现,根据学校专业特色,秉承“对内应用,对外服务”理念,建设专业实训资源,并拓展应用场景,将“VR党建红色教育”“工伤预防安全教育”“自然科普教育”等资源融入平台(如图3所示)。平台采用最新云渲染技术,利用云计算平台强大计算能力,提高云资源渲染效率和质量,降低终端设备性能要求。只要终端设备支持视频流播放,用户即可通过网页交互操作仿真内容,使优质资源触手可及,扩大了对外服务范围,实现了专业与创新的融合。
“专创融合”是指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平台整合和共享资源,促进两者深度融合。结合学院虚拟现实专业技术优势,自研和引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资源,建立“互联网+虚拟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可根据需求自主开发实训内容,提升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搭建了一个优良的数字化智慧教学生态。例如,化工类专业作为需求方,可向平台提出开发化工实训内容资源的要求。虚拟现实专业作为研创团队,根据需求开发新的虚拟仿真资源,不断扩充平台资源池,实现校本资源的自我循环和更新。
1.2.3 数据联动,探索个性化培养
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求,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积极探索个性化培养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采集和分析学生成绩记录、交互操作和用户行为等数据,为后续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制定和跟踪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平台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学生绘制个人能力画像,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推动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可基于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改善学习。教师结合数据分析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指导,形成教学闭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全流程数据探索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实施,使教师教学更加专业化、个性化,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该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深度整合教学、管理和服务要素,成功构建了“互联网+”条件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其核心在于建立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并围绕共享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实验实习教学资源展开。借助“互联网+教育+ 虚拟仿真”技术,平台实现了对线下实验装置应用情况和线上教学过程的整合管理,创新性地打造出满足开放、共享、翻转课堂需求的虚拟仿真教学和实验实习环境。
该平台集成了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多种功能,形成了云端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在教育教学方面,平台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连接学生、教师、资源等个体学习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建立起涵盖“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精准化学习系统。该平台促进了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变,并实现了对学习过程的精准监控和指导。
同时,平台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软硬件装置操作数据,为教师提供了全面的学情分析报告(如图4所示)。这些报告信息准确、反馈迅速,实现了数据可视化,使教师能够精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此外,学生借助平台在课前、课中、课后精准对接学习任务,激发了学习兴趣,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2.2 开放式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解决化工”三高三难“问题[4]
该平台有效解决了化工传统实训中的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等问题。通过提供SDK下载,它使得第三方开发商或教师能够迅速对接实训资源,实现了各类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统一管理(如图5所示,该图展示了平台如何整合并管理各类虚拟实训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同时,利用流化技术,平台能够将虚拟实训内容输出至各类终端设备,创新性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虚拟实验实训操作(如图6所示,学生可在线上进行三氯甲烷含量测定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
2.3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赋能党建教育,传承红色文化
学校与企业携手合作,创新性地构建了特色鲜明的“VR+党建”红色文化教育平台。该平台自主研发了大量VR思政教育资源,并通过答题系统、VR线上资源等形式,实现了向社会开放的VR红色教育培训(如图7所示)。
例如,2023年,团队精心制作的“重庆六五纪念馆”VR红色主题体验(如图8所示),就是该平台的一个重要成果。该项目通过3D 全实景建模,重现了1941年6月5日晚日机对重庆长达5个多小时的轰炸,以及震惊中外的“六五”大隧道惨案。用户借助VR技术,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重温那段悲壮的历史,从而被深深触动,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一项目不仅有效传承了红色文化内容,还通过创新的虚拟现实技术,让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生动、深刻和广泛。
2.4 借助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助推社会服务
依托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团队自主研发了《高空坠落》《危险化学品运输》等VR工伤预防项目,还策划了一系列科普知识教育活动。为了更有效地推动社会服务的发展,团队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多次深入企业、学校和社区,利用这些平台进行安全科普教育宣传。
2022年,团队为自贡盐业博物馆量身打造了“盐都壮歌全景数字展馆”。该展馆采用全景展示技术,生动记录了自贡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的种种感人瞬间,并巧妙融入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科普知识。这一项目不仅深受中小学生喜爱,还被广泛推广至多个学校,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相关知识。目前,“盐都壮歌全景数字展馆”仍挂载在自贡盐业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其安全科普教育宣传的成效日益显著。
3 特色与创新点分析
3.1 产业链教学资源全覆盖,课程形式多样化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平台,以其全面覆盖化工产业链的教学资源(如图9所示)为特色。该图详细展示了化工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包括原料采集、生产加工、产品应用等各个环节,直观呈现了整个化工产业的运作流程。平台提供的多样化课程形式,如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互动课堂等,使师生能够深入了解化工产业的各个方面。课程内容灵活组合,增强了课程的适用性,不仅满足了校内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为校外社会人员提供了定制化的培训课程。
3.2 大数据赋能多元化评价,彰显学生为中心
基于云端平台的教学体系,平台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包括学习进度、时长、测评成绩及课堂参与度等。通过数据分析应用,建立了基于数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形成了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这一体系能够生成有价值的数据报告,帮助发现问题并改善学习。平台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主动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质量。
3.3 数据中台汇聚消除孤岛,提升数据质量
平台通过对接学校开放接口,统一数据接口并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了全周期互联网教育应用融合治理。数据中台作为核心,负责收集、分析全过程数据,并将分析后的数据分发至其他业务平台,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数据质量,还促进了教育管理的统筹优化,为智慧教学环境的打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3.4 5G+云渲染技术打破时空间限制
平台引入5G+云渲染技术,将仿真和渲染后的3D 界面推送至“瘦客户端”,降低了访问门槛,摆脱了操作终端软硬件的束缚。这一技术革新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得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多设备进行访问,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学习效果。
3.5 指导学生开发虚拟仿真资源,助力数智化培养
响应教育数字化的全面推进,平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模式中的应用。通过具体项目指导,如“化工反应过程模拟”等虚拟仿真资源开发,平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助力学生数智化培养。例如,在2023年度,指导学生开发的“尘肺病病变过程”项目,在全国智能医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充分展示了平台在数智化教育方面的显著成效。
4 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不仅是对党的二十大“推进教育数字化”号召的积极响应,也标志着学校在教育创新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平台通过运用大数据和5G+云渲染技术,实现了学习评价的多元化与数据管理的智能化[5],并成功打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这些技术创新不仅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也对教育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并为教育数字化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宝贵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本团队相信,该平台将持续发挥其引领作用,推动教育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将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平台功能,以期实现更加卓越的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