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4-12-31 00:00:00栗翔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33期

关键词:数字胜任力;教师数字胜任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小学教师;困境;策略

0 引言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数字胜任力是数字时代教师的关键能力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得到广泛关注与发展,但在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教师数字胜任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熟练、高效地在教与学中运用数字技术,以此优化学习环境和提升教学效果。这种能力不仅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个人在数字社会中的竞争力,而且能促进师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共同成长,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变革。

本研究通过梳理教师数字胜任力的相关文献,并综合考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发展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其背后的成因,提出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的策略建议。通过不断改进与反思,真正实现教师以数字技术革新教育教学,提升教师能力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职业竞争力,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

1 教师数字胜任力价值之蕴

1.1 教师数字胜任力顺应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发展潮流

数字化使得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任务、内容和方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素质和能力结构已经很难适应数字时代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2]。数字胜任力能够推动教师从自我效能感上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节奏,提升教师的数字化胜任能力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中小学教师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肩负着培养数字时代人才的重要使命。数字胜任力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在数字化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综合能力。随着教育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亟须一支具备高度执行力、可胜任数字化教育工作的卓越教师队伍[3]。因此,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是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塑教育新生态的核心路径。

1.2 数字胜任力是中小学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

数字技术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数字技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使教师原有的能力素质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教师的数字能力素质亟须提升。近年来,教师在数字教育中的数字胜任力备受关注,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风向[4]。将教师的数字胜任力纳入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能力发展的新阶段[5]。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数字胜任力不仅能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促进专业成长,还能提高职业竞争力,推动教育革新与社会进步。

2 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之困

知识社会的形成与数字技术的泛化,导致人际交流的方式、工作生活的内容、知识结构、信息获取途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6]等均发生了深刻变革。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数字胜任力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国外涌现出各种模型、标准和框架。而我国关于教师数字胜任力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关于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文章大多是对国外数字胜任力框架的分析、对比和对现阶段教师数字胜任力现状的调查研究,很少有文章专门分析当前中小学数字胜任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国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在实践层面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整理分析以往研究发现:我国教师数字胜任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往往与职称、年龄和工作绩效等因素相关。我国教师数字胜任力存在教师自主发展和应用意识薄弱;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数字化教育技能的匮乏;数字学习和创新能力短缺和培训全面性和针对性缺乏等多重挑战。

2.1 自主探索和应用意识薄弱

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发展潮流。在这场转型中,尽管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数字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尚显不足。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将使用新技术仅仅视为一项任务,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更多是出于应付教学任务,利用数字技术发展自身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意识薄弱。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数字技术,但仍然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字技术只是简单应用到课堂上,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的意识薄弱。

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第一,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习惯深入人心。在过去,教师往往依赖传统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教学,当数字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他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与不安,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存在抵触心理,不愿意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特别是年龄稍长的教师,由于年龄和精力的影响,他们具有较大压力和工作负荷,认为新技术是一种负担,常常被动接受新技术,不愿积极主动探索和应用新技术。第二,缺乏系统的数字技术培训。尽管国家、社会和学校已经开始重视教师的数字化技能培训,但培训内容往往停留在基础层面,缺乏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很少对教师的实际培训效果进行检验。这导致教师在面对复杂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和方法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将其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第三,缺乏考核和激励机制,教师即使成功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也得不到相应的奖励,导致教师自主探索和应用的内在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更不愿意费时费力地想办法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

2.2 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优质数字化资源能够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尽管网络上存在海量的数字资源,但是很多学校的数字资源表现形式较为单一,购置的教学资源多,自建的教学资源少,优质数字资源匮乏[7]。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习惯把网络上现成的数字资源不加修改直接拿来就用,不能开发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数字化优质资源。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对优质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尽管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在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这导致了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上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缺乏必要的数字基础设备和数字环境,难以提供丰富且高质量的优质数字资源。第二,资源建设标准的不统一。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和资源条件存在差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往往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导致资源建设的重复和浪费,优质数字资源难以广泛共享和应用。第三,数字资源内容的固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参与数字化学习的热情,造成数字资源与课程内容相脱节,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将数字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3 数字化教育技能的匮乏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数字化教育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尽管许多教师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但部分教师特别是偏远贫困乡村地区,由于长期养成的教学习惯和有限的数字技术培训,其数字技能仅停留在基本水平,数字化教育技能匮乏,难以应对实际教学工作。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数字化教育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数字化教育技能只是辅助手段,而非必备能力。因此,缺乏学习数字化教育技能的动力。第二,教育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当前,针对教师的数字化教育培训体系尚不健全。这导致教师难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字化教育技能,无法真正地将数字化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第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在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城市和乡村等地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例如在一些偏远贫困的乡村,由于经济和资源的限制,数字化教育设备和技术的普及程度较低,教师难以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和系统培训,导致数字化教育技能的匮乏。

2.4 数字实践和创新能力短缺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角色和职责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教学方式越来越智能化、个性化和多样化,这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社会和学校也在不断地推动教师数字化胜任能力的提升和培训工作。但部分教师存在面对虚拟的网络课堂摄像头时手足无措,甚至不会使用一些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的数字学习能力较弱,在数字化课程设计、教育数据挖掘、数字化教学科研、数字化专业课程建设融合创新[8]、运用数字化教学评价手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尚显不足。此外,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数字化建设过于强调对硬件设施和技术平台开发等方面的重视,而忽略了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造成教师的数字创新能力不足。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数字化培训内容的系统性不够。培训注重数字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欠缺对教师数字实践能力的检验和对教师数字创新能力等高阶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难以真正提升教师的数字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教育体制机制和政策的不完善。一些政策缺乏对教师创新实践的鼓励和支持,导致教师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勇气。部分政策未明确规定教师的实践和创新要求,因此教师忽视此方面能力的发展。第三,学校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一些学校未对创新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职称评定和奖金覆盖等方面没有额外给予奖励,导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降低。

2.5 培训全面性和针对性缺乏

目前,我国尽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师数字胜任力培训项目。但在国家教育政策层面,尚未颁布关于教师数字胜任力的统一框架或标准。这种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会导致方向不明、标准不一,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难以把效力发挥最大化。当前许多培训采用“一刀切”,忽视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差异,难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难以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无法为学校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持。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我国未出台专门关于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框架和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学校没有统一参考,出现培训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培训的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的现象。第二,培训资源有限,形式单一,持续性不足。学校和教育机构受资金、人才和时间的限制,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来开展全面性、针对性、差异化的教师数字胜任力培训,城乡数字设备和环境存在差距,培训机会也存在差距,导致培训范围受限,无法根据各地实际需要开展个性化教学。大多数培训是短期的,缺乏后续指导与考核。

3 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之策

我国教师数字胜任力存在教师自主发展和应用意识薄弱;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数字化教育技能的匮乏;数字学习和创新能力短缺和培训全面性和针对性缺乏等问题。分析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和制度保障不足;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资源建设不足,资源分配不均;培训不系统和不完善;缺乏考核和激励机制。因此,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推动数字化优质资源建设;完善数字化培训体系;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3.1 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紧跟数字技术发展趋势,灵活调整并完善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政策,为教师数字胜任力水平提升提供政策保障。国外各国自2017年纷纷发布相关标准,因此,在制定教师数字胜任力政策和制度时,要借鉴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数字胜任力框架或标准,结合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数字素养》,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以数字化教育转型为契机,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小学教师数字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数字胜任力评价标准方面,将数字化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关键指标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用,提高教师的数字化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在数字胜任力提升机制方面,建议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工作。为确保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的可持续性,国家出台标准从制度上明确规定学校、教师、技术合作商等相关主体在提升数字胜任力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和具体任务,为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提供坚实支撑。

3.2 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意识

在数字化浪潮中,教师应摒弃守旧的态度,但也不应盲目崇尚新技术。教师应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化对数字胜任力的理解,提高自主发展和应用意识。同时,教师应不断更新数字教育教学观念,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可以邀请具有丰富数字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来校讲座,传授他们成功的教学经验,通过榜样示范帮助教师转变对数字技术的旧观念。同时邀请技术人员来校对教师开展数字技术如何应用于课堂的培训,提升教师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热情。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和不断探索新的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提高自身的数字胜任力水平,激发教师应用数字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推动数字化优质资源建设

完善的数字化教学基础建设是支撑教师开展创新数字教学活动的根本保障,也是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基本举措[9]。在数字资源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教师要具有筛选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不应统统“拿来主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教育资源。国家加大对数字化教育投入的力度,保障基础设施的及时更新与不断完善。学校致力于构建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并对资源进行筛选,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优质线上课程和学习资源。同时提供在线课程和远程教学,让乡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师生能够共享优质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资源。学校还应该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如数字化教育论文、优秀教学视频等,帮助教师深入学习数字化知识。配备数字化教育团队,邀请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加强数字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协助教师开发个性化教学资源,助力教师开展多样的数字教学活动,推动数字化优质资源建设。此外,可以开展校际合作,如跨校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数字化教学,主题沙龙等活动。还可以开展校企合作,配备技术人员辅助教师开发优质资源,为教师提供技术帮助和指导。

3.4 完善数字化培训体系

学校应聚焦教师需求和水平差异,提供全面且系统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现精准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数字化技能。培训要根据教师数字胜任力水平和实际需求,构建分层分类、多阶梯的数字胜任力培训体系,确保培训具有针对性。同时学校应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训体系,设计多样化的培训课程,确保教师能够系统学习、全面提升,保证培训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培训内容要适量、优质,充分考虑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需求和技术使用规律,确保培训的差异性。除开传统的集中培训和专时培训外,还要增加随时培训、在线主题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10],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范围广、挑战大。要想真正地发挥数字化教学的价值,单靠一次或一段时间的培训是无法达成的,因此要开展复训和多次培训。由于培训人数众多,可以先建设数字化梯级队伍,遴选种子教师,对其进行培训。再由这些种子教师采用师徒帮扶,观摩示范,带动新一批教师。同时,还通过网站、视频号等数字技术,教师之间分享经验,让其他教师能够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如此往复,形成良性循环,让更多人能够接受培训,提高培训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师数字胜任力评估体系,制定多元化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对教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估,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培训效果,助力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全面提升。

3.5 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全面有针对性详细具体可操作的数字胜任力考核指标体系,涵盖数字意识、数字学习、数字教学、数字创新、数字责任等多方面。在设定考核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定量与定性分析,确保考核的真实性。学校也须定期开展数字胜任力考核,保证考核的有效性。同时,为进一步激发教师提升数字胜任力的积极性,应构建一套完善且系统的激励机制。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设立数字化教学奖项,对那些在数字化教学和学习中表现卓越、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这些奖励可以包括荣誉奖状、资金奖励以及评职称提高晋升机会等。此外,还应加大对教育数字化课题申报和论文评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资金资助、专家指导等方式,激励更多教师投身于教育数字化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学校也应将教师数字胜任力的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教师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奖赏的重要依据。

4 总结

教师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的坚实支撑,是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教师应敏锐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宝贵机遇,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于数字化建设的浪潮之中,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之路。当前,我国教师数字胜任力面临教师自主发展和应用意识薄弱、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数字化教育技能的匮乏、数字学习和创新能力短缺和培训全面性和针对性缺乏等多重挑战。本文探析了造成该挑战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一系列措施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水平。例如,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推动数字化优质资源建设;完善数字化培训体系;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数字时代对教育教学带来的种种挑战,提高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水平,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