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报告国内24.6%的青少年有抑郁症状表现,其中重度抑郁占7.4%。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0%,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0%,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国民抑郁症蓝皮书(2022-2023发布)》显示,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其中有41%曾因抑郁休学。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
抑郁症是儿童青少年比较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理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导致10-19岁儿童青少年患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家长和老师尽可能地早期识别中学生抑郁症,及时采取干预手段,使中学生获得必要的心理筛查、支持和治疗,能较好地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情绪症状 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失去愉快感和兴趣,以前感兴趣的爱好活动也没有兴趣,甚至丧失兴趣。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家长、老师、同学沟通和交流,部分中学生也可以表现为脾气不好,容易烦躁、易激惹,情绪不稳定,心境呈现出持续的消极情绪。
思维和认知症状 思维联想的速度缓慢,语音低沉,语速慢,言语减少,反应迟钝,思考问题能力下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也有所下降。对自己的评价逐渐变低,甚至贬低自己,自责自罪感增加,对自己和未来感到悲观甚至厌世,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观念。
行为症状 意志活动逐渐减少,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请假的次数和频率增加,甚至长时间不愿意去学校上学;与老师、同学和家长出现人际关系问题,变得孤独、退缩;出现滥用烟草、酒精及药物,甚至使用违禁物品和药品的行为。有的中学生还会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用格尺、树枝、指甲刀、剪刀等伤害自己。南京脑科医院在《柳叶刀》上发表的科研数据显示,我国中学生群体中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率高达27.4%,有时不易被家长和老师们发现。
躯体症状 睡眠问题表现得较为明显。出现较多的是入睡困难,特征性是早醒,有的中学生可能表现为睡眠过多。经常出现头痛、头晕、胸痛、胸闷气短、心慌、疲乏、恶心、胃部不适、尿频尿急、遗尿、出汗、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体重下降等,在综合医院检查往往无明显异常,检查的结果与中学生表现的躯体症状不匹配而被医生建议去心理科就诊。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学生抑郁症状早期识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运用国家卫生健康委《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使用的PHQ-9量表,开展中学生抑郁症筛查和自查。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每个题目4个答案,选出其中1个最能反映你过去2周内感受的答案。
1.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兴趣 (1)没有——0分;(2)有几天——1分;(3)一半以上时间——2分;(4)几乎天天——3分
2.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 (1)没有——0分;(2)有几天——1分;(3)一半以上时间——2分;(4)几乎天天——3分
3.感觉疲倦或没有活力 (1)没有——0分;(2)有几天——1分;(3)一半以上时间——2分;(4)几乎天天——3分
4.入睡困难、睡不安或睡得过多 (1)没有——0分;(2)有几天——1分;(3)一半以上时间——2分;(4)几乎天天——3分
5.食欲缺乏或吃太多 (1)没有——0分;(2)有几天——1分;(3)一半以上时间——2分;(4)几乎天天——3分
6.觉得自己很糟或觉得自己很失败,或让自己、家人失望 (1)没有——0分;(2)有几天——1分;(3)一半以上时间——2分;(4)几乎天天——3分
7.对事物的专注有困难,例如看报纸或看电视时 (1)没有——0分;(2)有几天——1分;(3)一半以上时间——2分;(4)几乎天天——3分
8.行动或说话速度缓慢到别人已经察觉;或刚好相反,变得比平日更烦躁或坐立不安,动来动去 (1)没有——0分;(2)有几天——1分;(3)一半以上时间——2分;(4)几乎天天——3分
9.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种方式伤害自己的念头 (1)没有——0分;(2)有几天——1分;(3)一半以上时间——2分;(4)几乎天天——3分
量表中<5分为正常,5-9分、10-14分、15-19分、>19分,分别提示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抑郁症。
家长和老师应与中学生建立平等、开放、支持、鼓励性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沟通方式。要培育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规避粗暴和溺爱式教育,耐心倾听中学生的内心想法,接纳他们的情绪,给予充分理解和心理支持。要学会换位思考,形成孩子遇到问题主动与家长和老师倾诉及沟通的互动模式,建立信任感,切记不要脱口批评,动辄辱骂、体罚和殴打。
深化医教协同,倡导家庭、学校联动,共同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应该创建一个温馨健康的心理一校园环境,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鼓励中学开展中医、正念辅导等对心理健康有益的进校园活动,积极缓解学生学业和自身心理压力,培养中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尊重理解中学生不同的兴趣选择,完善德智体美劳多重评价,使中学生快乐成长。要保证中学生的健康作息时间,健康饮食,营养均衡,科学规划学习时间,避免熬夜。如果家长、老师早期识别出了抑郁症状,应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及时到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和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和诊治,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运动和康复治疗等,争取尽早、尽快帮助中学生恢复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