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提高广西贵港市林地保护与利用水平,促进当地林业可持续发展,从贵港市林地保护与利用现状入手,探析贵港市林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林地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林地管理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及对林地保护与利用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合理进行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建立健全林地管理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民林地保护意识、加强林地调查与定期监测及积极补充林地资源等优化对策。
关键词 林地;保护;利用;广西贵港市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71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不仅发挥着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及调节气候等关键生态功能,还能为社会提供木材、药材等自然资源。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林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结合广西贵港市林地保护与利用现状,探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以期能在保护林地的同时实现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1 现状
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中游、浔郁平原中部,西江黄金水道流经市境,东临梧州市,南临玉林市和钦州市,西接南宁市,北邻来宾市。全市总面积1.06万km2[1]。地貌以丘陵、平原、低山为主。境内天然植被有麻栎、大叶栎、红锥、樟和楠木等,草本植物有五节芒、金猫尾、荩草等,人工植被有马尾松、杉木、速生桉、红锥、竹子和油茶等。截至2022年底,贵港市森林覆盖率47%,活立木总蓄积量3 611万m3,林业用地面积513 157.61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9.8%,灌木林地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0%,未成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3%,无立木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9.2%,宜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6%,辅助生产用地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1%。贵港市各县(市、区)林地利用情况大致相同,均以有林地为主,其中以桂平市有林地面积最多,超16.5万hm2。贵港市各县(市、区)林地利用情况详见表1。
2 贵港市林地保护与利用现状
1)贵港市坚持利用传统宣传方式(宣传栏、传单、讲演、文艺演出和电视等)与新媒体(微博、微信、APP等)相结合的宣传手段,开展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人们充分认识依法护林的重要性,形成保护林地资源的良好氛围。
2)贵港市坚决制止毁林开垦等违法占用林地行为。对违法违规批准使用林地、未经批准使用林地、不按批准内容和要求使用林地等行为,贵港市坚决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效整顿毁坏林地、肆意开垦和侵占林地的不良风气,保障林地资源的安全。
3)贵港市设立林地管理的专职部门,由专人负责林地林权管理的具体工作,如对林地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查、统计、监测,逐步建立、完善林地地籍档案,负责办理林地权属变更登记、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调处林地权属争议等工作。同时,贵港市坚持实行凭证用地制度。各类建设项目申请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林木采伐许可证等事项,必须凭林权证等证明受理;征占用林地各项补偿,凭林权证兑现;退耕还林农户凭林权证领取粮食和现金补助,未颁发林权证的,一律不予验收和兑现粮款;集体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的流转,没有确权登记发证的,一律禁止流转;办理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投保等,必须以林权证为凭据。贵港市还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制度,把林地管理工作列为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严把征占用林地审核关,严格保护林地资源,控制林地减少、逆转及维护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专职部门负责、专人管理,保证了林地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化。
4)贵港市实施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对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件,实行重点督办,做好案件查处结果的跟踪监督,以典型案例推动林业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3 存在的问题
3.1 林地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
随着贵港市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工业化规模的持续扩张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类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态势。然而,面临全市范围内耕地资源稀缺及国家层面对耕地实施严格保护政策的双重制约,可供新建设项目征用或占用的土地资源正逐渐缩减,进而导致开发重心不可避免地向林地资源倾斜。加之部分人对林地保护的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导致非法侵占和滥用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林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使其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
3.2 林地管理体系不健全
贵港市一些地区未建立有效的林地管理体系,导致林地管护责任得不到有效落实,进而导致经常出现执法不严的情况,影响了林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3.3 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当前,贵港市一些地区存在林业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特别基层林业工作人员。例如,平南县林业人员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数量不足,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林地管理效率。
3.4 对林地保护与利用重要性认识不足
贵港市一些地区重视经济发展,不注重林业发展,忽视了对林地的保护,导致项目建设违法侵占林地、林业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时常发生[2-3]。贵港市一些地区政府对重点公益林地补偿资金标准相对较低,影响林地保护及重点项目的建设;缺乏对林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重要性的宣传,不利于调动林农利用和保护林地的能动性,使林业高质量发展及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4 对策
4.1 合理进行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
贵港市应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统筹协调好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林地规划和其他规划的关系,依法保护、合理配置、集约利用好林地资源,以实现贵港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同时为全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贵港市应在对林地资源现状、利用特点、存在问题、消长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从林地总量、林地结构、林种结构、区域布局等方面做出规划安排,对林地保护措施及林业生产用地建设工程做出规划设想,并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主要政策措施[4]。
4.2 建立健全林地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基层网格化、全覆盖的护林员体系,构建以村级林长、基层监管员、专职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林地资源源头管护架构,确保每块林地都有3级林长和监管员、专职护林员负责管理。2)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在农业综合开发、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和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等过程中不得挤占林地;严格依据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审查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严禁越权审批和化整为零报批林地。同时,林业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要认真履职,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格执法,对征占用林地产生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贵港市各级林地管理部门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切实解决好林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的关系,将林地和耕地放在相同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贵港市自然资源局,切实做好林地建设项目许可证等备案工作,注重林地前置审核程序,强化基层林地利用管理,严格执行占用林地的审批制度,杜绝对生态比较脆弱、生态区位较重要地区林地的毁坏,切切实实对林地资源进行全面保护。
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采取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和生活条件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当地林地资源管理工作中[5]。2)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选拔使用机制、培养开发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等,有利于留住人才、确保人才队伍稳定性。3)加强基层林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是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可实施“人才工程”战略,让在职的工作人员通过进修等途径,在学历上再上新“台阶”,从整体上提高林地资源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4.4 提升全民林地保护意识
贵港市应充分运用互联网等先进手段加强对林地保护与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宣传林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性、非法滥用林地资源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全社会依法使用林地的意识,提高全民保护林地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主动参与林地保护的良好氛围,为贵港市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利用典型案件,震慑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提高林农尤其是用地单位保护和集约使用林地的意识,杜绝违法使用林地行为。
4.5 加强林地调查与定期监测
贵港市应完善林地资源调查监测网络,定期进行林地调查和动态监测,完善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对林地数据进行统一管理[6-7];应建立健全林地地籍档案,利用大数据、遥感等现代先进技术,扎实做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及时更新林地利用档案和资源数据库,全方面了解林地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林地破坏等问题。贵港市还应根据林地的质量等级、生态价值等因素,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为不同类型的林地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
4.6 积极补充林地资源
贵港市应将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落到实处,特别是对坡度大于等于25°的陡坡地、沙化耕地,积极进行退耕还林。对于废弃矿区、废弃村庄,应按照宜林则林的原则,优先进行植树造林,充分补充林地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8-9]。
5 结语
林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森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贵港市林地保护与利用还存在较多问题,如非法占用林地、建设项目用地对林地需求大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贵港市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提高林地保护与利用水平,确保林地使用的合理性,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生产力,贵港市应合理进行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建立健全林地管理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民林地保护意识、加强林地调查与定期监测及积极补充林地资源等。
参考文献:
[1] 贵港市林业局.贵港市林业概况[EB/OL].(2023-05-25)[2024-10-05].http://lyj.gxgg.gov.cn/xxgk/xxgkml/t13309931.shtml.
[2] 庞娟.林地产权对农户林地利用行为及森林资源变化的影响研究综述[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6):125-128.
[3] 闫利,张毅,杨见兵,等.自然资源典型地类遥感智能主动调查监测技术及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2022,29(5):66-73.
[4] 涂龙平.城镇化进程中国有林场林地保护利用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23,21(13):147-150.
[5] 徐明尧,罗海明,刘小庆,等.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视角下的林地保有量及空间布局规划[J].中国土地,2023(1):35-38.
[6] 刘亚,梁耀,江思卫,等.广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人工商品林调整对策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23,52(5):657-660.
[7] 张蓉,马国强,钮子鹏,等.上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及修编工作思考[J].林业建设,2022(3):45-48.
[8] 蒙海华.分析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以钦廉林场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22(11):240-242.
[9] 农云伟,胡新莲,陈春明.探究新时期林地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区域治理,2021(21):194-195.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谭伟和(1980—),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E-mail:757626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