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宾县红豆杉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

2024-12-29 00:00:00杨柳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11期

摘 要 红豆杉被誉为“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辽宁省新宾县有极为珍贵的红豆杉资源,为给新宾县红豆杉资源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指明方向,维护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生存安全,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以当地红豆杉种植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红豆杉资源保护面临的居民保护意识淡薄、生境不断遭到破坏、天然更新能力差、缺乏系统的科研监测等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就地保护和原生地回归、发展人工繁育、加大科研投入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红豆杉;保护策略;辽宁省新宾县

中图分类号:S791.49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81

新宾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位于长白山余脉和辽宁、吉林两省交界处,总面积4 432 km2。境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75.9%;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生态环境得天独厚[1]。新宾县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在该县境内多有分布。红豆杉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世界公认的天然抗癌植物。切实加强对新宾县红豆杉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资源概况

1.1 自然资源概况

新宾县被誉为“辽东山区最大的森林宝库”,森林覆盖率高达75.9%,林地面积32.33万hm2,活立木蓄积量3 382.5万m3。县内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750~850 mm;地貌以中低山区为主,平均海拔498 m,最高峰老秃顶海拔1 346.7 m;土壤以棕壤和暗棕壤为主,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状况良好。新宾县境内河流纵横,水资源总量达13.4亿m3。该县不仅拥有丰富的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而且生物多样性极为优越,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红豆杉等珍稀树种的生长繁衍提供了理想条件,是新宾县极为宝贵的生态财富。

1.2 红豆杉生境状况

新宾县适宜红豆杉生存环境主要分布在海拔600~900 m的中山地带。这一带的森林植被以红松、云杉、桦木等为主,林龄较大,郁闭度适中,林下环境阴湿凉爽;土壤以棕壤为主,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土壤酸度适宜;区域内河流纵横,溪谷密布,水热条件优越。根据对该县部分红豆杉生长地的实地考察,地表坡度平缓、海拔600~800 m、阴坡至半阴坡位置、背阴山坡中下部地带的环境条件最为适宜红豆杉生长[2]。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红豆杉生境不断恶化,只有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红豆杉原生环境,才能为其种群的恢复重建创造有利条件。

1.3 红豆杉资源保护现状

新宾县政府和林业部门高度重视红豆杉资源保护工作,制定了相关政策并采取了一些初步保护措施。在红豆杉主要分布区域,划定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小区,明确了保护范围和管控措施。林业部门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理念,专门组建了红豆杉资源保护专班,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监测巡护、养护管理等工作;针对存活的老龄红豆杉个体进行重点保护,采取临时性的物理防护措施,如设置围栏和警示牌等。总的来说,新宾县红豆杉保护工作已有一定顶层设计和初步布局,保护理念和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然而,保护工作开展时间较短,规划落实需要加强,一些重大问题仍然存在,导致现存野生种群面临诸多威胁,种群数量持续减少,保护形势严峻。

2 红豆杉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意识相对淡薄

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红豆杉不仅是履行法定义务,更是肩负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然而,由于缺乏对珍稀物种保护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新宾县部分居民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由于新宾县地处偏远山区,当地民众生活质朴,受教育程度有限,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入认知,因此易将红豆杉视为普通的林木资源,未能真正理解其独特的生物学价值。同时,由于普法工作不完善,当地居民对盗伐、滥采等行为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此外,新宾县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有限,政府在红豆杉保护宣传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缺少针对性的科普活动。即便有相关宣讲,内容也较为单一乏味,缺乏吸引力,效果不佳。由此可见,新宾县基层政府和公众之间在保护理念上存在一定认知鸿沟。

2.2 生境不断遭到破坏

新宾县作为辽东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地资源占比极高,但由于人口压力较大,加之发展理念相对落后,林地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红豆杉的天然生存环境也未能幸免。近年来,随着新宾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林地被征用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山区植被不断被铲除。即便未被直接占用,林地周边的开发建设行为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一定冲击,噪声扰动、生活污染等人为因素都会导致野生红豆杉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3]。同时,为了满足居民生活用材需求,部分集体林地存在过度砍伐的情况,导致林相稀疏,红豆杉生长所需的庇荫条件无法满足。加之森林防火力度不足,偶发的野火不可避免地会波及甚至直接破坏红豆杉的生存地,造成范围较大的植被损毁。此外,随着旅游业在新宾县的兴起,山区无序开发现象时有发生,给生态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即便相关部门进行了监管,部分违规行为仍将造成生境分割和破坏。

2.3 天然更新能力差

新宾县地处辽东山区,地形复杂多变,林地面积广阔。作为当地主要珍稀树种之一的红豆杉,其天然更新能力相当有限,成为影响野生种群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新宾县红豆杉野生种群大多分布于海拔600 m左右的中山地带,生长环境较为恶劣。这里常年阴湿多雾,光照条件较差,且土壤贫瘠,养分匮乏,给红豆杉种子萌发和幼苗成活带来极大困难。同时,山区气候多变,寒冷、干旱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幼苗的死亡风险。此外,由于野生红豆杉种群数量本身较少,加之雌株比例偏低,造成有性繁殖受阻,种子产量极其有限。即便有种子,其发芽率也非常低。一旦种子落地,还常常遭到啮齿动物的啃食,难以存活。即使在适宜的条件下破土而出,幼苗期的存活率仍然较低,很难度过危险期。

2.4 缺乏系统的科研监测

当前,新宾县缺乏系统持续的科研监测工作,制约了保护事业的高质量推进。长期以来,新宾县未能建立健全红豆杉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机制。虽然不乏对某些分布区域的零星调研,但大多局限于初步普查,缺乏对种群数量变化、空间格局等方面的跟踪监测。对野生红豆杉生长发育规律、生境需求的研究也较为匮乏,对保护工作的科学理论指导严重不足。同时,红豆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起步较晚,而且面对目前种群老化、基因库流失的严峻形势,新宾县并未采取及时有力的应对措施。由于缺少对珍贵种质资源的系统收集和永久保存,一旦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其遗传多样性必将逐渐消失。此外,受场地和人力等条件所限,新宾县暂无独立的红豆杉科研基地,无法开展深入系统的种质创新研究,人工培育技术跟不上形势需求。

3 保护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红豆杉不仅是一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更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刻不容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红豆杉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价值,理解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红豆杉的生物学特征、资源分布现状、受威胁程度,以及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等,努力使当地居民全面了解这一濒危物种面临的严峻生存形势。同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红豆杉资源破坏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引导公众认清保护行为与切身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树立保护意识[4]。在宣传渠道和方式上需要因地制宜、多管齐下,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文体活动、专家讲座等传统和新兴途径,将保护理念传播到城乡各角落。只有持之以恒进行教育引导,才能真正让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红豆杉保护行动。

3.2 开展就地保护和原生地回归

就地保护和原生地回归是维系红豆杉种群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新宾县境内现存的野生红豆杉资源,应当首先在原生境内实施就地保护,为珍贵种群的生存创造良好条件。可以根据野生红豆杉的分布情况,在重点区域内设立保护小区或保护站,划定严格的管控范围,配备专人负责日常巡护工作,及时发现并制止各种破坏行为。同时,对野生红豆杉的生存环境进行人为改造,清除有害植被,疏伐树木,为红豆杉生长创造充足的空间和光照条件;对土壤、水分等因素加以调控,使其符合野生红豆杉生长的最佳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就地保护并非一劳永逸之策,还需要结合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制订切实可行的辅助更新措施,促进幼苗的成活。例如,对于幼龄种群,应及时清理杂草,减轻生长压力;并适时引入防护装置,避免幼苗遭到啃食破坏。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原生境,则可考虑采用原生地回归的保护策略,即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让红豆杉重新定居于其原先分布的区域,重建野生种群。

3.3 发展人工繁育,扩大种群规模

野生红豆杉单靠现有种群的自然更新已无法满足保护需求,发展人工繁育成为扩大红豆杉种群规模的必由之路。人工繁育的关键在于建立高产稳产的人工种源,为此需要先从野生种群中精心甄选优良种质,对其进行组培扩繁,不断丰富种源库的遗传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和培育环境,创造出更适宜红豆杉生长的条件,提高幼苗的存活率、成材率。繁育基地的选址对种群建设至关重要,必须结合新宾县的气候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可考虑在现有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内预留部分区域,集中力量打造人工种植园,形成一定规模;也可根据需要在其他适宜区域新建种植基地[5]。无论采取何种模式,确保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宜都是首要前提。除了扩繁种源外,人工繁育的目标还应当包括产业化培育,最终形成可持续利用的红豆杉资源基地。为此,可探索试管苗和快繁技术等方式,在缩短繁育周期的同时确保高质量成材。同时,需要对采收、加工、产品开发等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努力打造完整的红豆杉产业链条,促进红豆杉资源的高效利用。

3.4 加大科研投入,为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新宾县红豆杉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建立长效的监测机制,全面掌握珍稀物种的生存状况。新宾县要对现有野生红豆杉种群的分布区域、数量规模、空间格局等基本信息进行全面调查,绘制详细分布图,为制订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对红豆杉的种群年龄结构、发育特征等进行跟踪监测,揭示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红豆杉生境的质量状况需要进行监测评估,重点关注土壤理化性质、水热条件、周边植被等关键影响因子,分析它们与红豆杉种群发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干扰因素如野火、病虫害等进行跟踪记录,为制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科研工作还应当延伸至红豆杉的种质资源保护领域。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种质进行鉴定,建立完善的数字化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种质创新和产业化利用的应用基础研究。为了高效推进上述各项工作,新宾县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组建专业科研队伍,建设科研监测基地和实验室,配备先进精密仪器设备,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4 结语

新宾县红豆杉资源保护工作,具有重大的生态意义。为了切实扭转红豆杉资源日渐减少的危机局面,新宾县应从增强公众意识、严格执法、加强就地保护、发展人工繁育、强化科研监测等多方面入手,统筹兼顾、多管齐下。只有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有力的综合保护措施,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才能为珍贵物种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最终实现红豆杉资源的永续利用。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保护好这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更将为新宾县林业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万峰,张金刚.东北红豆杉研究现状及展望[J].吉林林业科技,2023,52(5):28-31.

[2] 尚群松.珍稀物种东北红豆杉保护与管理[J].新农业,2022(14):47-48.

[3] 吴鑫磊.不同东北红豆杉生境内的群落特征和种间关联性[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2.

[4] 曹晓琨,周红梅.新形势下加强自然保护区红豆杉保护的对策[J].现代园艺,2021,44(20):176-177.

[5] 李海燕.东北红豆杉分布区土壤因子特征[J].新农业,2021(3):40-41.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杨柳(1979—),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E-mail:5052037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