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拥有丰富的桉树种质资源,并在桉树育种、种植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桉树种植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林业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为例,从选造林地、林地清理、整地挖坎、施放基肥、苗木选择、植前除草及苗木栽植等方面阐述桉树栽植技术,从林地除草、伐桩催腐、松土扩坎及追肥等方面总结桉树栽后管理措施。
关键词 桉树;栽植技术;广西国有东门林场
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82
桉树以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在广西林业产业结构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桉树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进一步提高桉树产量和质量、实现可持续经营成为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作为广西乃至全国桉树种植的佼佼者,其在桉树种植技术和栽后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自20世纪80年代,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便着手桉树的人工栽培与管理技术方面研究,通过不断引进和选育高产优质品种、优化种植模式及营林技术、实施科学的林地管理等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桉树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木材品质。鉴于此,深入剖析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在桉树种植技术与栽后管理上的具体实践,旨在总结出一套科学、高效的桉树栽培技术,以指导和促进广西乃至全国桉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概况
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于1965年建场,位于广西西南部,旧场部位于崇左市扶绥县东门镇,新场部则位于扶绥县城南新区金龙路10号,是广西13家区直林场之一,拥有的桉树良种数量居全国首位,素有“中国桉树看广西,广西桉树出东门”之美誉[1]。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业务范围包括森林资源培育、良种苗木研发、人造板生产、工业园区开发等。2023年,广西国有东门林场经营总面积达51 853.33 hm2,森林蓄积总量达320万m3,总资产达38亿元。在桉树良种选育方面,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成绩斐然。自1982年澳大利亚与中国合作协定在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实施桉树示范林项目以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一直致力于桉树良种的引进、筛选和培育工作。合作期间,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成功引进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多个国家的170多种桉树树种,建立了完善的桉树种质资源库,为广西乃至全国的桉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在桉树高产造林方面,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同样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通过引进先进的造林技术和设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桉树造林技术体系。从选地、整地、施肥、造林到抚育管理等各环节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进行,确保了桉树的成活率和生长效率。2023年11月7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通过广西林控互联网电子竞价平台成功销售2023年的第一片“万元林”,即“右江区龙川镇练乡村沙六屯、六沙屯”桉树活立木标的,的标面积201.20 hm2,出材约57 648 m3,每667 m2平均出材19.1 m3,成交金额3 210万元,每667 m2成交单价10 636元[2]。
2 桉树栽植技术
2.1 选造林地
选择合适的造林地是一项基础而细致的工作,理想的桉树造林地应满足以下条件。1)海拔要求。原则上应选择海拔600 m以下的商品林区种植桉树,低海拔地区通常温暖湿润,符合桉树喜温湿的生长习性。2)地形地貌。选择坡度平缓的地块,一般不超过25°,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便于机械化作业和人工管理,降低劳动强度和造林成本。3)土壤条件。土层深厚(大于等于50 cm)、疏松且肥沃的土壤是桉树快速生长的基础,土壤类型宜选择红壤、黄壤,土壤pH值适宜(5.0~6.5),有利于桉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4)交通便利性。考虑到桉树种植后的管理、采伐及运输需求,选地时应优先考虑交通便捷的地点,不仅能降低运输成本,还能提高后期管护效率。
2.2 林地清理
在种植桉树前,需对林地进行全面清理。砍倒林地内所有杂草、灌木,确保伐根(蔸)高度低于20 cm,并使其尽量压低以便炼山时充分燃烧。沿山脊或林分交界处开设15~20 m宽的防火线(危险地带要求20 m以上),清除带内所有可燃物,确保安全炼山。炼山前需经防火部门检查,并配备足够人员和灭火设备,选择无风时段进行。炼山后需彻底清除余火、余烟,确保安全。若不进行炼山,需在定植行上沿等高线开设1 m宽(以定植坎为中心,上、下宽0.5 m)的种植带,清除带内杂草灌木,确保土面露出,为桉树种植做好准备。
2.3 整地挖坎
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桉树造林整地方法包括机械整地和人工挖坎。场内造林通常采用机械带垦整地,垦地深度需达到60 cm,沿等高线进行以防水土流失,并确保机耕率超过98%,林地表面平整,无履带压痕,然后进行人工挖坎。对于坡度大于20°或水土流失严重的林地,以及场外林地,不宜全垦整地,直接人工挖坎造林。人工挖坎分两种标准:行向平行于等高线的,挖明坎,场内分场株行距为2.0 m×4.0 m、场外分场株行距为2.0 m×3.0 m,明坎规格为面宽50 cm、底宽40 cm、深30 cm;行向垂直于等高线的,挖明坎,株行距统一为1.75 m×4.00 m,明坎规格同为面宽50 cm、底宽40 cm、深30 cm。挖坎时,表土和心土需分开堆放,心土置于下方,表土则尽量置于上方,以备回坎使用。所有可利用的林地需全部打坎,确保到边到位,不留空地。
2.4 施放基肥
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桉树基肥主要选用有机-无机复混肥[m(N)∶m(P2O5)∶m(K2O)=8∶8∶4],此类肥料结合了有机肥的长效性和无机肥的速效性,既能满足桉树初期生长对养分的迫切需求,又能持续供给营养,促进桉树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均衡生长。挖坎完毕后,让坎体自然风化约30 d再回坎,在回填表土至坎的1/2深度时,均匀撒施基肥,每坎施用量为0.5 kg,并充分拌匀,最后再用表土回满整穴。回土过程中要打碎大块泥土(直径不超过3 cm),同时去除树根残余与石块,使回土略高于坎面,形成反坡面为宜。
2.5 苗木选择
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桉树造林一律采用经过省级以上良种审(认)定的优良无性系,如通过杂交选育而来的尾巨桉无性系DH32-26、DH32-27、DH32-28、DH32-29等。造林用苗以组培苗为主(科研试验林除外),组培苗采用轻基质进行培育。造林苗木需达到Ⅰ、Ⅱ级合格苗标准方可出圃造林,Ⅰ、Ⅱ级合格苗标准为苗龄2~3个月,地径不小于0.17 cm,苗高不小于15 cm,苗茎木质化程度高,主干明显,无明显开叉,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等,具体苗木出圃质量标准参照《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要求执行[3]。
2.6 植前除草
根据林地杂草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在定植桉树前,对林地全喷除草剂,有效控制杂草生长,为桉树提供干净的生长空间。可应用低浓度配方除草剂,如使用30%草甘膦,按每桶水(15 kg)加入原药量200~250 mL进行配制,再结合高压水枪喷雾方法进行喷施,确保喷洒均匀无死角。此外,可选择铺设可降解防草布作为植前除草替代方案。对于未定植的林地,沿种植带上铺盖1 m宽的可降解防草布,事先清除草根和树根,确保防草布贴合地面并用土(石)块压实,防止被风吹翻。在雨季水流冲刷严重的区域,对防草布进行剪断处理,每段约2 m,以减少水流冲刷和牵引防草布导致的林木压断风险。
2.7 苗木栽植
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桉树造林通常选择在春季、雨季(2—4月)进行,也可使用保水剂全年造林。定植前,先在原明坎中心位置挖一个定植穴,深度与苗杯高度相宜。然后,将轻基质杯苗放于定植穴内扶正,回湿土至苗杯2/3处,轻踩苗杯四周再施入保水剂(保水溶剂与水的体积比为1∶200,在定植前4 h完成配制),与土壤充分混合,之后再覆土比杯苗高出2 cm左右,并用手在植株半径10 cm处稍微用力压紧,不宜用力踩踏。最后盖上一层3~5 cm厚的松土,使坎面呈碟形即可。造林15 d左右检查桉树成活率,并对成活率不足95%或死亡株集中连片的林地进行补植,补植方法同定植,要求在30 d内完成,确保年终造林保存率在92%以上方可视为合格[4]。
3 桉树栽后管理措施
3.1 林地除草
造林当年,铺设了防草布的林地无须除草,否则待林地杂草、灌木高度为30~40 cm时进行铲盘,以植株为圆心,半径50 cm的圆形范围内进行人工铲盘,杂草连根挖出至树盘外。待林地杂草再次长至50~80 cm时,全砍杂灌,将林地杂草灌木全部砍倒,要求伐根低于20 cm。造林第2年,待杂草高度为50~80 cm时全砍杂灌1次,同样要求伐根高度低于20 cm,并在6月底前完工。在全砍杂灌后,林地杂草灌木高度为50~80 cm时全喷除草剂1次,使用30%草甘膦,按每桶水(15 kg)加入原药量200~250 mL进行配制,每667 m2原药用量0.8~1.0 kg,药剂现配现用,要求在10月底完工。造林第3年起,每年除草1次,全砍杂草和全喷除草剂交替进行,作业要求与2年生桉林一致,注意除草剂不能连年使用。
3.2 伐桩催腐
若造林地为桉树采伐迹地,则需对桉树伐桩作催腐处理,此项工作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利用刀斧等工具对伐桩进行劈砍和敲击,使伐桩表面产生裂纹,同时切断可能萌发的芽点。然后,使用喷壶将除草剂原液均匀喷淋于伐桩的裂口和砍伤处,加速伐桩的死亡与腐烂过程,降低其再次萌生的可能性。
3.3 松土扩坎
造林当年,在进行铲盘后或6月底前实施1次松土扩坎作业,旨在有效打破表层土壤的板结,改善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桉树根系的扩展增生。松土扩坎范围为以桉树幼树为中心、半径50 cm的圆形区域,要求不松动原坎土,松土深度为17 cm左右,由内向外渐深。
3.4 追肥
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桉树追肥种类主要包括有机-无机复混肥[m(N)∶m(P2O5)∶m(K2O)=15∶6∶9]和生物有机肥。造林当年,桉树定植后30~60 d内完成首次追肥,在幼树两侧30~50 cm处各挖一个长20 cm、宽20 cm、深17 cm的坎追肥,场内施有机-无机复混肥250 g·坎-1和生物有机肥500 g·坎-1,场外施有机-无机复混肥250 g·坎-1[5]。2年生及以上桉林,每年在7月底前完成1次追肥。2年生林,在树的正上方树冠滴水线往外约10 cm处挖坎(场内挖坎规格为60 cm×20 cm×17 cm,场外挖坎规格为40 cm×20 cm×17 cm)追肥,场内施有机-无机复混肥750 g·株-1和生物有机肥1 000 g·株-1,场外施有机-无机复混肥750 g·株-1。3年生桉林,在树任一侧50~70 cm处挖坎追肥,挖坎规格及施肥量与2年生林保持一致。4~7年生桉林,在树任一侧70 cm处(每年位置不能重合)挖坎追肥,挖坎规格与2年生林保持一致,场内施有机-无机复混肥1 000 g·株-1和生物有机肥1 000 g·株-1,场外施有机-无机复混肥1 000 g·株-1。
4 结语
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桉树栽植技术与栽后管理措施的研究,不仅是对当前林业生产实践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林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展望。通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与管理优化,广西国有东门林场的桉树栽培模式将持续引领行业前行,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卫忠诚,陆鸿鹄.外来树种对本地林业虫害的诱发作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4):7-9.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东门林场销出2023年首片“万元林”[EB/OL].(2023-11-10)[2024-04-29].http://lyj.gxzf.gov.cn/xwzx/xxkb/t17444409.shtml.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S].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
[4] 石茂鑫,冯名开,彭智邦,等.东门杂交桉无性系DH299-5的选育、育苗及种植管理技术[J].桉树科技,2023,40(2):101-104.
[5] 彭智邦,尹继娇,赵英伟,等.7个粗皮桉无性系生长性状及中期选择研究[J].桉树科技,2023,40(3):19-25.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张雪宜(1997—),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研究。E-mail:14199343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