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兰州北山作为甘肃省兰州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其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对区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为促进兰州北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探讨了兰州北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面临的问题,包括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管理难度大;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动力受限;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恶劣自然条件,强化生态系统修复;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效能;多元化融资,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等对策。
关键词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兰州北山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62
兰州北山森林资源是甘肃省兰州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绿色宝库,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资源需求增加,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寻求平衡,实现兰州北山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深入剖析兰州北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切实可行的保护和管理对策,以期为促进兰州北山森林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这不仅对推动兰州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类似城市的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
1 现状
兰州北山作为兰州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其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自2019年3月成立以来,肩负着58 733.33 hm2经营区的管理责任,积极探索适应西北干旱地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模式[1]。在造林绿化方面,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创新应用“反坡台”和“鱼鳞坑”相结合的整地方式,采用柠条、山毛桃、山杏、侧柏、云杉及暴马丁香等多树种搭配的宜乔则乔、宜灌则灌造林模式,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多年来,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4 000 hm2,退化林修复2 000 hm2,封山育林6 666.67 hm2,森林抚育9 600 hm2,显著提升了区域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系统质量[1]。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全面推行三级林长制度,加强巡山查林、护林防火、勘界立标等工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开展租赁经营等方式,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些努力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增强了生态系统稳定性,还为当地民众创造了就业机会,为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正在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推进森林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建设美丽新甘肃贡献力量。
2 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兰州北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1)位于西北内陆的兰州北山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为短时强降雨,不利于水分有效利用。地表径流少,地下水位深,导致可利用水资源严重不足。这种水资源匮乏的状况直接制约了植被生长和森林资源的扩展。2)长期的干旱气候导致兰州北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贫瘠,植被生长困难。加之风蚀水蚀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土壤退化。贫瘠的土壤难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导致植被生长缓慢,生物量积累不足[2]。特别是在陡坡地带,土层较薄,植物根系难以固着,植被难以形成稳定群落。这些不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兰州北山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利用面临巨大挑战。
2.2 基础设施落后,管理难度大
兰州北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基础设施落后,管理难度大。1)兰州北山地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交通条件差,现有的林区道路网络不完善,许多地方仍然只能靠人力或畜力进入。这种落后的交通条件不仅增加了森林资源日常巡护的时间和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了应急响应能力,严重影响森林资源管理效率。在发生森林火灾或病虫害暴发时,救援人员和设备难以及时到达现场,延误了最佳处置时机,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损失。2)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兰州北山森林资源管护设施严重匮乏,许多林区缺乏必要的瞭望塔、监控设备和通信设施,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和报告森林异常情况。同时,缺乏足够的管护站点和值班住所,使得工作人员难以长期驻守在偏远地区,影响了管理的连续性和全面性,监管能力受限。现代化的森林资源监测设备和信息系统也相对缺乏,难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精准监测和科学管理[3]。基础设施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森林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2.3 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动力受限
兰州北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动力受限。1)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兰州北山的森林资源管理和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然而,当前兰州北山对森林资源管理和发展的公共财政支持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难以提供充足的专项资金。中央财政对生态建设的支持虽有增加,但考虑到项目的长期性和地域广泛性,分配到兰州北山的资金仍显不足,导致许多重要的生态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法全面开展或被迫延期,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4]。2)森林资源具有公益性质,难以直接产生大量经济效益。兰州北山尝试开展的一些创收活动,如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由于规模小、起步晚,尚未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自身造血能力弱。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状况,使得兰州北山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制约了其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投入能力,影响了长远发展。
2.4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兰州北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1)兰州北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要求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高层次的林业专家、生态学家、水土保持专家等稀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导致在面对复杂的生态问题时缺乏专业指导。同时,熟悉现代林业技术、信息化管理的年轻技术人才也相对匮乏,难以推动林业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这种人才短缺的状况严重制约了科学造林、生态修复和森林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5]。2)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限制,兰州北山森林资源管理人员构成复杂,学历背景和专业水平差异较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管理人员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基层森林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机会有限,知识更新速度慢,导致森林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管理人员素质的不均衡,影响了森林资源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新技术、新方法在实际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
3 对策
3.1 应对恶劣自然条件,强化生态系统修复
针对兰州北山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在山区大规模修建“鱼鳞坑”和“反坡台”等微地形工程,提高雨水截留能力,减少地表径流损失。在适宜地点建设小型蓄水池和水窖,收集雨季降水,为旱季植被生长提供水源保障。推广应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可考虑利用新技术如气象影响技术进行人工增雨,增加区域降水量。2)针对土壤贫瘠问题,应实施综合性的生态化土壤改良工程。大规模种植固氮植物如紫花苜蓿、斜茎黄芪等,增加土壤氮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如秸秆、畜禽粪便等,经过堆肥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施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陡坡地带,采用生态袋、植生毯等生态工程措施,增加土层厚度,减少水土流失。同时,选育和引进耐旱、耐贫瘠的乡土树种,如柠条、沙棘等,提高造林成活率。
3.2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效能
针对兰州北山基础设施落后、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应重点完善交通网络和管护设施,同时引入现代化技术,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1)根据兰州北山地形特点和森林资源管理需求,规划并修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线道路相结合的路网系统,构建多层次林区交通网络,确保关键区域的可达性。在地形特别陡峭的地带,可考虑修建索道或轻轨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在重点防火区域和生态敏感地带,建设应急通道,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同时,配备适应山地环境的专用车辆,如越野车和小型履带车,提高日常巡护和应急处置的机动性。2)建立智能化森林资源监管系统,在战略位置建设现代化的瞭望塔和监控站,配备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感应设备,实现对林区的全天候监控。部署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林区的温度、湿度、火情等关键指标。建立覆盖全区的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在管理方面,开发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
3.3 多元化融资,强化自身造血功能
针对兰州北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面临的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动力受限问题,应当创新融资模式,同时提升自身经营能力,以确保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1)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将兰州北山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获得更多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如与下游受益地区建立“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获得生态服务价值补偿。探索“碳汇交易”模式,将森林固碳能力转化为可交易的碳配额,吸引企业投资。此外,设立“兰州北山生态保护基金”,吸纳社会捐赠和企业投资。2)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深入开发林下经济,如种植药材、食用菌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如开发森林康养、户外探险、生态教育等主题项目,吸引游客并增加收入。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如开发木制工艺品、特色食品等,延长产业链并提高附加值。探索“林业+”模式,如“林业+科技”“林业+文创”等,拓展新的盈利点。
3.4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针对兰州北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和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应当着力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全面提升现有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1)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通过“订单式”培养、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适应兰州北山特殊环境的专业人才。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科研条件和发展空间,吸引高层次林业专家、生态学家加入。2)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涵盖现代林业管理理念、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内容,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实施“管理人员轮岗制”,促进森林资源管理经验交流和能力全面发展。建立“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指导年轻管理人员,加速森林资源管理知识技能传承。鼓励管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将培训成果和工作业绩挂钩,激发管理人员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4 结语
兰州北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和持续努力。通过分析兰州北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生态系统修复、完善基础设施、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探索适应西北干旱地区特点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深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魏永红.兰州北山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J].南方农业,2024,18(8):227-229.
[2] 高鹏飞,韩清云.加强林业森林资源管理及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J].新农民,2024(20):115-117.
[3] 修建冰,李昭慧,张敏,等.自然保护地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24(4):47-49.
[4] 赵刚.基于林业森林资源管理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J].新农民,2024(7):64-66.
[5] 周延.森林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4,53(1):119-121.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高风海(1972—),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可持续发展利用。E-mail:22626557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