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管护措施

2024-12-29 00:00:00胡梅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11期

摘 要 作为地球上极为重要的资源类型,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确保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承担的功能得以持续、良好发挥,以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该保护区森林管护的现状,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总结提出森林管护措施,包括构建管理局、保护站两级管理体系,依托先进科技提升森林监测能力,开展森林虫害普查与防治,成立专家工作站进行树种繁育研究等。

关键词 森林管护;管理体系;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55

森林管护是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培育、更新和利用的一系列行为活动,旨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和稳定性[1]。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提升[2]。同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增强。但是,部分地区的森林管护工作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这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管护工作相对薄弱。由于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管护工作面临人力、物力投入大,管护效率偏低等问题。而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更为多样和复杂,珍稀物种较多,森林管护面临较大的技术难度[3]。因此,以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探寻相应的森林管护方法,以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1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地处陕、渝、鄂三省(直辖市)交界地带,总面积达28 103 hm2。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典型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为主,兼具生态与物种保护、水源涵养、科学研究和持续利用等多种功能。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湿润多雨;地形多是山地,且海拔落差大。湿润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使得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呈现出相对封闭的气候单元,进而为动植物资源的生存和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地面积达28 004.03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9.65%,森林面积25 983.35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2.45%,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而且,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类型多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还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和群系。

近年来,随着管理力度的加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森林面积持续扩大,林分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根据统计,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大量的种子植物,涵盖了从低等到高等的多个类群,充分展示了植物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外,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多种蕨类植物及大型真菌,生物资源丰富,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重点保护植物方面,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曲茎石斛、象鼻兰及珙桐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蛇足石杉、巴山榧、黄杉、马蹄香及鹅掌楸等,体现了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证明了保护区在植物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价值。

2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管护措施

2.1 构建管理局、保护站两级管理体系

为保证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管护工作的有序开展,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管理局的基础上,设立了八仙、上竹、牛头店、曾家、白家5个保护站,进而形成了由管理局、保护站构成的两级管理体系。

管理局主要承担以下7方面职责。1)负责制定和执行森林管护相关制度和规划,保证森林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得到科学、合理、有效保护。2)组织和协调保护区内森林管护工作,包括与各保护站、科研单位、社区和其他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和协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3)定期对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资源状况、生态变化和潜在威胁,为制定和调整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4)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植物繁育等科技攻关项目;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保护方法,提高森林管护的科技含量和效率。5)培训保护区内管理人员和护林员,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保护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6)制定和实施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相关措施,确保保护区内不发生大规模火灾和病虫害暴发事件。7)查处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包括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非法捕猎等;对保护区内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

保护站在管理局的指导和要求下,需要承担以下6项职责。1)对辖区内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充分保护和管理。2)定期进行巡查和巡护,检查是否存在潜在的威胁(火灾、病虫害)或破坏行为(捕猎、盗伐、污染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报告。3)制定并实施护林防火措施,及时发现和制止过度捕猎、采集等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行为。4)协助森林公安、资源林政、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及时制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5)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科研、社区共管、生态旅游等工作。6)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2 依托先进科技提升森林监测能力

目前,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管护的重点是防范非法盗采林木、虫害防治和火灾防范。而这些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对保护区森林进行全方位、动态的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为此,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在春夏之交非法入区和乱采滥挖行为多发时期安排工作人员在重点区域进行人工巡查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和安装了相应的技术设备,开展更加精准、科学的森林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问题,提高管护工作的时效性。1)开展红外相机网格化布设。2021年7月,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了红外相机网格化布设工作,在保护区内的75个位点共布设了150部红外相机,实现了红外相机监测的全覆盖。这些红外相机除了对野生动植物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还对区域内的林木盗采、森林火灾风险进行监测,弥补了人工监测的不足。2)建设智慧视频监控系统。自2020年以来,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森林管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在正河垭保护点沿线设立了11处智能周界防范监控,3处重点植物物候监测点,并安装了1套实景视频管护系统,实现了对沿线管护区重点区域、重要入山路口、干扰高发区的全天候、动态化远程监测[4]。在森林管护方面,一旦发现人员私自上山或潜在威胁,智慧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发送告警信息至管理中心,并发出警告语音,及时警示非法入侵者。同时,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保护区及周边区域人为活动、资源破坏、森林防火等工作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管控,并支持不同部门和管理人员通过监控中心进行高效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森林管护工作信息沟通效率。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林木生长情况监测。每年夏季,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区域内的树种组成、数量、径级、高度等进行详细监测和清查,重点监测出现大片林木枯死的区域,以提高森林管护的能力[5-8]。

2.3 开展森林虫害普查与防治

虽然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生物的生长和繁衍,但这也造成部分森林虫害多发。同时,由于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部分省道穿过,森林虫害的诱发因素增多。为有效开展森林虫害防治工作,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定期开展森林虫害的普查工作,通过踏查法、样地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保护区内的虫害情况进行普查。例如,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组织开展以查清保护区森林害虫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寄主等基本情况,掌握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基本信息,促进森林虫害防治规划制定和虫害预防与治理为目的的大范围普查工作[9]。森林虫害普查结果为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针对性的森林虫害防治、避免危害程度较大的害虫的大规模繁殖与扩散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信息参考。在大范围森林虫害普查的基础上,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结合每年小范围、随机性的抽查,对森林虫害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寄主等信息进行动态更新,确保虫害防治与森林管护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基于森林虫害普查结果,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在每年5—9月虫害高发期,进行针对性虫害防治。除了在重点区域悬挂信息素诱捕器对成虫进行大规模的诱杀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还在人工华山松林等林分结构相对简单的区域种植其他树种,以打破林分结构单一化和树种结构纯林化的格局,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抵御虫害的能力。此外,对于部分需要使用药物进行防治的虫害,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进了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该技术通过高压静电使雾化液滴带电,并利用静电力与气流的共同作用将带电雾滴传输至目标植物,实现均匀、高效的喷雾覆盖[10]。相较于传统技术,这种喷药技术不仅降低了化学药剂防治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同时提高了喷药效率和效果。

2.4 成立专家工作站进行树种繁育研究

基于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的需要,2020年开始,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安康市人民政府积极筹划建设巴山北坡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与抢救繁育专家工作站。该工作站联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以及科技推广单位,通过柔性引进人才的方式组建相应的珍稀濒危物种抢救繁育工作小组,对包括红豆杉、软枣猕猴桃、黄杉及红豆树在内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繁育研究,同时针对庙台槭、黄杉等极小种群物种资源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对该类物种的繁育方式进行技术性考察。

3 结语

目前,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管护仍然面临非法盗采、森林虫害、森林火灾等多重威胁。对此,需要通过科学、精准和有效的森林管护措施来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在森林管护方面,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的构建管理局、保护站两级管理体系,依托先进科技提升森林监测能力,开展森林虫害普查与防治,成立专家工作站进行树种繁育研究等措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接下来的森林管护工作中,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需要根据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实际需要,制订、实施更加科学的管护措施,以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坤.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2):117-118.

[2] 徐同波.基于智慧林业与森林资源的管理模式[J].新农民,2024(5):41-43.

[3] 覃英梅,韦志忠.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建议[J].乡村科技,2023,14(11):105-107.

[4] 袁紫耀,金舟.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3(16):122-125.

[5] 申淑慧.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林业科技,2023,52(S1):75.

[6] 王昔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7):23-25.

[7] 乔晶.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及智慧林业管理模式应用建议[J].南方农业,2023,17(6):107-109.

[8] 杨林艳.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措施探讨[J].农家参谋,2021(16):159-160.

[9] 凌小惠,吕建荣.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普查初报[J].绿色科技,2017(17):186-188.

[10] 都勤知,徐先菊,彭超,等.林业森林病虫害精准施药术防治技术[J].新农业,2021(11):23.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胡梅(1978—),大专,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巡护管理。E-mail:1418518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