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念下兰州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4-12-29 00:00:00李华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11期

摘 要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碳排放控制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既可优化城市环境质量、丰富生态系统,也契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为实现借助低碳理念的实践应用,助推甘肃省兰州市绿色生态景观建设,营造舒适宜居环境,分析了兰州市园林绿化面临的植物选材不当,忽视乡土树种利用;植物群落配置单一,碳汇效应不佳;未重视水资源调控,缺乏耐旱植物等问题,并提出科学选材,优先利用乡土植物;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增强碳汇效应;重视水资源调控,注重耐旱植物应用等对策。

关键词 低碳理念;园林植物;甘肃省兰州市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52

兰州市位于我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地理位置为东经102°36′~104°35′、北纬35°34′~37°00′,总面积13 091 km2。兰州市地处黄河中上游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干旱少雨。兰州市城市绿化率和园林绿地面积偏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未达到国家标准,迫切需要加强园林绿化建设[1]。将低碳理念融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科学选择乡土植物,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实施立体绿化等,不仅可以增强城市固碳释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兰州市朝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1 现状

兰州市地处黄河干旱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兰州市园林绿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22年,兰州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76%,绿化覆盖面积8 963.76 hm2,绿化覆盖率42.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87 m2,主要园林指标持续攀升。兰州市以“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为目标,充分利用黄河等自然资源,打造了一批知名园林,构建起以河流、山体、道路为脉络的城市生态廊道体系。同时,兰州市大力实施立体绿化、创建星级公园等措施,公园绿地活动场所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6.2%,努力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由于干旱少雨等自然条件制约,兰州市园林绿化在植物选材、群落配置、耐旱性树种应用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 存在的问题

2.1 植物选材不当,忽视乡土树种利用

兰州市园林绿化在植物选材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受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等自然条件制约,许多园林设计方案过度利用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种,忽视了乡土树种在低碳景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外来树种不仅成活率和抗逆性较差,而且对环境和养护条件要求很高,与兰州市实际情况不匹配[2]。同时,部分园林绿地过于追求“花团锦簇”的视觉效果,大量采用一年生草花等观赏物种,造成植被更新频繁,固碳释氧能力有限。此外,存在植物选材单一化的倾向,缺少多样性搭配,植被层次结构较为简单,植物群落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2.2 植物群落配置单一,碳汇效应不佳

在兰州市部分园林绿地中,植物群落的配置存在明显的单一化倾向,缺乏应有的多样性和层次感。一些绿地过于追求整齐有序的视觉效果,将同种乔木或灌木按规则排列,形成了单一的植被结构。这种过分追求视觉效果的布局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审美需求,但植物固碳释氧、调节微气候等生态功能却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园林绿地中常见景观小品和主景之间的过渡区域较为单薄,缺少灌木和地被植物的渐进式搭配,使得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较低,也不利于提升整体的碳汇效应。此外,园林营造过程中对乔灌草相间、疏密有致等生态学规律的把握不够,造成绿量分布失衡,无法最大化发挥每种植物类型的固碳潜能。

2.3 未重视水资源调控,缺乏耐旱植物

兰州市属于干旱少雨的气候类型,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兰州市对园林绿地的规划和建设中,对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问题重视不够。1)园林绿地中栽种的植物多为对水分需求较高的常绿乔木和观赏灌木,缺少适应当地环境的耐旱树种。这不仅加大了绿化的用水压力,也难以有效应对将来可能加剧的干旱形势。2)园林中湖泊、水景等占用了大量水资源。部分水景虽然造型别致,但用水效率低下,加之缺乏必要的水循环利用设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此外,由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园林中的应用不足,大量宝贵的天然水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2.4 绿化空间利用率低,景观空间单一

兰州市现有的园林绿地在空间利用率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园林绿化多集中在平面上,对垂直立体空间的开发利用度不高。一些建筑物的屋顶、墙面等闲置区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对可观赏、可利用的绿化空间资源的浪费。同时,道路、广场等公共空间的绿化品位较单一,多为平铺式绿化带,对空间高度的运用不够。此外,园林景观在功能分区设置上体现出一定的单一性,缺少对景观空间的综合把握,无法充分体现主次干支关系,园林空间流动感和层次感不足。部分绿地对于特色景观的营造把握不够,景点景线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协调统一的景观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空间的观赏性和利用率,也不利于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

2.5 景观维护欠缺专业性,后期管护粗放

兰州市园林绿化景观在后期维护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园林绿地的日常养护工作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维护措施较为简单粗放。例如,在园林植物的修剪防治方面,依然存在经验主义作风,缺乏对树木生理特性和生长规律的深入研究,难以采取恰当的养护手段;在绿地保洁卫生方面,清理方式单一,未体现生态环保理念;对观赏设施的维修保养也较为被动。此外,一些园林绿地缺乏完善的运维机制和专业化管理队伍,管理人员往往长期身兼数职,且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和实操技能。专业化、精细化的后期维护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不仅影响了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也加剧了植物病虫害发生和资源浪费问题,与低碳环保理念背道而驰。

3 对策建议

3.1 科学选材,优先利用乡土植物

在兰州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科学合理的植物选材是践行低碳理念的关键一环。考虑到当地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设计时应优先选择抗逆能力好的乡土树种。这些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已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环境,不仅管理维护相对容易,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固碳、调节微气候等生态功能[3]。同时,利用乡土植物有助于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为游人营造别具一格的园林体验。在具体选材时,设计团队需要深入开展区域内植被调查,了解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及应用潜力。对于优良的乡土植物资源,要精心甄别,合理引入园林绿地;对于在固碳释氧、防风固沙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物种,更应予以大力引种和保护。同时,不能完全局限于乡土范畴,可适当引进部分观赏性强、适生性好的外来树种,与当地植物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绿化景观。

3.2 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增强碳汇效应

合理配置植物群落是提高兰州市园林绿地碳汇效应的重要手段。设计师应秉持“多样化、多层次”的理念,科学搭配乔木、灌木和地被层,构建立体叠加、错落有致的植被结构。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利用垂直空间资源,而且有助于形成由多个功能群落组成的复合型生态系统,提升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从而增强整体的碳固定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不同植物的光照需求、生长周期等特点,使之合理分布在不同层次;考虑季相变化,选择开花期错开的树种。同时,应加强乔灌草的搭配运用,通过疏密得当的群落组合,形成更加自然的生境,为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不同植物品种、同个品种不同年龄的搭配十分关键,既要兼顾观赏需求,又要注重生态平衡,最大化发挥各组分的固碳潜能[4]。通过精心策划、科学配置,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协同效应,必将大幅增强园林景观的碳汇能力,助力兰州市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

3.3 重视水资源调控,注重耐旱植物应用

兰州市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调控利用。园林植物的选择应以适生性强、耐旱性好的乡土树种为主,这些物种在长期的气候适应过程中,已形成节水高效的生理机制,种植后无须过多的人工浇灌即可正常生长;还要引入部分肉质、蓄水型植物品种,它们良好的储水能力有助于减少浇水频次,从而实现节水目的。此外,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建设,将天然降水转化为园林景观的水源补给。湖泊、人工湿地等水景设施的科学配置,也有助于实现水循环利用,避免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设计时还应合理控制裸露地面面积,增加多孔性地面铺装,以增强雨水入渗能力。同时,必须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园林绿化向节水型转变。

3.4 实施立体绿化,拓展景观空间

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资源是增强兰州市园林植物景观绿化功能的有效路径。园林建设中不应囿于平面绿化的传统模式,而要积极拓展垂直维度,将建筑物屋顶、阳台、外墙等闲置空间纳入绿化规划。这些区域可利用遮阳架、垂吊植物等形式打造多层次的立体绿化景观,从而最大限度释放城市空间绿化的潜力[5]。同时,对于一些狭窄的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可巧妙运用立面种植、盆景种植等方式,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垂直空间,形成分布均匀、层次分明的植被结构,避免出现绿化单一的情况。在具体实施时,应合理选择垂直绿化的材料和构件,优先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根据立面朝向、遮阴效果等因素,统筹选择适生树种,并设置专业的自动喷淋系统,以保证植物健康生长。

3.5 重视景观维护管理,延长植物生命周期

科学的景观维护管理是确保园林植物景观长期保持优良状态、发挥应有生态功能的关键所在。兰州市要建立健全园林绿地的运维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的管理队伍,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同时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日常养护过程中,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园林绿地进行巡视,及时了解植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并根据具体问题制订针对性的维护措施。例如,对于部分落叶乔木,可适时进行冠层修剪,促进植株生长旺盛;对于地被植物,则需要对其实施翻耕、平压等综合管理,在确保其装饰效果的同时满足固土抗蚀需求。同时,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清扫保洁工作的标准化规范,选用环保型除草剂和杀虫剂,最大限度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在灌溉时,也要科学调控用水量,尽量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新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园林绿地的长期监测,记录分析植被的变化规律,为制订恰当的养护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只有将日常维护与长期监管结合,兼顾植物健康生长和观赏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延长绿地植物的生命周期,真正发挥其固碳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作用。

4 结语

在兰州市这样一个干旱少雨的城市,设计师应在园林绿化事业中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需要在景观设计、植物选择、空间利用、水资源调控、后期养护等环节中精心策划,优先采用乡土树种,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实施立体绿化,重视节水措施,加强专业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营造一个宜居、低碳、绿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助推城市朝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丁也玄欣.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3,46(24):114-117.

[2] 栗翰江.低碳理念下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用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3,32(4):58-61.

[3] 曹宵瑜,张宁.浅议兰州城市园林绿化在减缓大气污染中的作用与对策[J].甘肃林业,2023(4):27-28.

[4] 方智强.浅谈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明日风尚,2023(12):125-127.

[5] 秦冬梅,雍东鹤,于坚,等.兰州地区野生观赏草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56-59.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李华(1974—),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园林艺术。E-mail:7094289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