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201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要求以来,潍坊市采取粮食安全为基、聚焦科技赋能、农业全链条提升和加强党的建设等措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主要启示:做好“土特产”文章,是产业振兴的不二选择;加强科技创新,是产业振兴的第一动力;深化三产融合,是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坚持党建引领,是产业振兴的组织保障。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科技创新;三产融合;山东省潍坊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50
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许多农村改革发展经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山东省“三农”工作,明确要求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山东省在强省建设中再创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指明了前进方向。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过去5年中,潍坊市立足“三个模式”(潍坊模式、诸城模式、寿光模式)的经验做法,以产业振兴为核心,从确保基本底线、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产业融合及加强党建引领等方面不断努力,交出一份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答卷,不断在全省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新进展,并走上了具有齐鲁特色的潍坊发展道路[1]。
1 潍坊市乡村产业振兴的经验做法
1.1 粮食安全为基,突出抓好特色优势农业
确保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和安全供应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5年里,潍坊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行“田长制”和粮食安全监管员制度,坚决守牢耕地红线,扎实推进耕地后备资源治理及盐碱地耕地提质改造,坚持产量与产能并重、数量与质量并进、生产与生态并育,加快建设高密、诸城、寿光、昌邑4个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优势县,积极推进“吨粮县”“吨粮镇”建设,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增长。截至2023年底,潍坊市粮食总产量超过435万t[2]。
与此同时,潍坊市立足全市各县(市、区)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种植历史传统、产业结构等农情,对农业产业进行布局,实行差异化定位,围绕农产品消费升级换代新需求,12个县(市、区)形成了各具特色、分工明确的产业发展格局。例如,寿光大棚蔬菜、青州花卉、临朐大棚樱桃、安丘大宗农产品、昌乐西瓜、诸城畜禽、高密优质商品粮、昌邑大姜、峡山有机蔬菜、寒亭萝卜及潍城铁皮石斛等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势不断凸显,产品的市场美誉度不断提高。
1.2 聚焦科技赋能,全面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动力。近5年来,潍坊市坚持科技创新,从打造“四个引擎”出发,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2023年,潍坊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3]。1)打造“人才动力引擎”。潍坊市通过实施“人才新政20条”的重磅纳贤计划,构建多元化的高端研究与开发平台,提高其吸引人才的能力。截至2023年底,潍坊市引进院士
2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8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泰山学者)14名,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20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1个及院士工作站36个。2)塑造“种业驱动力”。近年来,潍坊市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上,加大种业创新力度,成立10个种业创新团队,构建起山东省规模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深入挖掘并保护了众多本土蔬菜种质资源,成为部省共建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截至2023年底,潍坊市种业创新企业达到44家,全市国产蔬菜品种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5%[4]。3)构建“装备动力源”。潍坊市是全国著名“农机动力之都”和“智能装备之都”。近几年,潍坊市致力于构建智能化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形成了以潍柴雷沃为龙头、从主机到农机具零部件专业化协作配套的全链条产业布局。2022年,潍坊市农机及配件生产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 010亿元,农机装备产业对我国小麦机收贡献度、玉米机收贡献度、耕种收综合贡献度均居国内第一位。4)构建“数字驱动力”。面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潍坊市积极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潍坊市成立了数字农业联盟等数字平台,针对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重点环节和蔬菜、林果等十大农业领域构建了15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数字农业高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店铺也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潍坊市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增至6 000余家,农村网络商店数量超过9万家,网络零售收入达200亿元。
1.3 聚焦全链条提升,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5年来,潍坊市注重延链、强链、补链,以全产业链发展为路径深化农业融合发展,通过强龙头、增链条、活业态、优品牌四轮驱动,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农村产业不断提质增效。1)做强链主龙头企业。潍坊市坚持育引并举,不断壮大龙头企业队伍。截至2023年底,潍坊市培育壮大了得利斯、诸城外贸、惠发等本土龙头企业,引进了泰国正大、伊利、新希望等行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龙头企业梯队,2023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 100多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超过2 600亿元,居山东省第一。2)增强产业链实力。潍坊市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形成了粮食、蔬菜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2023年,蔬菜、畜禽和农机三大优势产业的全产业链规模均超千亿元[5]。3)做活业态。近年来,潍坊市着重于农业多功能开发与乡村价值全面挖掘,推进特色农业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个链条的价值增值。借助数字技术力量,促进了数商兴农新模式与新业态的持续涌现。当前,乡村旅游、医疗康养、农家乐民宿、非遗文化体验及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持续发展壮大。2023年,潍坊市打造了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30家,开发了乡村精品旅游线路12条。4)做优品牌。潍坊市通过建立品牌目录、定期举办农产品品牌竞赛及参与中国—东盟数字农业论坛等,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声誉。
1.4 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中的组织力量
产业振兴离不开党的领导。潍坊市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1)深入推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并从全市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中优选1 164名村党组织书记,建立起一套覆盖选拔、培养、管理、保障的完整链条,打造了一支信念坚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农村带头人队伍。2023年,潍坊市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2 549个。2)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潍坊市采取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实施“村社一体化”、四社联建等措施,促进村党组织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将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向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3)深化联村党委、党建融合体建设。各类联建党组织、党建联合体和区域党建联盟的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提供了强大组织保障,有效破解了单个村组织功能不强、资源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2 启示
5年来,潍坊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经验做法带来了如下启示。
2.1 做好“土特产”文章是产业振兴的现实选择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市农业之所以拥有雄厚基础和显著优势,一个关键做法是基于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探索构建各具特色的“土特产”发展模式,将不起眼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做特,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潍坊市实践充分证明,做好“土特产”文章,是广大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现实之选。我国农业土特产资源十分丰富,因此要充分运用好这一有利条件,推进乡村土特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1)以“土”为基础,盘点当地土特资源的底数,提升统筹协调、规划运营的准确性;2)以“特”为基础,开拓差异化、个性化、优质化发展思路,创造更具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识别度的区域竞争新优势;3)以“产”为基础,推动“小土特”实现产业化经营、片区化发展、整体性提升。
2.2 加强科技创新是产业振兴的第一动力
农村产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在过去5年,潍坊市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75%等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取得,正是潍坊市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写照。潍坊市通过实践充分证明,农业科技进步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第一动力。离开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便无法实现。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将农业科技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当前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等问题,应将外引与内育相结合,打造科技、管理、营销等多领域人才构成的人才队伍;应积极出台各项利好政策,实现政策引人、薪资留人、待遇暖人。2)围绕国家战略和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紧密关注全球农业科技最新进展,以领先企业为核心,持续加强农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3)继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手段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增长。
2.3 强化三产融合是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
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潍坊市在推动产业融合,实现产业链式增值的同时,创新形成了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丰富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质效,助力农民增收。潍坊市的实践充分证明,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为此,要想推动产业振兴,应继续深化产业融合,打造高质高效农村产业。1)强化纵向延伸,将研发、生产、销售、精深加工各环节统一在产业链中,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2)拓宽横向跨界,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和生态涵养能力;3)将链式产业纵深发展和横向跨界拓展相结合,形成网格状的衍生型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三次产业的融合质量、融合效益,形成融合品牌,不断完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6]。
2.4 坚持党建引领是产业振兴的组织保障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潍坊市在产业振兴中,以党建为抓手,紧紧围绕组织振兴,通过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推进“村社一体化”、四社联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创新模式,推动和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潍坊市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一系列做法,实现了组织振兴促进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提升组织振兴的双赢。潍坊市实践证明,产业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组织振兴促进产业振兴。坚持党建引领是产业振兴的组织保障。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力量推动产业振兴,应采取如下措施。1)把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根本。围绕选拔基层党组织书记,构建一支具有高度觉悟、严谨作风和强大能力的村领导团队,带领村民走文明富裕之路。2)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推进党支部领导的合作社高质量成长,建立稳固的促进共同富裕的利益联结体系,形成党支部为主体、产业发展、集体收入增加、农民利益提升的良好局面。3)探索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例如,探索发展资源利用型、量化入股型、服务创收型、物业管理型、旅游资源型及产业带动型等“六型”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为民服务能力。
3 结语
潍坊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经验做法,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做好“土特产”文章,是产业振兴的不二选择;加强科技创新,是产业振兴的第一动力;深化三产融合,是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坚持党建引领,是产业振兴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 耿立宏,冯义华,王金友,等.潍坊供电:扛牢央企责任 打造“齐鲁样板”[J].农电管理,2023(11):16-18.
[2] 佚名.潍坊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J].走向世界,2023(30):4.
[3] 付生,石莹.在潍坊,“农民”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J].走向世界,2020(31):16-19.
[4] 赵永平,王浩,肖家鑫.广袤沃野再生金:山东潍坊从农业产业化迈向农业现代化的探索[N].人民日报,2021-07-26(1).
[5] 李伟,赵益红,石维群.农业由大而强,潍坊创新模式再发力[N].农村大众,2023-10-26(1).
[6] 杨志华,吕兵兵,蒋欣然.“四轮驱动”建设农业强市[N].农民日报,2023-11-14(2).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孙冰(1970—),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乡村振兴。E-mail:wfdxsunb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