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毕节市农业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探析

2024-12-29 00:00:00曾骁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11期

摘 要 “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旨在借助数字技术促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贵州省毕节市被定位为全国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农业产业的优质发展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探究数字经济在毕节市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是农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需求。毕节市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数字人才培养体系落后、数字化基础设施缺乏、信息服务主体匮乏、农业企业意识不足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健全数字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标准化数字专业机构建设及加大农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帮扶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 数字经济;农业产业升级;贵州省毕节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47

在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尖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领域,从而对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态势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些尖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涌现出许多新兴产业,同时对传统产业的成长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设“数字中国”明确为全党的政治任务和责任,并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1]。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是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路。2023年,贵州省发布的《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要求“不断提升大数据标准供给水平和质量,构建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贵州特色数字经济标准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2]。贵州省毕节市是全国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担负着为欠发达地区探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的重任。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大数据产业规模经济效益日渐显著的情况下,走数字化赋能道路是必然选择。而农业产业是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升级,不仅能有效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效能,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

1 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的关系

1.1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数字化转型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在深入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背景下,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实现农业振兴的有效路径[3]。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产业得以赋能创新,推动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从而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化。数字经济赋能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夯实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提高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效能和质量。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还能够加速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转型,提升了新质生产力的环境效应。

1.2 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新兴产业壮大

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基础。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新兴产业,能够提高其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和生产效能,有力发挥聚合效应和联动优势。通过助推科技变革和夯实新质生产力技术基础,数字经济能够引领前沿技术研发,培育高新数字技术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数字经济赋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构建企业间的数字技术交流与合作机制,共同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从而夯实了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基础。通过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数字经济增强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能。

1.3 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化服务业发展

数字经济在现代化服务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数字经济通过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加强数字智能机器在服务业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服务业的一系列弊端,降低了企业成本,促进了服务效能的提升。数字化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等技术在生活场景和区域的广泛应用,构建了数字经济导向型产业激励机制。引导数字经济企业向乡村地区延伸,使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路径[4]。数字技术缩短了人与设备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跨区域的广泛交流,为企业整合资源、缩减成本、提升效率提供了支持。应用数字技术,可精准匹配现代服务业的供需,通过加强信息追踪和对接,为消费者提供快速搜索和精准推送服务,提高了企业服务产品的供应精准度,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加强了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培育了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2 数字经济赋能的意义

2.1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数字化技术让农民能够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收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帮助农民更准确地调整灌溉和施肥策略,以满足农作物的需求。通过这种精细化管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毕节市大方经济开发区中国白参科创园是全国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智能化栽培工厂,该企业通过应用环控设备控制温、光、水、气,提高了白参产量,降低了人工成本,增强了白参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充分说明,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发展成本,增强农产品及产业的竞争力。

2.2 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

数字化升级在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帮助农民更科学地管理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残留。同时,数字化技术可以跟踪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及销售等环节,保障产品的可追溯性,增加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位于毕节市的智能化追溯鸡舍使用的数字化系统由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脚环、智能栖架、全食可信农产品定制系统、验证系统及可信视觉跟踪等多个模块构成。基地监管团队借助该系统对基地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消费者能够便捷地获取鸡只的生命历程信息,及时掌握每一只鸡的状态,并对所购买的产品进行溯源。由此可见,数字经济的发展及应用能够强化过程监控,确保及时干预,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2.3 拓展农业产业链

数字经济发展在拓展农业产业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在生产加工环节,数字化升级能够促进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升级和改造,使其更加高效、精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销售环节,数字化升级也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如电子商务平台、在线订购等,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覆盖面。数字化技术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使得农产品的运输管理更加智能化,可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并缩短各环节的时间,从而加快农产品抵达市场的速度。总体而言,农业数字化升级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就业机会,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2.4 助力乡村振兴

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数字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水电供应和道路交通等,从而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便利性。数字化升级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如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毕节市白参科创园通过综合数字化管理,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过程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和信息化管理等新型农业发展形态,跨界融合工业自动化与白参人工种植,以数字赋能、农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3 存在的问题

3.1 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滞后

《贵州省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2年贵州省数字经济人才有42.43万人,数字产业化人才规模为19.17万人,产业数字化人才规模为21.21万人;全省数字产业化经营管理人才中,学历为专科及以下、本科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0.54%和28.42%,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占比较少,高学历数字经济人才相对稀缺[5]。此外,贵州省的数字产业化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分布比例严重失衡;毕节市数字经济人才更是短缺,尤其是兼有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学背景的人才极度短缺已经成为毕节市农业产业升级的最大障碍。

毕节市数字应用人才的培养体系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目标不够清晰,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适应跨学科复合型数字人才的需求,当地高校、企业在数字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投入的力度也不足。2)企业对数字人才的职业培训和社会对数字素养的熏陶有待加强。受企业经营思路、成本控制和员工流动率等多重因素影响,大多数企业在自主培养数字人才方面积极性不高,更倾向于直接引进外部高级数字技术人才,而忽视了长期培养的jsPWg6U7ns97mLz8jkfqPMKdSBxsp6tatgrEKggHNgA=重要性和长远规划的必要性。

3.2 数字化基础设施缺乏

毕节市农业产业所在区域区位优势较小,整体信息化水平偏低,导致数字化服务未能在产业发展中完全发挥作用。毕节市农业产业所在地区通常处于交通闭塞、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不利于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人口分散、地形崎岖,特色产业所在地网络覆盖率低,维护难度高,使得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农村数字化转型进程受阻。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农业信息共享具有时效性要求。然而,相关数字化农业服务平台软件复杂,导致生产者需要同时使用多个平台进行协同处理,操作步骤繁多且耗时。农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软件应用能力有限,因此需要专业技术指导,增加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成本。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数字化的规模发展,并且增加了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建设成本,给毕节市农村地区的农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带来困难。

3.3 信息服务主体匮乏

毕节市软件开发公司、平台服务提供商及咨询机构等支持体系规模较小,技术实力亦有所欠缺,在诸如工业软件、底层操作系统、嵌入式芯片及开发工具等关键技术领域,基础相对较弱。在工业制造领域,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智能传感器等数字化先进设备的相关企业相对较少,技术与产品难以满足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毕节市产业基础相对不够雄厚,因此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发展较为缓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经济进一步发挥潜力。

3.4 农业企业意识不足

毕节市农业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意识较弱。1)数字化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与对数字化应用的推广力度不足,科创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导致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受限。2)由于数字化发展进程缓慢,农业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对市场动态不够敏感,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最终造成产品滞销或者丧失预期利润。3)由于缺乏技术培训,专业性和价值性强的技术与技能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较难体现,导致企业缺少对完善特色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的长远规划和有效引导。

4 实现路径

4.1 健全数字人才培养机制

全面发展数字经济,人才是关键所在,人才队伍的质量与数量同样重要。1)毕节市应提升对当地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针对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滞后于新兴职业的涌现速度的问题,鼓励高校增设物流、电商等相关专业并建立健全的培养机制,探索本土人才、返乡人才、高校大学生学习数字经济理论及技术的长效机制。2)实施多学科交叉培养措施。虽然数字经济需要众多技术人才,但要实现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也需要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因此要培养既懂数字技术、又有农业生产知识的全能型人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3)建立多元化的、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毕节市数字农业经营管理领域缺乏高学历人才,因此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提供物质基础保障,以满足人才的合理需求。同时,用好现有农业技术人才,让他们在职接受数字经济相关技术培训,进而提高其服务农业的能力。

4.2 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数字乡村治理标准建设至关重要,需要结合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的实践经验。1)以数字化技术应用成果为基础,完善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坚持因地制宜,分步骤、分地区稳步推进区域乡村数字化转型[3]。重点在于鼓励贵州移动、贵州航天智慧农业等公司参与标准研制工作,覆盖数字乡村参考架构、基础设施、农业数据管理、信息化、数字化、规划与评价及安全保障等方面,为毕节市数字农业产业升级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指南。2)针对毕节市林业生态数据、农村消防安全大数据应用、森林资源档案数据、陆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快制定相关标准,推动乡村自然生态文明的数字化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应从健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增强农民数字化素养、推动数据共享与安全建设、持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6]。只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才能夯实农业产业升级的基础。

4.3 完善标准化数字专业机构建设

1)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基础性机构、工业和制造业,以吸引软件开发企业、平台服务商和咨询机构等支持性机构在毕节市扎根,推动农业数字化升级和发展。2)大规模建设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基础性产业,同时加强机构、企业与国内优质基础性企业之间的交流,构筑毕节市特色核心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带头示范效应,并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嵌入式发展数字化,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经营。

4.4 加大农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帮扶力度

农业企业是数字赋能和转型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为实现数字赋能毕节市农业产业升级,要充分培育一批在农业生产领域具有带动作用、能够产生关联效应的数字农业企业,让其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为增强农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意识,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1)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培训宣传、示范引领等措施,提升农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和理解。2)农业企业是数字赋能和转型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因此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企业可搭建数字化转型资源共享平台,还要加大数字技术引进、吸收力度,同时构建适用性的应用场景,以促进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EB/OL].(2023-02-23)[2024-10-09].https://dsjj.guiyang.gov.cn/newsite/zwgk/zfxxgk_5848436/fdzdgknr/ghjh/fzgh/202308/t20230808_81562869.html.

[3] 岳喜优.数字化转型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3):153-160.

[4] 张芳山,李露瑶,陈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林业经济,2024,46(3):1-19.

[5]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贵州省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白皮书(2022)[EB/OL].(2024-01-02)[2024-10-09].https://dsj.guizhou.gov.cn/zwgk/xxgkml/zdlyxx/dsjrc/202401/t20240102_83431945.html.

[6] 夏振鹏,秦存强,应海东.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4,52(6):217-218.

(责任编辑:刘宁宁)

基金项目: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招标课题)项目(GZLCZB-2024-4);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校级课题项目(2023rwjs021)。

作者简介:曾骁(1990—),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E-mail:1046393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