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4-12-29 00:00:00张敏慧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11期

摘 要 长期以来,浙江省桐庐县面临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不高等问题。近年来,桐庐县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致力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为给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路径和策略,促进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简要探讨了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分析了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多方面发展受限、村级负债困局、“三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了打破发展瓶颈、破解村级负债困局、强化“三资”管理等对策。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乡村振兴;浙江省桐庐县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4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桐庐县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浙江省西部的一个典型农业县,长期以来面临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不高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桐庐县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致力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对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探讨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旨在深入推动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贯彻与实施贡献深刻的见解与宝贵的经验积累。

1 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

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部分,展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积淀和地方特色。多年来,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经过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涵盖种植业、林业、牧业及渔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格局。

1.1 探索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模式

桐庐县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模式,通过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途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1.2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桐庐县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村企业和品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绿色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实施这些举措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也为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且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1.3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

桐庐县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致力于建设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为此,桐庐县在农村道路、供水、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增加了投资,提升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了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同时,桐庐县加强了对农村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支持与保障工作,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1.4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与普惠

桐庐县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与普惠,建立健全了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包括扩大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网点的覆盖面,以及发展微型金融机构和电子支付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了更为便捷且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选项。此外,桐庐县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农村信用贷款、农业保险等,满足了农民的融资、投资、风险保障等需求,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2 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多方面发展受限

当前,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复杂而严峻的挑战。1)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缺乏多元化发展,主要依赖固定资产出租,而实体产业项目较为稀少。例如,在分水镇武盛村、横村镇城东村等地,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收入来源于门面和公寓楼的出租,这种单一模式缺乏长期支撑,难以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动力。同样,凤川街道大源村集体经济发展依赖土地租金,也因此陷入发展动力不足的境地。2)大部分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资产资源匮乏,缺乏启动资金和可行性规划,这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不明确,发展受到严重限制。3)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缺乏协同发展,集群效应不佳,许多项目的开展未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规划,导致项目进展缓慢。例如,百江镇、合村乡等地的农业种植项目遭遇销路和管理等问题,无法实现预期效益,进而影响了整个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4)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专业能力不够,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投资决策上持保守态度,缺乏对农村集体经济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和有效规划,使得农村集体经济陷入停滞不前的发展困境。

2.2 村级负债困局

近年来,桐庐县部分村村级负债压力不断攀升,许多村已跨越债务警戒线,陷入了严重的负债危机中,这一困境直接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由于村级负债过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无法有效支持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开展,难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与转型升级,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限。

2.3 “三资”管理不规范

目前,在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三资”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如村级资产资源登记不明确、资产处理流程不规范、资源租赁后租金回收不及时,以及资产资源长期未得到有效利用等。1)部分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善,村级资产资源管理缺乏规范,存在家底不清、资产处置不规范等问题,资产资源长期闲置,未能盘活利用,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存在务工管理不严、村级非生产性开支难以控制等问题,导致村集体财务运行不规范,使得村集体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3 对策建议

3.1 打破发展瓶颈

为解决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渠道受限、动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多元化经济发展策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项目协同发展,并提升村干部专业能力。1)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应摆脱对单一收入来源的依赖,探索包括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同时与企业或高校合作开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2)政府应该设立扶持政策和专项基金,提供财政补贴和贷款支持,并聘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规划,确保项目顺利启动和可持续发展。3)可以采取加强区域合作的措施,通过建立区域性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推动各项目之间的协同配合,提升整体效益和竞争力。4)组织村干部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其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管理和规划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和定期发展规划会议,激发创新思维和主动性,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以上措施将有助于打破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和长期稳定增长。

3.2 破解村级负债困局

桐庐县农村在确保村级债务总额不再增加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债务进行分类管理,在建立“红黄绿”预警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债务管理措施,提升债务管理的精细化和系统性。1)要构建一套详尽的债务管理机制,涵盖债务预警机制、风险综合评估体系及风险应对策略,以确保债务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确保债务风险可控。2)要定期公开债务情况,加强村民对债务管理的了解和参与,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3)应加强对债务的分级分类管理,根据债务性质和风险程度制订相应的化解措施。例如,对于高风险债务,应优先化解,避免拖累整体经济;对于低风险债务,可以采取延长偿还期限等方式,减轻村级经济的负担。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面优化村级债务管理体系,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稳健发展。

3.3 强化“三资”管理

桐庐县在农村“三资”管理方面,应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提升资金、资产和资源利用率。

1)每年定期进行村级资产清查,全面掌握资产现状,确保账实相符。利用数字乡村建设平台,更新资产资源汇总表,绘制管理“一张图”,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5]。加强对经济合同和应收账款的管理,确保村级收入应收尽收,对于逾期未收的款项,应及时启动催收程序,避免资金沉淀。进一步激活“沉睡资产”,通过桐庐县产权交易平台和互联网拍卖平台,对闲置资产进行挂牌招租,增加村级收入。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减少浪费。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以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还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资产管理评估,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改进方案,进一步提升村级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2)强化对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高效性。构建严密的资金使用审批和监管机制,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资金流向的实时、动态监控,从而确保资金运用的高效性与合规性。为确保稳定收益,建议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前进行多方评审,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期收益,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独立评估,增加评审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此外,为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应当强化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定期实施全面的检查与评估,确保资金使用效果最大化,提升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3)根据“因村制宜、科学谋划、统筹发展”的方针,指导各乡镇(街道)针对辖区内各村的具体情况,有效利用土地、山林、闲置农房等资源,制订出符合各自特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即“一村一方案”,并确保村级收入增加的具体措施及其实施进度的明确化。例如,考虑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和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资源的全面评估和规划,以便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潜力;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探索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土地收益;加强对村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土地管理和经营能力,确保土地资源能够持续高效地利用。

4)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三资”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农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村级资产、资金、资源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资产使用的潜在问题,及时预警并制订管理对策。例如,建立资产的动态监控平台,实现对资产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确保资产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智能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对经济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合同签订、履行到结算的全流程管控,确保村级收入的及时到账。为了提高村民对“三资”管理的参与度和透明度,可以利用手机应用程序或网上平台,公开“三资”管理信息,让村民随时了解村级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增强村民对村级集体经济的信任和支持。此外,应当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定期举办“三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题培训班,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信息化素养,确保信息技术在“三资”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能提升“三资”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还能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 结语

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多方面发展受限、村级负债困局、“三资”管理不规范等。为应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打破发展瓶颈、破解村级负债困局、强化“三资”管理等。采取这些措施有助于打破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和长期稳定增长,为桐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唐建华.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J].南方农机,2024,55(9):38-42.

[2] 周笑梅,杨露露,陈冬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4(2):45-46.

[3] 侯娜,侯亚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1):24-26.

[4] 苏雪芹,罗章松.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研究的理论回顾与前景展望[J/OL].兰州财经大学学报:1-12[2024-10-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2.1213.F.20240307.1702.006.html.

[5] 刘成美.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J].棉花科学,2024,46(1):119-121.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张敏慧(1989—),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E-mail:10128949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