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大型农业机械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4-12-29 00:00:00冯贤友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11期

摘 要 农业现代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而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安徽省舒城县作为农业大县,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特别是在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提高舒城县大型农业机械推广水平,论述舒城县大型农业机械推广现状,分析当前推广工作存在的农机装备结构有待优化、农机性能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推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农机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提出合理规划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加大对适用性强农机的研发力度、完善惠农补贴政策、加强农机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等对策。

关键词 大型农业机械;机械推广;安徽省舒城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23

舒城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总面积2 100 km2,下辖15个镇、6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耕地面积5.33万hm2。舒城县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复杂,但气候条件适宜,日照时间长,热量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舒城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现代化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然而,受地形复杂、农户分散等因素影响,舒城县大型农业机械机械推广应用面临着诸多障碍。提高舒城县大型农机推广水平,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助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措施。

1 舒城县大型农业机械推广现状

1.1 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舒城县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减少,农业机械化已成为舒城县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截至2020年底,舒城县农机总动力达89万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 063台、联合收割机798台、植保无人机77台、名优茶叶加工机械2 501台,农机装备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在推进农业机械化方面,舒城县紧抓国家购机补贴等利好政策,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立多个机械化生产示范点[1]。2016—2020年,舒城县共受理农民购机补贴申请3 424份,落实补贴资金3 618.1万元,为农民补贴购置先进农机具3 600台,带动社会投资10 677万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由2016年的74.00%提高至2020年的79.54%,农业机械化为舒城县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大型农业机械推广取得的成就

在大型农业机械推广方面舒城县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截至2020年底,舒城县共创建16家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服务覆盖全县农业生产区域。这些服务中心整合当地土地、农资、农机和人力等资源为周边农户提供机械化耕作、育插秧、植保、收获、烘干等一体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大型农机“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舒城县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连续5年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6 000余场次,办理大型拖拉机、收割机入户手续757台,实施“变拖”专项整治注销2 640台农机,安全形势持续向好[2]。在大型农机推广政策、服务模式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舒城县积累了宝贵经验。2016年和2020年,舒城县农机部门先后2次荣获全省农机推广先进集体,有力保障了粮食等农产品的高效生产,被认定为全国第五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然而,舒城县大型农机推广整体水平仍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进一步推进大型农机推广应用是舒城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装备结构有待优化

舒城县农户在购置农机时存在明显的结构失衡问题,大型生产作业机械匮乏,而中小型动力机械和运输机具则相对充足。这种失衡状态直接影响了机械化作业的整体效能。通过分析农户购机行为可以发现,农户普遍对大型农机投资持有犹豫的态度。大型农机购置成本高昂,超出了绝大多数农户的经济承受范围;农户对大型农机的实际效益回报和作业适用性缺乏充分的认知和信心,在决策时往往更倾向于购买常规中H1eGu/4ioNLVzkSQHqqKhu6iiaPGMQghys9DJbFVNpI=小型农机。同时,现有农机装备在作业覆盖上明显不均衡。虽然动力和运输机械数量可观,但针对田间管理和收获环节的专用作业机械则明显短缺,使得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在不同环节存在着严重失衡[3]。育秧、插秧、施肥、收获等关键生产环节机械供给严重不足,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此外,舒城县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加剧了农机装备结构的失衡。部分重型机械在山区作业时受到诸多限制,难以充分发挥作业效率。

2.2 农机性能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目前,舒城县现有农机装备的性能参数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制约了大型农机的推广应用。以粮食作物为例,现有联合收割机通过率和工作效率较低,作业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减产减收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先进的输送和分离装置,导致农作物含杂率居高不下。此外,在经济作物生产领域,现有机具性能更显滞后,如甘蔗联合收割机在剥叶和切段环节性能不佳,转场稳定性和便携性均较差,难以适应复杂地形。一些新兴农艺模式对机具性能要求更高,但相关设备研发跟进滞后。例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要求农机具备较强的旋耕性能,而现有旋耕机在作业深度、断垄残茬比例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无人机植保作业模式需要植保机具备精准变量喷施等智能化功能,但多数设备仍停留在简单喷雾作业阶段。与日益升级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舒城县农机装备的总体性能水平明显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2.3 推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推广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也成为制约舒城县大型农机推广应用的一大障碍。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机购置的扶持政策,但主要集中在对农户购机给予一次性补贴,缺乏对生产全过程的持续政策支持。一些已经购置大型农机的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在日常作业维护、技术培训、保险理赔等方面所获政策扶持力度明显不够,使用成本居高不下。同时,政策对农机经营主体的支持较为薄弱。目前,舒城县已经涌现出一批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但它们在用地用房、信贷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基本无优惠可享,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发展动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影响了农机作业效能的充分发挥。此外,目前舒城县农机推广政策缺乏对农机装备研发的扶持,而研发能力的不足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机性能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2.4 农机人才储备不足

人才储备不足也制约着舒城县大型农机推广应用水平的提高。专业农机操作人员明显匮乏。多数农户对大型先进农机的操作维护缺乏系统培训,专业性和熟练度不高,难以充分发挥农机性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不足,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农机研发和教学人才短缺。企业缺乏高水平的农机工程技术人才,研发能力有限;当地农业院校则缺少优秀的农机专业教师,师资力量薄弱,难以为农机推广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此外,随着农机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农村地区的“人才断层”现象更加突出。一些新兴农机设备的操作维护需要综合多学科的专业技能,但农村年轻一代从业者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掌握创新技术的能力有限。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农机从业人才队伍,不仅影响大型农机在田间的高效运转,也阻碍了先进农机装备的持续开发创新。

3 对策

3.1 合理规划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针对舒城县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科学规划调整农机布局,着力构建覆盖全程作业环节、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合理装备体系。1)立足于舒城县地貌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优化各类农机的配置比例,确保动力机械、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之间的结构平衡。同时,注重对关键生产环节所需农机的适度配备,让专用育秧机、插秧机、收获机等作业设备在数量和性能上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消除装备配置的薄弱环节[4]。此外,农机结构布局的调整应与农业发展方向相适应。随着规模化经营、订单农业等新模式的推广,对大型高效农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因此应加大对大马力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重型设备的配备力度。布局应体现多样化特点,适当增加针对经济作物的专用机具。在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农户购机倾向,通过政策、信贷、技术等多种手段,鼓励其加大对关键领域农机的投入力度,推动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3.2 加大对适用性强农机的研发力度

加大对适用性强农机的研发力度是提高舒城县大型农机推广水平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改进农机设计,提高其作业精度、能效和环保性能,不断缩小性能差距。同时,研发工作应注重与舒城县农业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充分考虑舒城县的地形地貌条件和种植结构特点,针对性地开发出适应性更强的专用农机产品。例如,针对舒城县丘陵山地地貌,可研制性能卓越的山地型拖拉机和割草机;针对特色经济作物,可研发相应的种植机、收获机等。此外,研发重点应体现农业发展新趋势,积极开发智能化、精准化农机装备,满足现代农业对机械化精细作业的新需求。在大型农机上集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准管理和高效作业。

3.3 完善惠农补贴政策

舒城县应在现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扩大补贴范围,将运营、维修等纳入惠农补贴的覆盖领域。针对舒城县农机作业主体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多政策支持。通过政策性优惠贷款、用地用房减免等方式,降低农机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成本;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给予订单式农机作业服务等新型主体一定的财政补贴,增强其发展活力,从而推动大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此外,在已有资金补贴的基础上,可将税费减免、生产保险补贴等其他政策支持纳入惠农补贴范畴,进一步降低农户使用成本[5]。对于农机研发企业而言,可采取财政投入、融资贷款、税费减免等多种手段,积极扶持大型农机装备的设计创新,缩小性能与实际需求的差距。只有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构建全方位的惠农支持体系,降低农户和农机主体的使用成本,才能有效激发他们对大型农机的购置热情和使用积极性,从而提高大型农机的推广水平。

3.4 加强农机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

为解决舒城县农机人才匮乏的困境,必须从源头做起,着力加强农机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工作。舒城县应重视农机专业教育,鼓励当地农业院校扩大农机专业招生规模,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实训条件,努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农机人才储备。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邀请农机企业和作业组织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所学知识能紧密契合实际需求。重视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和技能提升。定期组织农机手、维修人员、作业组织管理人员等开展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对新型农机的操作维护和管理服务水平。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结合农机发展趋势,涵盖智能化、精准化农机装备使用等新知识新技能。同时,鼓励大专院校开设农机相关的社会培训班,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养途径。此外,在农村广大农机新型从业者中开展技能培育。通过示范引路、师徒结对等方式,传播农机使用维护经验,提高新型农民的农机实操技能。只有全方位加大培养力度,舒城县农机人才队伍的储备才能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

4 结语

提高舒城县大型农机推广水平,需要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适用性农机研发、完善惠农补贴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多方面着手。舒城县应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大型农机在全程作业环节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持续优化农机装备布局、提升装备性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等举措,必将有效提高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为该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孟齐宝.新时期安徽省当涂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问题和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2):26.

[2] 朱磊.安徽凤阳县农机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8):75-76.

[3] 刘羿廷,姜文达,张秋萍,等.大型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分析与推广途径[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4(1):65-67.

[4] 张坤.大型农业机械推广的难点与解决途径[J].农机市场,2023(12):70-71.

[5] 杨乾.大型农业机械推广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J].河北农机,2023(10):66-69.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冯贤友(1970—),中专,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机械推广。E-mail:7247305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