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推进水稻机械化种植对于提高粮食产能、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广西贵港市水稻生产向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当地水稻机械化种植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农户机械化观念淡薄,认知度不高;现有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资金投入有限;农艺与机械有效融合度低,缺乏技术支撑;专业人员缺少,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等问题,并提出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培养农机人才队伍及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种植;广西贵港市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21
广西贵港市位于珠江流域西江中游、浔郁平原核心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市总面积10 602 km2,辖5个县(区)。近年来,贵港市成为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22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7.62万hm2,产量149.3万t,每667 m2产量达519 kg,居广西首位。然而,传统的人工插秧、抛秧模式已难以满足贵港市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推进水稻机械化种植,不仅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贵港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也具有重要意义。
1 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种植现状
贵港市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广西前列。近年来,贵港市大力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贵港市新增补贴农机具3 900台,水稻机耕面积达21.57万hm2,工厂化育秧面积1.33万hm2,机插秧面积13.25万hm2,机收面积约19.93万hm2,机械烘干量约59万t。同时,贵港市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发展工厂化育秧和大田直播模式,机插和精量直播面积逐年扩大[1]。截至2023年末,贵港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89.77%,其中机耕率98.56%、机种率69.5%、机收率98.3%。特别是港北区农业较为发达,水稻种植面积长期保持在1.8万hm2左右,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全面全程机械化。贵港市在水稻生产主要环节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但整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关键环节需要加大机械化力度。
2 主要问题
2.1 农户机械化观念淡薄,认知度不高
农户对水稻机械化种植的认知程度不高,机械化观念淡薄,是制约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推广的一大障碍。从农村基层来看,受传统农耕习惯的影响,部分农户对机械化种植持保守态度,缺乏机械化种植意识。他们认为机械化种植投入成本高、操作复杂,与传统人工种植相比,收益难以体现。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户更是对新事物存在排斥心理,不愿主动接受机械化种植新模式[2]。同时,基层农技人员对水稻机械化种植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在指导农户时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消除农户的疑虑,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农户对水稻机械化种植的误解。此外,农村地区人口外流严重,年轻劳动力流失,留守老年人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体。他们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差,更加依赖传统的人工种植模式,对水稻机械化种植持谨慎乃至抗拒态度。加上基层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户对水稻机械化种植认知不足,缺乏基本理解,制约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在农村的全面推广。
2.2 现有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资金投入有限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来支持水稻机械化种植,但总体上政策支持力度仍显不足,资金投入有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当前,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是支持水稻机械化的主要渠道,但补贴标准相对较低,覆盖面有限。很多农户为了节省开支,往往会选择使用旧机具,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同时,金融机构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较为谨慎,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农户难以负担前期高额的投入,不得不继续沿用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此外,地方财政预算过于紧张,政府在推广示范、人才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有限,导致缺乏必要的政策供给,难以形成完善的政策链条,从而影响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全面推进。
2.3 农艺与机械有效融合度低,技术支撑缺乏
农艺与机械的有效融合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前提和关键,但目前贵港市在这方面还存在短板,成为制约机械化种植推广的重要因素。1)贵港市现有的水稻品种往往针对传统人工种植模式进行选育,缺乏针对性的机械化种植特征,如耐密性、抗倒伏性等,难以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2)农艺措施与机械操作衔接不够紧密,缺少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技术指导,无法真正做到无缝对接。例如,在机插秧育苗环节,由于缺少符合机械化要求的专用育秧基质和标准化操作流程,常出现秧龄延长、秧苗瘦弱、根系发育不良等情况,影响插秧质量;机直播作业中,部分品种出苗、分蘖发育受到一定制约,易滋生杂草,增加了后期田间管理难度。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撑,各环节无法真正对接,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种植的高效推广。
2.4 专业人员缺少,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水稻机械化种植作为一种新兴农业生产模式,对专业人员和服务体系的要求非常高。然而,贵港市在这方面的建设进展缓慢。从农村基层来看,虽然有一批农技人员,但绝大部分人员仍停留在传统农艺指导层面,缺乏机械化种植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技术服务需求。同时,农机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熟练掌握先进种植机具操作的农机手几乎没有,难以组建专业化的机械化服务队伍。加上缺少科学的市场机制,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数量有限,现有的农机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已远远落后于机械化种植的实际需求。此外,贵港市现有专业化服务模式同质化严重,主要集中于机耕、机收和简单的机具维修,缺少针对不同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模块,如机插秧育苗、机直播作业、机械化施肥、植保等,制约了水稻机械化高效推广。
2.5 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贵港市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发展。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贵港市稻田以分散小田块为主,田间道路狭窄,机械难以通行,严重影响了大中型农机具的使用。部分地区灌溉排水设施严重老化,加之缺少必要的配套设施,无法满足规模化机械化作业的用水需求。同时,由于缺乏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块平整度较差,田面高低不平,不利于保证机械化作业的精准度和效率。一些地区电力供给不足,加之缺少必要的农机具库房,且机械化服务中心分布较为分散,大大增加了机械化作业的能耗和管理成本。由于缺乏完善的交通物流体系,农机具运输较为不便,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机具,运输车辆无法进入狭窄的村道,只能停在路边,造成额外劳动。同时,由于管理粗放和修缮资金短缺,一些公路、农村道路维护不到位,路面坑洼不平,给农机具的移动带来不便。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提升农户机械化意识是推进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基础和前提。贵港市要进一步加大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农户对水稻机械化种植重要性的认知。1)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整合新闻媒体、农技人员等多元力量,在农村基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和鲜活案例,解答农户对水稻机械化种植的疑虑,消除其心理顾虑,让机械化观念深入人心[3]。同时,注重发挥典型示范户的带动作用,让农户切身感受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实际效益,从而自觉转变传统思维定式。2)相关部门要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利用农村集市、村民大会等平台,广泛宣传对机械化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农机补贴等利好政策,让农户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3)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宣传体系,通过网络、手机APP等渠道持续宣传,最大限度扩大覆盖面。
3.2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
贵港市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在财政投入方面,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适当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将更多先进适用的农用机械纳入补贴目录,缓解农户的资金压力。同时,要针对小农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政策倾斜,在补贴时适当放低门槛。除此之外,财政资金要更多投向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环节,为机械化种植提供坚实基础。地方政府还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为社会资本进入农机领域搭建绿色通道。可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大型农机企业加大在贵港市的布局力度;还可以为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入场提供便利,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模式发展,形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良性互动。
3.3 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贵港市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机农艺融合这一环节,系统部署,大力推进。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组建专业化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攻关团队,聚焦机插秧育苗、机直播作业、无人机施肥及植保作业等关键环节,深入开展配套技术研发。立足贵港市实际,因地制宜选育适合机械化种植的品种,制订切合实际的操作规程,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同时,注重吸收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实现技术上的创新与集成;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示范基地建设,将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可在贵港市重点区域布局一批示范基地,覆盖机插秧、机直播等不同模式,形成技术、模式、经验的整体示范。还要完善配套政策,在用地、用电、灌溉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为示范基地顺利运行创造良好环境。
3.4 培养农机人才队伍
农机人才和专业服务是保障水稻机械化种植高效推广的基石,贵港市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构建高素质的农机人才队伍和完善的服务体系。1)深化农机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渠道,定期开展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系统化培训,持续做好农机手、农机师、农机经理等不同层次人才的储备工作[4]。2)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多元主体的作用,探索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3)持续深化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各类型服务主体实现差异化发展,完善农机专业服务站点建设,鼓励专业化服务公司或农机合作社提供多种形式的专业化服务,如机插秧育苗、机直播作业、植保无人机等模块化服务,为农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4)建立维修保养网络,合理布局维修服务点,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农机服务。
3.5 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贵港市有关部门要及时行动,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善生产环境,为机械化种植创造良好条件。在田间基础设施方面,要坚持规模化、高标准建设的理念,因地制宜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平整田块、机耕路等建设项目,打造适应大型农机具作业的高效农田。同时,统筹做好排水沟渠、输电线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水、电等资源稳定供给。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加强养护管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5]。在农村交通方面,要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及村村通工程,加大农村道路的硬化维护力度,优化线路设计,确保农机具运输通畅;对于偏远山区,要因地制宜修建简易运输通道。在物流配送方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物流园区,构建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
4 结语
全面推进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着手,加大支持力度,突破瓶颈。只有加强宣传引导、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培养专业化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措施多管齐下、协同发力,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种植事业才能行稳致远,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率和水稻品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杰,曹瑞,杨孟,等.南方水稻机械化种植工作的思考和建议[J].南方农机,2024,55(8):16-18.
[2] 兰蓉.浅析水稻种植农机化技术应用[J].南方农机,2024,55(6):68-70.
[3] 周为华,戴勤珍.水稻三种机械化种植模式比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2):115-117.
[4] 李仿舟,朱礼好.水稻机械化直播优势、问题与发展对策[J].农业工程,2022,12(1):21-24.
[5] 姜志永.水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广应用的问题及对策研讨[J].河北农机,2021(6):14-15.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马军文(1974—),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水稻产业机械化生产。E-mail:mjw462295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