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黑花生具有营养丰富、生长适应性强、抗旱性强、抗病能力强、发展优势多及种植效益好等特点,具有极大的种植优势。为给黑花生栽培和经济效益提升提供参考,结合重庆市丰都县地理情况,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黑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并提出当地黑花生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黑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重庆市丰都县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10
花生是重庆市第二大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特色出口农产品,具有高产、优质、高效、用地兼养地、抗逆能力强、加工增值等综合经济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丰都县自2011年开始种植黑花生以来,常年播种面积200 hm2左右,产量750 t,产值1 200万元,种植地主要分布在青龙乡、双龙镇等。黑花生内含钙、钾、铜、锌、铁、硒及锰等元素,以及8种维生素及19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等,特别是硒含量比普通花生高101%,是含硒非常丰富的保健食品,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因具有高产早熟、口感细腻、适口性好、适于鲜食、经济效益较高等优点,黑花生市场行情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2021—2022年产地收购价格为12~16元·kg-1,市场价格为18~20元·kg-1,比当地的普通花生高10~15元·kg-1。在其他作物经济效益进一步下降的情况下,黑花生的比较效益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农户种植意愿相当高。
因黑花生产出效益较高,连续重茬种植现象较为普遍,易引起严重病虫害,导致经济产量直线下降;如果单靠每年从四川省、山东省等地引进黑花生新品种进行试种推广,易造成黑花生病虫害无法预测、产量无法保证等问题,从而不能保证黑花生产业的持续发展。针对此,介绍黑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探究重庆市丰都县黑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期为丰都县花生种植效益的提高提供参考。
1 种前准备
1.1 选地
根据黑花生的生长特点,选择土壤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好、土层松软、无大型土块和碎石块等的地块,避免选择低洼积水、极酸极碱、土壤黏重的地块。土壤类型最好选择砂土、砂壤土或者壤土。合适的土壤有利于黑花生的出苗和平稳生长。
1.2 整地
在花生播种前应均匀翻耕土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深度在25~30 cm,播种前再翻耕土壤10~15 cm,翻耕时清理地里的杂草、杂根、碎石块并平整土面。若条件允许,可种植一年后换地种植,也可连作两年后换地种植。
1.3 起垄作畦
按垄面宽60 cm、垄高10 cm、垄沟深20~25 cm的规格起垄,相邻垄间距80 cm,厢面保持平整。播种前深耕耙透,耙实耙平,保证地平土碎,无土块、无杂物。起垄时顺垄沟作畦施肥,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2 000~2 500 kg、氯化钾12.5~15.0 kg、尿素10 kg和磷肥10~20 kg作为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使用,氮、磷、钾平衡施入。播种前15 d,每667 m2用90%草甘膦700 g兑水喷施进行封闭除草;每667 m2用5 kg辛硫磷药剂拌细糠播前撒施,防治地下害虫和鸟兽为害。
1.4 选种
根据丰都县的气候特点,适合种植的黑花生品种主要有黑丰1号、海花黑、黑玉珍等,均为种皮色泽纯黑、品质较好、产量较高的品种。
播种前需要通过晒种打破种子休眠,杀灭种子表面病菌。处理方法为将带壳种子摊铺,注意不宜过厚,提前晾晒1~2 d,每隔1~2 h翻动1次。播前带壳晒种比不晒种发芽率提高5%左右。应随剥随播,避免过早剥壳使种子吸水受潮、被病菌感染或受到机械损伤。剥壳后,选择颗粒饱满、种皮颜色亮、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种粒,挑出破损粒、小粒、秕粒、霉变粒、虫蚀粒及病斑粒。
1.5 拌种
播种前用智能聪环二肽+艾克顿+钼肥拌种,每袋(25 g)可拌50 kg种子,播种时均匀拌种,待种子表面晾干后进行播种。药剂拌种起到增强花生抗病虫害能力及促根壮苗的作用。
2 种植技术
2.1 播种
丰都县青龙乡(海拔500 m左右)黑花生播种时间在3月底至4月中旬,其他地区根据实际海拔和温度选择合适时间播种,通常田间土壤表面温度在12 ℃以上、土壤最大持水量在70%以上时适宜播种。在丘陵山区不宜实施机械化作业的地块采用人工播种方式。垄面上行距30 cm,窝距25 cm,每垄播种2行,窝播,每窝播种2~3粒,播种密度为8 500~9 000窝,播种量为每667 m2带壳花生种子15~20 kg。播后盖细土3 cm左右。根据植株蔓生能力、高度和生育期情况,可适当调整播种密度。种植模式可采用净作或在幼林地、幼果地、玉米田间作的方式。播种后应在起畦后趁墒进行覆膜,膜宽1 m。
2.2 轮作换茬
连作使土壤中病虫害累积,同时打破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养分平衡,加重植物发病。为保障高产,黑花生不宜重茬、迎茬种植,连作2年后最好进行轮作换茬。可选择前茬为玉米、稻谷和高粱等的地块,忌选择甜菜、向日葵和豆科作物茬口。
3 田间管理技术
3.1 清棵蹲苗
覆盖地膜10~15 d后会陆续出苗,待幼苗露出1~2片真叶时,人工破膜出苗,膜孔直径5 cm左右,破膜后用手轻挑幼苗子叶或茎枝将其引出膜外,然后封土在幼苗周围并将地膜压紧压实。开孔放苗不宜过晚,尤其是晴天光照强烈时,防止膜内高温烧苗,避免久捂烧苗。在黑花生齐苗时要进行清棵,清除幼苗周围的杂草,把未长出膜的分枝用手挑出,并对花生出苗情况进行检查,将播种后未出苗的窝穴清点出来,若发现有缺苗的情况,需要及时补苗。将种子在40 ℃温水中浸泡1.0~3.5 h,然后捞出放入催芽草窝,喷25~30 ℃温水保持催芽草窝湿润,一般在18~20 h后黑花生种子出现“粉嘴”时立即补种到缺苗位置;也可以提前在黑花生种植田间地头播种预备苗,待长出2片真叶时进行移栽补缺。清棵补苗后需要再次封好膜口。
3.2 控高
在地膜花生下针至结荚期要注意控旺,特别是高温高湿天气,黑花生最易旺长,影响果实产量。为预防此类情况,在生产过程中应在花生下针后期至结荚前期每667 m2使用40 g左右的烯效唑兑水30 kg,叶面喷洒1~2次。
3.3 病虫害防治
黑花生较普通花生具有抗性强、病虫害少的特点,但在生产过程中还是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1]。丰都县黑花生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虫害有立枯病、锈病、茎腐病、根腐病、蚜虫及地下害虫等。通常,根据对黑花生病虫害的监测情况,使用植保无人机或自走式打药机进行防治。
3.3.1 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为害黑花生种子和幼苗,种子染病后会腐烂无法出土,幼苗染病后在茎基部先出现褐色凹陷的斑点,若不及时防治,则会逐步扩展,最终导致幼苗直立枯死[2]。幼苗发现上述症状后,需要立即每667 m2使用3%恶霉灵30 mL、0.1%三十烷醇4 mL和氨基酸水溶肥60 mL,兑水45 kg喷雾,以降低立枯病危害。
3.3.2 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发生在植株根部,染病初期植株侧根减少,主根上有褐色凹陷病斑,较正常植株矮;染病中期,无侧根,叶片黄而枯萎;染病后期,根部腐烂且有黄色霉层,地上部枯萎死亡[3]。在生长期叶片变黄时,要及时检查根部,发现根腐病可每667 m2用根腐灵50 g兑水15 kg喷洒3~5次,或使用移栽灵1支+根宝1支兑水30 kg,灌根或对着根部喷施。
3.3.3 蚜虫
蚜虫主要为害黑花生叶片、花萼管与果针。苗期,蚜虫会钻入黑花生幼嫩枝芽心叶背面为害,使枝叶遍布虫孔,最终完全蛀空;花期,蚜虫会聚集在黑花生花萼管、果针位置,致使叶片卷曲、植株矮小,开花下针受抑制,甚至整个植株变黑枯死[4]。发现蚜虫点片发生时,每667 m2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6~10 g,或44%多虫清乳油30~60 mL加水30 kg喷洒。
3.3.4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会啃食黑花生幼苗、根茎、幼果,造成缺果、烂果等,严重影响果实品质。6月中旬为地下害虫严重为害时期,可每667 m2用10%速灭地虫2 kg,掺细土l0 kg撒施在花生根部周围防治螬蛴螬、金针虫等。
3.4 提高饱果率和防早衰
在黑花生花针期或结荚期每667 m2用40~50 kg烯效唑药液喷施叶面,花针期喷施烯效唑可以增加单株结果数,结荚期喷施烯效唑可以提高饱果率,增产率在10%以上。
防早衰可在收获前35~40 d,每667 m2用50 g尿素+50 g磷酸二氢钾,兑水50 kg,每7~10 d喷施植株叶面一次,喷1~2次即可。通过防早衰处理可延长茎叶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时间和强度,增强根系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促进干物质积累,从而增加产量[5]。
3.5 适时收获
在黑花生地上部分绿叶明显减少、中部黄叶增多、下部叶片脱落、荚果停止生长且果壳网纹清晰时,根据情况选用人工刨收或机械收获等方式进行收获。田间地膜使用可降解地膜,无须回收,可实现绿色种植。
3.6 清洗和烘干
黑花生收获后,可使用花生清洗机对果实进行流水冲洗,冲洗后在地上摊晒4 h后,借助烘烤房24 h进行烘干;无烘干机械的可自然晾晒,注意在晾晒过程中避免雨水淋湿或果实堆沤而造成黄曲霉毒素污染,保障黑花生的品质。
4 黑花生产业发展策略
4.1 制订模式
制订适宜丰都县的黑花生生产模式,如合作社+农户订单种植→耕地(2~3年连作的实行耕地轮作一季或进行土壤修复)→播种施肥→病虫草害统防统治→覆地膜→田间管理→联合收获→统一收购→返利分红→统一清洗烘干→筛选分级→统一加工包装→统一线上线下销售等全程模式,着力推广黑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后期根据黑花生的种植表现和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引进、试验、推广新品种,更新高产优质种植模式,为实现黑花生产业持续壮大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4.2 建立基地
以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主,向当地和周边乡镇辐射示范带动,逐步建立黑花生高产优质种植技术示范基地,示范引领散户订单种植,逐步有计划性地壮大产业。同时,依托示范基地平台,开展黑花生种植技术指导、田间管理、机械收获、加工包装等系列培训,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不断更新种植户知识结构,有效解决生产问题;加大对黑花生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实现黑花生加工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从而助推黑花生产业转型升级。
5 结语
黑花生是优质的营养保健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45 d左右。生产者应根据花生种植技术要求,结合当地区域气候、地形和土壤条件,有序开展黑花生培育工作,以提高黑花生产量和品质、壮大产业发展和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付雪娇,那颖,吕忠宁,等.黑花生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10,30(6):429-430.
[2] 赵运杰,徐世跃.富硒黑花生高效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8):139-141.
[3] 李月红.花生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7):122-124.
[4] 史普想,于国庆,于洪波,等.辽宁阜新花生产区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J].花生学报,2019,48(1):40-47.
[5] 袁建中,熊文献,余辉,等.黑粒花生“正农黑花1号”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4):26-27.
(责任编辑:张春雨)
基金项目:丰都县特色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县项目。
作者简介:付丽娜(1992—),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农作物试验示范以及栽培技术推广。
*为通信作者,E-mail:3608959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