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全成本管理研究

2024-12-28 00:00:00刘一彪李友艳
经济师 2024年12期

摘 要:供应链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成本战略中的基石,能否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SCOR模型,从计划、采购、生产、配送以及退货流程五个方面,系统研究了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动力机制、价格机制、数量机制、效率机制及服务机制,为供应链全成本管理提供了系统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供应链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物流成本、营销售后成本等五大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为企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SCOR模型 供应链 全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282-03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依赖于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供应链全成本管理成为现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实现供应链全成本的有效控制,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SCOR模型作为一套标准化、通用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清晰、系统的管理框架,有助于企业从全局视角审视和优化供应链成本管理[1]。基于SCOR模型下的供应链全成本管理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构成和影响因素,提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成本管理策略,并探讨如何运用SCOR模型对供应链成本进行全面、精准地控制,以实现企业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二、SCOR模型与供应链全成本

(一)SCOR模型

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是由美国供应链协会(Supply-Chain Council,SCC)发布的跨行业标准供应链参考模型和供应链诊断工具。SCOR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是一个用于供应链管理的标准化框架,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来理解和优化供应链的各个阶段,SCOR模型定义了供应链的五大流程,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和退货,这个模型不仅关注供应链的各个独立环节,还强调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和逻辑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传统经典的SCOR模型五大流程如下:

1.计划。计划包括需求计划和供给计划,针对供应链整体生产和供需情况,评估企业整体生产能力、总体需求计划;针对产品与分销渠道进行分销计划、库存计划以及生产计划、物料计划。

2.采购。采购主要包括寻源、认证、谈判、合约、订单、库存等内容。寻源是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认证就是对供应商的评估,谈判和合约是必要的商务环节,后续的订单、库存、品质管理主要是指采购执行环节。企业需要评估每项采购业务的合理性,审慎地规划流程,抓住流程的重点。

3.生产/制造。主要包括生产运作和生产支持,生产运作包括申请及领取物料、产品制造和测试、包装出货等;生产支持包括在制品运输、在制品库存管理等。

4.交付/配送。包括订单管理、仓储管理、成品的库存管理、包装和运输计划的安排、进出口业务的管控、业务内部的配送制定与配送品质的掌握。

5.退货。主要包括供应商物料的退还和客户产品的退回管理。

(二)供应链全成本管理

供应链全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以实现整体成本的最小化。供应链成本包括供应链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商务流上的所有成本[2]。一般来说,供应链成本主要包含了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物流成本、营销售后成本五方面内容[3]。

1.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指在采购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在供应链的环境下也称总购置成本或总所有权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定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

2.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这些费用包括直接支出、制造费用等。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

3.库存成本。库存成本是在整个库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库存成本大致可分为三个关键部分:库存持有费用、获取成本和风险成本。库存持有费用具体涵盖保管、租金、设备折旧、员工薪酬以及必要的保险等成本;库存获取成本则涉及物资购买和订单处理的费用;风险成本,它涵盖了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损坏、损耗或短缺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成本[4]。

4.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是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达到提高企业效率目的的一种管理行为[5],供应链物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在物流运转方面产生的费用,是产品/原材料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5.售后成本。售后服务成本是指企业在产品售出后,为了维持客户满意度、解决客户问题、提供技术支持、进行产品维修、更换零部件、处理退换货以及执行其他与售后服务相关的活动所产生的所有费用总和。

三、SCOR模型下供应链全成本管理的内在机理

(一)计划: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动力机制

生产计划是一种用于规划组织内部生产量的过程。它负责指导工厂日常生产过程,确保生产能够及时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控制成本。计划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核心动力机制,它贯穿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准确的生产计划,组织可以创建一个准确的库存需求计划以满足需求,并规划采购和收货的时间表,从而提高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可信度和优化内部库存水平。对于生产环节来说,若成功地安排了生产计划,则可以稳步提升其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以实现减少浪费、减少停工时间和加快生产速度,而这些也会进一步减少供应链中的库存及其各种风险。因此,要更多地关注生产计划,以确保在合适的时间内提供必要的物料,并为实现更好的生产促成所需的流畅性。

(二)采购: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价格机制

作为物流活动的起点,采购涵盖了从供应商到需求之间的货物、技术、信息或服务流动的全过程。采购活动在降低企业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和提高企业经营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6]。

首先,采购对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合理的采购策略和供应商管理,企业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比如,通过制定长期合作的采购计划,企业可以获得更有利的价格折扣,控制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价格,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其次,优质的采购管理可以降低库存成本。通过准确预测和及时调整库存,企业可以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并避免因为库存积压带来的滞销和损失。因此,采购对成本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生产: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数量机制

生产环节作为供应链的核心部分,其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效率。生产作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数量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产规模的扩大通常能够带来成本的降低,即规模经济效应。通过大批量生产,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如设备、人力和原材料,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其次,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供应链的整体规划,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充分考虑了生产数量,生产计划的合理制定和执行,是控制供应链成本的关键环节之一。最后,在供应链管理中,生产环节与采购、销售等环节紧密相连,形成协同作用。因此,企业应当重视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计划、加强库存管理等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和供应链整体成本。

(四)配送: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效率机制

在供应链中,物流成本通常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通过合理的物流配送管理,企业能够优化运输路线、货物组织和仓储布局,降低物流运输成本;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物流规划,物流配送管理可以确保产品准时、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准确的物流配送管理可以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并降低库存水平。同时,物流配送管理还能够及时反馈客户的需求变化,帮助企业做出灵活的调整。另外,协同配送管理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降低库存积压带来的成本。因此,合理的物流配送管理可以使整个供应链运作流畅,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五)退货: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服务机制

退货阶段对供应链全成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退货物流成本、产品处理成本、库存成本、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等方面[7]。退货阶段作为供应链中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环节之一。当客户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或需要退换时,企业提供的退货服务直接影响到客户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一个顺畅、便捷的退货流程能够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从而提高客户保留率和口碑传播。而通过优化退货处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产品处理成本、库存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SCOR模型下的供应链全成本优化策略

(一)计划与供应链成本的优化

1.精准需求预测。利用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分析等方法,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减少因预测不准导致的库存积压或缺货成本。

2.综合计划制定。结合销售预测、生产能力、库存状况等多方面信息,确保生产计划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市场变化。制定综合的生产和采购计划,根据需求的变化在平衡计划的稳定性和呆滞风险后,合理调整运营计划,确保供应链各环节协调一致,减少物料呆滞造成的库存损失。

3.引入先进的生产计划软件。采用ERP、MES等生产计划软件,实现生产计划的自动化管理和调度。通过软件实时掌握生产进度和资源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采购与供应链成本的优化

1.建立全面有效的采购流程。明确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建立流程标准,是提高采购效率与成本控制的基础。一个完善的采购流程应包括需求分析、供应商选择、价格谈判、合同签订、订单执行、质量检验、付款结算等环节。通过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流程,可以减少不必v3oMfXoeH2R6ghRjUCzCJOUZrCJKN6k2FP5oFgAnQog=要的环节,提高采购效率。

2.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水平等进行全面评估。通过比较不同供应商的综合实力,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通过竞标、评估等方式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和交货期管理,减少因质量问题或交货延迟导致的额外成本。

3.优化采购策略。通过建立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收集和分析供应商数据、市场趋势、成本结构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市场变化,选择最佳的采购时机和供应商;通过集中采购和批量采购,提高采购规模,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付款条件,降低单位采购成本。

(三)生产与供应链成本的优化

1.提高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一是引入自动化设备,采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速度;二是建立物联网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三是充分运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生产数据,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

2.精益生产。引入精益生产理念,通过消除浪费、持续改进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和提升流程效率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它通过消除非增值活动、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以及减少库存积压等方式,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并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四)配送与供应链成本的优化

1.物流配送优化。优化物流配送网络,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路线,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同时,加强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成本;运用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和准确性[8]。

2.优化装载和打包。根据货物的性质和配送目的地,合理安排装载顺序和堆叠方式,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减少因翻倒或破损而产生的额外成本。

(五)退货与供应链成本的优化

1.加强客户服务与售后管理。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对于退货和维修等问题,建立高效的退货处理流程和维修服务体系,减少因退货和维修导致的额外成本。

2.促进退货流程标准化。建立标准化的退货处理流程,明确退货原因、处理方式、责任划分等,确保退货流程顺畅、高效。

3.加强退货数据分析。对退货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退货的原因和规律,为改进产品和服务提供依据。同时,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退货问题,减少退货成本。

五、结论

供应链整体成本管理是企业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下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SCOR模型从计划、采购、生产、物流、退货五个阶段,详细探讨了五个阶段对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物流成本、营销售后成本五大成本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以期实现企业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何亚良,霍萌,唐媛媛.基于SCOR模型的卷烟工业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J].财会通讯,2022(16):141-145.

[2] 侯方园.供应链成本管理初探[J].当代经济,2013(24):66-67.

[3] 辛瑞歌.煤矿机械设备单位材料成本会计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2023(27):87-89..

[4] 张鸿飞.企业物流库存成本控制问题的探究[J].审计与理财,2024(05):33-34.

[5] 张洁,何帅.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浅议[J].时代金融,2019(08):238-239.

[6] 陆才华.价格波动下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策略的优化[J].当代会计,2021(17):28-30.

[7] 续飞.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成本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08):75-76+35.

[8] 杨云飞.跨境物流结束非理性繁荣期[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