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求驱动的高职财会幸福课堂策略探讨

2024-12-28 00:00:00袁颖
经济师 2024年12期

摘 要:学生需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并满足学生需求可为高职财会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切入点。调研发现,高职学生财会课堂教学需求主要集中在活跃氛围、幽默风格、易懂内容、适宜节奏和互动反馈五方面,而深层次需求是高职学生对身心安全、社交互动、成就感与个人成长的需要。因此借鉴积极心理学等理论提出构建高职财会幸福课堂的策略,让学生带着积极情绪高度参与课堂,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收获社交满足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

关键词:幸福课堂 教学改革 学生需求

中图分类号:F061.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226-03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发布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一系列文件,提出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强化学生主体性地位,注重学生参与,将教学改革推向纵深。本文从高职财会专业一线教师教学实践出发,探讨高职财会课程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财会课程有着理论性偏强、原理抽象深奥、知识点和公式繁多等特点,且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偏弱,因此高职财会课堂经常出现下列状况:一是学生认真在听在学,但是听不懂学不会;二是学生学习习惯差,不听课玩手机;三是学生能跟着教师一起学习、实训,但遇到难点便退缩放弃。因此,高职财会教师亟需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需求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1]。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也有高层次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理解并掌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充分考虑并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教学最优化和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和幸福课堂理论的典型代表人物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PERMA模型,其五要素为情绪、关系、投入、意义与成就[2],呼吁教育者关注学生课堂情感体验,采用幸福课堂策略与方法,助力学生学习和人生成功。“习本课堂”是我国本土的教学创新实践,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引导和协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体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项目任务,最终达到“得(获得什么)”目标[3]。上述经典理论和教改实践关注学生需求、课堂体验和学习结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为此,本文回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调研分析高职学生财会课堂教学需求,探讨满足学生需求的高职财会课堂教学优化策略与措施,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职学生财会课堂教学需求分析

课题组对246位高职学生进行财会课堂教学需求调研,针对搜集到的需求应用Nvivo12软件对学生需求进行词频分析,发现需求集中体现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幽默生动的授课风格”“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学”“适当放缓的教学节奏”和“积极有效的互动反馈”五方面。学生看似简单的诉求背后隐含的深层次需求到底是什么?本文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调查得出的学生表层诉求进行深入挖掘分析。

(一)学生课堂生理与安全需求分析

生理与安全需求是高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最基本的需求。学生反馈的需求为:一是良好有序的课堂环境。学生希望教室明亮、通风、温度适宜,有基本的学习生理条件保障,还希望教师能有效管理课堂纪律,制止“聊闲天、玩手机、睡觉”等行为。二是融洽轻松的师生关系。学生希望老师“不要太冷漠”,要“幽默风趣一些、具有亲和力”,不只教知识,还能跟他们“像朋友一样轻松相处”,反映学生对师生关系的安全需求。三是无焦虑或压力的学习。学生希望“教学进度慢一点,难的知识点多讲一讲,由简单到难循序渐进”等,说明学生对较快的课堂教学进度产生了焦虑和压力,反映学生对无焦虑、无压力学习的心理需求。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社交需求分析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手机沟通交流替代了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导致孤独感增加,因此学生更需要课堂中的社交互动。具体需求包括:一是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光讲授”的方式十分反感,希望教师多设计互动交流环节,让课堂活起来。二是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不喜欢“大家各玩各的,也不交流,没有像初高中时一起讨论学习的快乐充实感”,希望与同学交流合作、共同学习,获得归属感。三是教师及时的反馈评价。学生希望教师能看见他们的学习和努力,多给予及时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了解自身学习情况以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三)学生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分析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希望获得社交互动和归属感,还希望获得尊重、成就感以及个人成长。其需求有:一是知识技能的认知需求。学生希望教师对深奥难懂的知识点“讲慢一点,多讲解”“多拓展考证知识和职业知识技能”,反映学生对理解复杂概念和掌握新技能的内在渴望。二是自我效能的自尊自信。学生希望教师“进度慢一点”“简单一点”等等,学生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激励,他们“会很开心”……,这些反映出学生需要有自我效能感,在适宜的教学内容和节奏下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获得自尊自信。三是成就感与自我成长。学生希望“课程难度适中、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希望教师拓展职业知识技能和考证内容,多做些技能实训任务,获得学会知识技能的成就感,以及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三、高职财会幸福课堂要素及构建策略

结合一线教学经验,融合积极心理学要素,下文主要从“积极情绪”“高度参与”和“获得成就”三个关键环节探讨高职财会幸福课堂构建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其中积极情绪能促进学生高度参与课堂,进而获得成就,又能产生积极情绪,如此形成正向循环的高职财会幸福课堂(见图1)。

(一)积极情绪:关注情感体验,营造愉悦氛围

积极情绪是高职财会幸福课堂的初始关键要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学习状态,营造轻松、无焦虑、正能量的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学习。第一,情感关怀与信任尊重。教师首先可通过分享个人经历、职业案例,给予学生情感关怀,倾听学生的想法,建立起师生间的情感连接和信任关系;其次建立允许犯错的课堂文化,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增加其安全感;最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被尊重和支持。第二,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教师可将幽默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改进自己的授课风格,通过有趣的故事讲解枯燥的财会知识,准备一些财会相关的笑话或谜语适时在课堂上分享,使用幽默的表达方式,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幽默中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弱化财会课程的枯燥性。第三,人际关系与社交需求。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闪光点,鼓励其互帮互助,建立起宝贵的同伴情谊。此外,教师可引入小组讨论、同伴教学、互助学习、小组竞赛等多种课堂互动活动,给学生创造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同伴交往满足感。第四,积极正向的课堂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可给予学生成绩、课堂表现、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的积极评价,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表示赞赏,对其错误也给予正向引导,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高职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使其能够无焦虑、无压力的愉快学习。

(二)高度参与:激发内驱力,全身心投入学习

高度参与是幸福课堂的中间关键要素,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第一,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可在第一节课与同学约定好课堂纪律,规范课堂行为和秩序。此后,教师每节课上可通过走动监督、随机提问、制止聊闲天等方式维护课堂秩序,使学生能不被打扰地专注于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带动不认真的学生也去学习。第二,实践导向的教学内容。高职课堂教学内容应偏重实践导向,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一是精简理论知识,摒弃陈旧繁杂的知识点,保留学科最核心的知识点,反复练习巩固;二是丰富职业知识,增加工作和考证相关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看到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兴趣;三是教学内容操作化,多设计实践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在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第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互动教学方式(比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等),根据学生学习负荷和注意力特点巧妙安排、灵活变换,做到松弛有度。教师还可借助先进便捷的教学工具(比如可利用移动学习平台的讨论区、投票、拍照上传、在线答题等功能),让每位同学均能发表观点,在课堂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第四,分层教学与互助学习。为满足学生对不同学习进度的要求,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即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难度不同的学习材料和任务[4],让每位学生能够在适合自身水平下学习。此外,教师还可鼓励互助学习,允许伙伴学习(即多个学生探讨着学习,在同伴效应带动下愉快地一起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和教授他人(即请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速度慢、不太会、出错”的同学),通过互助学习让学生获得社交和尊重需求。第五,课堂节奏的适时调整。教师首先应尽量放慢课堂节奏,放缓语速,给予学生足够时间消化重难点;其次从理论—实践、简单—困难、轻松—紧张等角度穿插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下完成课堂任务;最后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根据其课堂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跟上课堂进度。

(三)获得成就:及时反馈支持,获得成功体验

获得成就是幸福课堂的终极核心要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收获课程知识技能,体验到自我效能感,获得成就感和个人成长。第一,目标导向的意义学习。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课程学习意义(即为未来职业发展服务、提升个人能力等),激发学习动力。此外,教师应明确树立课程学习目标和本节课学习目标,目标要清晰具体明确,使得学生可在教师帮助下一步步完成课堂学习目标,最终实现整个课程学习目标。第二,自我效能与反馈支持。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给予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支持,采用多次讲解、一对一指导、学生互助指导等方法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扫除了这些“拦路虎”,学生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有自我效能感)时,便能坚持下来,且越学越有兴趣,也更易获得成就感。第三,具象成果与庆祝成就。教师设计一些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的、具体而直观的具象成果[5],比如课堂小测验、支票填制、财务管理建模等。无论是大成就还是小进度,教师都应及时庆祝成就,比如让学生展示成果获得同学的认可,在全班点名表扬学生,集体表彰班级同学,给予表现优异及助人为乐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职课堂迫切需要改革,“以学生为中心”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入手。教师可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满足学生的需求,即在课堂教学中主抓“积极情绪、高度参与和获得成就”三方面,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具象化学习成果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支持,力图收获一个师生均感幸福的高职课堂。

[基金项目: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财会教师推进课堂教学革命研究”(ZYB672);商科职教与产业经济发展科研团队(20240103124)]

参考文献:

[1] 张姗姗,龙在波.活动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经验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研究[J].外语教学,2021,42(06):85-90.DOI:10.16362/j.cnki.cn61-1023/h.2021.06.015.

[2] 王叶梅.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课程建构[J].大众心理学,2024(04):17-18+16.

[3] 陈丽,李波,郭玉娟,等.“互联网+”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5):5-12+27.DOI:10.13811/j.cnki.eer.2017.05.001.

[4] 邱爽,潘伟.中职分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0):35-40.

[5] 项建英,孙炳海.“身体”转向的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养成新路径——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01):36-41.DOI:10.16750/j.adge.202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