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12-28 00:00:00谢苏闽
经济师 2024年12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会计行业也不例外。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会计行业首先受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会计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以大数据及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方向,开展全面优化与问题解决,探求高职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数据 会计 复合型

中图分类号:F233;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193-03

前言

现阶段有关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相对研究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明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搭建高职院校大数据及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打造实训实践基地等,为后期研究及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一、基于数字时代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很大变革,以往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以专业培养、课程设置为主,是以院校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及发展目标。伴随我国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传统学科及专业教学逐渐向多样性、市场化转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逐渐体现,更加明确思想的引导及行为的规范,全面提高校企合作效率及协同转型机制建设速度,指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方向及孵化目标。首先,在政策上出现调整,新高考、新课标、高职单招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推动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发展,为双主体校企合作协同体系构建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加强企业与高职院校的紧密合作,从协同机制与合作办学的层面强化政府的主导性、监督性。其次,在课程设置及资源配置上更加体现岗位实践、技能应用的务实性创新,让岗位需求与市场需求进行融合,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建设进行衔接,将产业创新与办学理念进行关联,在课程专业改革上更加注重内容上的创新,针对当前市场的热门职业设置课程。在教学方面实践性得到充分体现,加强产教融合的协同发展机制建设,打造产业园、合作项目、实验基地,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发展服务效能。最后,在教育保障上更加注重数字化、数据化,打造数字化教学模式及数据驱动网络,将课岗赛证及产教融合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架构设计,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实践当中,让其适应市场需求、岗位要求。

二、基于数字时代大数据及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然性

(一)会计数字化及数据化的市场岗位需求加剧

现阶段我国传统会计岗位正在发展改革创新,会计工作一直是企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会计工作质量及效率提高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起伏。当前我国的会计岗位及专业要求已经由以往的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型,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的数字化呈现,财务数据与信息共享的操控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专业水平的标准。而市场层面也逐渐偏向于应用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吸引,受市场环境、企业需求及岗位要求等多种因素影响,高职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上需与时俱进、灵活调整,增加专业知识的概念解读、融合数字概念及数据驱动,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核心素养。

另外,市场及企业对大数据及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明显加剧,如图1所示,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占比50%,技能型人才占比30%,岗位性人才占15%,理论型人才占比仅5%。由此可见,人才质量的需求量明显起伏,部分企业还根据自身公司的内部岗位要求制定考核计划、考核内容,保证人才在岗位实践中的适用性、价值性。故此高职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机构需及时开展战略调整。

(二)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及优化需求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传统会计专业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说教”,学生的“听讲”为主,课程设置是更多的是注重知识讲解的任务完成,而不是考虑学生的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提高,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体。伴随数字时代下我国职业教育逐渐向市场化、社会服务型转变。办学理念及教育方法均需创新,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也要创新突破、改革优化。故此高职院校要结合现有的教学环境及存在问题,探究一种新的改革方案,为后期相关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三、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及方向不明

高职院校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上要明确目标,梳理教学模式当中的各种问题,确定何种教育方法及办学理念适合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调查后发现,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缺乏客观分析、主观考究,依然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注重大数据概念及会计理论的课本讲解、课堂练习,缺乏大量的实用技能培训,如数据分析能力、数据采集能力等,在财务管理及会计应用上缺乏依据数据的决策能力,无法完成独立核算与信息共享。

(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首先,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缺乏动态设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要根据数字时代下的要求,与“互联网+”进行关联,并做好相应的课程规划与数字转化。植入“互联网+”及信息概念,加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多元化。调查后发现,当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依然有待完善。如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处在初级信息化阶段,包括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但在专业课程设置缺乏会计工具应用及系统操作的教程,如信息化工具软件、系统软件及数据技术等内容较少。互联网融入课程不足会造成会计专业理论及务实的脱钩,大数据与计算机应用缺乏专业融合,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其次,伴随“1+X”证书制度及“课岗赛证”机制的持续深化,需要全面的开展改革与优化。但目前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忽视“1+X”证书制度的践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只注重课本本身的知识传授,不能从市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业的理论及实践设置不能与岗位需求、职业技能要求相符,造成学生的专业技能过于理论化,知识结构单一,不符合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课岗赛证”也融合不够,缺乏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内容等。

(三)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需强化

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最大的诟病是理论大于实践,教条过于务实,大数据及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基于实践实训,将数据知识及网络概念融合到会计实操和岗位实践当中。定位岗位标准、市场需求及环境要求,深化实训体系及实践基地建设。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忽视实践性。首先,实训机制不健全,课程设置中很少体现让学生接触物联技术、共享技术及数据技术,学生对大数据及会计专业融合依然停留在概念层面,对业财融合、云计算、财务共享、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会计实操的要领了解不深,“懂概念、不操作”是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存在普遍问题[1]。其次,缺乏实验基地及实训环境,部分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的深入不足,缺乏与企业的全面合作,产业实训基地建设缓慢或过于简单。大数据及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从实训层面出发,采购与配置大量的科技设备、信息设施及软件工具,让学生通过模拟操作与岗位实践,增进岗位意识、职业精神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信息概念的深入理解,在实际工作中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灵活选择会计工具及方法。反之,产教融合与实操基地的建设迟缓,会造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停滞[2]。

四、数字时代高职院校优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明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高职院校要明确复合型人才概念。复合型人才是指多种专业的融合型应用人才,在于将原有的专业技术及知识领域进行叠加或交叉,可提升技术的应用能力、知识的融合功能发挥,对解决新产业的岗位人才紧缺问题意义较大。故此高职院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要根据市场动态及需求,分析会计岗位对人才的新要求,并以数字时代下的产业创新为办学方向,转变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拓展多种领域及资源整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植入网络概念与数据理念,推动专业课程的全面创新。其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注重“技能+创新+就业”,将技能掌握及应用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核心,并将创新创造作为课程优化标准,将就业保障最为根本的办学理念[3]。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需培养学生的财务数据分析、会计软件工具应用,并锻造学生的会计核心素养,便于提升学生的会计独立核算及精准统算能力,让学生未来工作中适应新环境与新要求。解决就业问题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需考虑市场、政府、产业、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搭建协同合作、多方融通的人才就业保障体系,确保优秀复合型人才顺利就业[4]。

(二)搭建高职院校大数据及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的设置及体系优化非常关键,在课程设置与内容完善上要从不同层面、不同需求上入手,加强高职院校的内部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及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规定。首先,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将网络概念、数据理念及信息素养融合其中,对原有的会计专业课程进行细化设置,增加数据技术及共享技术内容,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数字化会计学习的乐趣[5]。同时,加强“1+X”证书制度及“课岗赛证”的机制深化。将职业技能培训与证书深造进行制度化设计。落实“1+X”证书制度的实施规定,做好相关流程及考核渠道,推动大数据及会计专业学习的深造空间,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认证及技能鉴定。在“课岗赛证”上将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进行融合,开展岗位实践考核,模拟企业财务工作模式,考验学生能够利用数字技术解决财务工作上的实际问题。并开展专业技能比武竞赛,强化学生数字化财务知识与大数据会计技能的水平测试,以实际产业发展岗位需求为主,制定针对性的竞赛内容,让学生在“课岗竞赛”中感受快乐。

(三)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打造实训实践基地

在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上要从产教融合的层面入手,转变传统的育人方法及教学策略,提升技能实训的动态能力,采用“静态+动态”的双重教学体系,让产教融合与协同发展得到深化。首先,构建双主体校企合作体系,发挥企业的主导性,以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方向,让更多的学生进入企业、体验岗位,并健全现代师徒制,让学生在企业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对数据技术与共享技术的财务管理模式、会计独立核算方法,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应用,分析数据、鉴别数据及判断数据,形成独立信息素养及会计软件操作能力,并可在数字时代下不断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其次,加大实训及实践基地的建设,增加实训及实践基地的数量,拓展资源整合及设备创新,以数字化、数据化、共享化为核心要求,打造科技实验室、实训产业园、实操工作室及技术分享及交流信息平台,减少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加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加紧与产业调整与合作深化,在实训产业基地上开展新项目、新科研等合作,并对接人才市场及企业岗位,做好相关的就业保障及复合型人才推送工作。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进行分析,明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困境,提出具体优化策略,主要包括明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搭建高职院校大数据及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打造实训实践基地。从市场需求的层面入手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并取得较好成果,如学生掌握大数据技术应用方法,熟练操作会计工具软件及提升信息素养,符合当前企业发展的岗位要求,对自身成长及职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陈莉崟.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书证融通机制研究——基于产教融合视角[J].才智,2023(29):67-70.

[2] 朱丽红.大数据视角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09):193-195.

[3] 张芸.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15):176-179.

[4] 曹永平,王秋洋,秦艳芬.数智化背景下高职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3,25(07):50-54+59.

[5] 吴明远.信息化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3,25(13):179-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