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4-12-28 00:00:00熊亮亮
经济师 2024年12期

摘 要:新质生产力对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以及其对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结合新质生产力赋能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赋能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科技生产力、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不足的困境,而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完善市场体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手段有助于新质生产力助力常州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新能源产业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139-03

一、引言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对常州新能源产业的持续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能源产业的先行者和领跑者,常州通过积极引进头部企业、精心构建完备产业链体系、强化创新能力等措施,已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常州新能源产业要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亟需依托新质生产力这一先进的生产力形态。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在新兴技术领域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常州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进而推动建设更高能级的新能源之都,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生态的构建开辟新的路径。

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9月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数字化发展为手段、以人为本为目标[1],是基于高新技术、创新模式、先进管理理念等要素形成的,具有知识密集、信息驱动、绿色可持续等特征的新型生产力[2]。新质生产力从宏观上概括为新科技、新能源和数字经济[3],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赖创新驱动[4],由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2][5],有助于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和蓄积发展新动能[6],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形式[7]。

新质生产力关注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数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8],它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主要表现在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等方面[9]。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模式、新产业和新动能,它对新质生产力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10],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全面高效的数字产业形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是驱动绿色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它以绿色低碳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关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生态设计等方面,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9]。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研究

(一)新d2617eb64e0a91c6c33e2df39c193ee3质生产力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技术创新驱动

新质生产力为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应用于新能源设备的研发、制造、运维等各个环节,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又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能源产业在追求更高效、更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过程中,不断催生新的技术需求,从而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创新和升级,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

(二)新质生产力促进新能源产业链的优化与协同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促进新能源产业链的优化和协同发展。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推动了新能源产业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它促进了新能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与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了新能源产业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产业链的优化与协同发展增强了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了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新质生产力提升新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提高新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节省大量的环境治理成本;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可以提高新能源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

(四)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能源产业拥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的特点,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而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新质生产力赋能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研究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能够推动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能显著提高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新质生产力赋能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客观的阻碍因素。

(一)常州新能源产业科技生产力发展不够

科技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科技生产力发展不够,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创新不足。常州新能源产业在部分关键技术上仍存在短板,部分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仍需依赖进口,光伏产业中的高效电池技术、风电产业中的大型风电机组技术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限制了常州新能源产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影响了整个产业的科技生产力水平。第二,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部分关键技术难以取得突破,影响了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科技生产力发展。第三,专业人才短缺。常州新能源产业在人才方面还存在短缺问题,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欠缺,抑制了常州新能源产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能力。第四,常州新能源产业链协同不够。现阶段,常州新能源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发展不协调,全产业链成本较高,导致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难以最大化,阻碍了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二)常州新能源产业数字生产力发展较弱

数字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常州新能源产业的数字生产力发展较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常州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有着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产业集群优势,但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待加强。第二,数字化转型意识与能力不足。部分新能源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还存在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问题,尚未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或者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和资金支持来推动数字化转型。第三,数字化应用场景不够丰富。常州新能源产业尚未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潜力和优势,在人才培养、产业协同发展、资金融通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不够丰富,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第四,数据共享与利用机制不健全。常州新能源产业数据孤岛现象较为严重,难以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的集聚效应,在数据共享与利用机制方面还存在不健全的问题。

(三)常州新能源产业绿色生产力发展有待提升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倡导环保、节能和低碳的理念,强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常州新能源产业在绿色生产力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压力与困难,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绿色技术创新不足。常州新能源产业在绿色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上还存在一些短板,短期难以完全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第二,新能源技术标准滞后。部分新能源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时间较早,随着技术的快速变革,原有标准已滞后于实际需求,影响了绿色生产力的推广和应用。第三,新能源市场机制不完善。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市场机制尚未成熟,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仍需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还不能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流动,也不能有效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和服务。第四,新能源市场推广难度大。由于新能源产品的技术和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市场推广难度较大,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推广力度。第五,资源分配不均。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资金、人才、土地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促进绿色生产力的均衡发展,是常州新能源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五、新质生产力赋能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一)加强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也是新能源产业的核心要求。如要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助力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进行科技创新,特别是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的研发。

第一,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需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引进社会资本投入,从而加大研发投入。第二,提升新能源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对内,积极建立企业内部创新平台,完善企业内部的科技研发激励机制,为企业内部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与条件。对外,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的体系。第三,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制定相应的激励和人才引进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新能源领域,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第四,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在新能源领域内的各项活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促进常州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加快新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

新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直接影响到行业的数字生产力大小,进而影响生产力的高低水平。加快常州新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新质生产力赋能常州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强化新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加大宣传、制定激励政策以及人员培训等措施,强化新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识。第二,大力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新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增加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创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维护的模式。第三,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人才培养与管理、资金筹集与运用等领域,促进常州新能源产业“四链”有效融合,推动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第四,搭建数据共享平台。积极搭建新能源产业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产业数据在区域内共享共用,形成知识技术外溢效应,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

(三)完善新能源产业市场体系

健全的新能源产业市场体系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完善新能源产业市场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第一,优化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建立合适的资源配置机制,引导各类资源向新能源产业流动。第二,完善价格机制。完善新能源产品价格机制,使新能源产品价格能充分体现新能源产品的价值与成本。第三,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也要协调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互动。第四,拓展新能源产品的市场范围。着力打造常州本土新能源产业品牌和领军企业,扩大其在国内外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注重新能源产品的创新研发和品质管理,提升新能源产品品质,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广泛宣传,增加对新能源产品的消费需求。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常州新能源产业外循环的水平,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四)加大新能源产业的政府支持力度

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政府支持力度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可以从财政投入、完善法律法规、良好的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支持。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对新能源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市场推广等给予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同时还可以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延伸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加速产业发展进程。第二,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可以针对新能源产业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优惠等,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准入条件等,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四,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新能源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新能源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震宇.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转型逻辑与实施路径[J].学术交流,2024(01):93-107.

[2][5] 周绍东,胡华杰.成熟的国内大市场和高质量劳动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量变基础和关键要素[J].海派经济学,2023,21(04):243-244.

[3] 洪银兴.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J].当代经济研究,2024(02):7-9.

[4] 胡莹.劳动分工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24,40(02):13-25.

[5] 张夏恒,冯晓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架构解析与科技创新举措[J/OL].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0[2024-08-2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54.C.20240820.1910.002.html.

[6] 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1-13.

[7] 李政,崔慧永.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新质生产力:内涵、形成条件与有效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01):129-144.

[8] 卢江,郭子昂,王煜萍.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03):1-17.

[9] 周宏春.“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产业载体[J].生态经济,2024,40(07):13-19.

[10] 周杰,王慧.科技创新能促进数字新质生产力提升吗?——以数字普惠金融为调节变量[J].企业经济,2024,43(08):10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