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链金融工作中区块链技术应用要点研究

2024-12-28 00:00:00刘洁洋
经济师 2024年12期

摘 要:进入数字化时代,区块链技术以高安全性、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等优势,逐渐成为企业供应链金融工作中的一项创新动力。然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并非直接照搬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在实际操作时还需从技术、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重点探索。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并提出了建立分布式账本平台、设计智能合约以实施自动化交易等相关应用要点。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区块链技术 智能合约 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130-03

引言

供应链金融作为连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供应链体系高效运转的重要力量,其运行效率与安全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实际运行时经常会受到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限制,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以独特的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为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相关问题带来了可能性。即通过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金融交易环境,将供应链金融中所有交易准确、真实地记录下来,并为相关参与者提供查询、验证功能,不仅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实现金融交易的可追溯性,还能提升交易效率和资金利用率,为企业提供更多投融资机会。因此,重点探究企业供应链金融中供应链技术的应用要点,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供应链金融工作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有利于提升数据共享效率和透明度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促使供应链金融中的各大主体可以实时共享数据,不需要经过中心化的第三方机构,这有利于提升数据流通效率,减少信息传递误差,避免延迟,使各方迅速获取所需信息,做出准确决策。在区块链上,数据一旦写入就不能篡改,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供应链金融中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为金融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另外,区块链本身的透明度也便于供应链金融中各主体实时查看交易记录与数据信息,从而掌握供应链的具体运作状况,以促进各方互信,避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提升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二)有利于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和控制

在区块链技术中,通过设置智能合约,可以根据预设的条件与规则自动执行交易,将其应用在供应链金融中,能自动展开融资、支付等交易,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风险[1]。并且智能合约还能设置违约条款,只要触发违约条件,将会自动执行惩罚措施,以此降低违约带来的风险。区块链技术还能对供应链金融中产生的交易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促使企业及时发现资金链紧张、交易异常等潜在风险点,为风险预警提供必要支持。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还能直接建立信用评估机制,针对供应链上的各主体展开信用打分、评级,减少主观因素干扰,使企业更准确地了解合作方的信用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三)有利于优化融资流程和成本控制

区块链技术能对供应链金融流程实施自动化处理,使融资申请、审批、放款等环节可以自动执行,不需要人力加入,有利于提升融资效率。另外,通过区块链技术还能实时共享数据,展开透明化操作,使企业更清楚地掌握供应链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决策失误,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投入[2]。在以往的供应链金融中,中介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因此增加了融资的复杂性,提高了融资成本,在引入区块链技术后,则能绕开这类中介机构,展开点对点的直接融资,有利于降低中介成本,提升融资效率。

(四)有利于推进供应链协同与整合

在区块链技术作用下,能直接将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具体信息加以整合、共享,实现信息一体化,从而帮助企业全方位了解供应链运作状况,完善资源配置,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同时,通过该技术,还能使供应链金融中的各方共同参与到决策中,由此汇聚各方资源与智慧,提升决策准确性和效率,以实现链上各方协调发展。在此作用下,供应链上的所有主体都能明确彼此的运营状况和信用信息,从而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双赢。

(五)有利于保障数据信息安全

区块链技术主要使用了分布式存储机制,即将数据分散存储在若干节点之上,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减少数据丢失或被篡改的风险[3]。并且这种分布式存储还拥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容错性,能有效应对一些复杂场景的数据处理需求。同时,区块链技术还拥有十分灵活的权限控制机制,比如借助各种加密算法保护隐私数据,能使企业依照自身需求设置各类用户的访问权限,不仅能促进数据信息共享和传递,还能保障数据安全,减少因数据泄漏等问题引起的风险。

(六)有利于促进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金融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借助智能合约与自动化算法,能帮助企业开发出更为灵活的融资模式与产品,譬如围绕数据链上信息内容所产生的信用融资等,能进一步满足企业需求,提升融资效率与成功率[4]。此外,区块链技术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共享,还能将更多供应链主体纳入其中,形成更为紧密且广泛的供应链金融网络。再加上区块链技术本身可以支持多项金融服务模式,如仓单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因此极有利于拓展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范围与深度。

二、供应链金融工作中区块链技术应用要点

(一)建立分布式账本平台

在企业供应链金融工作中,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分布式账本平台,能给相关主体提供透明、可靠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存储环境。实际建立时,应从这几方面着手(见表1)。

1.选取适合的区块链技术框架。即应重点考虑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度、性能、安全性等,以保障后续平台稳定运行,保护数据信息安全。同时,重点比较私有链、公有链之间的优势和不足,一般私有链安全可控,但去中心化程度不足;公有链开放透明,但性能往往存在短板,企业需要依照供应链金融的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选择[5]。

2.确定适合的账本结构与数据模型。具体应明确拥有访问和修改账本数据权利的主体,设置相关权限管理机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依照供应链金融业务需求设计适合的数据模型,如字段定义、数据结构等,并在合理的存储策略下提升数据信息的可扩展性与持久性。

3.实现数据同步和验证机制构建。具体可使用分布式共识算法保障账本数据在各节点间的可信度与统一性,目前常见的算法主要有PoW、PoS等等,应依照自身去中心化程度、安全性等需求进行选取[6]。验证机制方面,可采用哈希算法、数字签名等方式进行验证,避免数据信息被篡改,增强交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优化平台性能,增强可扩展性。实际应借助高性能共识算法与区块链网络结构等方式,提升平台交易速度,并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促进账本数据信息高效存储和快速查询。

(二)设计智能合约实施自动交易

智能合约设计步骤众多(见表2)。

具体可从这几点着手。

1.确定合约业务需求与目标。具体应重点对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交易流程进行深入剖析,确定融资申请、审批、放款、还款等环节的业务需求,从而明确智能合约应用场景,譬如自动执行放款操作、自动审核融资申请等。智能合约目标方面,应以减少人为干预、提升交易效率等为核心。

2.合理选用智能合约开发平台。通过比较各区块链平台的扩展性、安全性等选择适合的开发平台,如以太坊等,然后选取适合的编程语言开发智能合约,借助Truffle、Embark等开发工具对开发过程加以简化,提升开发效率[7]。

3.设定智能合约的规则与逻辑。具体需根据业务需求,对智能合约的变量与数据结构进行定义,如审批状态、申请状态等。同时,对合约函数与交互接口进行合理设计,有序开展融资申请、审批、放款等操作,并对输入输出参数进行定义。合约规则方面,需制定自动审核条件、放款条件等,确保合作可以依照预定规则展开。

4.实现智能合约与供应链金融系统集成。具体可根据供应链金融系统的数据结构与格式进行智能合约和系统数据交互接口设计,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同时,对接智能合约的业务逻辑和系统的业务流程,使之实现无缝衔接,正常执行自动交易。

(三)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帮助企业充分掌握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动态,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资金安全和业务稳定性。

1.确定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具体目标、功能。即重点对供应链金融中的潜在风险点进行深入剖析,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再依照风险来源对预警指标进行合理设定,如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在量化方式下呈现风险状况[8]。此外,还要为每项预警指标设置阈值,一旦指标达到或超出阈值,则自动触发预警机制。

2.建立风险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等优势,对供应链金融中的交易数据、物流数据、融资数据等进行整合,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进行各方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据利用率。

3.建立智能风险监测与分析模型。具体应借助历史数据和业务规则对风险监测算法进行设计,并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风险分析模型,实现对风险的量化评估和预测。

4.提升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可借助模块化的系统设计思路,把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划分成多个模块,以便进行升级扩展。同时,针对供应链金融中各类业务场景的需求差异,对系统配置与参数调整机制进行设计,确保可以满足各类场景下的风险监测与预警要求。另外,预留出和其他系统与平台的接口,实现风险预警监测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有效集成与协同。

(四)促进多方协作与信任建立

1.建立多方协作平台。具体可根据供应链金融的业务特征与协作需求,设计出协作平台架构,使平台实现多方参与、协同作业、信息共享。同时,平台还需明确各主体的角色与权限,一般涉及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供应商等,应保证其在平台上的行为和业务规则、权限设置相符合。

2.实现信息透明化处理和信息共享。借助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金融中的各项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包含融资数据、交易数据等,实现信息共享和透明化。另外,通过该技术给各参与方提供查询和追溯功能,以便随时掌握供应链金融的实时状态、历史记录等,提升信任感。

(五)推动融资流程优化

1.建立融资信息共享平台。使用区块链技术整合供应链中的融资信息,如交易记录、企业信用信息等,形成一个统一化的融资信息数据库。然后,通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实时更新和验证融资信息,避免信息滞后与误差,提升融资决策的准确性。

2.借助智能合约实现融资流程自动化。具体可根据融资需求与业务规则设计智能化的融资合约模板,将融资利率、条件、期限等要素包含进去,并在此作用下进行自动化的融资申请接收、审核、批准,减少人为干预,提升工作处理效率。另外,借助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功能,使资金在满足融资条件后可以自动结算并划转,减少相关操作风险与成本投入。

3.完善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借助区块链的融资信息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针对相关风险展开实时监测预警。同时,通过区块链平台实时共享和协同管理风险信息,引导各主体共同参与进来,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

4.提升融资流程的灵活性。具体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场景,通过完善不同场景的融资流程提升融资效率。并依照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设计定制化的融资流程模板,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互融合,共同完善融资流程,提升融资服务效率与质量。

三、结束语

在区块链金融工作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拥有极大价值,不仅有利于提升数据共享效率和透明度、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和控制、优化融资流程和成本控制,还能推进供应链协同与整合,保障数据信息安全,促进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要使其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实际应用时还需建立分布式账本平台,设计智能合约,以实施自动化交易。同时,建立专项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加快多方协作与信任共建,并优化融资活动流程,从根本上促进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工作开展中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颉茂华,张家春,王艺茹,等.区块链技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路径及效果研究——以蒙牛乳业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24,17(02):280-296.

[2] 邱唐凌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探析[J].金融客,2024(03):1-3.

[3] 甄文静,郭力宾.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发展困境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4(02):45-49.

[4] 喻婵.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商业研究,2023(10):32-34.

[5] 吴志峰,田惠敏.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研究[J].供应链管理,2024,5(05):5-21.

[6] 曹心颜.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2024(06):25-27.

[7] 王茹.区块链技术推动中小微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J].财经界,2024(01):33-35.

[8] 颜枫雅.区块链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对外经贸,2024(03):77-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