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2024-12-28 00:00:00杨晶
经济师 2024年12期

摘 要:高校发展中需要做好预算层面的各项工作,预算管理中更要充分考虑到预算绩效管理。文章基于观察法和归纳总结法具体阐述了预算管理与预算绩效管理内涵,肯定了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分析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支持力度不足、预算绩效评价全面性不足等。提出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的全面性等策略。

关键词:高校 预算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3;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111-02

在高校的内部管理体系中,预算管理十分重要,这也凸显出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通常需要具体体系提供支持,很多高校也进行了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尝试。通过具体观察、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具体体系的构建并不简单,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体系的构建、运转也对高校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概述

(一)高校预算管理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高校预算管理是指高校为主体,对预算资金规范运行而进行的组织、调节、控制、监督活动总称,预算资金也是预算管理中的基本对象[1]。在高校的内部管理体系中,预算管理通常被视作基本的财务管理构成,由于是对资金配置、使用进行的安排,预算管理自然也是较为特殊的管理。预算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进程中预算编制、执行状况通常需要得到有效评价,这使得预6a2cae24495e1f07017018f2688c54b2算管理中也要同步做好绩效评价等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管理体制,其更为关注对预算管理进行的评价,对预算编制、执行状况等都是一般性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高校整体发展中必然涉及到预算管理,其自然也要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工作。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分析

在各高校内,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也是很多高校进行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直接原因[2]。概括来说,相应体系构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运转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能够得到更多保障。在系统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后,高校也可以更好地掌握资金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状况,所掌握的这些信息也能为资金资源的更好配置、应用提供更多支持,有助于高校预算管理有效性的提升。另一方面,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基于这一体系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状况进行有效评价后,资金资源更好地配置、使用,可以为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因此,各高校也应当积极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基于这一体系有效开展预算编制,执行相关的绩效评价工作。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中的常见问题

(一)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支持力度不足

部分高校虽然进行了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尝试,但实际状况并不理想。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也并未给各项预算绩效管理活动开展提供足够支持。制度化管理是十分成熟的管理理念,一般而言,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层面看,预算管理及预算绩效管理都需要具体制度的支持。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中包含着基础性制度建设这一层面的工作,制度建设、执行状况也会对具体体系的构建,以及基于这一体系的预算绩效管理活动开展产生直接影响。但在很多高校内,预算管理的受重视程度较高,而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大部分高校内也缺乏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少部分高校内虽然已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但具体制度并不健全,制度执行状况较差。当基础性制度难以给予预算绩效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持时,最终的体系构建状况自然较差。

(二)预算绩效评价全面性不足

在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中,预算绩效评价不可忽视,更是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核心工作[3]。虽然很多高校都尝试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对预算绩效评价事宜进行了具体安排,但预算绩效评价的全面性不足。一直以来,很多高校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解较为有限,其更为看重预算执行上的评价,而诸如预算编制等层面的绩效评价易受忽视,这导致预算绩效评价带有很大局限性。由于并未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对预算绩效评价进行全面、详细地安排,基于具体体系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时,评价结果也会与实际存在出入。在越发看重全面预算管理的背景下,仅仅关注预算执行状况的评价并不可取。

(三)预算绩效评价方式缺乏有效创新

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较为多样,其中,预算绩效评价方式的选用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中,预算绩效评价方式的明确同样重要。对部分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情况进行观察可以发现,预算绩效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财务部门通常被视作预算管理的主体,高校也倾向于将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主体,财务人员对预算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这一现象较为普遍。虽然传统的预算绩效评价方式能够发挥出一些作用,但部分高校的规模较大,预算管理体系较为复杂,传统预算绩效评价方式的不足十分明显。简单依托财务人员机械性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时,所取得的预算评价结果也不会具有较高参考价值。这不仅会影响预算绩效评价效率,同时也会拉低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四)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利用不充分

在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中,具体体系的构建要服务于绩效管理活动的开展,其中也涉及到预算管理结果的利用。但很多高校所构建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较为看重预算绩效评价,最终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的利用并不充分。通常来讲,只要构建了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基于相应体系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后便会取得具体结果,这一结果也能反映出预算编制、执行情况。但大部分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中并未充分考量具体结果的利用,这容易导致预算编制、执行相关评价时会流于形式。虽然对预算编制、执行进行的评价可以营造出更为严格、规范的预算管理环境,但忽视对预算绩效管理结果进行的分析与深度应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价值便会被弱化。

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中应当夯实制度基础,强化基础性制度对预算绩效管理活动开展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具体来说,高校应当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相关工作,制定健全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在预算绩效管理中融入制度化管理理念[4]。例如,某211院校自2022年开始便极为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在“放管服”背景下对自身预算管理及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进行了统一部署。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中,预算绩效管理的权责关系、预算绩效评价主体、预算绩效评价原则、预算绩效评价内容被进一步细化。在基础性制度较好建设、执行的基础上,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际运转状况较为良好。更为重要的是,在基础性制度较好建设、实施后,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也为该211院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顺利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的全面性

考虑到预算绩效评价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在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也应当给予预算绩效评价更多关注,并积极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的全面性。例如,某高校不仅尝试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高校整体预算与各二级学院预算、部门预算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融入了全过程评价理念。该高校内财务部门每个季度会定期进行整体预算执行情况、二级学院预算执行情况、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不仅如此,每年年末该高校也会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性评价,并对下一年度预算编制进行细致评价。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进行差异性评价,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细致评价后,预算绩效评价上的全面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直接促进了预算绩效评价有效性的提升。

(三)从多个角度驱动预算绩效评价创新

为更好地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基于这一体系进行高质量的预算绩效管理,高校也应当从多个角度驱动预算绩效评价形式上的创新[5]。例如,某高校较早进行了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除了财务部门内的财务人员基于传统方法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外,该高校也基于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了信息化的预算绩效评价。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资金资源配置、使用状况能够被更为直观地体现出来,资金资源使用相关的可视化结果也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除了在信息化视角下进行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作为预算绩效评价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外,高校也可以多元化预算绩效评价主体,使得不同主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预算绩效的评价。其中,从高校财务部门主导,各二级学院及部门自主进行预算绩效评价也十分可取,同样可以驱动预算绩效评价的创新。

(四)充分利用预算绩效管理结果

只要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必然会取得一定结果,站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角度看,在构建具体体系时也应当充分利用预算绩效管理结果。例如,高校可以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中确定出报告机制,即基于具体标准进行了预算绩效评价后应当出具具体报告。在具体报告中应当包含预算编制评价结果和预算绩效评价结果。通过对预算绩效编制相关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高校可以更好地掌握预算编制状况。基于这一结果,高校需要在后续的整体预算、二级学院预算、部门预算编制中进行调整,适度增加预算弹性。同时,通过对预算执行相关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高校可以更好地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在及时掌握了预算执行情况后则要精准定位预算执行问题,剖析问题成因并在后续预算管理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与优化。充分利用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后,高校可以在预算绩效管理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四、结语

各高校应当加深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了解,并积极围绕着相应体系构建进行尝试。考虑到很多高校缺乏预算绩效管理经验,在具体体系构建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高校也要做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运转状况的评价。较好地掌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转状况后,在预算绩效评价等工作开展中进行进一步调整。通过这一方式,所构建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运转,为预算执行等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梅群.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4):79-81.

[2] 冷晓岩,荀宝莉,郑心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2022(03):24-33.

[3] 李晓蔷.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师,2022(09):56-57.

[4] 龚婕.基于业财融合的高校预算管理探讨[J].西部财会,2022(08):11-13.

[5] 王琳,刘燕.基于BSC视角的高校全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05):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