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数字经济覆盖面不断增加,各行业的数字化趋势明显,数字化战略成为各产业与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财政部陆续出台的会计数字化政策双重推动下,高校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革新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通过总结现阶段高校财务业财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高校财务业财融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探求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财务业财融合的转型方式及路径,从而实现高校财务与业务无缝衔接,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与决策质量,保障高校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 高校 业财融合 转型
中图分类号:F233;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093-02
一、引言
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事业单位业财融合、会计职能拓展等相关政策的相继推出,标志着财务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全面开启。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对高校会计工作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开启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创新与迭代为会计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业财融合也逐步从应用成熟的企业借鉴到高校等行政事业单位,由此可见,依托数字化技术大力发展业财融合是高校会计工作的发展重点。目前,高校业财融合处于起步应用阶段,高等院校作为教育行业公益性单位,其财会信息化水平与企业相较有较大差距。高校财务管理应摆脱传统财务思维的禁锢,向多部门联动、多系统联动发展,改变原有的会计核算基础,建立并完善财务信息传递系统,对原有的会计科目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此实现数字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内涵式发展。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转型探索,应从推动财务工作由局部到全景转;财务工作服务从需要到供给转变;财务管理由碎片到整体转变;财务决策由经验到模型转变;财务监督由单一到多元转变;各部门协同由有界到无限转变,从上述几个方面共同提高财务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财务工作由提供数据到参与高校决策,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保障高校健康有序发展。
二、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现状
业财融合自2014年提出,经过多年摸索发展,业财融合模式已在企业财务中进入成熟应用阶段。业财融合从表面而言,是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相互结合,经过不断探索发展,最终与业务发展融为一体。业财一体化融合为企业发展带来很多便利,促使企业更快速、更准确地做出最优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业财融合不仅是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更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融合发展,其将企业未来决策由原先的依经验而行,改变为由各部门汇总数据的发展模型,使企业决策更具准确性与时效性。到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直属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意见》,至此,高校业财融合正式提上日程。高校业财融合发展较晚,可以借鉴企业业财融合的成熟经验,也可借鉴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的发展模式,因此,高校业财融合的发展探索有机可循,一方面借鉴成熟的发展模式进行全方位变革,一方面可依托高校自身的科研优势不断地进行立项创新,使高校财务工作完成由数据核算到参与决策管理的跃进。数字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业财融合提供了极大便利,高校业财融合的数字化发展也成为当前高校业财融合革新的重要内容。高校业财融合数字化发展,其核心是破除原有的财务数据孤岛,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的交互渗透,通过共享信息平台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有效融合,达到相互促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与高校决策能力的作用。因高校业财融合发展时间尚短,且高校主要经费来源是财政拨付,对资金使用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理均有不足之处。高校长期处于报账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作的重点是财务核算,对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不太重视,且各部门对资金的关注点在于账目资金是否充足,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合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否有成果,不关注资金是否高效使用,资金使用是否存在风险。另外,高校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缓慢等诸多问题。
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效业财融合,是以数字信息化技术为纽带,将高校的各个部门、主体与个体通过信息化数据平台进行高效连接,学生、教师、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分散的部门与学生、教师个体之间产生信息流通与共享,对高校自身而言可对其的战略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对财务工作而言可强化财务风险控制、内部控制,拓宽财务监督范围,从而更好地支持高校发展。现阶段,高校业财融合还存在以下问题急需解决:首先,数字信息化程度不足。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业财融合,其核心内容是数字信息化建设,一体式数字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也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目前高校对业财融合的重视度有所不足,高校的发展重心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研创新、招生就业等方向,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投入较少,导致一体式数字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从而拖慢业财融合发展进程。其次,专业人才缺失与人才储备不足。数字化背景下的业财融合专业人才,需要财务、计算机技术、学校各方面业务都懂的复合型人才,而高校现阶段从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只熟悉一种或者两种业务,这就给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带来掣肘,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会造成高校实际业财融合浮于表面,只是完成了场业财融合场地搭建,而不能对高校业务产生质的影响。高校要加快业财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进度,在财务人员培养过程中还应考虑专业人才储备。最后,部门协同受限、业财融合是各部门与财务部门、各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目前高校“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财务部门与各部门的信息数据不同步,各部门间的信息数据不共同,或者只限于表面共同,没有形成数据信息融合,不能做到信息数据的高价值转化。
三、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转型措施
通过梳理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现状,可以总结出高校业财融合的本质是财务与业务的全面融合,核心是一体化数字信息化平台建设,难点是破除固有的思维束缚,提高个体、部门之间的参与度,实现数据信息的高价值流通,从而实现高校管理的数字化、现代化。
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高校业财深度融合,需要从改变思想认知,建设一体化数字信息平台,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养,有效改革组织机构等多方面进行。
(一)改变思想认知
现阶段高校的竞争发展,已不局限于优秀人才的竞争,开始向科研、人才管理、社会服务等多元化领域迈进,高校的运营管理需要更多实时、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通过实现业财深度融合将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实时准确地提供给管理者,方便管理者做出更为全面的发展决策。首先,要改变领导层对业财融合的重视度,高校工作的重心一直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招生就业等方面,对业财融合的关注度比较低,加之高校资金以财政拨付为主,缺乏资金来源渠道,对业财融合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少,这就导致高校业财融合建设滞后,财务数据不全面又会影响高校的发展进程。基于此,高校领导层要适当加强对业财融合的重视度,适度增加资金扶持,协调统一各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业务对接与数据共享。其次,财务工作人员的固有财务思维需要做出改变,对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进行及时汇总,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脱离传统的记账思维,将财务管理工作延伸至对信息数据汇集整理之后的分析与决策建议。最后,非财务部门应做好与财务部门的对接工作,做好业务到数据、数据到信息、信息到价值的传递工作,高校财务业财融合,更应完善其中的“业”,这部分工作对非财务工作者而言属于增量新工作,需要在实际对接过程中,与财务部门共同探索完善,
(二)改革组织机构
传统意义中的高校财务部门定位是服务其他业务部门,其工作主要在其他业务部门发生业务之后再进行事后财务核算,这样就缺失了财务管理对整个业务全流程的监督,对发生业务的前端与中端缺乏有效的辅助与监督流程,基于此,以数字信息化技术为纽带的业财融合成为高校组织机构改革的契机。高校的各部门属平行关系,这种状况下各部门只关注自身的工作职责,财务部门工作难以进入其他业务前端,各部门只考虑到各自的需求,不能兼顾财务流程的完整性,许多业务的财务流程比较零散,办事效率与资金运行效率都不高。财务部门通过信息传递与反馈,与各部门业务进行深度融合,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沟通,熟悉高校整体业务在各部门之间流转的顺序,并对其做出针对性调整,避免相同业务在不同部门流转时的重复工作部门,提高业务运行效率,使数据流通更便捷、业务处理更高效、决策也会更为精准有效,从而助力高校实现目标价值。在进行高校组织结构改革的时候,应顺应业务流程,提高财务工作者在其他业务领域的参与度,并逐步熟悉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财务人员要经常下沉到业务部门,用业务培训、轮岗等方式完成业财业务的深度融合。
(三)建设一体化数字信息平台
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的数字信息化建设一直在提速,各种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给学校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高校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校55f23062a755d50d23cadd81ef57f10c外业务处理系统、校内业务处理系统、财务处理系统三部分,校外处理系统又可细分为财政一体化平台、财政票据处理系统、银联业务系统、缴费系统等;校内的则包括教务管理、资产管理、学生管理、办公管理、后勤管理、图书馆管理等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包括全面预算、票据管理、会计核算、合同管理等系统。各种系统相互之间兼容性低,数据互相不能流通,这就导致很多工作重复进行,财务管理难以介入其他系统的前端与终端,只在后端进行财务归集。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是将上述系统以数字化技术进行整合,打破各系统间的信息壁垒,高度整合财务与业务数据,降低各部门间的沟通成本,缩短业务流程,提升数据信息传递效率,最终达到将数据信息转化为价值的目的。业财融合一体化数字信息平台建设,让财务监督范围扩大,高校管理层与决策者对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完成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由人为控制到系统控制、制度控制的转变。
(四)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养
财务工作人员作为业财融合的执行者,其综合素养决定着业财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数字经济时代的财务工作者,首先,要具备大数据财务理念,熟练应用流程机器人、智能分析、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手段,将财务工作完全数字化、信息化、数据化,在汇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挖掘其中潜在的价值,做到信息数据到价值挖掘的转变。财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财务技能,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通过公开招聘、进修培养、自身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适合业财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财务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业务和财务的全面融合,要求财务工作者必须熟悉高校的其余业务,熟悉其他部门的业务流程,以便财务工作者对高校业务全流程进行把控,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财务管理。财务工作者需要自我学习、轮岗、培训等方式进行对业务的熟悉。业务部门也应对财务工作流程有一定了解,熟练使用信息上传系统,做到原始信息归集的高效、快捷、准确。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财务管理数字化也成为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业财融合是高校财务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高校财务管理从被动式财务记账到主动参与高校决策管理的重大突破。业财融合的深度发展,可以实现高校管理互动与数据信息的准确实时共享,提升高校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加快高校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充分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契机,依托高校自身科研优势,努力探索业财融合新途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雨霏.业财融合下高校财务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15):135-137.
[2] 范伊挺.业财融合视角下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4,35(03):52-57+82.
[3] 焦可欣.基于业财融合的高校财务管理优化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11):152-153.
[4] 王辉.实施业财融合加快高校财务管理转型步伐[J].投资与创业,2024,35(04):100-102.
[5] 龚敏,郭祖红,张祖俊.高校业财融合数智化管理创新模式[J].科技经济市场,2024(02):149-151.
[6] 王小云.基于业财融合视角的高校资产管理相关业务流程的优化实践[J].会计师,2024(01):111-114.
[7] 赵昱茜,张优智.高校财务管理中业财数据融合路径分析[J].上海商业,2023(12):122-124.
[8] 彭晓虹,吴瀚,杨铭.大数据和智能化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23(11):138-141.
[9] 张梅仙.高校业财融合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1):10.
[10] 光昭.智慧财务背景下民办高校大数据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