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汽车产业发展探讨

2024-12-28 00:00:00魏云暖
经济师 2024年12期

摘 要: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来,汽车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代表,正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并已实现了从单一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的重要跨越。面对消费者对出行体验要求及科技创新驱动,加速汽车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文章从数字经济对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着手,分析数字经济对汽车产业影响因素,探究数字经济下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数字经济 汽车产业 融合发展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407.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045-02

引言

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的基础上,数字经济促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对汽车产品形态功能进行革新,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安全出行方式。且数字经济将汽车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深度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便利条件。为此,对数字经济下的汽车产业发展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可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信息支持,为汽车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一、数字经济下汽车产业发展要点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以满足市场多元化发展变化。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基础上,推动汽车生产过程智能化、自动化,可使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而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还可促进汽车产业与互联网、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

在数字经济时代,汽车产业涉及车辆数据远程服务、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等内容,逐渐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且包含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出行服务、充电服务、金融服务等。通过构建开放汽车生态系统,还可减少对传统燃油汽车的依赖。汽车产业还应加强废旧电池回收及再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新能源汽车生产,还可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数字经济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技术创新驱动

数字经济为汽车产业提供技术创新,在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转变为可自主决策、自主驾驶的智能移动空间。在智能网联技术应用基础上,汽车与道路、城市、互联网等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使交通效率得到提高。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使汽车产品性能得到本质提升,为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支持。通过数字技术应用,汽车企业可对市场需求准确了解,且数字经济为汽车产业带来如车联网服务、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等全新增长点,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便利。

(二)产业链重构

在产业链重构过程中,数字经济拉近了汽车企业与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等的关系,相关数据做到共享与业务协同,使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得到提升。通过构建基于数字智能化决策系统,企业可对市场需求情况实时掌握,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数字经济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业态也有促进作用,为汽车产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再者,数字经济还促使汽车产业与互联网、通信、电子信息等行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了汽车产业的边界和汽车产品功能,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三)市场服务模式优化

数字经济可从根本上提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使汽车企业对消费者需求喜好准确掌握,实现个性化定制及精准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可有效提高消费者体验,增强粘性,进一步开拓汽车市场。借助智能化服务平台,汽车企业可提供远程诊断、智能维护等便捷售后服务,降低消费者使用与时间成本。此类智能化服务模式,还可提升企业服务效率,增强消费者对产品认可度。再者,数字经济对汽车租赁、共享出行等新兴业态发展也有推动作用,为汽车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提供便利条件[2]。

三、数字经济下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技术研发投入

1.重点关注自动驾驶,探索新能源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对机器学习、传感器融合、高精度地图等技术进行探索,可使自动驾驶系统感知、决策及控制能力得到提升,为自动驾驶技术从辅助驾驶向自动驾驶方向发展提供支持。还应选择与高品质芯片厂商、软件公司、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形成创新生态模式,促进自动驾驶技术得到顺利发展。还应从电池技术、电机电控系统、轻量化材料等角度分析,加大投资力度,使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有所提升,保证汽车运行安全,以带动充电基础设施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建设提供支撑。

2.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汽车企业应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搭建紧密合作关系,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针对产学研合作,还应建立成果转化机制,促使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快科研机构及科技成果商业化转变,将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组织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等活动,还可带动知识共享与经验交流,为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推动产业链协同整合

1.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透明度。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实时数据采集,使供应链透明度得到提升。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企业还可对库存水平、生产进度、物流状态等信息进行实时掌握,采取科学方法对现存问题妥善处理,使供应链顺畅运行。在对生产计划、库存信息、市场需求预测等数据真实掌握后,企业可对市场动态情况进行预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不仅如此,还应对供应链可持续性及韧性建设予以重视,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降低碳排放,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通过引入可再生能源、优化物流路径、采用环保材料等方式,降低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真正做到提质增效[3]。

2.完善产业生态构建,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汽车产业应做到与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深度融合,促使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业态发展。汽车产业还可搭建创新生态体系,促使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活动,以应对市场挑战,使产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还应与国际汽车产业达成合作共识,引进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促进我国汽车产业价值飞跃提升。在推动产业生态构建过程中,汽车产业还应凸显自身优势,做到与其他产业资源互补。借助汽车产业制造能力及当下市场渠道,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应用,应用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使汽车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

(三)加强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1.构建数据安全体系,制定数据采集存储制度。构建数据安全体系,需建立全面数据分类及分级管理制度,对各类数据保护要求明确了解,为数据安全防护提供基础依据。还应借助数据加密、脱敏、访问控制等技术应用,使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中安全得到保障。企业应构建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定数据安全管理职责与流程,注重数据安全培训,使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得到提高。

还应组建数据安全应急响应队伍,制定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以便在数据安全事件发生时可得到及时处理。此外,通过构建数据安全体系,还可使数据采集及存储安全性得到提高,汽车产业可对数据泄露、非法访问等安全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预防,使企业核心资产与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得到保护[4]。

2.注重隐私保护,防范黑客攻击带来网络威胁。汽车企业应构建完善的数据隐私保护体系,保证消费者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及使用过程中免受威胁。企业还应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最小化处理,并告知消费者数据使用目的及范围。汽车企业还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先进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修复处理。企业还应构建问题响应机制,当遭遇黑客攻击时可迅速进行处置,减少损失。通过与其他车企、网络安全厂商、政府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可对安全情报及威胁信息及时掌握分享,使整体防护能力得到提高。

(四)推动市场服务模式创新

1.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提升消费者体验。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使汽车企业对消费者画像、消费者偏好、驾驶习惯及用车场景等进行精准分析,设计出与消费者需求相符合的汽车产品。按照车辆运行数据实时监测,企业可在第一时间对潜在故障进行排除,提供主动式维护与保养服务,使车辆使用时间得到延长。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使汽车智能化水平得到明显进步。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语音交互系统以及个性化推荐系统等,可使汽车驾驶更加安全便捷,为消费者创造多种用车体验。通过对人工智能算法进行优化,汽车导航系统可对路况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提供最佳行驶路线,使交通拥堵问题得到缓解。

2.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以数字经济为依托,线上销售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可为消费者准确推送车型信息,提供24h不间断在线咨询服务。增设虚拟试驾、在线购车等创新功能,可拓展消费者购车选择方式。线上平台还可及时收集消费者反馈意见,对销售策略作出适当调整,形成闭环优化。线下汽车实体店作为消费者体验服务平台,消费者可实际感受车辆性能,享受专业购车咨询及售后服务。

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下,消费者可根据需求偏好,选择最为便捷的购车方式,享受个性化购车体验。此外,汽车企业还通过社交媒体、直播等新媒体渠道,加强与消费者互动沟通,使品牌影响力及消费者粘性得到提升。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融合销售模式,可拓展汽车产业销售渠道,还可提升销售效率,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予以便利条件[5]。

(五)完善政策法规支持

1.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汽车驾驶安全。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下,为使驾驶安全得到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与执行,主导制定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市场准入、运营管理等标准规范,以免发生数据泄露,对驾驶安全造成威胁。从自动驾驶技术角度分析,应对驾驶员操作进行培训,使其在紧急情况下可快速接管车辆控制权。还需对自动驾驶汽车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评估,使车辆处于安全运行状ykYmrY5E2splBdNQg+EvAg==态。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法规制度,可为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保障汽车驾驶安全。

2.加强监管评估,保证产业发展符合要求。政府部门应构建科学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及范围,以便对汽车生产、销售、使用、维修等环节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监管。对于数字经济下汽车产业新型优势特征,应确定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自动驾驶技术测试标准等。构建科学评估机制,对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定期评估,及时处理潜在问题。

数字经济时代,因数据作为汽车产业发展重要驱动力,应加强数据监管,构建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以防数据泄露滥用等情况发生。还应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方式,使监管效率及精准度得以保障。通过建设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对汽车产业运行情况监测预警,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对潜在风险有效预防,为监管决策提供支持。

四、结论

数字经济对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生态和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电动化等关键技术,带动汽车产业向智能方向发展,汽车企业要积极与互联网、通信、能源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未来,随着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汽车产业应始终保持敏锐洞察力及创新精神,加强与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应对风险,努力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剑,赵二牛.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24(08):128-131.

[2] 李韵.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汽车测试报告,2024(04):50-52.

[3] 李晓敏,张策,李东昆.数字经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1):44-50.

[4] 谢丽莎.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以A市为例[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2):311-313+316.

[5] 李洧.数字化转型驱动下汽车企业高质量发展[J].新型工业化,2023(0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