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蔬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在种植过程中实现其低碳化转型对于实现整个农业领域的低碳化具有战略意义。蔬菜种植所具有的碳汇、绿色生态、废弃物再利用等特质为其实现低碳化转型提供了可能性。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实践为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提供了经验,国家低碳化法律与制度体系的出台为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提供了保障。但是,在我国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构建蔬菜种植的低碳技术体系,推动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进行全产业链低碳化变革,推动蔬菜低碳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融合;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加速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发展。
关键词:蔬菜种植 低碳化转型 作用机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035-02
一、引言
自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提出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战略以来,我国把积极发展低碳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0年以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要力争达到峰值,到2060年以前,要力争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双碳”目标反映了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决心。低碳农业是低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其种植过程中实现低碳化转型,对于实现整个农业领域的低碳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以及促进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发展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蔬菜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实现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通过采取投入减量、绿色替代、循环利用等经济发展方式,在实现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低碳化转型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构建蔬菜种植的低碳技术体系,推动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进行全产业链低碳化变革,推动蔬菜低碳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融合;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加速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发展。
二、蔬菜种植低碳化的内涵
(一)蔬菜具有碳汇特性
蔬菜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还具有碳汇功能,即蔬菜种植过程中可以吸收和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植物组织的一部分固定在植物体内。因此,蔬菜可以被视为具有碳汇特性。这种特性使得蔬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缓全球气温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如果农民采用一些可持续的农业管理方法,如保护土地、合理轮作和间作、施用有机肥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化问题。蔬菜种植所具有的碳汇特性告诉我们,推进蔬菜种植的低碳化转型是可行的。
(二)蔬菜种植具有天然和内在的绿色生态特质
首先,蔬菜种植的绿色生态特质体现在其对环境的友好性方面。蔬菜产业发展利用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保证了蔬菜的绿色和优质。其次,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可以不断推动蔬菜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优质的蔬菜产品。此外,蔬菜种植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通过农业科技的应用,如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可以大大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丰富了“菜篮子”的内容。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蔬菜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体现了科技在推动蔬菜种植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利用蔬菜种植的绿色生态特质,实现蔬菜种植向低碳化发展,需要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控制土壤、水及环境的面源污染,降低蔬菜种植区的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蔬菜种植向低碳化转型发展。
(三)蔬菜种植具有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和再循环的特质
蔬菜种植具有农业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投入品的减量化、废弃物的资源化、产业模式的生态化等特质。利用这些特质,在蔬菜种植中通过合理的种植技术,如作物套种、间种和立体种植等,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通过蔬菜废弃物饲料化、沼气化利用,打造“蔬菜—饲料—养殖”的产业链循环模式和“菜—沼—果(菜)”生态循环模式,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实现蔬菜种植向低碳化转型发展。
三、推动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的作用机理
(一)蔬菜种植向低碳化转型发展基础的奠定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通过建立肥料高效利用体系、生物能源优化利用体系,打造“蔬菜—饲料—养殖”的产业链循环模式和“菜—沼—果(菜)”生态循环模式、“立体农业”模式,拉开了蔬菜种植低碳化发展的序幕。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战略的背景下,我国在加大蔬菜种植的绿色生态功能力度的基础上,利用投入减量、绿色替代、循环利用等低碳生产手段,确保了蔬菜的安全供给,奠定了蔬菜种植向低碳化转型发展的基础。
(二)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的政策保障
从201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要求蔬菜种植户在生产环节更加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投入量。在此基础上,我国又采取各种措施鼓励蔬菜种植户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恶化的趋势。据统计,从2016年到2023年,我国化肥的施用量由6022.60万吨下降到5224.3万吨,已连续7年呈现负增长情况。从农药使用情况看,从2016年起,我国高毒有机磷农药品种(其中绝大部分为杀虫剂)被逐步淘汰,农药使用量由2019年的145.6万吨下降到2023年的23.4万吨。此外,我国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大力推进绿色转型,采用生态、有机、循环利用的传统方法进行低碳生产。在化学投入品减量、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通过引入低碳新技术(如采用生物农药和杀虫生物制菌剂等病虫害防治方法),降低蔬菜生产过程对石化能源的依赖,确保了蔬菜产品的安全供给。
(三)制定法律与制度体系,促进蔬菜种植低碳转型
在全球低碳化发展背景下,我国通过不断出台和完善低碳发展的法律和制度,全过程保障和促进农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发展。2022年5月,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等文件发布,这些法律与制度体系对农业有害物质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为我国蔬菜种植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法律与制度依据。此外,各级政府对蔬菜种植区采取了绿色环保措施,从而避免了蔬菜区的环境污染。
四、进一步推进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发展的对策
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发展,既是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更是适应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但是,在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蔬菜种植的低碳技术体系如何建立、低碳化产业体系如何有效融合、综合管理措施如何实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蔬菜种植向低碳化转型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构建蔬菜种植的低碳技术体系,推动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
蔬菜低碳种植技术主要围绕减少蔬菜种植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激励来减排固碳。蔬菜种植既具有农产品生产的经济功能,又具有碳汇功能等内生性功能。这些功能的外在性表达,要求农户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低碳技术,形成蔬菜种植低碳化技术体系,推动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一是,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合理选择蔬菜品种和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发展有机蔬菜,推广有机蔬菜种植方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提高土壤质量和蔬菜品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三是推广蔬菜生物技术,利用基因工程、遗传改良等生物技术手段,培育高产、抗病虫害的蔬菜新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蔬菜的抗逆能力。四是使用有机肥料、改进灌溉技术等。
(二)进行全产业链低碳化变革,推动蔬菜低碳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融合
蔬菜生产与供给是集低碳生产、产品安全保障、产品商品化处理与加工和运销等一体的低碳型产业体系,这就决定了蔬菜的低碳化转型是全产业链的低碳化转型,而不仅仅是蔬菜种植环节的低碳化转型。因此,要同步推进我国蔬菜种植环节的低碳化转型、蔬菜加工环节的低碳化转型、蔬菜商品化处理与运销环节的低碳化转型。这就要求采用源头控制与全产业链过程控制内在统一的治理方法,即在蔬菜全产业链低碳化治理过程中,既要注重各产业链生产关系的变革,如低碳化体制机制创新;又要参考国际上一些成功的绿色认证制度,如有机产品认证、环保认证等,制定适合我国情况的低碳蔬菜认证和标准,提高消费者对低碳蔬菜的信任度;还要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组成合作联盟,共同推动蔬菜产业的低碳化发展,通过合作和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低碳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
(三)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加速推进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发展
蔬菜种植低碳化转型的综合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科学轮作、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施用微生物菌肥、地膜和防虫网的应用、合理使用肥料、控制灌溉水量与次数、控制蔬菜生长的湿度与温度,以及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等。通过这些综合管理措施的运用,可以促进蔬菜的健康生长,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控制蔬菜种植过程中的碳排放,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此外,政府要加强蔬菜种植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提高其对低碳生产方式的认知;要加强对蔬菜种植碳排放的测算和监测,为政府进行蔬菜种植碳排放的评估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高鸣,张哲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和政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24-31.
[2] 金书秦,林煜,牛坤玉.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J].改革,2021(05):27.
[3] 李伟勇,马玺,王桂珍.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J].内蒙古农业科技,2021(01):27-29.
[4] 宋博,穆月英.蔬菜生产低碳化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59-78.
[5] 刘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N].农民日报,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