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的有机结合,数字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新业态,是全球经贸规则竞争博弈新阵地,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文章从阐述中国及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基本情况入手,探讨分析了数字贸易典型发展模式经验及成效启示,结合经验及产业发展实际,提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要进一步加快数字贸易创新驱动,加快数字贸易制度创新,稳步推进数字贸易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培育和增强数字贸易竞争新优势,将数字贸易打造为贸易强国新引擎,培育和增强数字贸易竞争新优势,推动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贸易强国。
关键词:数字贸易 服务贸易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021-03
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新增长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党中央、国务院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深刻洞察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数字贸易蓬勃兴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对全球贸易的模式、结构、规则产生深刻影响,已成为全球贸易增长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组成部分。中国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全球化发展理念,强化数字贸易顶层设计,扩大数字领域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建设贸易强国的“新引擎”,中国正努力在全球数字贸易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为推动全球贸易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中国及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全球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23年,全球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额4.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19—2023年,全球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年均增速达10.8%。数字贸易已经成为新一轮大国竞争的焦点。从出口看,2023年全球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排名前5位的经济体为美国、英国、爱尔兰、印度、德国,出口额合计占全球比重达45.2%。中国排名第6位,全球占比4.9%。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推动数字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将重构,数字贸易内容范围继续拓展,数字服务要素增长,成为全球价值链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跨境数字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数字贸易增速大大超过我国同期整体对外贸易增速,成为外贸发展的新亮点,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数字贸易发展,数字贸易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服务贸易新质生产力新赛道。按美元计算,2023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385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约2190.4亿美元,进口额约1668.6亿美元。
二、数字贸易典型发展模式经验及成效
数字贸易是以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以数据订购和交付为主要特征的贸易形式。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实现了贸易流程的全面数字化与智能化。在数字贸易中,企业能够跨越地理界限,高效地进行商品、服务和信息的交换。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广泛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刻变革。
(一)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2020年,商务部认定中关村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和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等12个园区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旨在打造数字服务出口的高地,推动我国数字贸易的国际化进程。这些基地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手段,促进了数字服务企业的聚集和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字贸易产业集群,成为我国数字贸易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出口集聚区。
经验举措: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位于或邻近自贸试验区,形成了紧密联系和互补态势,有利于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获得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和更自由的贸易环境。同时,基地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为企业提供国际交流和参展合作机会。此外,基地还聚焦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技术创新,为数字贸易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企业入驻基地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政策收益。2019年商务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通知》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撑、建设数字服务出口统计监测体系、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建立安全风险防范机制等5条支持基地建设的保障政策;2021年《关于支持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产业实力、推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建设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强化数据安全评估保护以及建立完善统计体系等12条支持基地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加速了数字贸易新业态的形成,也为我国在全球数字贸易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成效:在基地建设中,积极效应已初见成效。自2020年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以来,部分基地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数字服务出口比重不断加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数字服务企业脱颖而出,数字贸易引领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至今,海外市场拓展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这些举措,基地不断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注入新的动力,助力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启示:要培育壮大数字贸易市场主体。基地通过完善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支持政策,发挥政策效应优化市场主体,改善数字贸易环境,引进有特色、善创新的数字服务企业入驻,促进数字贸易结构更加合理,利用集聚效应促进企业创新、降低企业成本,推动基础较好、竞争力较强的数字服务企业更快发展,数字贸易主体得以培育壮大。
(二)世界电子贸易平台
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位于中国杭州,是多方参与、公私合作的贸易普惠平台,利用技术和政策咨询支持全球贸易,通过数字人才和数字技术赋能,帮助企业直接接触国际客户、高效的产品和数字化数据,搭建数字交易、数字物流、数字支付、数字规则等全球数字贸易基础设施,服务全球企业数字贸易开放与升级。
经验举措:构建快速、透明、公开普惠、互惠互利的数字化贸易园区。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流程,优化跨境货物流动。为保税园区内多模式业务提供全链路电子化的清关申报服务和管理服务,提升清关效率,加强区域电子商务和物流生态系统。同时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升清关效率,并通过集成实时定位的电子关锁系统等设备保障货物安全和可追溯。一是实施全链路数字化管理,对园区流程进行了数字化和自动化,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和规范,简化了原有线下的审批和申报环节,提高申报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二是实施智能化应用,集成了电子关锁、卡口控制、X光机等物联网设备,对园区内全流程货物进行跟踪关。三是提供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对园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园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趋势和问题,优化园区资源配置,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效益。四是搭建全球公共服务平台,为了支持从事全球贸易的中小企业和正在更新监管政策以适应新型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流的政府,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开发了一个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与政府合作,为商家提供物流、海关和税务的一站式数字解决方案。
成效:启动至今,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比利时等8个国家拥有11个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内与杭州、义乌、海南和香港有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国家及地方政府通过商业实践促进数字贸易发展,探索数字贸易新规则。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已打造智能物流枢纽网络,上线公共服务平台,为商家提供物流、清关、报税等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不仅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全球贸易,还支持政府升级跨境电商数字治理和政策创新。
启示:要提升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鼓励企业瞄准关键核心技术,争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适应数字贸易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和服务需求。要加强数字贸易顶层设计。完善数字贸易领域的支持政策,将提升我国数字经济整体竞争力作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优先目标,构建和优化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体系与制度框架。完善数字贸易领域法律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数字贸易地方性法规。加强数字贸易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加快数字贸易领域标准研究与制定修订。
(三)欧美数字贸易产业模式经验
全球数字贸易是以欧美为主导地位来进行发展的,由于欧美的技术发展较为先进和成熟,发展起步阶段比较早,因此,在进行全球数字贸易时具有很强的优势,一直占据了全球数字贸易的第一梯队。
经验举措:
1.美国:更强调信息和数据的自由化,注重开拓海外市场。美国主导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格局。通过推行一系列科技政策及联盟宣言维护其数字贸易霸权地位,将中国定位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在包括数字贸易在内的国际经贸新规则中,不断以安全性问题挤压中国,为中国参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美国的数字贸易政策重点更强调信息和数据的自由化,美国历任政府不断完善国内数字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促进数字贸易的基本要素》《数字十二条》等,力图打造一个体现美国意志的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体系,着力推动体现本国利益的数字贸易规则,强调“自由”为重点理念的数字贸易政策,在数字贸易规则领域内构筑了一个相对完善且具有强大约束力的“美国模式”。
2.欧日新:注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调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欧盟政策重点强调数据有效保护和数字服务提供商有效监管下的数字贸易自由化,拟定《通用数据保护协定》等数字贸易相关政策,在计算机、信息、保险、文化娱乐等子项中占据发展优势,试图打造数字单一市场。
日本政策重点注重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隐私保护,营造公平开放的数字贸易环境,拟定《官民数据活用推进基本计划》《数字手续法》《数字政府实行计划》等数字贸易相关政策,强调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新加坡是世界三大知名自由贸易港之一,已经成为东南亚跨境电商平台的总部中心,拟定《电商促进计划》《数字经济行动框架》等数字贸易相关政策,在数据流动、数字贸易领域践行自由开放的政策,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自贸协定磋商机制。
成效:欧美各国与数字贸易议题相关的贸易协定数量持续增加,议题范围从传统的电子商务、数字贸易便利化、无纸化贸易、开放的数字环境、知识产权等领域逐渐延伸到消费者隐私保护、数据跨境流动、数字产品非歧视性待遇、企业和消费者信任、数字技术治理、数字贸易税收治理、数字平台治理等新兴领域。
启示:要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打造数字贸易高水平开放平台,科学规划并加快建设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平台,探索建立“数字贸易港”和“数字自由贸易区”,建设数字贸易开放高地和国际枢纽,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负面清单式跨境流动方案,为开展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提供支撑。
三、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面对未来全球化新趋势,数字贸易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中国需要紧紧抓住数字化发展的新机遇,加强战略部署,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快数字贸易创新驱动,加快数字贸易制度创新,稳步推进数字贸易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培育和增强数字贸易竞争新优势,将数字贸易打造为贸易强国新引擎,推动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贸易强国。
(一)加快数字贸易创新驱动
技术发展水平是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要不断强化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大“数字技术+贸易”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等院校探索创新相关人才培养模式,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复合型人才支撑,同时提升数字技术在企业中的渗透率,不断增强数字贸易发展活力。
(二)加快数字贸易制度创新
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谋划部署,出台并落实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营造适宜本地发展的数字贸易政策环境。探索构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制度环境。加强数字贸易标准制订工作,制订一批高质量行业标准,为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统计保障。同时,要推动标准国际化对接,根据中国产业发展特色,结合企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先行先试主动对接一批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为我国参与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积累实践经验。
(三)稳步推进数字贸易平台建设
做强做优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发展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高地,更好地发挥基地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依托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平台载体、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政策和管理制度,加快推动数字贸易发展。办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打造推动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和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四)深入推进全球数字贸易治理
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呈现出分化态势,存在治理碎片化风险,不利于数字贸易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要积极争取数字贸易治理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积极推进世贸组织数字贸易谈判,推动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通过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开展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先行先试,稳步深化制度型开放。在数字贸易便利化、电子移动支付、跨境电商、电子签名认证、电子单据等领域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充分发挥中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尽快形成共识,提出高水平规则,力争达成数字贸易规则的“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徐娜,尹文渊,周晓剑.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国际贸易,2024(07):46-55.
[2] 洪俊杰,史方圆.中国培育数字贸易竞争优势: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国际贸易,2023(04):11-18.
[3] 张洪胜,杜雨彤,马述忠.数字贸易规则是否有利于弥合跨国数字鸿沟[J].国际贸易问题,2024(11):68-86.
[4] 数字贸易蓬勃兴起 贸易强国引擎凸显[J].服务外包,2024(02):12-13.
[5] 王惠敏.中美数字贸易竞争格局及中国应对策略[J].国际商务研究,2023,44(06):96-108.
[6] 李晓嘉.美国数字贸易战略:趋势、影响与应对[J].人民论坛,2023(14):89-93.
[7] 程英春,任泽睿.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4(03):97-100.
[8] 梁国勇.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的新趋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23(04):139-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