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统编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4.1“概念的概述”一课为例,开展议题式教学,引入电影《第二十条》的相关情境,设计对应的教学目标,从而将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迁移到逻辑思维中,实现跨模块融合,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树立法治意识。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模块融合;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高二下学期,学生开始学习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和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这两本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法律与逻辑相结合,通过熟悉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对难以理解的逻辑,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在“概念的概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将核心素养有机融入教学目标,既实现知识目标,又实现核心素养目标,从而在助力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节课设计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正当防卫”情境演绎,总结概念的含义,学会辨别生活中的易混淆概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二是通过“校园欺凌”课本剧表演,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第二十条”进入两会,感悟概念是变化发展的,用科学的思维认识问题,进而树立法治意识。
二、基于真实情境的议题式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投影播放央视新闻报道电影《第二十条》的视频,同时呈现若干条《第二十条》影评。教师在课下了解到,有的学生在过年时已经观看了电影《第二十条》,并写下了自己关于电影的感悟。于是,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第二十条的概念?我们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这一概念?由此,通过对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概念的理解,认识到概念具有什么样的逻辑特征,怎样能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明确掌握概念的具体方法,同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议题一:借法律之力,思概念之本。
情境一:学生演绎“正当防卫”情境。
设问1:基于上面的情境,谈一谈什么是“正当防卫”,尝试阐述正当防卫的含义。
设问2:结合教材,尝试找出正当防卫含义的本质。
设问3:结合前两问,总结本课所学概念的含义。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前两个设问,促进学生初步认识本节课所学概念,并结合之前学过的概念,总结“正当防卫”的含义。其中,真实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知道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情境二:投影展示图文材料——蛋糕店牌子上写着“买一送一”,顾客买完蛋糕后,店员送了一张卡片,顾客问道:“只是买一个蛋糕送一张卡片吗?”店员回答:“是呀。”
设问1:图片中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例子吗?
设问2:结合上述问题和课本示例,谈一谈自己对概念与语词关系的理解。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引入有趣、简单易懂的图片,促进学生思考图片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区分概念。如果对概念不进行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的混淆。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有助于具身思考生活中的逻辑错误及其产生原因,进而明确概念的重要性。
议题二:析影片之获,识外延之别。
情境一:学生表演“校园霸凌”课本剧。
设问:自己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表演“校园霸凌”课本剧,具身感受“校园霸凌”的危害。其余学生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在真实情境中辨别是非。表演和观看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当防卫”概念,掌握这一概念的外延。
情境二:经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分为三款,这三款包含一般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和特殊防卫。一般来说,正当防卫是不超过必要限度,且不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大损害,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特殊防卫则是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按时间条件分为三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事前防卫,不法侵害尚未开始;事后防卫,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设问1:材料中对正当防卫做了哪些划分?又体现了概念的哪个特征?
设问2:结合所学法律知识,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分析本节课所学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以上教学环节中,学生了解到正当防卫有三种特殊情形,按时间阶段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划分作为一种学习方法的意义。通过法律与逻辑的有机结合,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议题三:看两会之变,赴发展之约。
情境材料:2024年全国两会的材料和视频(具体内容略)。
设问1:通过观看“第二十条”走进两会的视频材料,思考:概念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设问2:本节课的学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以上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材料,经过总结后发现,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新的变化。在教学的中后段,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谈一谈自己对“第二十条”的看法,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寄语:“我们既要尊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要学习科学思维,培养自身理性平和的心态,用正确的立场去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让法治思维与理性思维在本节课教学中得到升华。
三、思想政治跨模块融合的教学反思
其一,要依托真实情境进行问题链引导。本节课依托法律情境,让学生学会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依托真实情境的基础上,设计问题链,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而不应该局限于表面,要深入剖析深层次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二,要加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内部的跨模块融合。山东高考文综卷在考查学生能力上,基于情境,并将思想政治不同模块进行融合。例如,2023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16题将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与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进行融合。为此,要加强学科内部的跨模块学习,通过情境建立不同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将法律与逻辑联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积极开展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切身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华民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朱可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8):99-101.
[2]王德明.议题式教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J].中小学班主任,2022(24):4-8.
仇 婷 山东省乳山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