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研:优化学科育人路径新探索

2024-12-28 00:00:00钟蓓蓓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22期

[摘要] 本文基于深度教研的概念、特征和维度,从小学英语一线教师的视角,探讨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开展深度教研。以一年级差异教学研究课Colours为例,提出了深度教研的特色策略:“头脑风暴”集素材,寻育人“点”;“化繁为简”宜学情,探育人“面”;“厘清概念”准定位,创育人“境”。由此,提升教研组每一位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让学生收获启智、润心的课堂,真正实现学科育人。

[关键词] 深度教研;差异教学;学科育人

一、深度教研的理性认知

深度教研是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教师通过深度教研,反思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

养,深度学习是推进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显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深度学习,需要以教师的深度教研为依托。

(一)深度教研的概念、特征与维度

深度教研不仅关注教学活动的表面现象,更致力于挖掘教学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持续研究、反思与实践,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深度教研的理论基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学习科学强调在深度教研中,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学为深度教研提供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强调深度教研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心理学则为深度教研提供了学习动机、记忆机制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助力教师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

1.内涵界定。对普通中小学教师而言,学校层面的深度教研是指在教研主题的引导下开展系列化、深层次、进阶性的持续研讨,进而卓有成效地解决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提升教研品质及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大体上,深度教研的核心要素包括问题导向、深度探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

2.特征凸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度教研有如下的特征:①指向真实问题。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会遇到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可以运用调研、分析等实证方法,从中梳理出当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找准教研活动新的生长点。②明确教研主题。教师对所提出的真实问题进行分类、筛选、追问、分解和剖析,形成问题链,进而提炼和确定教研的主题。③设计系列活动。教师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依托主题开展具有序列化、进阶性、深层次特征的活动,伴随系列教研活动的开展,一个个问题得以解决,引发教师反思,为顺利实施下一阶段的教研任务凝聚智慧和力量。④提炼学术成果。教师持续聚焦教研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扎根课堂,发现真实课堂中存在的真问题,积极思考问题的根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在教研活动的研讨、碰撞中不断形成研究成果。

3.维度视点。要做到深度教研,除了关注以上几点特征之外,还要聚合如下维度的力量:①知识深积维度。这是深度教研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在新课标学科育人思想的指引下,小学英语教师深度教研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他们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过硬的跨学科知识。实际上,对学科知识的把握是教研的骨架,对教育常识的认知是教研的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提高站位,厚积薄发,从而为深度教研做好知识储备。②自主深思维度。这是深度教研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教师要成为教研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不能做被动应付者和无谓旁观者,没有大家的全情投入和深入参与,教研活动只能是走过场。教研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要做好自我准备、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这里有教研前的切入和预设,也有教研中的投入和忘我,还有教研后的实践和反思,教师要做到全过程、全视角、全身心参与。③集智深研维度。这是普通教研转型升级为深度教研的境界,教研不是某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参与者的大合唱。深度教研需要聚团队之力、汇团队之智,群策群力、合力同心,共谋大计;同时需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团队优势,科学分工。

(二)深度教研的价值认同

有了新课标的指引,教师通过知识深积、自主深思、集智深研,逐步构建自己新的教学理念,以此指导实践,经过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生长过程,实现对深度教研的价值认同。

1.兴学:赋能学生素养发展。本着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教师开展深度教研,聚焦教学评一体化过程的优化,关注目标设计、课堂结构、实施策略、方法指导,强调面向生活的真实任务,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习从“知识”走向“素养”,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由此,为儿童核心素养的差异化发展不断开辟新的路径。

2.兴课:提升课堂变革品质。为了追求思维训练、实践提升、生命共鸣的课堂价值,教师开展深度教研,聚焦“素养目标”和“育人为本”,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是否真正在课堂落地、在学生身上落实,着重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在学习中是否得到历练和成长。这样,通过课堂变革的实践和研究,广大教师和学生将在课堂上一起获得精神和智慧上的成长。

3.兴师:牵引教师专业进阶。有了深度教研的促进,教师不断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自我评价,并在评价之后作出相应的改变,结合自身进步不断总结有益经验,获得进阶发展,实现生命的生长;有了深度教研的促进,教师在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课程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有了深度教研的深度点拨,也唤醒了教师心底的“巨人”,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的本质和生命成长的规律,找到教育的“诗和远方”,为学生的远航指引方向。

二、深度教研的实践环节

要保证小学英语深度教研的有效开展,实现深度教研对课堂的诊断与改进作用,需要教研组针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设计。我校英语教师开展持续深入的行动研究,形成了“理论学习—遴选主题—建构微题—课例研究”四阶段的行动循环,具体如图1所示。

(一)理论学习,寻求支撑

理论学习是教师开展深度教研的重要支撑,它有助于教师明确方向、提升素养、借鉴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和促进团队协作。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专业书籍、学术期刊、教育论坛等多种渠道,把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我校英语教师利用暑期开展主题学习,对标新课标,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英语课程价值取向,内化德育渗透的意义,增强渗透意识。如此,为整个学期的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撑。

(二)问题导向,遴选主题

在理论的指导下,教研组要根据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立足实际学情,明确教研的核心问题。在遴选主题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核心问题、关联学生的现实生活、跨学科整合等方面,确保所选主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我校英语教研组根据学校课题,在开学初就确定了以下的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

研究主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英语深度学习中渗透德育实践研究

研究问题: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差异教学策略,实施深度学习并适当渗透德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三)学段分设,建构微课题

开展深度教研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阶段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差异较大,教研组需要依据学情建构有针对性的微课题,以期提升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英语组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了符合学生发展的研究子主题(见表1)。

(四)聚焦主题,课例研究

深度教研的有效开展需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有了各年段的微主题,教师要在课堂上将前期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落地,通过聚焦主题的课例研究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各年级备课组在确定了本学期研究课的课题后,准备了一节研究课,通过备课、上课、磨课的教学过程,着力实现德育的渗透。

例如,笔者所在的一年级教研组,本次展示课的课题是Colours,主题是Colours around us,enjoy colourful life。基于新课标和“3+N+1”展示课的要求,我们英语组以Colours为主题展开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主题意义的探究深度,fbPwRzvZ+h/aKhSceHKhXRym8xLwb+zvKCH+HSVCUpA=依据学生的兴趣点展开育人活动设计。作为本模块的最后一课时,我们在复习本模块的重点——颜色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拓展了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及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为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而选取恰当的图片资源,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本课设计了涂色任务的情境并贯穿始终,通过课文M4 U2中文本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dog的颜色并给宠物店的狗涂色,从而引出目标句型colour it...,让学生直观感受颜色从黑白到彩色所带来的视觉效果的震撼。接着,通过选取课外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并给身边的物品涂色,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理解能力及想象力,引导学生感悟Colours around us,enjoy colourful life,让他们从小学会理解美、体验美,为今后创造美打下基础。

(五)观课研磨,明晰理路

观课、磨课是深度教研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将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外显化的过程。此时,组内教师需要通力合作,查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在观课、磨课的过程中,我校一年级备课组感受到作为起始年级,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育人价值面临的难点如下:①如何围绕主题,适度挖掘具有“可理解性”的语料,丰富主题?②如何基于学生现有的语言储备,架构育人思路?通过观课、磨课,教师进一步理解了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特别是对“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

三、立足深度教研的创新策略

深度教研的开展离不开教研组对课堂的深入研究,即研究课堂结构的合理性、课堂话语的适切性、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等。而这一切,如果仅仅从教育理论书籍中得来,那无异于纸上谈兵。对此,我们需要深入课堂,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要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行课题设计、活动设计,积极投身于上课、听课、评课的各环节中。实际上,准备差异教学研究课的过程,就是一次教研组全体成员深度学习、深度教研的过程。

仍然以差异教学展示课Colours为例,教研组在深度教研的过程中从课题出发探究主题意义,从学生学情出发强化育人的深度,从实际生活出发创新育人活动,共经历了3次试教,在不断磨课的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头脑风暴”集素材,寻育人“点”

当教研组确定以“Colours aroud us”为本课的主题后,组内教研时就对colours这个关键词进行了头脑风暴式的发散思维。想到colours的不同方面,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同色彩基调,有三原色,有交通灯,有斑马线,有衣着色彩搭配,有中国红,还有“只此青绿”,这么多的内容,与课本中的“an orange dog”相比,有关颜色的内容是丰富而有趣的。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呢?这时教师不妨问问学生,从同学们口中了解到他们感兴趣的是四季的色彩,是交通灯的颜色。因而我们确定,让他们当little painter,从给四季涂色中感受到颜色之美,从给交通灯涂色、给垃圾桶涂色中体会颜色是有用的。这样,本课的育人思路基本成型——给交通灯涂色活动中渗透交通规则意识,初步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常识;在给垃圾桶涂色环节中渗透初步的垃圾分类知识,在自然、无痕的游戏中科学育人。

(二)“化繁为简”宜学情,探育人“面”

教研组成员群策群力,通过多次试教的方式打磨一节精品课,每一次试教后,教研组集体讨论,删除上一稿中或烦琐,或不符合学情,抑或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环节,进而增加一些结构化的、适合该年段学生特点的学习活动。

第一次试教时,我们以古诗导入颜色,让学生从《咏鹅》中找到颜色。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字还没认全,一开始就让他们听《咏鹅》的英文版,听他们听不懂的英语,即使呈现了原诗的图片,学生也感觉有难度。所以,这一环节直接删除。

前二次试教:我们在colours的主题下,从colours are beautiful,colours are helpful,colours are wounderful,colours are useful这四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颜色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次试教的学习理解环节,我们通过融合语文课本上所学的小诗《四季》,创设给四季涂色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了色彩,一切都变美了。在应用实践环节(研学),通过给交通灯涂色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颜色给生活带来的帮助,通过听音乐、说色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颜色的美妙和神奇。在迁移创新(拓学)环节,通过垃圾分类让学生认识到颜色是有用的。

试教中发现的问题: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够,说出的颜色很随意,无法达到预设目标——感受颜色和音乐带给人们美好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果断删除听音乐说颜色这一环节,化繁为简。

(三)“厘清概念”准定位,创育人“境”

前两次试教中还存在以下问题:①beautiful、helpful、useful是平行的几个方面,同时这里的helpful与useful又略显重复;②在拓学部分,对于垃圾分类的活动,从育人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个很好的育人点,但该活动看似活动的难度、深度在加大,仿佛是迁移创新,实际上依然是应用实践,是用所了解的不同垃圾桶的颜色代表不同类的垃圾做事情,而并没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基于问题①,我们查阅新课标“教学建议”中迁移创新类活动要求:“把7TiVoI0eVgepPAvXZnSxJQ==握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要求。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与作者或主人公的态度和行为,开展推理与论证活动。”由此,在第三次试教中,我们对该课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学习理解环节让学生感知colours are beautiful;在应用实践环节,通过给交通灯涂色和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理解colours are useful;在迁移创新环节,以学生熟知的校园生活场景,启发他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学校的美,发现自己身边颜色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发现beautiful:学生给校园的花草涂色。

发现useful:当学生刚进校园时识字还不全,教师贴心地将卫生间的帘子用粉色和蓝色加以区分。学生还关注到教师在讲台本子的角落贴上有颜色的贴纸,方便快速区分是哪一组的学生。

在整个磨课过程中,组内教师对学习活动观的理解、对新课标的把握更加深入,课堂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学科育人更加到位,最终实现了教师的深度教研和学生的深度学习。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深度学习观下小学英语差异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2021/02/418)阶段性研究成果]

钟蓓蓓 江苏省扬州育才实验学校,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