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阐述数字技术赋能西部高职发展的研究背景,包括其精神谱系与政策导览,探讨西部高职教育在数字化背景下的现状与方向,同时通过分析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实践状况,提出数字技术“西迁”赋能西部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路径,助力西部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攀登新高度。
关键词:数字技术;西迁精神;人工智能;教师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一)精神谱系:“西迁精神”的时代回响
“长安好,建设待支援,十万健儿湖海气,吴侬软语满街喧,何必忆江南!”1957年发表在交通大学校刊上的这首诗歌,如今看来依然使人振奋。1955年,当吹响“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号角,一万五千余名师生在四年内奔赴西安,书写了一幕幕荡气回肠、流传恒久的西迁故事,成了如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不可磨灭的一笔。
本文拟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西迁”,研究数字技术赋能西部高职教师队伍的发展,提升西部高职教师的数字素养,创新西部教师的教学模式,为我国西部培养更多的高技术人才。这恰是“西迁精神”的新课题,其成果也是“西迁精神”的时代回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二)政策导览:数字化教育势在必行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引领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深入,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领域的共识。2022年9月,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强调,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时,应把“教育数字化转型”定为最重要的方向,构建数字学习框架,保障全民公共数字学习质量,强化公共数字学习赋能教育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同时,2019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等政策中都提出应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契机,让教育数字化成为我国教育系统性革新的重要环节,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
二、西部高职教师发展现状
刘雨晴、唐耀宗建立了我国西部高职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社会适应度、过程符合度、对外交流度和结果满意度四个方面。同时,他们对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市2017—2022年高职教育数据赋权计算,发现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指数整体落后,四个维度发展指数均落后于其他地区。王亚南、王斌、徐珍珍构建了由教师供给指数、教师教学指数、教师科研指数、教师社会服务指数、教师声望指数五个子维度组成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在我国区域差异方面,东部地区、中部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教师发展水平。
三、西部职业教育新方向
过去,高职教育受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殊性的影响,主要聚焦在培养区域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技能技术人才。现今,“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为主导的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必须与技能专业教育相融合,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现代化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案。
第一,地方特色“增色”职业教育内容。我国西部职业教育发展要在对接东部发达地区行业的先进标准时,不断挖掘当地优势产业,对接当地优势产业,形成新专业、新课程、新教材,不断扩充职业教育内涵体系。
第二,“精准施策”引领西部教育。笔者调研发现,有关西部高职教育的针对政策较少,有关西部经济社会的总体方案较多。未来,西部高职教育应进入精准施策和针对性培育阶段,这样才能加快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差距,为我国西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能手与大国工匠。
第三,多方协同“叠加”西部力量。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从过去的“政行企校”“岗课赛证”到现今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大职业教育观,都离不开多方合作与协同。未来,西部高职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应在满足各方需求、激励各方能动性的前提下,明晰各方任务、统筹各方资源,形成西部职教力量与格局。
四、数字技术赋能西部高职教师发展路径
(一)数字技术优化教师培训
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年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数字技术搭建了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各专业各二级院部专任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及教辅人员都可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截至目前,在线学习中心已有233条(节)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思想政治引领:党的理论与教育政策精神解读”“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改革”“职业教育”“管理能力提升”“新任教师培训”“工科”“农科”等专业项下的数十种类目。
目前,政府以及企业对西部高职院校不断投入数字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未来将从三个方面改革教师培训环节。
第一,培训前精准掌握培训需求,精准设计培训内容。通过数字技术,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画像,通过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不同岗位、不同职级、不同专业的西部高职教师生成私人订制课程表,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线上教学,生成匹配每个教师的时间表。
第二,培训中动态监测培训成效,实时更新培训目标。每一个参训教师都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讲授课程,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数字技术推送等形式,实时掌握每一个参训学员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与不同的知识难点、知识兴趣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时增加不同的延展培训课程、细化知识点资源等,将“送教下乡”精准化、个性化。
第三,培训后总结培训数据,系统化更新培训内容。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每一个参训教师都是一个数据提供者和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者”。围绕教师培训的需求、目标、课程、手段、成效等全要素,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种数字技术,在培训后将每一个参训教师各阶段的行为数据化,并用数据构建评价模型,不断增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能力,然后根据培训后的评价结果对培训进行系统优化与更新,如知识点和课程资源的淘汰与更新。
(二)数字技术驱动教师评价
在教学评价深化改革过程中,教师及其教学质量评价是重点环节。近年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改革教育评价环节的实践。比如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教师评价改革践行教书育人使命》获评陕西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二等奖,该案例从师德师风建设、职称评审改革、打造“双师型”教师三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教师评价改革的典型做法,并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抓手,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配套激励措施等,引导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职业院校责任担当,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职教力量。
未来,在教师教育评价环节,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同类的西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区块链、大数据分析、可视化技术等数字技术,建立对教师各环节工作的评价系统平台,让西部高职教师职业水平得到客观、公正、透明的评价,并通过数据分析方便西部高职教学管理层级有的放矢,精准做出管理决策与未来规划。
首先,数字技术提高评价主体准确性。在现阶段,西部高职教育评价改革应从人力传统评价向智能评价转变,即通过数字技术作为“评价官”,将评价的探头通过数字技术触摸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更为科学有效的权重计算,融合教学过程中的各层级数据,让整个评价过程更具客观性、准确性。
其次,数字技术搭建教学评价共享平台。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办学优势,搭建多校共享的线上教学评价平台,既可以做到西部各高职院校间的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又可以通过在平台加入东部优秀高职院校,做到线上对口帮扶。同时,该平台兼容政行企校多家参与主体,实现数字技术融入高职教育评价的督导、检查、咨询等环节,让西部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形成协同合力,真正让教学评价反哺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数字技术融入教学建设
第一,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专业。专业教学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主动脉,近年来,高职院校将传统专业建设融入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与理念,实现传统专业的智慧化转型,让西部高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行业前沿动态,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比如,为适应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财经专业4.0新业态,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联集团(陕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智慧财经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被陕西教育局等部门认定为“西安市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践中心)”,该基地搭建了智能财税项目实践中心、财务共享中心、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应用中心等多个线上线下融台平台,培养出近千个具有智能财税专业能力的优秀技能人才。同时多次承担如“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数字财经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商务数据分析’赛项”等国家级培训项目与技能比赛。
第二,开设数字技术通识课程。未来,数字技术课程将不再只是部分专业的专业课,而是有望成为各专业的通识课程。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如今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各行业技能人才的必备技能,但西部高职院校人工智能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数据资源、实验环境等方面比较落后,流于形式,缺少实践硬件、AI模型训练基础资源,影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因此,西部高职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开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课程作为各专业必修的通识基础课程;通过AI技术,搭建“人工智能实训课程+平台”的整套解决方案。这样一来,无需增加新专业、无需增加更多人力,无需前置课程,仅靠新增一门人工智能AIGC(人工智能创作内容)课程,西部高职院校便能培养可以运用AI模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西部高职院校的路径分析与研究,旨在希望“西迁精神”能通过时代性塑造得以传承,切实提高西部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水平,赋能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实现西部高职院校对东部发达地区的追赶超越。
参考文献:
[1]孟晖,杨澜涛.西迁精神研究述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报,2023(2).
[2]祁占勇,吴仕韬.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运作逻辑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经济,2024(3).
[3]刘宝存,顾高燕.推开公共数字学习之门: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的主张、隐忧及超越[J].中国电化教育,2023(1).
[4]刘雨晴,唐耀宗.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测度[J].职教通讯,2024(3).
[5]王亚南,王斌,徐珍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水平的测度与比较:基于2019年度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的分析[J].职教通讯,2021(11).
[6]李中国,赵薇,李鑫月.西部高职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嬗变特征与革新之策:基于NVivo12的文本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