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在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使乡土资源的劳动教育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劳动教育及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劳动教育;乡土资源;农村中学;项目化课程;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2-0041-02
基于乡土资源的农村中学劳动教育项目化课程开发与实践对学生发展、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开发和实施具体项目化课程,能促进学生对乡土资源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同时,借助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以及学生在项目中的合作与探究,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品质的发展,落实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课程的意义
1.强化学生对本土文化和乡土资源的认知。通过基于乡土资源的项目化劳动教育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本地农耕文化、传统手工工艺和自然环境。如,基于乡土资源开发及实施的劳动教育项目可以是让学生种植当地特色农作物、学习相关的农耕技术、了解土壤特点和气候条件。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感受到乡土资源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2.优化学生劳动品质与动手能力。项目化劳动教育课程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探究能力的养成,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农田耕作、农产品加工等实践活动。如,在农产品加工项目中,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种当地特色农产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共同商讨、分工合作,并且可能会遇到新的挑战,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如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学生还可以参与农田的收割和整理,学会使用农具并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通过与乡土资源的接触和保护实践,学生将更加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基于本土资源的项目化劳动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乡村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会合理使用资源并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让学生成为未来的环境保护者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路径
1.组建课程规划团队。为有效开发和实施基于乡土资源的农村中学劳动教育项目化课程,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的课程规划团队。该团队应包括专业教师、农业专家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专业教师能提供教学理论和教育方针的指导,农业专家能提供农耕、农产品加工等手工劳动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邀请当地农民和劳动者代表参与,提供真实的农村生活经验和现场指导。通过多方协作,课程规划团队能够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符合当地实际需求,并具备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2.确定课程开发原则。项目化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并坚持以下课程开发原则: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课程开发的始终,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凸显劳动育人的原则,将课程内容、任务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劳动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劳作活动中培养勤劳好学、坚持不懈的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三是彰显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设计灵活多样的项目化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确保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
3.确定总体规划,优化课程实践。在项目化课程规划中,学校设计“农田共建·乡土传承”的项目化课程。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农田耕作和乡土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乡土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课程分为四个项目单元,课时根据学校实际设置。第一课时为了解乡土资源与农田文化。通过实地考查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乡土资源和农田文化的特点,包括土地利用、农作物种植、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到科学性耕作方法、农田环境保护意识等。第二课时为参与农田耕作。学生分组参与真实的农田耕作活动,如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学到了农耕技术,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并体验到农田劳动的辛劳与收获。第三课时为传承乡土文化。学生学习和实践传统农耕文化,如种植传统农作物、制作农具、学习农谚语等。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手工艺的鉴赏能力。第四课时为参与农产品加工。学生学习和参与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了解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并亲自动手制作、加工农产品。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到农产品加工背后的劳动技能和创新成果。课程项目注重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团队合作。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成果进行课程评价,包括活动记录、作品展示和个人反思等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项目化课程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对农田劳动与乡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为农村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华松.跨学科项目化课程的开发路径探索——以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为例[J].中小学校长,2022,(06):40~42.
[2]戴界蕾.突出“劳动”的项目化课程:规划与实施[J].教育视界,2020,(07):20~23.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基于乡土资源的农村中学劳动教育项目化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30403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