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数字经济的围裹中,数字技能和数字人才的培育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欧盟作为国际组织的典型代表,为应对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教育挑战,努力推进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其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外部推力”和“内部拉力”的双重驱动。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欧盟从优化终身教育环境系统、完善终身教育资源系统、强化终身教育主体系统三个方面推动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基于此,结合我国终身教育实际,借鉴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以期为我国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建议,以加快推进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关键词]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作者简介]吴陈兵(1987- ),男,贵州松桃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省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朱红林(2000- ),女,四川巴中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王小雨(1997- ),女,贵州织金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贵州 "贵阳 "550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学习型乡村建设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3GZZD26,课题负责人:吴陈兵)
[中图分类号]G72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24-0070-07
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国际社会环境变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教育形态以及国际成员国间合作的影响。当前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全球发展,这要求重塑世界经济结构、重组世界经济要素、优化世界竞争格局。欧盟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面临着产业升级、低技能人群占比高且继续教育参与度低等一系列问题[1],这迫使欧盟加快推进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终身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促进终身教育形态不断更迭,从而推动欧盟终身教育知识体系重构[2]。本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理论,对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结构分析,并紧密结合欧盟在转型过程中遭遇的现实挑战,以阐明其理论框架、梳理出有效措施,以期借鉴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助推我国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
(一)环境推力:国际社会环境剧变驱动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
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国际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在经济层面,欧盟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数字经济成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美国、中国、欧盟为主导的三大阵营,然而,在数字技术创新、数字经济规模扩张及企业快速成长方面,欧盟相较于中美两国明显滞后[3]。由此反映出欧盟成员国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正面临新兴经济体系崛起的严峻挑战。为应对经济体系转型升级的压力、缓解高素质数字技能人才短缺的困境,并培养公民终身学习的意识,欧盟终身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显得尤为迫切。在教育层面,欧盟教育系统同样面临多重挑战。新冠感染席卷欧洲各国,给教育系统带来较大冲击,迫使欧盟在教育形态、教育资源分配、教育管理等层面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动荡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技术推力:数字技术革新推动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
欧盟教育数字化为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00年以来,欧盟便着手规划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发布了《里斯本战略》(Lisbon Strategy),提出发展以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创新型知识经济社会[4]。2010年,欧盟进一步推出了《欧洲2020战略》与《公民数字化能力框架》,对欧盟教育数字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更为详尽和精细的规划。这些战略举措促使欧盟教育数字化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欧盟高度重视的议题,助力欧盟在教育数字基建、促进教育平等包容、增加就业和推动欧洲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欧盟在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特殊群体与老年人数字教育需求难以满足、成员国之间与成员国内部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难以弥合等。基于此,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欧盟公民数字素养,以改善其生活条件,从而实现欧盟各国社会可持续发展[5]。
(三)合作拉力:欧盟成员国团结合作推动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
欧盟积极呼吁各成员国根据本国国情,有针对性地推进终身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欧盟全力引导各成员国以数字技能、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就业与公共服务为建设重点。为适应数字时代发展需求,确保公民具备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技能水平,欧盟不仅呼吁各成员国优化投资策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千兆网络的普及率,还制定了《数字服务法》与《人工智能法案》,以保障用户权益和隐私安全,并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印度等国建立数字伙伴关系[6]。另一方面,欧盟各成员国积极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以2022年PISA测试结果为例,数据显示,在参与测试的欧盟国家中,有29.5%的15岁学生在数学素养方面未达到最低评估标准,而在阅读理解和科学素养方面,未达到标准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6.2%和24.2%,且男性学生相较于女性学生更可能面临技能缺失的问题[7]。因此,法国教育部高度重视数字工具的开发与应用,提高公民的阅读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德国教育部则依托欧洲资格框架(EQF),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在德国联邦政府与社会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德国终身学习资格框架(DQR)[8],为欧盟成员国在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四)需求拉力:欧盟终身教育内部发展拉动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
欧盟终身教育的内部发展需求是其数字化转型的内在动力。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欧盟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数字技术赋能,以改变其传统教育形式与学习方式,重新定位终身教育发展方向。目前,欧盟面临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包容性、公平性问题日益凸显。例如,如何有效培养公民的终身学习能力、如何应对专业性教师和培训人员短缺的问题、如何解决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中的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如何应对出生率下降及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现有体制机制对终身教育发展的阻碍等。这些问题已成为欧盟委员会及各成员国需要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创新生态系统概念溯源
20世纪末,信息技术变革重塑了商业生态环境,在此背景下,1993年美国学者摩尔(Moore)基于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解,首次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概念,将其定义为“创造要素和创造主体之间互动形成的经济联盟”[9]。随后,扬西蒂(Iansiti)和莱维恩(Levien)提出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生态群落所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生态群落间构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10]。阿德纳(Adner)则从产业组织的视角出发,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利益相关方实现价值共创的联动机制[11]。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视角对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界定。例如,梅亮等人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体系内外环境协同发展、创新资源流动与创新主体互动的有机整体[12]。曾国屏等学者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政策战略为导向创建的,以创新环境为基础,依托科技创新驱动力,推动创新主体有机结合与创新要素相互交融,进而实现价值共创,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的“自我超越”[13]。依据不同学者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可知创新生态系统主要涉及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主体三大要素。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用于分析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揭示了在技术驱动终身教育形态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创新环境的保障性、创新资源的支撑性、创新主体间的协同性。
(二)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框架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的适切性:一是与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展现的共生共荣特点相契合,具体表现为开展创新活动需要主体间相互依存以及多样化技术支持,进而形成一个共生共荣的创新生态网络,这与终身教育主体多元化以及终身教育数字转型过程中运用的技术多样化相适切。二是与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所呈现的多元协同特点相契合,具体表现为在政策的引导下,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的各利益相关者形成了紧密的联合,展现了跨领域、跨机构协同的显著特点,这与创新生态系统中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敢于打破界限与其他领域参与者合作的理念相一致。三是与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价值联创特征相呼应,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是促进教育包容性和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共同体,这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追求的共同价值创造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四是与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动态发展特征相契合,两者均强调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追求持续发展,体现了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应对。本研究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理念、组成要素等,搭建了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框架。
1.创新环境: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创新生态系统与生物生态系统类似,创新过程是生物种群对环境适应的过程,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14]。因此,一方面,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调整内部发展机制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其进展也受到外在技术条件、经济状况及政策导向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创新环境可划分为“显性环境”与“非显性环境”。其中,“显性环境”是指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外部硬条件”。“非显性环境”是指相关政策制度、创新主体间关系等“外在软条件”。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环境是特定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2.创新资源: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保障。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欧盟终身教育数字资源转型的保障,是缩小欧盟成员国间教育差距、解决信息孤岛和弥合技术鸿沟的重要手段。所谓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创新资源,指的是欧盟拥有的数字技能人力资源、创新扶持资金、数字技术等。其中,数字技能人力资源是指能够适应数字时代变革、具备数字素养的人才。创新扶持资金则是通过基金组织或社会力量进行筹款,为欧盟终身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欧盟终身教育数字技术主要指欧盟成员国通过开发数字平台、运用数字技术,从而确保全民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实现终身学习目标。
3.创新主体: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能。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主体可划分为“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外部创新主体”指的是从国际层面参与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各类实体,包括但不限于国际组织、非欧盟成员国、国际教育机构及国际金融机构等。“内部创新主体”在广义上涵盖欧盟成员国内部的国家政府、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狭义上则指欧盟终身教育系统内部的直接参与者,如教师、家长、学生等。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教育系统内部各行动主体、行动内容及媒体资源库的多元化协同演进[15]。欧盟通过信息交换与技术帮扶,夯实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资源基础,同时,通过欧盟组织内部的政、教、社一体化机制,加强欧盟终身教育内部教育机构、教育主体的合作,为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动能。
总而言之,良好的终身教育创新生态系统,其核心目标在于促进学习主体的有效学习,并通过整合周围环境中的资源,构建一个知识互联的网络,实现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的动态共生和演进,进而形成一个兼具高度自我调控性、强适应性、个体与组织高度协同性的复合型系统[16]。具体而言,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涵盖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领域的革新。有效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主体,促进终身学习,并培养全民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数字素养,成为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体系创新的出发点与核心追求。
三、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一)优化终身教育数字化环境
2018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数字教育行动计划》,聚焦欧洲教育系统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与公民学习工作相关的数字素养的发展[17],为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政策基础。欧盟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教学实践创新、优化教育管理。例如,提供教师培训项目、开发自我评估工具(SELFIE)等;构建涵盖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等群体的高等教育数字平台,重视数字化课程建设,关注女性数字技能培养,缩小技术岗位的性别差距。为改善教育现状,欧盟重新调整教育培训方向,制定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坚持“高质量和包容”的原则,提出要加大数字教育基础设施设备投资力度,提高公民数字素养及社会适应力[18]。此外,《欧洲社会权利支柱行动计划》《欧洲技能议程》《欧洲数字十年:2030年目标》的出台也为促进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完善终身教育数字化资源
创新资源是指对企业再生产起决定性影响的人力资源、保障资金和信息技术资源等[19]。其中,人力资源作为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核心资源,其质量直接关乎创新生态的构建。因此,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公民,扩大优质人力资源供给[20],是完善终身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基础。欧盟高度重视数字技能人才的培养,一是制定了公民数字能力参考框架,展现数字能力在教育培训、就业及学习场景中的功能与作用,为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方向。二是发布了欧洲公民数字能力框架实施指南。该指南通过列举38个公民教育培训的实例,明确了教育培训和实践的具体范畴,阐明了该框架的适用对象,即能够提供教育培训和专业发展的组织及个人。三是开发了公民数字能力自我评价工具,为评估公民数字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四是颁发数字技能证书,帮助欧盟公民清晰认知自身的数字能力水平[21]。欧盟公民数字能力框架及其评估工具的普适性与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质量。
(三)强化终身教育数字化主体作用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多方相互联系的主体进行合作与交流,获取各自所需价值的共创网络[22]。欧盟国际教育合作具有跨国家、跨部门和多领域的特点,其发展经历了起步、拓展、整合和创新阶段。在终身教育理念广受推崇的背景下,欧盟通过“开放协调”加强了成员国间公民教育培训与合作力度,即欧盟从宏观层面设计成员国合作的基本框架,各成员国则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围绕共同目标制定并实施个性化政策[23]。一方面,加强政策对话,拓展欧洲数字教育圈。这包括与六个东部伙伴国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等国)建立东部伙伴对话关系,就青年数字教育与技能培训进行对话;与南地中海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与印度就终身学习、数字资格认证、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等问题开展教育对话。另一方面,拓展教育合作领域,践行终身教育理念。例如,实施了基础教育数字化领域国际合作项目的夸美纽斯计划(Comenius)和成人教育与学习数字化项目的格龙维计划(Grundtvig)、推动了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和青年发展项目的“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以及推动欧洲数字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莫内计划(Jean Monnet)。
总之,欧盟致力于推动终身教育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数字化转型体系构建,依据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异性,实施精准化的数字教育策略。在幼儿教育阶段,欧盟着重提高数字服务质量,重视学前数字教育的多元价值。一是制定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保育质量框架,为3岁以下儿童提供私人定制的数字保育服务以及为3~6岁儿童提供数字教育服务[24]。二是完善了数字课程设置,推出了一系列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方案,明确了教育目标、内容及方法,促进幼儿在数字知识、数字情感及数字技能方面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英国、德国、爱尔兰和葡萄牙在内的21个国家已将编程纳入小学必修课程,超过半数的欧盟国家将计算机科学等课程设置为中学阶段的必修内容。德国于2016年启动了“数字知识社会的教育攻势”战略,推动多所中学、职业院校与数字机构合作,开设涵盖编程、数据隐私保护及网络数据安全等课程,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字媒体[25]。在高等教育阶段,欧盟加强了高校间的数字合作,包括开发了欧洲学分转移和积累系统、欧洲职业教育培训系统、文凭补充系统,以增加欧盟高等教育间人才的流动。同时,通过构建欧洲创新高等教育机构网络、举办大学商务合作和校商论坛、开发免费的高校或培训机构自我评估工具、设立欧洲技术创新研究所、创建EIT Digital社区,以建构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生态。在职业教育方面,欧盟鼓励各成员国进行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与培训,加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为高中或中专阶段的学生提供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I-VET),以及为初入职场的学生提供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C-VET)。在成人教育方面,欧盟发布了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利用数字可视化手段分析欧洲劳动力市场状况,设立数字化职业教育培训知识中心并提供职业教育数字化培训与资格认证[26],建立成人工作小组,为成人就业提供指导。在老年教育方面,打造了包含老年数字化教育设施和老年数字化教育服务等数字化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丰富数字化教育使用场景,激发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增强其社会适应力。此外,为缩小老年教育的城乡差距,欧盟制定了涵盖数字化老年教育服务理念、实施路径、政策保障、经费来源以及社会多方参与渠道的方案,旨在使用数字技术推进城乡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我国的启示
(一)坚持国家层面“举旗定向”,营造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环境
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导与战略规划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战略,构建我国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在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法治建设方面,相关部门需兼顾我国各地区终身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不均衡现状,同时明确界定转型体系内部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从制度层面保障我国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稳健前行。二是就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容创新与形式多样化而言,国家应引导各级政府依据本地人才需求结构,运用数字技术设计并实施创新性的学习项目,以此丰富学习生态,提升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三是针对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可设立专项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各地根据实际需求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在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效评估与认证体系构建上,国家应实施以培育具备终身数字化学习能力的人才为核心的学习资格认证制度,并构建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数字素养框架,确保我国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够顺利推进。
(二)坚持数字技术“提质增效”,创设终身教育数字化平台
为满足我国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潜力,我国教育管理部门需要构建一系列终身教育数字化平台。一是建立终身教育数字化在线学习平台,为全民提供全面、系统的终身教育政策指导、知识与技能学习资源,以拓宽自主学习渠道,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该在线平台应设置用户自我评估功能及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模块,为学习者提供定制化、前瞻性的学习路径规划。二是创立虚拟终身教育数字化实践平台,利用先进的数字模拟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虚拟环境,既保障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又有效满足其社会技能提升需求。三是打造终身教育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弥合教育资源“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学习者信息数据库及企业数字资源库,并将其整合至终身教育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与高效共享。
(三)坚持多元主体“深度协作”,确保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有效推进
在推动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强化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同联动、深化校际帮扶、加强国际合作。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需要参与到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之中,通过构建平等、开放的合作机制,增强各主体间的协同赋能效应。探索建立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共同体、市域或县域联合体,推动市县间结对帮扶,共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生态链、人才链与价值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二是积极寻求与欧洲等国家合作,共建全球性的对话与合作框架。成立国际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联合工作组,定期举办国际研讨会、分享各国经验、探讨共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推动实施跨国终身教育项目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理念与技术,同时也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功实践与创新成果推向世界舞台。
[参考文献]
[1]Weßner A.,Mohajerzad H.,Fliegener L.,etal.Consensus in uncertainty.A group Delphi study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isation o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low-qualified adults in German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2024,43(4):355-370.
[2]刘法虎,魏子凡,顾甲.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性的逻辑解构、困境透视与路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24(18):57-64.
[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R/OL].(2024-01-09)[2024-04-05].http://www.doc88.com/p-11461318275329.html.
[4]Pépin L.Education in the Lisbon Strategy:Assessment and Prospects[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1(1):25-35.
[5]Qureshi S.Digital transformation for development:a human capital key or system of oppression?[J].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2023,29(4):423-434.
[6]European Commission.2023 Report on the state of the Digital Decade[EB/OL].(2023-09-27)[2023-12-12].https://digital-strategy.ec.europa.eu/en/library/2023-report-state-digital-decade.
[7]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Etudes et statistiques[EB/OL].(2024-05-07)[2024-06-19].https://www.education.gouv.fr/les-objectifs-de-l-union-europeenne-en-matiere-d-education-et-de-formation-pour-2030-ou-en-est-la-414294.
[8]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Der Deuts-
che Qualifikationsrahmen für Lebenslanges Lernen[EB/OL].(2022-08-03)[2023-12-13].https://www.bmbf.de/bmbf/de/bildung/bildungsforschung/qualifikationsrahmen/der-deutsche-qualifikationsrahmen-fuer-lebenslanges-lernen.html.
[9]Moore J.F.Predators and prey: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1(3):75-86.
[10]Iansiti M.Levien R.Strategy as ecolo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4,82(3):68-81.
[11]Adner R.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84(4):98.
[12]梅亮,陈劲,刘洋.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4,32(12):1771-1780.
[13]曾国屏,苟尤钊,刘磊.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3,31(1):4-12.
[14]李万,常静,王敏杰,等.创新3.0与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4,32(12):1761-1770.
[15]Johannes B.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adult education centres in Baden-Wuerttember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2024,43(4):324-342.
[16]Jackson D.J.What is innovation ecosystem[EB/OL].(2020-02-07)[2024-08-14].Arlington,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http//www.erc-assoc.org/docs/innovation_ecosystem.pdf.
[17]European Commission.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2018-2020)[EB/OL].(2018-01-17)[2023-12-13].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 PDF/uri=CELEX:52018DC
0022amp;from=EN.
[18]European Commission.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2021-2027)[EB/OL].(2020-09-30)[2023-10-30].https: //education.ec.europa.eu/focus-topics/digital-education/action-plan
[19]张震宇,陈劲.基于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企业创新资源构成、特征及其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1):61-65.
[20]曾国屏,苟尤钊,刘磊.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3,31(1):4-12.
[21]兰国帅,黄春雨,杜水莲,等.数字化转型助推欧盟公民终身学习能力框架:要素、实践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3):47-58.
[22]陈海峰,张芙榕,辛冲.知识耦合流动对价值共创的影响——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J].技术经济,2024,43(8):12-22.
[23]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European Parliament.Decision No 1719/2006/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5 November 2006 Establishing the‘Youth in Action’Programme for the Period 2007 to 2013[EB/OL].(2008-12-25)[2024-08-14].https://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ONSLEG:2006D1719:20081225:EN:PDF.
[24]Ünver Ö.,Bircan T.Measuring the Accessibility and Use of ECEC in Europe(2018)[EB/OL].(2018-04-25)[2024-08-14].https://www.tarki.hu/sites/default/files/2018-05/session_vii_unver.pdf.
[25]杜海坤,李建民.从欧盟经验看数字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61-62.
[26]CEDEFOP.Entrepreneurship competenc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Europe:synthesis report[R/OL].(2023-09-21)[2024-01-14].https://www.cedefop.europa.eu/en/publications/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