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集聚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能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人口外流情况严重,难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从全局发展的眼光来看,农村人才集聚效应不仅是保障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还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农村人才集聚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困境及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人才;集聚困境;破解对策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农村地区要不断建立人才集聚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现代化农业深度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
1 农村人才集聚的重要性
集聚效应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农村地区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实现长远的农村人才成长和集聚。
1.1 经济发展的保证
当前新农村发展格局已日渐成熟,迫切需要大量的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个人知识能力引导农村人民形成集中发展模式,共同确定农村发展方向,推动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农村地区形成人才集聚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保证,能为农村地区开展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的区域经济综合水平[1]。
1.2 助力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主要是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大方面,当下“三农”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新型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深度开发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是加速农村地区升级传统农业的重要发展道路,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前,农村地区虽然逐步朝着现代化转型,但也必须意识到农村地区优质人才资源正在逐步流失。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等经济活动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农村地区尤其要加强对人才与人力资本的累积,形成农村人才集聚的地区效益,以此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
1.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实现农村地b5469e98ebb31e9edf9d3974edb16b9d1256f190adad3b4e2d2ca54ffa9ea6ab区可持续发展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依旧面临着严峻挑战,生产能力难以提高等根本性问题始终困扰着农村地区建设现代化的发展格局。农村地区要解决农业技术人才缺失的问题,建立起农业人才集聚机制,不断充实乡镇地区的人才规划,提高以乡镇为单位的区域生产效益[2],有利于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提高农村地区生产能力,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2 农村人才集聚困境
自然条件、经济实力、社会环境、教育医疗水平、产业结构等条件都是影响人才集聚的重要因素,吸引人才形成集聚效应的条件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两方面,而当前农村地区由于发展资源稀缺、经济水平不高、社会环境单一、教育医疗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落后等原因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再加上农村地区内生性人才较少、专业类人才稀缺等因素导致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人口空心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口空心化即人才空心化,在此背景下农村地区的人才集聚更加难以实现。
2.1 外部性流失严重
从目前城乡资源发展来看,由于城乡的经济资源与发展机会差距过大,导致农村地区人才形成自发向城市流动的局面,再加上城市内生性人才普遍多于农村地区,导致城乡之间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巨大差异化,农村地区农业发展进程日趋缓慢,留守农村地区的农民在看到农民与非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后也会自发在城市中寻求更多发展资源。这些现象都导致农村人才日益减少,减缓了农村地区发展速度,加剧了农村地区人才外流[3]。
2.2 内生性人才短缺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资源不断向外部流失,形成内生性人才资源稀缺的局面,而农村自身又缺乏吸引外部人才的能力,使得农村地区的人才集聚效益难以形成,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从现代化农业发展角度而言,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日益匮乏,大量先进的农业科技工具无法有效使用,同时农村地区也缺乏农业科学技术人才,难以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从农村科学治理角度而言,许多农村村级、乡级“两委”班子青黄不接,能力弱化,新任职的年轻群体不熟悉长期固化的地区农村生态,年长职员无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治理建设,这些都导致农村地区管理工作科学化发展迟缓。农村地区人才短缺意味着农村始终无法自治或组织出高效的生产建设规划,导致农村可持续发展工作难以推进。因此,近年来,国家正在积极整改农村人才难以集聚的问题,旨在缓解农村地区人才不足的现象,但要达到理想发展状态还有很远的距离[4]。
3 农村地区人才集聚不足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作用于人才集聚的因素是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因素,但人才集聚在农村地区难以形成效应的原因会比城市地区更为复杂,农村地区的人才集聚机制无法形成健全的体系,人才市场体系也发展不成熟,教育、医疗、科研等建设更是需要不断完善。
3.1 人才集聚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农村人才集聚机制需要政府、农民、村民自治组织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农民是人才集聚的核心基础,村民自治组织承担集聚载体的责任,政府在其中具有领导性的作用。(1)大部分农民为了提高经济收益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地区人才集聚的核心基础不够稳健。(2)农村地区村民自治组织及其内部成员自身综合素质发展有限,难以从全局出发对农村地区的人才集聚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虽然当下农村自治组织希望能尽快改变农村地区精神风貌,进一步发展现代化新农村,但大部分的农村自治组织对人才集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组织对于人才集聚机制建设的作用十分有限。(3)农村地区的政府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忽略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收入之间的联系,对人才的培育、成长、集聚方面的指导工作开展较少,不利于农村人才的内生性发展,难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3.2 人才市场体系不成熟
当前,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造成农村地区人才空心化,影响了农村地区人才集聚效应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认为,正是因为农村人才市场不成熟,使得农村地区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发展机遇从而外流。近年来,一些职业中介在农村地区发展迅猛,这正是由于农村地区没有成熟的人才市场体系才让农村地区人才不得不在中介处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3.3 教育科研体系不完善
地区的教育科研体系的完善程度影响着当地的居民生活水平与发展水平,完善的教育体系对人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农村地区的教育体系往往不够健全,农村地区的人才在成长教育中教育资源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人才教育的有效性,阻碍了农村地区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与农村教育现状相反的是:大城市往往凭借着较丰富的育、医疗等公共事业资源吸引了更多农村地区人才,导致农村地区的人才集聚效应更难以有效形成。一方面,从当下农村地区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的人才数量与质量关系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质量与发展深度,但在农村地区无论是教育体系或是医疗体系的发展都不健全,无法为农村人才的成长、培养、集聚提供全面系统的保障。另一方面,从“三农”问题角度来看,农村地区缺乏优秀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无法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在农村中的广泛应用,长此以往会造成农村地区农业科研人才工作乏力,出现“人才不充足、技术承接困难、人才进步有限、人才更加短缺”的恶性循环,让“三农”的发展逐渐走向闭塞。
3.4 资金匮乏且分散
人才的生长、培养、集聚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农村地区想要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更需要多方面的物质支持与资金支持,但就目前来说,农业地区的人才建设投资力度较弱,且资金分散有限。农村地区的人才集聚资金支持力度较弱,导致农村地区开展人才培育与集聚工作难以发挥实质性用处。对于农民自身来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收入较少,可用于个人建设的资金有限;对于政府来说,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政府财力不够雄厚,政府对当地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设等工作资金投入减少,导致人才集聚难以看到工作成效。
4 农村人才集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泛形成了多种农村发展水平样态,其中东部、南部地区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中西部相比具有巨大差异,此处重点以国家明确指出的中西部地区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例进行分析。
4.1 筹建人才市场构建集聚机制
人才是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社会性资源,想要形成人才集聚需要构建有效的集聚机制与载体,对于农村地区,筹建农村人才市场是建立载体的有效手段。由于农村地区受自然条件与生产资源限制,一般不会建立独有的人才市场,可以以乡镇为区域范围联合合作建立市场。
4.2 教育科研促进人才成长
“授人以鱼”的人才帮扶方式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人才缺失的问题,农村地区想要实现人才集聚要促进农村人才内生性生长,形成自发性的人才集聚成长规模。由于我国目前农村地区空心化情况加剧,农村地区的教育、科研、医疗等事业与城市的发展差距巨大,因此,农村地区要进一步提高地区科研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地区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一是农村地区要加快完善教育体系,教育部门要持续加强教育教学设备建设与教师人才队伍的完善;重点加强建设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改善农民的综合素养和文化水平。二是农村地区要健全农业科研体系,强化新农业发展技术,充分发挥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加快现代化生产建设的速度。三是要不断增加原生型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其带头意识,形成高素质的农民带头带动地区的产业升级转型,进而助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格局[5]。
4.3 引进人才促进人才集聚
从当下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农村地区要改变人才结构实现人才集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地区借助外部力量强化地区人才集聚效应是加快建设进程的重要方式。要持续落实高校学生“村官”政策,通过引进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农村地区人才集聚效应的实现,推动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生产,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同时,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带动本地区的人才快速成长。
5 结语
农村地区形成人才集聚效应的因素与多方面有关。农村地区要打破人才集聚的困境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人才集聚策略,加快摆脱困境局面,促进农村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蒙.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N].中卫日报,2024-08-20(002).
[2] 李景跃,郭晖.金融科技背景下地方高校农村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农村·农业·农民,2024(16):55-57.
[3] 王立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16):173-176.
[4] 张传坤.贵州:引导人才集聚农村广阔天地[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4(6):14-15.
[5] 陈亮,李雪梅,马良英,等.欠发达地区创新乡村人才集聚机制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8):95-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