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影响

2024-12-26 00:00:00崔德燕
新农民 2024年34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农业技术发展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影响,揭示农业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增强市场竞争力。展示了农业技术在实践中的 应用效果,并针对当前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农业技术创新应用是推动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

关键词:农业技术;农村经济管理;生产效率;产业结构;资源利用;农民增收

农业技术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其深刻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对农村经济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但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利用效率低、市场信息不对称、金融服务不足等,都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深入探讨了农业技术发展如何影响农村经济管理,以及如何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1 农业技术发展概述

农业生产依赖于自然条件,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且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传统农耕技术孕育农耕文化,如轮作、间作等种植制度。工业革命兴起,农业技术引入机械化元素。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技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现代农业技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为代表,呈现出创新性、集成性、可持续性特点。借助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技术手段,培育出高产、抗病、抗逆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智能农业、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精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大型农业机械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2.1 农村经济管理特点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活动完成计划组织,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其涉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金融服务等多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1]。农村经济活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等,因此农村经济管理需要调整优化。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由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组成,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村经济基础,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支撑。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高产、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逐渐提高。养殖业是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农民增收重要途径。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农业生产桥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2]。

2.2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区在资源利用中缺乏科学规划,导致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浪费,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不合理使用加剧环境污染。农民获取市场信息渠道有限,难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导致生产决策盲目,产品销售困难,影响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突出,缺乏足够资金支持,限制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影响农村经济活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素质、懂技术、善经营人才稀缺,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村经济结构过于依赖传统种植业,缺乏多样化产业支撑,导致农村经济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应对市场波动风险。农村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电力等相对落后,制约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民在生产、销售等方面缺乏有效组织,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 农业技术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影响机制

3.1 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技术创新应用体现在对土地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中,传统农业模式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土地和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现代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凭借卫星遥感、智能传感器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对农田环境精准监测,达成作物生长精细化管理[4]。农民根据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实时数据,按需施肥、灌溉,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资源浪费。“对症下药”管理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升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科学合理资源配置方案。智能农机装备、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温室等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应用,极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缩短生产周期,保证了作业质量一致性。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使农民有更多精力投入农产品品质提升中。智能农业系统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农业生产过程智能精准化,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向现代化方向转型[5]。

生物技术应用如基因编辑、转基因技术等,为作物抗虫、抗病、抗旱等特性改良提供新途径。相关技术应用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满足市场对绿色健康食品需求。先进加工设备应用,使农产品加工水平不断提升,附加值显著增加。农民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打破传统销售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销售价值。区块链、二维码等技术应用,使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每一环节都可追溯,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性。市场对接加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广阔市场空间[6]。政府和企业举办培训班、建立实训基地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提升科技素养能力。新型农民具备先进农业生产技能,具备敏锐市场洞察力,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科学合理建议。

3.2 优化产业结构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应用,使传统农作物种植实现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突破,提高产品质量。例如借助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增强其抗逆性,减少农药使用。可保障食品安全,降低生产成本。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推进,使传统农业劳动密集型特征减弱,转而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农业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如农业科技服务业、农业信息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农业科技服务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推广等服务,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农业信息服务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气象预报、市场分析等信息,指导农民科学决策[7]。农村电子商务打破地域限制,让农产品直接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增强产业间关联度。例如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界限日益模糊,形成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例如,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如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酱等,提高农产品利用价值。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开发采摘园、农家乐等项目,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前来体验,带动农村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8]。

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业态共生共荣新格局。产业融合发生在农业内部,跨越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界限。例如,农业与文化融合催生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业态,传承农耕文化,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追求。农业与科技融合则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凭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管理。规避传统发展缺陷,实现多元化管理,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益。

3.3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基础,其高效利用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农业技术借助精准农业、轮作休耕、立体种植等方式,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精准农业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田等手段,对农田精确监测,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实施差异化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控措施。对农田土壤详细测试,如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状况,了解土壤基本肥力。差异化施肥是动态调整过程,根据作物生长实际反馈、土壤养分变化等信息,及时调整施肥计划,确保施肥措施始终与作物需求相匹配。

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保护土地生态环境。轮作休耕制度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种植顺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立体种植技术利用空间资源,在不同高度种植不同作物,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效利用对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节水灌溉、雨水收集利用、水肥一体化等方式,实现对水资源科学管理。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根据作物需水规律精确控制灌溉量,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和施肥相结合,借助灌溉系统精确将肥料输送到作物根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农业技术结合生物育种、生物防治、微生物利用等方式,实现对生物资源高效利用。利用基因编辑、遗传改良等手段,培育出高产、优质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凭借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

3.4 增强市场竞争力

农业技术通过改良作物品种、优化种植技术等措施,显著提高农产品品质。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抗病、抗虫、抗旱作物新品种,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强化作物产量品质。精准农业、有机农业等确保农产品在生长中营养积累,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可青睐,在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病虫害损失。精准农业技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精确施肥,避免资源浪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采用生物防治,培育寄生蜂、捕食螨等昆虫控制害虫;利用细菌(如Bt细菌)、病毒(如昆虫病毒)或真菌(如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剂,杀死害虫,利用植物源提取物作为生物农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使用防虫网、黄板诱虫、性诱剂等技术,物理隔离或诱捕害虫,减少害虫基数,降低对化学农药依赖。防虫网能有效阻止害虫进入农田,黄板利用害虫对黄色的趋性吸引并粘住害虫,性诱剂则通过模拟害虫性信息素吸引并诱杀害虫雄性个体,减少害虫繁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无人机喷洒、智能喷雾机等,实现农药精准施用。根据作物生长情况,精确控制施药量,避免过量施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浪费。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培育天然抗病抗虫能力新品种。搭配IPM,强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综合运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控、化学防治等,保证作物产量和品质,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病虫害大面积暴发,减少应急使用高毒高效农药需求。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病虫害识别能力、防治技能和对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等接受度。使农民认识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病虫害防治方法,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发展,为农产品拓展广阔市场渠道。打破地域限制,扩大销售范围。冷链物流技术提升,确保农产品的运输新鲜度,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利用加工包装设计,将农产品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特色、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等方式,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信任忠诚度。

3.5 促进农民增收

推广养殖技术、农业机械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农业收入。例如,高产优质作物品种培育推广,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升。精准农业技术应用,如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业机械化普及,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例如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农民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如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干,将粮食加工成各种食品等,获得更多加工收入。促进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凭借气象预报、病虫害预警等技术应用,农民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减少损失。农民面对病虫害时,选择使用高浓度化学农药喷洒,例如使用高达500 g/hm2有效成分。安装智能虫情测报灯,可实时监测田间害虫种类,当害虫密度达到经济阈值(如超过10只/m2特定害虫)采取防治措施。农民可选择使用低毒高效生物农药,如使用50 h/hm2有效成分生物制剂,对目标害虫具有高度选择性,对非目标生物影响较小。搭配智能灌溉系统和土壤养分监测仪,农民可根据作物实际需求精确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作物抗逆性下降。例如精准施肥,使作物叶片氮素含量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如2.5%~3.0%提高作物抗病性,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在生物防治方面,农民可利用天敌、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例如,释放1 000只/hm2寄生蜂到田间,有效控制特定害虫种群数量,无需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含有特定微生物生物菌剂,如施用10 kg/hm2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剂,可通过竞争、拮抗或诱导植物抗性等方式,防止病虫害发生。农业保险使农民在遭受灾害时获得经济补偿,降低经济压力。为掌握新技术,农民需要提升技能水平。有助于农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例如,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农民可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员、农业机械操作员等,获得更高收入。具备网络营销技能的农民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发展对农村经济管理产生深远影响,其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降低生产风险,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农业技术革新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使农村经济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社会繁荣稳定奠定基础。激发农村经济内在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进程。强化农村经济管理整体水平,为农村经济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挥,胡春艳.中医农业技术体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1):46-54.

[2] 邓敏.“桑-菌-肥”循环农业技术[J].四川农业与农机,2023(2):43-44.

[3] 王婷萱,杨旭.邯郸地区农业技术推广路径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11):70-72.

[4] 梁金霞.现代节水农业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2(23):139-142.

[5] 朱珊珊.农业技术产权保护问题浅析[J].新农业,2023(9):97-98.

[6] 张花,陈颖.农业技术推广策略探讨[J].广东蚕业,2023,57(3):95-97.

[7] 田延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4):116-117.

[8] 陈飞.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2):18-20.